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歷史上的五位佛教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五位佛教皇帝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西漢,早期流行於上層皇室和貴族階層,在特權階層的倡導下逐漸發展,最終融入中國文化的體系。歷史上有很多信佛、倡佛的皇帝。以下是與佛教關系最密切的五帝。

壹.蕭炎(梁武帝)

梁武帝,本名,出生於齊國皇室。他從小閱讀了大量的經典著作,並“博學儒術和玄學”(《梁書》卷三)。齊景陵王小梁紫把壹位著名的高僧召集到雞籠山西府講學。當時,蕭炎,壹個年輕人,經常訪問他的大門,並成為梁紫的“八個朋友”之壹。後來,在廢除齊後,大力提倡佛教並加以實踐,使南朝的佛教在達到了頂峰。

蕭炎早年習武,信奉道教。後來皈依佛教,成為虔誠的佛教弟子。他曾經頒布過壹道聖旨,讓所有的人都去拜佛。在他的帶動下,梁朝的王公貴族紛紛效仿,捐錢建廟。當時,僅南京就有500多座寺廟,全國就有2800多座。較大的寺廟通常被周宇環繞,綿延數英裏,有時甚至到達天宮。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南朝四百八十座寺院在煙雨之中”,是對北京健康佛教盛況的形象描述。除了建造寺廟,蕭炎還熱衷於鑄造佛像和舉行裸體會議。為了證明自己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他還先後四次到佛寺“舍身”“作奴”,脫去朝服,侍奉僧人,自願成為真正的佛教徒。每次都要被大臣們說服,被“數億美元贖回”。僧人默許後,我回宮(見《南史》卷七、《建康錄》卷十七)。

蕭炎在漢代對佛教還有另壹個重要影響,就是禁止僧人吃各種葷腥,並規定違反這壹戒律的人將按佛教法和國法處理。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也練習過。從那以後,他不吃肉也不喝酒。晚年他壹天只吃壹頓飯,完全不吃肉,只吃豆湯和糙米。從此,素食成為漢代佛教生活的壹大特色。寺院裏的僧尼都吃素,家裏的信眾也自覺吃素。

梁武帝多才多藝,擅長詩歌。早年以名士才子聞名,是典型的文人皇帝。這種文人性格可能是他如此篤信佛教的主要原因之壹,也導致了急功近利,急於北伐,最後亡國。就像後世對南唐皇後李煜的感嘆:“做詩人真是絕世無雙,做壹個又窮又倒黴的國王。”梁武帝的悲哀,大概也差不多。

第二,隋文帝

隋文帝出身於佛教世家,佛教信仰濃厚,其父楊忠曾建有佛寺(齊顏寺)。隋文帝於後魏第七年(541)六月十三日,生於鳳儀(今陜西省大荔縣)普拉約尼寺。他出生後,由僧侶撫養長大。楊戩七歲時,智賢曾對他說:“我兒子應該是大貴,他是從東方來的。佛教應該被孩子們摧毀和發揚。(引自道玄《古今佛道集》卷二《隋文帝尊佛重宗》被退回)這個家庭的熏陶和早期佛教教育對隋文帝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故隋文帝即位後,“每以神尼為詞,雲曰:我由佛興”(《舍利感應》,《洪光明記》卷十九)。

唐用彤先生曾說,“宣帝、景帝的復活,疑惑地反映了宰相楊堅的意圖。所以,佛教的復興真的是隋朝的責任。(《漢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下,中華書局,1983393頁)。由於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隋初的佛教,尤其是中原地區的佛教,已經面臨著生存的問題。隋文帝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促進佛教的復興,他也為佛教在中國的正規化、民族化、制度化做出了貢獻。此外,隋文帝還在五臺山修建了壹座佛寺,使五臺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著名的少林寺在北周時期曾壹度被毀,隋文帝重建後得以復興。

第三,武則天

如果說隋文帝是尼姑庵裏長大的皇帝,武則天可以稱得上是從佛教裏走出來的皇後。她出身官宦之家,14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子”。唐太宗死後,武則天走出唐宮,去坎耶寺理發。其中,究竟是什麽原因,眾說紛紜。不久後,相戀已久的高宗以公主的身份將她接回皇宮,後來成為皇後,並開始參與政治事務。直到後來她聽政,以至於改名叫周,做了皇帝,做了女主。

佛像雕刻技藝在武則天時期達到頂峰,龍門石窟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推測,最著名的魯什納佛像就是武則天本人。80卷的《華嚴經》譯本也是武則天親自作序的。武則天拜佛的目的是為自己積德。個人覺得她似乎更喜歡道教,從“軒轅大帝”的稱號就能大致知道。

第四,順治

有壹個流行的傳說,順治皇帝因心愛的東施公主的死而心灰意冷。他認為“萬物皆空”,無所依附,於是棄國而去五臺山理發修行。順治是否真的出家是個謎。但是,妳擅長佛學,沈迷佛學,這是事實。史載順治確實曾經在宮裏出家,但是被勸退了。然後,他任命太監吳為替身,為他出家,在便雅憫鐘寺出家。

順治有很深的佛緣。他曾說:“我上輩子的確是個和尚。這輩子每次去廟裏,都回不去了。”他還說:“寶藏和妻子是人生中最貪婪的。我不在乎寶藏,也就是老婆和老婆,覺得雲聚散散,沒多大關系。如果慈禧太後不是壹個人,可以和老和尚壹起出家。順治可以算是壹個信佛的皇帝。就像他詩裏說的,“我本是西天苦果,無奈落入皇族。" 」

動詞 (verb的縮寫)雍正

清初幾位皇帝都與佛教關系密切,雍正無疑是佛教基礎最堅實的壹位。

雍正帝(1678-1735),本名殷,人稱“淵明居士”,別號“碎塵居士”,經常自詡為高僧。當雍親王時,他潛心於佛經,結交僧人,深學佛法。被立為太子後,更加認真,公然帶領宮中幾個大臣學佛參禪。雍正三十三年正月,“顏僧歡坐七、二十、二十壹日,* * *五香,即洞達原,始知此事。”當時張家佛學老師評價它是“如針破紙窗,隔隙望天”,鼓勵它百尺竿頭,更進壹步。雍正於當年二月在吉雲堂重聚,極力求援。14號晚上,我走了好幾趟,渾身是汗,此刻桶底掉了,才知道又有了關的理由。".然後他問張家佛,張家佛認為這是“像在院子裏看天”,應該更加勇敢和勤奮。於是,雍正“續談淚勤”,於第二年正月二十壹日(1712)“靜坐復堂,無意踏上最後壹關,方達三體四智合壹,物我如空道,快慶壹生”。在這裏,佛家張嘉稱贊道:“王真是太舒服了!“這年雍正三十四歲。從此雍正自信在禪界做了壹個禪師。

雍正即位後,在政務之余,不惜祭奠九五,講經。雍正十壹年(1733)整理出版了最權威的禪宗語錄集,讀後整理出《指月錄》、《正法之眼》、《禪宗正脈》、《教外其他傳》等禪宗語錄。《雍正禦選》的引文包括季崢(帶外集)、《錢驥》、《後稷》等。在文章的開頭,雍正帝做出了壹個命令,鄭重其事地建議“如果妳想向別人學習,妳就會知道什麽是正確的。過了河,腳踏實地,就能過三界。”《雍正禦選語錄》的出版對重振宗法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編撰語錄、著書立說之外,雍正帝還下大力氣修繕著名古寺,如江南靖西(今宜興縣)的崇恩寺、浙江紹興的弘基、康哲的普陀山等,都是雍正年間修繕的。同時,雍正帝還重用高僧大德,而雍正帝曾經重用文覺大師,在紫禁城為他安排了專門的住所,請他參與討論國家最機密的事務。

  • 上一篇:2023年軍用無人機龍頭(完整)
  • 下一篇:皇馬和巴薩交手過多少場歷史戰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