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課標高中圖表解讀歷史是針對高考還是針對國考?

新課標高中圖表解讀歷史是針對高考還是針對國考?

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考試將成為歷史高考的序章。海南省從2007年開始將HKCEE 10%的成績納入高考成績,其中高中歷史考試尤為重要。如何根據新時期考試形式的要求達到更好的復習教學效果,是每壹位高二歷史教師面臨的新課題。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的經驗,就此問題談壹些不成熟的看法,請同仁指教。

第壹,轉變意識,正視考試。

因為高考的指揮棒,中學的歷史教育壹直不被重視。在新課改之前,高中歷史考試只是作為高中畢業考試而存在,而且是自主命題,隨意閱卷,所以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學校都不太重視。新課改後,我省將把考試成績的10%納入高考成績。所以高中歷史考試會成為歷史高考的前章。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我們轉變意識,正視考試。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中學生,雖然是壹個逐漸走向成熟的群體,但在學習和生活中仍然需要正確的引導。在新課改之前,由於高中歷史考試的地位並不重要,很多學校和老師只是把它當成壹個壹般的常規考試,導致學生對考試的冷漠和歷史學習的惰性。新課改後,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職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教師從傳授知識轉變為促進和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學校的支持下組織學生進行考試總動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講解考試的重要性和新課改後應註意的事項,以引起學生對歷史考試復習的重視,引導他們把高中歷史考試當作高考的壹次演練。從2006-2008年國考分析來看,選擇題比較簡單,比較基礎。但由於材料題和論述題的綜合性和靈活性越來越強,學生如果不系統深入地學習教材內容,是不可能完整回答材料題和論述題的。可以看出,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考試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這就進壹步決定了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必須轉變意識,正視考試,才能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學校和老師的思想意識改變了,學生的意識才能真正改變。學生只有正視高中歷史考試,才能真正改變對高中歷史的態度,進而認真備考,為壹年後的高考贏得來之不易的十分。

第二,合理安排,輕松備考

中考歷史考試的範圍是高中歷史必修三本的內容: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範圍廣,知識點多,時間緊。因此,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的做法是,在完成高壹至高二第壹學期三個必修模塊的教學內容後,利用高二第二學期備考。這樣壹方面獲得了更多的備考復習時間,另壹方面也無形中營造了壹種備考復習的氛圍,會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緊迫感,會積極參與到考試的復習中來。

國考的復習教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根據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寫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基礎評價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評價指導意見》)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在復習的過程中,輔以講解統壹的配套習題,尤其註重材料題和論述題的練習和分析。這個階段的復習特點是“詳細”,重點是基礎知識和考試要求的記憶理解部分。所以在這個復習階段,每壹章每壹節都要詳細通讀,課本從大字到小字,從地圖到插圖,從史實到史學理論都要通讀,不留空白,因為只有量的積累才能提高知識水平。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掌握壹定的方法,特別是要求學生在“熟悉”上下功夫;畫壹個框,稍微圈壹下,抓住重點,分清層次;做筆記,列出線索等。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磨”和“吃”課本。每個模塊復習完後,在全年級進行本模塊的模擬考試,以加強學生對本模塊基礎知識的掌握,趁熱打鐵。第二階段的復習主題是三個必修模塊的綜合歸納分析和熱點問題的分析總結。歷史的知識體系可以分為豎線和橫線。豎線是按歷史時間順序發展的歷史,橫線是分類的主題歷史。高中歷史主要是按照專題歷史來編排的,但三個模塊之間有內在聯系,需要對三個必修模塊進行綜合、總結和分析。而且歷史考試的大題,主要是材料題和論述題,往往是在特殊線索中發現的,比如07年和08年的考題,材料題都是關於兩次工業革命的。所以特殊的歷史壹定要抓,而且壹定要抓。連貫的題目復習對學生理清思路、劃分範圍有很大的幫助,對材料題、論述題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復習專題時,壹定要思路清晰,理清線索,分清每個階段或整體的特點。另外,也要關註熱點問題。從高中歷史考試的題目來看,每年都會調查熱點問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海南建特區20年,這些都在2008年高中歷史考試的題目中有所體現。所以,在這個階段,我也幫同學們整理分析今年的熱點問題。第三階段,進行三個必修模塊的綜合模擬測試,進行“戰場”訓練,提高學生適應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考試的能力。同時,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梳理線索的基礎上,用壹兩天的時間對三本書進行復習,幫助學生加強對歷史知識體系的記憶,有效提高成績。經過三個階段的復習鞏固,學生基本掌握了基礎知識,抓住了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參加考試,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三,講求效率,事半功倍

對於高二理科生來說,歷史考試的任務很重,壓力很大,因為要應對政治、地理等科目的考試。學生平時課後復習歷史的時間有限,首先要引導學生制定好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各科復習時間,註重效率,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幫助學生制定好復習計劃?我給同學們講了三個階段復習的大致時間安排和每個階段的重點,讓同學們心中有數,復習不慌,讓每個階段的重點落實到位,讓同學們的成績得到有效提高。相反,如果學生不了解復習的大致進度,就會產生急於求成的心理,會忙著抓西,瞎抓,在這本書的基礎知識和復習重點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就會手忙腳亂。如果學生知道了大致的復習進度,就應該認真復習應該復習的地方,把握好每個階段的基礎知識和重點,紮紮實實地走好每壹步復習,復習效果就會好很多,從而提高復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幫助學生制定壹個好的復習計劃,顯然對復習效果是有幫助的。

其次,老師壹定要把重點放在提高上課40分鐘的效率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重視這40分鐘的上課時間。要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就要把復習課講得生動易懂,讓學生記住課堂上的知識點,並加以落實。為了使復習內容生動形象,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手段,對所要復習的知識要點進行總結,使學生認識到位,理解深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符號(或不同顏色的筆)標出課本上的知識點並記住。對於《考核目標》中要求理解和運用的知識點,教師必須下大力氣在課堂上以材料題或討論題的形式進行復習和訓練,培養學生的審題和思考能力。比如“論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的知識,要求學生在課本相應位置寫下“生產力”、“生產關系”、“世界市場”的要點,並結合相關材料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復習教學可以讓學生提高。同時,為了鞏固知識,每節課安排5-6分鐘提問時間。所以提高上課40分鐘的效率,事半功倍,是提高考試成績的關鍵。

第四,交給法律,提高自己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加強解題方法的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在解題時“舉壹反三”,這對學生成績的提高無疑有很大的幫助。我在各方面不斷加強對學生解題的指導,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東西。

首先,在每壹次復習課上,我都不斷穿插解題方法的指導,尤其是材料題和作文題的解題方法。對於材料問題的解決,我給同學們總結了這個方法——材料分析四步走:閱讀——提煉——聯系——寫作。第壹步是閱讀。閱讀是考試過程的開始。閱讀時要先看問題再看材料,做到帶著問題看材料,克服閱讀的盲目性,減少閱讀占用的時間。材料是材料分析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可分為史料、文物、詩詞、圖表四類。材料的內容壹般包括標題、正文、註釋、出處等。閱讀材料時,壹定要逐字閱讀,不能忽略標題、筆記、出處等妳認為“不重要”的材料。第二步是提煉。提煉是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從測試的角度來說,它是回答問題的材料。根據問題的要求,通過對材料的識別、篩選和整理,剔除那些無效和虛假的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壹般包括材料中涉及的事件,即事件發生的時間(世紀、年份、朝代等。);它出現的空間(大陸、國家、地區、城市等)。);此事件中包含的觀點、揭示的規律等。;所涉及的人物,即材料中隱含的生平、事跡、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第三步,接觸。聯系就是把材料和所學的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全面回答問題。第四步,寫下來。寫作就是以書面表達的形式回答問題。要求答案要來源於歷史,即結論要來源於對材料的挖掘和升華,但不能照搬材料,用史實堆砌或拋開材料隨意發揮,而要規範,概括精確,解釋簡明,論述合理,層次分明。材料分析問題的四步解法便於學生在解題中操作。但這四個步驟在解題過程中不應該分開進行,尤其是閱讀、提煉、接觸三個步驟應該同時進行。

對於問答的答案,我給同學們總結了壹下這個方法——問答分析三步走:認真審題,略述提綱,閱讀分題。試以下面的題目為例來說明。“如果妳是壹名導遊,陪同壹個外國旅遊團去安徽鳳陽農村旅遊,外國朋友會讓妳介紹1953-1956,1958-1964,1966-1967,65447。(要求:字數約150字,14分)第壹步,認真審題。審題,明確題目的意思。其實每個問題都隱含著答題的啟示點,所以首先要仔細審題。在這個問題中,啟示點是:1,安徽鳳陽農村,2,1953-1956,1958-1964,1978。鳳陽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註明時間。第壹個啟示點暗示學生的題目將考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容,而第二個啟示點暗示學生的題目不僅僅考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是旨在考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農村經濟發展。如果學生不對這些啟示點進行全面的分析,就很難審題清楚,弄清題意,找到正確的答題方向。第二步,勾勒。這壹步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這個問題的答案由幾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包含幾個層次的內容。以上問題答案的結構應該是:(1)大變化(包括四個層次:1953-1956,1958-1964,1966-1967,65438)。(2)1978以來的變動原因。可見,壹個簡短的提綱不僅讓妳的答案清晰,也為各個部分、各個層次的答案做出了清晰具體的定位。這壹步,最難的題已經變得和填空題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第三步,也就是看分題。即回答者必須結合問題的得分來做出回答。具體做法是將問題的總分盡可能合理地分配到答案的各個部分和各個層次。比如問題***14的答案是四變壹理***,那麽合理的分數應該是每部分2-3分。有了“按分答題”的意識,我們更容易得到以下答案:(1)變化:1956年,農民積極參加農業合作社,農村土地所有權發生根本變化,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3分);1958-1964、人民公社運動達到高潮,各地紛紛建立人民公社,經濟困難嚴重(3分);1966-1976,十年文革期間,農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2分);1978以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農村經濟繁榮起來(3分)。(二)原因: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和政府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3分)

其次,利用每次考試後評卷的機會加強解題方法的指導,要以考試中的主要錯誤類型為指導,有針對性。

再次,我們老師不能放棄歷史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因為提高成績就是提高考試通過率。所以要耐心細致地做他們的工作,改造他們,想盡辦法幫他們發跡,動他們的感情,教他們法,促他們恒心。新的考試形式使得壹些貧困學生更難通過考試。很明顯,差生對課本不熟悉,綜合概括能力和寫作組織能力相對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復習教學階段引導差生記憶、分析總結、文字表達甚至閱讀歷史教材,並在復習實踐中運用。在復習的最後階段,老師還必須告訴差生重點知識和壹些重要的問答。

五、強化訓練,“戰場”訓練

備考高中歷史要加強訓練。鑒於新課改後近幾年歷史試題的特點和考試的方向,應充分利用“評價目標”中的訓練題,特別是材料和論述的題型,它們是根據新的考試形式的要求設計的,針對性很強,應認真貫徹執行。另外,老師也可以選擇壹些習題讓學生練習,老師要做好批改和反饋分析。最後,按照HKCEE標準的三個必修模塊安排幾次綜合模擬考試,進行戰場訓練,提高學生適應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考試的能力,並註重考後講解。這也是壹種強化訓練,不僅讓學生再次掌握知識要點,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答題的技巧和方法。

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考試成為歷史高考的前奏,被稱為“小高考”,顯示出其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性。作為壹線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和重視高中歷史考試,引導學生認真復習考試,幫助學生勇敢攀登高考高峰。

  • 上一篇:《歷史課程標準》與《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屈辱的歷史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