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白城子簡介(2)

白城子簡介(2)

白城歷史悠久。據考古調查和歷史文獻記載,在12000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就有人類生活。商周秦時期,東湖是遊牧之地。兩漢南北朝時期,鮮卑和扶余曾在此居住。隋唐時期,這裏是契丹人的遊牧之地。遼朝時,這裏建立了長春府,治所在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四家子古城。長春府是遼代四位皇帝的行宮,包括聖宗、興宗、道宗、天佐帝。是遼朝春季的政治中心,是遼朝東北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金代時,長春郡壹直沿用到金天德二年(1150),後降為長春郡,隸屬利州(塔湖城,郭謙縣)。金成安三年(1198),泰州在此重修,城址仍在四家子古城。元朝時屬成吉思汗四弟沃金池的封地,後屬遼陽泰寧路和泰寧府,至今仍在四家子古城。明朝時屬努爾幹都斯泰寧衛管轄。清朝時屬蒙古科爾沁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廷批準填海。光緒三十年(1904),設立洮南府,隸屬盛京將軍。同年,設立了開通縣、靖安縣,隸屬洮南府。光緒三十年(1905)十二月,設立達賴堂,隸屬黑龍江將軍。光緒三十壹年(1905),設安廣縣,屬洮南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撤將軍,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洮南府、開通縣、靖安縣、安廣縣屬奉天管轄,達賴堂屬黑龍江管轄。宣彤二年(1910),建立鎮東郡,隸屬奉天。民國二年(1913),廢府、州、廳,留道、縣。中國所有的縣都屬於奉天的陶暢路和黑龍江的龍江路。民國四年(1915),設宇瞻縣,屬奉天陶暢道。東北淪陷時期,境內各縣均隸屬偽龍江省。1945 8月15東北光復後,全國各縣均隸屬嫩江省。1946,先後隸屬吉江、嫩江省、遼吉地區行署。1947,屬於遼北省。1949,隸屬黑龍江省。1954,劃歸吉林省。

1954年8月,吉林省白城子地區專員公署成立,轄洮南、白城、鎮賚、安廣、達來、開通、宇瞻、乾安縣。1955,更名為吉林省白城特派員辦事處(以下簡稱白城特派員辦事處)。1956年,長嶺、雙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郭謙縣)劃歸白城機構。1958 10,白城鎮與部分郊區合並成立白城市(縣級);拜城縣其余20個鎮與洮南縣合並,組成陶安縣;達賴、安廣兩縣合並為大安縣;年,宇瞻縣並入通榆縣。同年6月165438+10月,扶余縣劃歸白城社,雙遼縣劃歸四平社。1968年8月,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歸白城特區(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73年7月,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 1月,更名為白城地區行政公署。6月1987,6月1988,6月165438+10月,陶安縣、大安縣先後更名為洮南市(縣級)、大安市(縣級)。1991年3月,前府經濟開發區成立,地廳級建制,隸屬吉林省人民政府,扶余市、郭謙縣劃歸前府經濟開發區管理。1992年6月,松原市(地級)成立,長嶺縣、乾安縣劃歸松原市。1993年8月,撤銷白城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白城市(地級)。撤銷白城市(縣級),設立洮北區。白城下轄鎮賚縣、通榆縣、洮北區,下轄大安、洮南市。白城是省轄地級市(原白城地區),白城市區(原白城市,現洮北區)是吉林省西部草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白城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以西,科爾沁草原以東。境內地勢西北高,中間低,東南略有起伏。西北為大興安嶺東部斜坡褶皺帶,低山、丘陵、階地、河漫灘;中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有寬闊的河漫灘,壹級階地,眾多的湖泡;東南部是典型的沖積扇和沖積扇扇體;西南部是覆蓋著沙丘的沖積平原。

追溯白城市的歷史,根據出土文物的研究,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就已有人類生活。

春秋戰國時期,屬東胡。秦時位於遼東郡北部,東部屬拉邊人居住地,西部屬東胡人居住地。西漢是夫盈鮮卑之地。三國兩晉時期,這裏是伏羲奴隸王國的地盤。南北朝時期,布吉、契丹、石維等民族在此居住。隋朝,東部為博督部,北部為石圍遊牧地,西部為契丹遊牧地。唐朝東部屬於渤海國扶余府,中部、西部、北部屬於石圍領地。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唐朝在潁州(今遼寧省朝陽市)設立“宋末都督府”,管轄內蒙古東北、東部廣大地區。當時著名的“泰州城”位於白城市東南25公裏、洮兒河北岸的成四家子。白城壹直是上京道首府臺州的北境。金朝攻遼時建立,但今扶余郡屬北京會寧府。1198(金成安三年),臺州被降為金安縣,即所謂的“老臺州”。元代東部屬遼陽開元路趙州。明朝屬泰寧衛泰州,有壹個六維,郭爾羅斯部遊牧。到了清朝,皇太極把索於爾基山以南、齊齊哈爾西南約500公裏,東西寬65公裏的廣大草原,讓給了哲裏木盟科爾沁右翼的諸侯和郭爾羅斯部,成為科爾沁右翼前旗紮薩克的遊牧之地,直到占領。

1616(明萬歷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在今天的扶余縣設立博部Ne站,後升為杜波Ne都統,1648(清順業五年)。郭爾羅斯被分為嫩江和松花江兩旗。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政府實行“移民實邊”政策,開放墾荒禁令。

1904(清光緒三十年),在白城設立靖安縣,隸屬洮南府。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白城子在這壹帶建城設府。1914(民國三年),因同名,靖安縣改名為陶安縣。它屬於奉天陶暢路。

1925年(民國十四年)洮南至昂溪鐵路開工,在縣城東南設火車站,名白城子站。到1928年(民國十七年),白城市設立洮南(今洮南市)、陶安(今洮北區)、安廣(今金奎大縣)、鎮東(今鎮賚縣)等縣,均隸屬黑龍江省。

1929(民國1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後,廢除“道”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奉天改為遼寧省,陶安等縣隸屬遼寧省。6月,興安區墾區辦公室在白城成立。後來,他向東北政務委員會申請將陶安縣升格為興安市。65438年2月,興安市籌備處成立。

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占領白城子。自此,興安區墾區辦和興安市籌備辦結束。占領期間,扶余、長嶺、乾安三縣在1934屬偽吉林省,其余各縣仍屬偽龍江省。1941年,長嶺縣屬偽四平省。

1945“八·壹五”恢復。11年6月,成立白城子署,轄洮南、白城、鎮東、開通、宇瞻、達來、安廣、扶余五縣及前旗。1946年,設立吉江行署,指定洮南、達賴。1947年2月,贛安、若光、長嶺劃歸二社,洮北、洮南、陶安、鎮東、若北、開通、宇瞻劃歸四社。1948年春,白城子曾是中共遼吉省委、遼北省政府、遼吉軍區所在地。1948年9月,在白城子成立遼北政府臨時後方辦事處,洮北縣劃歸陶安縣。嫩江省於1949年與黑龍江省合並,稱黑龍江省,白城劃歸黑龍江省。扶余、長嶺、乾安和郭謙屬於吉林省。1954年7月,白城縣由黑龍江省劃歸吉林省,設立白城分署,設在白城子縣,轄白城子、洮南等七縣。九月,白城子改為白城子,白城子地區改為白城子地區。1958、1o年,拜城、洮南兩縣合並為陶安縣,拜城縣拜城鎮設立為拜城市。1971二月白城地區變更為白城地區。

1992年6月松原市成立,白城地區扶余縣改為扶余市,升格為地級市。扶余油田、長山化肥廠等4家省屬企業被拍至扶余市,同時下轄郭謙、乾安、長嶺3個旗縣。

1993年6月,撤銷白城地區,設立白城市(地級);撤銷白城市(縣級),設立白城市洮北區(縣級)。新設立的白城市轄洮北區、鎮賚縣、通榆縣。洮南市和大安市仍由各自城市管理。白城,簡稱白,俗稱白城子。曾名查幹浩特,蒙古語音譯,意為白城。這個名字大約是五六百年前叫的。關於“白城子”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

傳說六七百年前,遼闊的科爾沁草原盛產水草和肥美的牛羊。有壹年冬天,壹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漫天而來,牧民們毫無準備,不知所措,拼命地對著被暴風雪吹走的牛羊大喊。然而,暴風雪越來越大,饑寒交迫的牧民和牲畜即將被暴風雪吞噬。正在這時,牧民們發現附近的高崗突然出現了壹座雪城,他們趕緊把牲畜趕了進去。暴風雪過去了,人和動物都活了下來,因為他們躲在雪城裏。蒙古牧民在上面立“敖包”,是為了覺得它是超自然的,可敬的。這個地方方便是今天白城的北大哨所。從此,凡是來這裏放牧的,都要在這裏燒香祭拜,稱這裏為“查幹浩特”。

關於“白城子”的來歷,還有壹個更有趣的故事。傳說宋朝抗金英雄嶽飛當年率軍攻打這座城市,圍城持續了幾個月。後來嶽飛發現當地有壹種白色的鳥,有鴿子那麽大,在城裏築巢。它白天飛出去覓食,晚上飛回城市。他咨詢了當地的牧民,想出了壹個奇怪的攻城方法:他命令士兵抓幾千只白鳥,把塗有硫磺的棉花和麻繩綁在白鳥的腳上,點燃後把鳥壹起放出去。這些鳥拖著火苗飛回城裏的巢穴,很快就把整個土城變成了壹片火海。嶽飛壹聲令下,將士趁亂襲城。後來,人們把這個土城稱為“白城子”,這是白鳥幫助破城的意圖。

關於白城的起源,還有其他幾種說法。由於這裏的墻壁和屋頂都抹上了白色的堿土,房屋和街道多為灰白色,特別是當清晨的太陽升起或夕陽的余暉將盡時,遠處的集市倒映成壹片銀白色,因此被稱為“白城子”。他還說,早些年在市裏的北大崗子曾經有壹個車攤。為了招攬生意,店主請人用白泥粉粉刷房屋和院墻,遠遠望去,就像壹座白色的城堡。漸漸地人們把這個地方叫做“白城子”。也有人說,靖安縣在建縣衙之前,城的周圍有壹個土堆,據說是遼代趙州的遺址,當地人叫“白城子”。據記載,很久以前,有壹座白土城,周長160丈,城墻上覆蓋著白泥,蒙古語稱為“查幹浩特”,翻譯成漢語,就是“白城子”。

  • 上一篇:問問隋唐時期的藏區。
  • 下一篇:辛棄疾在《西江月夜黃沙路》中解釋了30個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