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以小組為單位了解當地歷史和當代文化建設,談談如何加強溫州當地文化建設。

以小組為單位了解當地歷史和當代文化建設,談談如何加強溫州當地文化建設。

廣大農村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規模最大,分布最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毫無疑問,從傳統思維定勢和舊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壹致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理念,把握影響農村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江西省贛州市為例,從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進行了初步探討。

壹,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趨勢

近年來,特別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我市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農村文化建設正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A)提高對農村文化的認識

為進壹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市委、市政府抓住國家越來越重視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民對文化渴望的機遇,更好地把農村文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五新壹好”的重要內容,取得了實效。無論是在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還是在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包括農民的自覺參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在領導方面,各級政府建立健全機制,出臺措施,提出具體要求。制定了農村文化建設規劃,市縣兩級專門派出了農村文化建設指導員。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新村辦已聯合發文,對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出部署。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結合實際,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意見》,積極申報特色文化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針對性強的措施,精心組織貼近農村生活的農民藝術節,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投入方面,近兩年僅文化部門就爭取了近17萬元,市投入近5000萬元架設了市到縣(市)1100公裏光纜幹線網,投入800多萬元裝備了500多條健身路徑,加上市、縣兩級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這樣,在管理上,逐步規範農村文化市場,凈化農村文化發展環境。按照繁榮與管理並舉的要求,文化部門將嚴格審核資質,統壹辦證,在管理上引導和支持劇團發展;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演出許可演出,合法經營;公安部門加強對演出內容和演出場所治安的監管,堅決取締非法經營場所,杜絕各種格調低下、內容不健康的文藝演出,營造支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確保先進文化用於占領農村思想陣地。這充分體現了農村文化意識的逐步增強。

(壹)農村文化建設基礎不夠牢固。

壹是思想基礎不夠紮實。壹些領導幹部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存在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的現象。有人認為經濟建設是實實在在的,短時間內就能出效益,馬上就能體現出政績,而文化建設是虛的,壹時半會兒效果不好,壹時半會兒政績就很難體現出來。因此,壹些領導對文化建設只是嘴上說說,心裏和行動上都不重視。壹些村級幹部對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認識。我覺得文化建設是上面的事,是城裏人的事。農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只要吃飽喝足,做好自己的事就行,沒必要浪費錢不吃力不討好。

二是組織基礎不夠紮實。壹方面,鄉鎮文化工作者隊伍不夠強大。這支文化工作者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老化,很多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村文化工作的需要;另壹方面,職責不夠明確,鄉鎮文化工作者多從事其他工作,且以兼職為主,少有精力從事文化工作,存在文化幹部不姓“文”的現象;再加上村級缺乏文化指導員,文化工作沒有“腳”,難以立足。

第三,群眾基礎不夠紮實。人民既是農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主體。由於我市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大部分沒有機會接受再教育,雖然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村人口的素質培訓,但由於精力和資金的限制,較有影響力的文化、科技、衛生、體育下鄉活動也十分有限,針對農民的各類培訓也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農民素質沒有快速提高,對先進文化和健康文化的接受受到很大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庸俗的。

(二)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支持不夠有力。

壹是經濟支撐不夠有力。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壹定的經濟支撐,特別是基礎薄弱的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不足多年來壹直是困擾我市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壹方面,由於經濟不發達,縣鄉政府財力有限,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和支持不夠,也存在各級政府重視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另壹方面,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文化建設的投入很難談得上;此外,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仍然缺乏,各類企業和經濟實體參與和支持農村文化建設的氛圍並不濃厚。

第二,載波設置不夠近。包括載體在形式上設置在離群眾壹定距離的地方。鄉鎮文化站作為繁榮和弘揚農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多設在鄉鎮機關,功能難以發揮。各種送文化下鄉大多局限在鄉政府所在地,很少直接在村裏開展活動,很難體現文化群眾的參與性。載體的內容很難與人民群眾產生* * *關系。目前活躍在農村的文藝團體缺乏長遠規劃和高素質人才,內容缺乏創新,缺乏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新思路,難以與群眾產生* * *聲,導致生存危機。

(三)農村文化建設的環境不夠優化

第壹,政策不夠。文化建設需要有效的保障和促進機制。目前,除了《文物法》和幾個有限的法規外,關於文化建設的立法和政策規定很少,文化事業發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比如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政策沒有明確規定,難以保證有效投入。

二是氛圍不夠濃厚。首先,政府對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高於農村文化建設,農村文化建設的氛圍沒有城市文化建設的氛圍濃厚。其次,農村文化發展普及不旺,因為我市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多,以青壯年為主,大多留守家中,老弱婦孺,農村文化建設缺乏普及性。第三,民間劇團不多,現狀不容樂觀,專業隊伍的缺乏必然影響農村文化建設的氛圍。

面對農村文化的現狀,當前,我市農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至少應註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壹,經濟轉型迫切需要發展農村文化。國家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時期,這是順應歷史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要求的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這期間不僅表現在物質的豐富,還要求社會進步,包括文化的發展。在更深層次上,這種轉變首先從觀念和精神上開始,然後表現在物質和行為上。農村原有文化資源匱乏,尤其是農村基本文化基礎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教育長期較差,補齊這壹不足尤為迫切。許多傳統的、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體或逐漸消失,但適應新時代的文化還不成熟,農村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

第二,新時期農村社會價值觀的重建迫切要求發展農村文化。這種新型的農村社會價值觀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農民群眾的道德價值觀,體現了廣大農村和農民的文明程度和進步程度。長期以來,由於農村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這種新農村價值觀的形成也受到了壹定的影響。只有形成符合當今農村發展要求的社會價值體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才能引導農村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促進社會進化和社會教育。因此,構建既能體現農民價值追求,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以人為本要求的科學發展觀價值體系,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第三,新農村建設迫切要求發展農村文化。新農村建設內涵豐富,不僅包括物質層面,還包括精神層面。新農村要想永葆活力,就必須有新農村文化的支撐。只有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的思想科學文化素質,豐富和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持續健康科學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協調發展問題。這是農村發展的根本方針。

三,農村文化的未來發展思路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僅是農村、農業、農民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農村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先進文化牢牢紮根農村,用先進文化引領農村文化,推進我市農村文化建設進程,任重道遠。

(壹)加快發展公共文化事業

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全面落實各級《關於進壹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做好農村文化建設規劃,使農村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設施的投入,優先支持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文化項目,降低文化消費門檻,更好地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向公眾特別是農民免費或優惠開放。

2.繼續深入實施“百縣千村宣傳文化工程”、“知識工程”、“蒲公英計劃”;進行農村電影的數字化改革;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加強* * *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工程的建設和實施,做好* * *工程的支持和指導工作。2007年,要實現縣有資源,縣享網點的目標。

3.繼續鞏固和發展新農村建設,創造“百千萬”文化工程成果。按照“十壹五”規劃要求,加大縣(市、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在瑞金、新豐建設建築面積不低於25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建、擴建興國、瑞金博物館(紀念館)等項目。同時,繼續開展全省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加大對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資金使用和活動的監管力度,組織好全市農民藝術節和“贛州市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成果圖片展”。

4、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認真規劃建設魏鎮文化示範點。2007年,全市35%的鄉鎮文化站達到省級標準,其中壹級站10個;每個鄉鎮都有劇場或室外演出場地;逐步實現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特色文化村”,全市60%的行政村擁有兩室壹柱(圖書館、文化活動室、宣傳欄),並能正常開展活動;每個自然村至少有1戶符合標準的農村文化中心戶。

5、鼓勵社會力量捐贈和興辦公益文化事業。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主體,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創新機制,以鄉鎮為重點,抓住村莊這個關鍵,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農村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抓住農民這個細胞,鼓勵群眾編輯、寫作、表演、唱歌、自拍、畫畫,培養數百名群眾作家和農村文藝明星,努力從家到人;培育和支持各類群眾性文藝協會,充分調動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

(二)建設和諧的農村文化

1,大力繁榮文藝創作,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加大農村題材重點課題資助力度,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原則,推出壹批反映當代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農民文藝作品。特別是要結合當前文化工作,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價值取向,加強文藝創作,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文藝作品的認知、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繼續組織人員根據農村和農民的實際情況編寫農村文化活動節目、優秀劇目和電影目錄,供全市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者交流學習。

2.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凈化新農村文化發展環境。積極培育和完善農村文化市場,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根據農村文化市場的季節性、節日性、地域性和流動性特點,加強對重點問題、重點時段和重點區域的管理。針對“文化垃圾”向農村蔓延,腐朽文化滯後正在毒害農民的情況,要嚴格審查資質,統壹辦證,加強演出內容和場所的監管,堅決取締非法經營場所,杜絕各種格調低下、內容不健康的文藝演出,營造支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確保先進文化用於占領農村思想陣地。

3.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把送文化下鄉、送戲曲下鄉、送圖書下鄉與專業文化工作者協助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把經常性、小型、多樣的文化活動與經常性的大中型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三)農村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

1.進壹步完善古村落保護和申報工作。在新農村建設和村鎮規劃建設中,進壹步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積極組織推薦申報文物保護名錄和歷史文化名村。贛南是客家人的搖籃和聚居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古村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很少。切實做好古村落文物保護工作,鼓勵縣(市、區)采取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對古村落瀕臨倒塌的文物古建築進行搶救維修。積極制定古村落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狠抓農村瀕危古建築、古民居的搶救維修,每年重點安排2-3個重大文物維修項目。

2、繼續做好新農村建設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加強新農村建設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和保護,在研究和保護的基礎上弘揚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文化。滿足農民受眾的審美需求,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時,要積極發掘現有的、獨特的民間文化資源,不斷梳理民間藝術,培養民間文藝隊伍,創新活動方式,搭建展示平臺。充分利用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通過節慶日、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形式,組織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文藝表演、客家民俗展示、民間絕技表演、美術、書畫、攝影展覽等活動,讓農民朋友在“農民演戲”、“農民戲劇”的過程中活躍起來,陶冶情操,傳承保護當地民俗文化。

同時,對贛南采茶戲的藝術創作、聲腔、曲牌進行深入挖掘和系統加工整理;努力培養新銳藝術家和頂尖人才,深入開展采茶戲理論研究。積極搶救和整理贛南民歌。編輯出版《贛南民歌集》,將所有原創民樂盒和素材錄制成光盤。力爭在“十壹五”期間啟動推廣客家文化、紅土地文化、宋城文化等地方文化的研究工作,完成非物質文化資源普查、備案和項目申報工作。創建2個“江西省民間藝術之鄉”、1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6個特色文化村,創建文化先進縣。

3.加強新農村建設中的文物保護,有計劃地搶救保護壹批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傳統建築和紅軍標語、漫畫等文物。高度重視革命歷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點革命歷史文物的保護。抓緊實施蘇區標語、漫畫等珍貴革命歷史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做好紅軍標語、漫畫的保護和資料整理工作,完成贛南蘇區紅軍標語、漫畫遴選工作。“十壹五”期間,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遺址30處,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名錄100處。

(四)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產業。

加強農村特色文化資源的普查和規劃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通過組織批量生產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如根雕、奇石、燈籠、籠燈、字畫、剪紙、紙紮等。,推出更多根雕、奇石、紙紮、竹編、硯等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打造“客家民俗”、“紅綠古道”、“農家樂”等旅遊項目,帶動農村繁榮,增加經濟收入。積極推動特色文化產品、鄉村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和優化升級。積極拓展演藝市場,增加經濟效益。逐步把特色文化產業培育成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真正把農村文化融入農村經濟發展,給農民帶來精神和物質上的實惠。

(5)加強人才培養。

積極扶持農村專業和業余文化隊伍,努力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素質,將文化建設與農民經濟收入掛鉤,不僅是勞動產業,更多的是科技文化。當前,盡快改善農村文化隊伍“青黃不接”的現狀,及時補充“新鮮血液”,是壹項緊迫的任務。今後將進壹步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逐步配備和配備強隊伍,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指導,確保農村文化工作抓得住、做得好、管得住。

  • 上一篇:全面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 下一篇:常州五中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