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領獎臺的歷史

領獎臺的歷史

最近,壹個畢業生的發言在朋友圈瘋傳。因為哈佛建校375年了,壹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終於站在了哈佛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中國人民為之歡呼,為之驕傲。

然而,在哈佛的歷史上,有這樣壹個被大多數人忽視的中國。在哈佛大學著名的燕京圖書館,墻上掛著他的大幅照片。這是壹個清朝官員打扮的中年人,頭上戴著壹根花羽毛,著官服和滑膩的靴子,瘦削的臉上有壹雙睿智的眼睛。137年前,他來到萬裏之外的美國,在哈佛大學創辦了中文教育,教壹群金發碧眼的哈佛學生說中文,讀中國的詩,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他的名字——葛坤華。

第壹個吃螃蟹的人

葛坤華,安徽休寧縣人,天賦異稟。先後通過鄉試、公考,從秀才到舉人。他在清政府做了五六年太平軍將軍黃開邦的副官,後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做了十五年的翻譯和中文老師。當時他的生活條件應該是中上水平。這麽壹個衣食無憂的書生,為什麽在沒有朋友的情況下舉家遷往美國?既沒有壹本書作為陪伴,也沒有壹個朋友來享受美好時光。原因是什麽?

去哈佛是時代的機遇,也是命運。

19世紀下半葉,隨著中美交流的頻繁,美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越來越突出。美國駐華領事傅德對此深有感觸,於是寫信給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查爾斯·W·艾略特(Charles W Eliot),為滿足美國在華經商和傳教的需要,提議籌集壹筆資金,從中國聘請壹名教師,在大學開設中文講座。目的是通過學習漢語來培養壹些年輕人,為他們將來在中國發展提供條件,並提高他們在大學的參與度。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非常贊成這個建議,於是他把這件事委托給當時在寧波稅務部門工作的美國人杜德偉。

杜德偉對這件事並不是很熱衷,因為當時學中文,壹般都是來中國,把老師請到美國,有點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直接把自己的中文老師推薦到哈佛,所以葛坤華恰好是第壹候選人。當然,葛坤華是豁達的,有見識的,真誠的,熱情的。這些都是西方人非常推崇的品質,他也有資格在美國當老師。

葛坤華是如何考慮被杜威推薦到哈佛的?去哈佛,無奈又充滿憧憬。我們從推薦人杜的信中得知,葛坤華去美國“是因為政府威脅要懲罰他,並懷疑他是上海壹家出版社發表的批評官員行為的壹些不友好言論的作者”。在宣言上,葛坤華確實發表了壹些“不當言論”。同時,葛坤華對西學持歡迎和開放的態度。另外,他的翻譯工作讓他接觸了大量的外國人,所以他應該也對去美國有些向往,並不全是因為受到政府的威脅。

把自己的家鄉變直。

光緒五年(即1879年8月),葛坤華帶著妻子、五個孩子、1個仆人、1個翻譯家和大量中國書籍,於當年8月底抵達哈佛大學,踏上了這片未知的土地,再也沒有回頭。

葛坤華到達哈佛後,於10月22日正式開課,1879+65438。葛坤華在哈佛開了個博物館當弟子,但是學生不僅限於我們學校。任何有興趣了解中國,或想從事外交、海關、商業和傳教工作的學者,只要付費,都可以選修他的課程。在哈佛,葛坤華的教學以內容豐富、準備充分、技巧高超著稱,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值得壹提的是,思想開放的葛坤華也有非常傳統的壹面。他在美國哈佛任教期間,壹直堅持穿中國清朝的官服,要求學生尊師重道,講究道德。

  • 上一篇:中山特色餐廳介紹中山美食。
  • 下一篇:有趣的馬赫區,在文藝氛圍中尋找猶太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