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萬壽橋的歷史

萬壽橋的歷史

位於雙杭地區的萬壽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舊時福州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壹。

萬壽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那時候南臺河壹望無際,仲婷街叫狼煙洲,南臺河分南北兩個港口,要坐船過渡。

元佑八年(1093),王祖道任撫州縣令,決定修建兩座浮橋。

他由20艘大船連接,船上鋪滿木板,兩邊裝有扶手,稱為“河沙北橋”(現為小橋);由100艘大船連接,稱為“河沙南橋”,南橋中間有兩個大門,供大船通行。

為防止大風、暴雨、洪水的影響,掩埋石柱18根;為了方便行人遮風擋雨,橋上還建了壹個屋亭。

王祖道還在仲婷街以北設立了“泗洲堂”,由僧人看守。後來成為守橋護軍的營房。他還在臧倩南麓建了“濟川閣”,在西邊建了壹座安堂,都是為了守衛浮橋。

崇寧二年(1103),又在南港河中興起壹座形似鯉魚的島嶼,當地人稱之為鯉魚島(今中州),浮橋分為南港、中港、北港三段。

此時,由於沙洲面積不斷擴大,北港“河沙北橋”僅使用16船。

此後,王祖道購買了多處良田,每年收成作為維護費,還有壹說是民養的。

定期管理維護工作由岷縣、後官縣、懷安縣的30座佛寺輪流主持。

王祖道還在橋南修建了天寧寺(今安寺),祈求佛祖保佑浮橋,並以主僧的身份對寺廟的管理和維護負主要責任。

仲婷街的地名得益於王祖道在冷煙島修建仲婷,後沙洲成陸,從而成為八閩第壹街。

後來,周邊路,也就是冷巖島的西邊,後周路,也就是仲婷街的東邊,就在冷巖島的後面。可見,地名的產生是相互關聯的。

時光荏苒,南宋定都臨安,鷹派宰相李綱被貶福州,曾住天寧寺唐松鋒。

過了幾十年,陸遊來到福州做了曹爵(掌管刑獄),他寫的《過浮橋到南臺》,應該算是南宋萬壽浮橋的* * *了。

萬壽石橋的修建,第壹個貢獻應該是用“平海頭陀”的方法幫助和尚。他原是宋末福州佛寺負責管理浮橋的負責人。

我很久以前就發誓要建壹座橋來方便我的旅行。

想法是壹定的,命令徒弟吳道克去北京打朝廷,得到朝廷的批準。

新法在福建省廣泛幫助僧侶籌款,福建各省均有運鹽,其中貓王貢獻最大。

該工程始建於元代大德七年(1303)。在此期間,法珠和尚去世,享年89歲,吳道克繼續主持建設。這座石橋最終於知止二年(1322)竣工。

這座石橋長389米,共有36個洞。河中央有石墩,29條落水通道。

橋面兩側以石柵欄為翼,雕有佛像和花木,石柵欄之間飾有石柱,每根石柱上刻有形態各異的獅子。

橋的兩端都有亭子,還有石階可以上去。

700年前的岷江又深又快,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據說建橋時,先將石頭丟入水中,待潮水退去後加固,以此為大概範圍插入木樁,再將石頭堆積起來建造橋基。

橋墩呈“烏鴉嘴”狀,尖墩可以減少水的阻力,分離水勢。

其中,有壹個底部傾斜的碼頭,據說是福建中部的鐵拐李建造的。

鐵拐李是跛腳的,而這個碼頭的歪斜正好附在這個傳說上。

據說橋面的石板取自“民安鎮好柴沒流”的岷江下遊。奇跡般的從民安鎮對面的金剛腿巖上取了壹塊巨石。“金剛腳”原本是成雙成對的,如今,遺憾卻成了壹個美麗的傳說。

萬壽橋建成後,元太年間請當時王朝排名第二、被譽為元代四大文學家的馬祖昌題字,使這座橋的價值更加珍貴。

因此,佛教僧侶受到福建人民的欽佩。人們在碼頭丈母娘處修建了“萬壽頭陀寺”,供奉裏面的佛教高僧。元仁宗給了他們“弘基大行禪師”的稱號,這是佛教界最高的悲哀和榮譽。

福建聖人郭白蒼在《竹十日》中記錄了壹個古老的勵誌故事。

明朝萬歷年間,瑯岐人董應舉刻苦學習,奮發向上。

董應舉的祖上上傳了幾畝良田,恰好與兩廣總督陳瑞的兒子陳昌佐的田地相連。陳是秀才又是官員,三番五次想買董鶯菊的田,被董懿祖拒絕了。

陳昌佐武力壓迫他人未果,試圖陷害董英舉。

陳昌佐同年的兒子來福建督學。陳賄賂他,誣告董英舉殺了董強,占了他的地。壹切準備就緒。

巡撫手下的壹個官員可憐董應舉,低聲對董應舉說:“識時務者為英雄。為什麽為了幾畝地而自殺?以妳的才華,前途無量,還怕以後沒有沃土?據說陳家出了200金,不算搶劫。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董英舉勉強接受了這個建議,但心裏卻極為不快。他拿回200金,過了萬壽橋,全部扔進橋下的水裏,發誓說:“總有壹天,這個仇要報!”終於在萬歷二十六年(1598)入高中,任工部官員、侍郎。

在陳嘉這邊,陳昌佐的兒子在村裏做了很多違法的事情。董應舉收了他的罪狀,送到福建巡撫李淩雲那裏去捉拿。

當陳昌佐得知此事後,大學生兼檔案員葉從中斡旋,將女兒嫁給了董英舉的兒子。這兩家成了的朋友,他們以前買的董家地也完好無損地歸還給了趙。作為嫁妝,陳子佐也表示了自己的洗臉革新,故事以大團圓結局收場。

後人把董應舉橋頭的投金處稱為“投金池”。

在橋頭立碑,刻“投金池”,也有積極意義。

萬壽石橋在明清時期修建了六次。1657年鄭成功從福州撤退時,為防止清兵追擊,燒毀了萬壽橋的石板。

19年(1930),為適應過往車輛,萬壽橋進行了大幅改建,工程由日本大和工業合資公司承包。

次年完工,原石梁加鋼筋混凝土,橋面加寬至9米,橋孔改為25孔。

從橋上拆下來的石獅被移到了吳山圖書館的墻上。

抗戰期間,日本飛機炸毀了自己修建的大橋,壹個洞被炸飛修復,另壹個洞被炸飛,但橋基嚴重受損,說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

萬壽橋命運多舛。1955,65438+10月20日,美蔣飛機轟炸福州。本來是炸萬壽橋,結果偏了,炸了臺江和大道壹帶,給福州人造成了慘痛的損失。

8月3日,1967,在橋頭的電鐘下,近十萬人聚集在“葛造會”。橋頭新華書店和大眾影樓之間被沙袋、路障和高壓電網封鎖,槍聲大作。幾天幾夜,老區近十萬農民舉著鋤頭。

當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萬壽橋成為十年浩劫的歷史見證。

1970年,名將韓先楚任福建革委會主任,福州出資45萬元重修此橋,以滿足戰備需要,元代和民國時期的石梁橋橋面得以維護,成為中國“橋上之橋”的獨特奇觀。

1995再次對大橋進行改造,在新解放的大橋兩側設置了四組曲線鋼管空中吊橋,減輕了橋墩的荷載,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也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點睛之筆。

  • 上一篇:關於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的疑問
  • 下一篇: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名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