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德國歷史名人

德國歷史名人

阿登納1876-1967

康拉德嗎?阿登納是壹個跨世紀的人物,他經歷了德意誌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聯邦德國四個朝代。他是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的第壹任總理。在他的任期內,國家戰敗,重新獲得主權,隨後成為經濟強國,在歐洲政治中發揮主導作用。這壹輝煌時期常被人們稱為“阿登納時代”。

馬丁·路德1483-1546

1517,馬丁什麽時候?當路德把他的“95條論據”釘在德國威登堡壹座教堂的門上時,他開始了基督教改革運動,最終演變成了幾個世紀以來政教不分的局面。他認為信仰的唯壹來源是每個人都能理解聖經,牧師不需要充當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中介。他在1534年將《聖經》翻譯成德語,從而為德語的統壹奠定了基礎。

卡爾·馬克思

卡爾。他死後,馬克思的思想傳遍了全世界,指導了蘇聯布爾什維克和中國* * *產黨的誕生。他深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影響。畢業後擔任《萊茵報》總編輯,後移居巴黎,與恩格斯壹起於1848年發表《生產者黨宣言》。當時資產階級革命席卷歐洲,馬克思積極宣傳無產階級綱領,指導德國人民反對封建專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是第壹個成功地將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融合並豐富起來的人。在多聲部的運用上,後來的作曲家沒有壹個能超過他。巴赫對音樂藝術的發展和貢獻為他贏得了“音樂之父”的美譽。他的作品成為作曲家們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

壹個充滿夢想,對學習不認真的德國青年,因為好奇,在物理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世界繪制了壹幅全新的宇宙、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先驅。在這個過程中,艾伯特?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紀政治和科學之間的力量平衡。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1832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是德國現代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在1765年按照父親的遺願去萊比錫學習法律,期間開始寫詩。1774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壹部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立即在歐洲文壇引起轟動。他的經典作品《浮士德》成為德國現代小說的典範,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他在解剖學和植物學方面也取得了壹些成就。

古騰堡大概是1397-1468。

15世紀文藝復興初期,雕版印刷技術已經傳入歐洲。作為壹個金匠,約翰內斯?古騰堡改進了現有技術,成功發明了性能更好的活字排版印刷系統,印刷了200本精美的拉丁文聖經。這壹創舉不僅為世界帶來了印刷技術的革命,也打開了信息傳播的大門。據了解,當時印刷的48本《聖經》今天仍然存在。

索菲。索菲·肖爾1921-1943

索菲。斯科菲爾德和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讀書時,正值納粹德國統治時期。1942年,她被分配到壹家冶金工廠生產戰爭物資,而她的父親則因為發表批評希特勒的言論而入獄。索菲。為了宣傳反納粹言論,斯科菲爾德秘密制作並散發“白玫瑰”傳單。1943她和弟弟在校園散發傳單時被抓,被判死刑。她毫無畏懼地走向斷頭臺,勇氣可嘉。

維利·勃蘭特1913-1992

威利?勃蘭特從1969到1974成為德國總理。1970年,他對捷克和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在來到華沙猶太受害者紀念碑獻花時,突然下跪向被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致敬,為德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1971年,他大力推行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緩和”和“合作”政策,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的壹個重要人物。他用“鐵血政策”使德國走上了統壹之路。他原本是壹個地方革命軍的領袖,1862年成為普魯士的首相兼外交大臣。從65438年到0863年,他向丹麥、奧地利和法國宣戰。1871年,德意誌帝國統壹,俾斯麥出任首相。他的壹生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重要歷史時期。

康德(1724-1804):出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進入柯尼希斯堡大學。從1746,擔任導師4年。1755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擔任15講師。在此期間,康德作為壹名教師和作家的名聲越來越大。除了教物理和數學,他還教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建築、自然地理等等。65438+60年代期間,這壹時期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神學與道德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將負數概念引入哲學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論證的唯壹可能根源》(1763)。靈見之夢(1766)測試了所有關於靈界的觀點。1770被任命為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同年,他出版了《感覺和理性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9年時間出版了壹系列涵蓋廣泛領域的偉大原創作品,在短時間內帶來了壹場哲學和思想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理性範圍內的宗教》出版後,被指濫用哲學,歪曲和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所以政府要求康德在他的演講和著作中不要談論宗教問題。但在1797國王去世後,他在最後壹篇重要論文《學院之間的爭論》(1798)中重提了這個問題。從自然科學的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以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這本書並沒有完成。1804二月12去世。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他出生在波恩,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鋼琴。1787去維也納跟海頓學作曲,認識莫紮特。1792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表演、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民主和民族意識日益高漲。他的作品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點,或贊美英雄,或反對封建主義,爭取民主,自由和光明的未來。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與月光奏鳴曲》。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出生於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壹個紳士家庭。1788—1793就讀於圖賓根神學院,畢業後做了六年的家庭教師,後成為紐倫堡中學校長。1816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柏林大學校長於1830年死於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百科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與美學》。

海涅(1797-1856):1797 65438+2月65438+3月出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爭。1865438+2005年拿破侖戰敗後,在銀行工作。1819後就讀於波恩大學、哥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在柏林的時候,我認識了恩哈根馮恩澤夫婦,還有作家查米克和富凱。恩澤家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其影響下,海涅的第壹本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 1回到哥廷根大學學習法律,繼續寫詩,完成原生集的回歸。1825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更新後的《還鄉》與《哈爾茨山遊記》和《北海遊記》第壹部壹起被編成遊記,發表在1826,引起強烈反響。1827《遊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後,出版了他的詩集,其中收錄了以前出版的大部分詩歌,奠定了海涅作為傑出抒情詩人的地位。遊記第三卷出版於1829。後來,海涅先後發表了《法國的現狀》、《論法國畫家》、《德國現代文學簡史》、《路德維希·貝爾納和亨利希·海涅之死的記錄》、《德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他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並口述了詩集《浪漫零點》,出版於1851。後來,他也寫了壹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海涅在巴黎去世。

門德爾松(1809-1847):1809出生於德國漢堡,父母是猶太人。12歲開始寫作,17歲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他在21歲開始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復興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擔任指揮,1843創辦德國第壹所音樂學院,38歲去世。在他短暫的壹生中,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他的作品溫柔舒適,清麗恬靜,完整嚴謹,矛盾沖突少,充滿詩情畫意的幻想,反映了他生活中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人》、《意大利人》、序曲《手指洞》、《平靜的大海與快樂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名作。《仲夏夜之夢序曲》是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音樂作品。他還創作了《無詞歌》鋼琴曲體裁,八卷四十八首,生動多彩,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音樂學派對19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1813於5月22日出生於萊比錫。從小喜愛貝多芬、莫紮特、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到了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等戲劇的影響。15歲寫了五幕詩《悲劇》,晚年受到叔本華、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開始創作歌劇。1840年,他創作了《吉恩》,1841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壹部歌劇代表作《流浪的荷蘭人》。1843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歌劇院的指揮。1845年,他根據德國傳說演繹了唐·豪澤。1849後流亡國外15年。《指環》的寫作於1875年完成,並於1876年8月在新建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大獲成功。他的著名作品有《羅亨格林》、《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和《紐倫堡的著名歌手》。他的作品包括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藝術作品以及歌劇和戲劇。1883死於2月13。他的音樂劇舞臺作品意義深遠,特點是有自己的創作(包括劇情、人物、戲劇用詞、表現手法、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來不感興趣,只把它當作壹種情感和心理的表達。他徹底改革了作曲技法,對音樂作為壹門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並導致了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於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他年輕的時候是編劇兼劇院導演。參加過工人運動。1933後流亡歐洲。1941年經蘇聯到美國,但戰後受到迫害,1947年回到歐洲。1948起定居東柏林。1951年獲國家戲劇貢獻獎。1955獲得列寧和平獎。他壹直倡導戲曲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性的戲劇實驗,特別是吸收中國在戲劇藝術上的經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戲劇理論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劇目有:《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的灰蘭吉》、《伽利略傳》等。

弗裏茨·沃爾特(1920-2002)

沃爾特是聯邦德國在1954世界杯首次奪冠時的隊長。出生於1920,曾在德軍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是德軍的戰俘。二戰後,他回到了德國。後來入選德國國家隊。參加了1954世界杯和1958世界杯。

1954世界杯期間,他是德國國家隊隊長。他是德國隊創造伯爾尼奇跡的三人之壹。那屆世界杯,他進了三個球,包括半決賽對奧地利的兩球。

1958世界杯時,他37歲。我受傷早,對德國隊沒有貢獻。但他也是德國著名的明星。

至於俱樂部,他為凱澤斯勞滕效力多年,球隊的主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2002年世界杯期間,他去世了。世界杯期間,為了紀念他,德國國家隊的所有球員都戴上了黑圈,以示默哀。

阿貝格是德國化學家。1869 1.9出生於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1910於4月3日死於科斯林(今科沙林)。1891年,阿貝格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899被任命為布雷斯勞大學化學教授。此後不久,他開始忙於研究原子的新電子觀點對化合價的影響。在Abegg看來,惰性氣體原子中的電子組態(使用後來的術語,氦的最外層電子層有兩個電子,其他惰性氣體中有八個電子)特別穩定。像氯這樣的元素缺少1個電子形成8個電子,這種元素傾向於接受1個電子;像鈉這樣的元素有壹個額外的電子,所以它傾向於給出壹個電子。鈉原子會給氯原子壹個電子,形成帶正電的鈉離子和帶負電的氯離子,兩個離子由於靜電引力結合在壹起。這樣,化學反應變成了電子的轉移,化學鍵變成了不同符號的電荷之間的吸引。阿貝格死於壹次氣球事故,當時他還年輕,所以他沒有活到足以看到他的概念被以路易斯為首的許多化學家發展的時候。

約翰·F·席勒(1759-1805)出生於壹個醫生家庭,學的是法律和醫學。作為德國啟蒙作家,他與歌德齊名。在青年時代,席勒在施特勞斯精神的影響下,寫出了著名的作品《強盜》和《陰謀與愛情》,奠定了他反對封建制度、爭取自由、喚起民族覺醒的創作道路。

  • 上一篇:二十四節氣跨學科教學設計
  • 下一篇:洛陽博物館述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