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寧夏近代史

寧夏近代史

寧夏因平定西夏而得名。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後,改稱“寧夏”,意為平定西夏,穩定西夏,使西夏“太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史悠久。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骨骼和火跡表明,寧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寧夏發現了許多“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在67000年至34000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經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有遊牧部落活動,稱胡(北帝)、羌(西戎),後稱鬼戎(荀彧、渾州)。我在周宣王的時候,在太原(今固原地區)做過壹次入戶調查,調查顯示,太原不僅人口多,而且還有壹個行政系統。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余地區居住著夷曲戎、燕等部落。

公元前221年,秦吞並六國後,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定都通宛城(今陜西省靖邊縣),管轄寧夏。

唐朝全國分十路,寧夏屬於關內路。唐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太守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了以寧夏為中心的大夏王國,取名大夏(因地處宋朝西部,史稱西夏)。興慶府(今銀川市)定都,疆域“東有黃河,西有玉門,南有小關,北有大漠”,“兩萬余平方裏”,與宋遼金政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元朝滅西夏後,設置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民。

明朝建立寧夏魏,大量回民被安置在靈州、固原地區作為“駐防戶”。

清代建寧下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損毀嚴重。乾隆皇帝撥巨資重建家園,在郊區建新城,稱新城。乾隆以後,“寧夏離平涼壹千多裏,回莊我盡知”,成為中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立朔方道,1929改為寧夏省,轄內蒙古自治區除固原、阿拉善左奇、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外的現有市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名。其管轄範圍與中華民國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奇、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10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轄甘肅省銀川地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和靖遠、隆德縣。65438年至0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奇和阿拉善右旗的五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被調回內蒙古自治區。

  • 上一篇:高陵冷家的歷史
  • 下一篇:請告訴我們壹些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朝代。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