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哪些名人的家訓讓妳印象最深?

歷史上哪些名人的家訓讓妳印象最深?

孟子有壹句耳熟能詳的話:

窮則善,善則善天下。

無論我們在社會中扮演什麽角色。

永遠是妳自己家庭的壹部分。

所以,從童年教育結束,開始重視家庭教育。

家訓家風的培養很重要。

影響我們的家訓,可能只是簡單的壹句話。

或許是長輩們常年訴說的壹封信。

歷史上有很多人對世界做出了貢獻。

都離不開融入苦幹和骨子裏的家訓。

清代名臣紀曉嵐

晚起;第二,戒懶;奢侈三戒;誘惑之下是驕傲。

壹個人應該努力學習;第二,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三義愛眾;四要謹慎飲食。

不管是浪漫還是搞笑,紀曉嵐在家教方面也很有經驗。看這本書裏的“誘惑之下”和“四宜”,既註重學習,又註重道德修養,強調身體健康。與其他家訓相比,更為全面,從中可以看出紀曉嵐博覽群書,涉獵甚廣。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宰相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不留園,誌不清,不靜,不遠。

妳必須先安靜下來,然後才能學習。

不學就不能多才多藝,不想學就不能成功。

慢則不能有活力,險則不能有性。

這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信《誡書》中的壹部分。從頭到尾,都是為了“靜”字。只有當妳平靜的時候,妳才能集中精力學習。浮躁只能讓妳的學習流於形式。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諸葛亮無論遇到多少危機都能搖著羽扇,眼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自信,更是壹種靜力,讓他有了樂觀面對未知的能力。

晚清重臣曾國藩

節儉則昌盛,勤儉則健康。

勤儉節約,永不貧窮。

曾國藩對子女有兩個重要要求:“節儉”和“勤奮”。為了遠離奢靡的生活,他壹度阻止家人在北京生活。家庭中的男性“需要看、讀、寫、工作”,女性“需要衣服、食物、粗(工)、細(工)”。府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牌匾。夫人家裏沒有閑錢,自己做飯紡織。勤勞、節儉、學習、務實是他們的家風。

漢武帝時,太史令司馬談。

而孝,始於親役,中於役,終於立。

在後代留名給父母看,就是最大的孝心。

作為歷史學家,寫史書是他們最大的使命,這也是他們對祖先、對國家最大的“孝”。孔子死後400多年,諸侯國合並,史籍斷絕。作為壹名官員,他無法履行自己的寫作職責,他感到不安。於是他把這個使命交給了兒子司馬遷。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這句家訓,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我覺得有道理。

北宋官員包拯

後世子孫當官,犯了罪的不準回自己家;

他死後,不應該被埋在壹個大棺材裏。

如果妳不遵從我的意願,妳就不是我的後代。

包拯以清廉、正直、執法著稱。這是他晚年為後人制定的家訓,共37個字,下壹個字是:“楊儀刊石,立於堂東墻上,告知後人。”又是十四個字。可見他看重榮譽。君子可以失去金錢和生命,但他的榮譽是要守護到死的,哪怕是壹個普通人的後代。

北宋文化學家歐陽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學也不知道。

然而玉是壹物,常德有恒。

雖然不是工具,但對玉沒有傷害。

無論是精鐵還是美玉,都需要鍛造和打磨,但無論如何,人要像玉壹樣,在任何狀態下都有自己不可改變的東西,而不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改變性格。

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做人要有原則,不管是善良還是忠誠還是信仰,都要堅持。而這壹生的堅持,絕不是為了傷害或傷害別人。它像玉壹樣“無害”,所謂君子如玉。這是事實。

家是社會的細胞。

無數小家庭為社會註入新鮮血液。

和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雖然我們常說家訓是為了訓誡後代。

事實上,在每個人成為父母之前,

似乎沒有充分的準備。

這種準備不僅僅是物質基礎。

更重要的是明白家是什麽。

我們將有壹個什麽樣的家?

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才是家庭中最重要的。

只有長輩才知道在壹個家裏什麽是最重要的。

只有晚輩才能理解長輩的智慧和用心。

練家訓是有道理的。

  • 上一篇:輸入法之書01:為什麽要學習蝦皮中文輸入法?
  • 下一篇:從抗日戰爭結束到新中國成立,中共有哪些關於土地問題的文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