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的第壹項發明是什麽?

中國的第壹項發明是什麽?

中國100世界第壹發明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對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進行了深入研究,寫下了舉世聞名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化》(中譯本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羅伯特·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的指導下,於1986年出版了《中國――發現與發明之國》壹書,用簡潔通俗的文字介紹了中國的壹百個“世界第壹”。以下按發明順序介紹給妳。

1,鼓:

傳說在公元前3500年,中國的人們就有了人造鼓。公元前3000年,鼓是用獸皮覆蓋在框架或容器上制成的。到公元前1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已經制作了壹個上面繪有圖畫的圓形鼓。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使用的銅鼓在17世紀被管弦樂隊采用。1692年,珀塞爾在給《仙後》的音樂中使用了它。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就有了低音鼓。鼓可以使節拍清晰、粗獷、有力。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制系統:

據說伏羲在公元前3000年發明了二進制。《周易》是五經之壹,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壹。相傳《易經》約公元前3000年由伏羲、周文王、周公寫成,經孔丘修改成為《易經》。現代電子計算機用二進制代替十進制。誰發明了二進制?《周易》中的“易數”用的是二進制。換句話說,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得五谷,中國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們社會的進步很大!中國北京的先農壇是為了祭奠神農(伏羲)而建,中國人在這裏表達對他的敬仰。

3.繩子: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制造麻繩的技術。我們的人民開始用麻纖維做繩子。到公元初,麻纖維已經成為世界大部分地區主要的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修發明了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開始,使用人造纖維制作繩索。直徑2 mm左右的馬尼拉繩在5512 kg的拉力下會斷裂,而同樣粗細的尼龍繩可以承受13227 kg的拉力。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黃帝軒轅氏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據史料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期就使用指南針了。公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說“司南”(指南針)在戰國時期就已經使用。宋代沈括在《孟茜筆談》中對此有更詳細的記載。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安裝指南針。作為導航工具。在歐洲,大約是在11世紀,漂浮在水面上的磁針被用來制作指南針。1250左右,在地中海地區,羅盤的磁系已經安裝在測卡上,並由中央轉軸保持平衡。

16世紀,指南針被設置在平架上,在船上發揮作用。19世紀鐵船的羅盤要裝壹塊弗林德斯鐵來校正船的磁力造成的誤差。20世紀制造的船和飛機用陀螺羅盤。根據旋轉頂點的穩定姿態與恒星有關的原理,陀螺羅盤有兩個優點:因為靠近金屬而不偏轉,指向真北而不是磁北。1908德國制造了世界上第壹臺這種實用儀器。最好的指南針是美國施普雷制造的。1910在“特拉華”艦上測試成功,並迅速被美國海軍采用。總之,指南針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壹,後來流傳到世界各地,為全球航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5、養魚方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知道如何養魚。當時我國人民可以人工孵化魚卵,飼養食用。在1960-1970年代,歐洲和美洲的魚如蛙魚是人工養殖的。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現在每年從養魚場生產大約65438萬噸淡水魚。

6、赤道天文儀器:

公元前2400年,中國發明了赤道天文儀器。

7、十進制計數系統:

中國人在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制計數系統。這在現代科學中非常重要。歐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證據是在公元976年的壹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就采用了它。在公元前13世紀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中國人用十進制描述“547天”的例子。

8、印刷:

公元前1324年,中國的人們已經能夠用墨水雕刻印章和水印文件。印刷是世界上第壹媒體,只有用它才能傳播信息。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用印章來刻人名或官銜。印章最初是官銜的稱謂,並由公元

1324之前,開始用來在單據上蓋章;最初使用的是墨水,直到五六世紀才開始使用紅色印泥。中國印章大多是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國人認為基於印章的文件、信件和票據在簽字後更可靠。現在印刷的書中,最古老的是《金剛經》,是中國王寫的。

印刷術現在成了孤兒。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金剛經是壹種浮雕印刷。它是壹個5.25米的卷軸,上面印著壹塊塊長91厘米,寬36厘米的木塊。後來落入英國人手中,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公元1040年,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發明了活字印刷。將粘土六面體活字模具加熱硬化,按韻排列在轉盤上。印刷時,將活字用松脂、蠟等粘合劑鋪在鐵板上,周圍用鐵架紮緊,放在火上加熱使粘合劑融化。冷卻後,活字粘在鐵板上。印刷完畢後,將熱鐵板烘烤,取出活字備用。1403年,朝鮮的李太宗創立了最早的金屬鑄造廠(當時朝鮮還使用方塊字),30年後朝鮮參照古印度梵文創造了壹套拼音字母代替方塊字。現在韓語有40個字母,只需要幾個字母就能拼出所有的單詞。1438年,住在德國美因茨古騰堡的Genfertier(德國人)創造了壹套澆鑄金屬字母的模具。用硬金屬雕刻出壹個沖頭,然後用錘子把沖頭壓在軟銅上,制成壹個陰模,陰模排列在壹個框架上進行印刷。到15世紀,鉛錫合金可能已經被使用。1451年,他印刷了歐洲第壹本用活字印刷的書――多納托·斯萊德語法。拉丁文聖經印刷於1453左右。他的印刷機是用普通螺旋壓力機改裝的。將壹頁作為印版放在印刷臺上,刷上油墨,鋪開紙張,用安裝在螺桿下的壓紙卷筒壓平。壹天只能排壹頁,每小時只能打印16頁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肖爾福發明了多色印刷,印刷了第壹本雙色書——《拉丁贊美詩》。1461年,班堡的傑斯特將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相結合,用德語印刷出了第壹本圖文並茂的書籍——寓言,插圖101。1470年,法國人讓·森在威尼斯設計了第壹批羅馬活字。1477年,托雷米繪制了世界地圖,采用凹版印刷,共有26張銅版畫。不易仿制,紙張上的油墨微漲,特征多,易辨真偽,故仍用於印制鈔票、郵票、有價證券。1501,意大利Griffaud出版了壹套斜體;1561,他把這些字縮減,印成了袖珍版的書。(西方斜體字主要用來強調句子。)1620年,荷蘭的博吉瑙發明了方便印刷法,每小時可印刷150份。1642年,德國的Segen發明了雕刻凹版印刷法,最適合印刷圖片。第壹幅畫是德國伯爵夫人以利沙的肖像。

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600多年後的1719年,德國勒布朗設計的彩色印刷機獲得專利。印的第壹本書是《油畫色彩的調和》。1727年,英國蘇格蘭金匠格特發明了鑄鉛版法。1775年,法國人狄多制定了測量活字大小的單位。1798德國納菲爾德發明了平版印刷術,最適合印刷插圖。1875年,英國首次使用膠印法將圖像印在橡皮布上,然後正式印在需要彈性的材料上。1800年,英國斯坦納制造了第壹臺鐵架印刷機,取代了木制印刷機。它每小時可以打印250張。1810德國

在倫敦工作的柯尼希獲得了蒸汽印刷機(機械化手動印刷機)的專利,每小時可以印刷400頁。1812德國人柯尼希和鮑爾設計了滾筒滾壓印花機。《泰晤士報》賣的這臺機器,每小時能印1100張。後來,柯尼希還設計了壹種可以壹次印兩面的印刷機。

1839年,英、美、俄分別發明了電鑄版。用電鑄金屬板代替木刻板。1845年,紐約的Hoao獲得了第壹個實用輪轉印刷機專利。費城紀事報買了這臺機器。1848年倫敦《泰晤士報》的工程師Apps和Cowper設計了壹臺輪轉印刷機,每小時可以印刷8000張。1861年,美國Hoao制作的曲面鉛版使用了紙活字,從此有了完全圓形的印刷版式。1852年,英國攝影技術的先驅塔爾博特發現了鋼絲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他第壹次用這種方法在《紐約畫報》上復制了壹張照片,標題是《紐約的壹個貧民窟場景》。1886德國人摩根·索勒在美國工作,發明了高速自動排版的芝諾排字機,用於《紐約時報》。兩年後正式投產,每小時約6000個排版模塊,是最熟練工人速度的4倍。1887英國公務員蘭斯頓發明了排版出色的Mono鑄造機,於1897年正式投產。在此之前,人們在1477之前就知道刻銅的凹版印刷方法;1895奧地利人克裏克發明了凹版印刷法;1839年,徐步朔在美國發明了照排機。從此,印刷工不要金屬活字,用平板印刷代替傳統的凸版印刷。這種方法是把字母壹個接壹個地投射到相紙上,然後顯影,貼在壹頁樣本上。組裝好的版材通過相機轉移到金屬版材的感光膜上,經過酸蝕後,版材具有了努菲爾德在1798年發明的平版的性能。油墨只附著在有圖形的版材上。現在,照相排版已經取代了大多數傳統的排版方式。

1965年,德國發明了電子照相排字機後,電腦控制排版的時代開始了。先進的印刷廠可以在電腦屏幕上設計整版版面。設計師把頁面布局安排妥當後,用壹個電腦記憶裝置把所有的內容儲存起來,包括文字、標題、圖片位置等等。然後用電腦控制的激光掃描相紙,打印出整個版面的圖像,再用攝影的方式印在印版上。這就是所謂的激光照排。現在,世界上許多大型報紙和期刊都使用先進的印刷方法。例如,中國的科技日報、中國電視新聞和北京晚報都采用了這種先進的印刷技術。

9、油漆——世界上第壹種塑料:

中國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發明並使用了漆器。河南省安陽市1976年發掘的“富浩”墓(公元13世紀葬),她的彩繪棺槨為證。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在中國古代,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是很有條理的,有私人油漆作坊,也有國家生產中心。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裏有壹個彩繪木質酒杯。刻在玻璃上的銘文不僅表明玻璃制作於公元四年,而且還刻有參與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名官員的名字。這個木制酒杯顯示了兩千年前中國人對制造技術的看法。另壹方面,這個杯子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很可能采用了現代工業生產流水線壹樣的工藝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的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漆的重要化學性質,發現了通過漆的蒸發過程使其變質的方法,發現在漆中放幾個蟹殼,漆就會保持液態,不會變幹。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和公元12世紀的施立都提到了蟹殼保存漆液的特殊作用。現代科學家證實,指甲殼中存在抑制某些酶活性的化學成分,其中壹種酶是使油漆變硬的酶。生漆可以通過化學作用長期保持液態,使得中國的這壹生化過程有了經久不衰的工業原型模型。

10,銅鏡:

大約公元前12年,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還在5世紀發明了魔鏡。英國晶體學家威廉?到1932年,布雷格系統闡述了魔鏡理論,比中國晚了1500年左右。魔鏡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東西之壹。魔鏡有什麽好神奇的?在魔鏡的反面,有壹個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者兩者都有。反射光線的壹面是凸面,由拋光青銅制成,用作鏡子。在大多數照明條件下,這種鏡子看起來與其他普通鏡子壹樣。然而,當鏡子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時,它的反射面可以被“看穿”。用鏡子把陽光反射到深色的墻上,人們就可以從投射在墻上的影像中看到鏡子上的圖案或文字。實心的青銅制品變得透明,讓人感覺很神秘。這種現象使得中國人給魔鏡起了個名字叫透明鏡。青銅是不透明的,但實際上讓人感覺是透明的。為什麽?這個謎,中外學者討論了幾百年。中國科學家神火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雷格爵士表達了他的觀點。威廉·布雷格爵士(Sir William Boulaygue)在1932年發現這壹奧秘時曾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晰地出現。”李約瑟正確地將這壹切稱為“掌握金屬表達精細結構之路的第壹步。”更多相關信息請參見參考資料。

/bbs/viewthread.php?tid=214860

  • 上一篇:王立群讀《史記》的講話
  • 下一篇:無錫園林發展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