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古代交通速度——緊急求助!!!

關於古代交通速度——緊急求助!!!

發現的各種說法有些差異,但還不錯。我把有用的列舉如下:

壹、行走和騎行速度:

1,三國最著名的急行軍——老曹追劉備,五千精騎日夜兼程三百裏,行軍途中重創劉備軍隊。

華陽之戰,白起率部8天行軍800裏,平均每天65,438+000裏。

漢武帝即位第二年,霍去病騎萬出隴西。“第六日,過雁棲山壹千余裏,關短兵,取臯蘭而下,殺蘭王,斬魯王,受銳兇之人。他壹身甲胄醜陋,帶了惡太子、丞相、太師,走了第壹步八九六,關宰拜神。”這壹仗,霍去病六天打了壹千多裏,日均行程應該是160多裏。

順昌之戰,洪雁宗弼率領金軍在不到7天的時間裏,疾馳1200余裏,平均每天170-180裏。這時候,金軍剩下的攻城器械、槍支彈藥,都是輕裝上陣。

2.步兵估計要20-30天,而騎兵大概要60-80華裏。

考慮到在普通行軍中,壹晝夜應該包括睡眠時間、吃飯時間、休息時間等。,那麽24小時內有效行走時間大概最多8小時左右;而且需要帶著盔甲行走,保持隊形,速度打了折扣。每小時走4-5英裏(就像妳從上海楊樹浦港橋走到虹口港橋的距離)是正常的,也就是每小時8-10英裏。所以,在壹個普通的晝夜裏行軍30-40裏並不慢。

3.在《孫子兵法》壹文中,對高速行軍所帶來的危險有明確的表述:“故趨之若鶩,晝夜不在任何地方,必雙道百裏爭利。然後妳就擒三將,強者為第壹,累者為第十壹;五十裏爭利,則為將軍,法半成;三十裏爭利,則三分之二。”

4.韓裏約等於今天的0.7裏。

唐朝以後,李大約是今天的0.9裏。

二、信息傳遞方式:

1.唐代對驛站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毅的快馬壹天走6個崗,也就是180裏,然後要走300個阿利日,最快要求500個阿利日。步行人員每天行進50英裏;逆水行舟,河四十裏,河五十裏,其他六十裏;好的時候規定100到150英裏。

2.到了宋代,壹切公文、書信都稱為“投遞”,出現了“急件投遞店”。有壹個銅鈴匆匆地系在騎馬哨的項圈上。在路上跑,白天打鈴,晚上生火,被撞死的人不負責。為馬購物,為人購物,風雨無阻,不分晝夜。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嶽飛被宋高宗帶著12枚金牌從前線強行召回臨安。這種金牌是快遞送的金盤,表示急。

3.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把信綁在信鴿腿上,然後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用從哪裏帶來的信鴿寫信。

4.利用烽火臺傳遞信息,雖然速度更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難以滿足掌握敵情和指揮作戰的需要。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從商朝的“萊古”到周朝,逐漸形成了較為嚴密的傳遞政府公文的郵政系統,並與烽火臺相輔相成,相互配合。

5.到了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益發達,有了本部和七下西洋,還開通了海上郵政。清初官方驛站1600余座,驛卒7萬余人,驛馬4萬余匹,歸兵部掌管。19世紀中葉以後,郵局的經費多由官員貪汙填補,郵局行政被廢棄。到了清末,現代郵政逐漸興起,驛站的作用逐漸消失。所以在1913,1,北洋政府宣布取消所有驛站。

6.民間傳播組織的形成始於唐代。當時主要是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商業和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有壹條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

雖然是盜版,但希望對妳有用。。。

  • 上一篇:商機,創造壹夜暴富的奇跡
  • 下一篇:美女案與宋代訴訟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