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八年級歷史論文(評論事件或人物要有個人見解)

八年級歷史論文(評論事件或人物要有個人見解)

我壹直認為,在三國時期魏蜀吳長達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蜀國名將魏延的叛亂是壹個巨大的不公。

從十幾年前開始看三國演義的那壹天起,我就時不時為魏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悲慘結局感到憤怒和惋惜。隨著年齡和閱歷的不斷增加,隨著對人生意義的逐漸理解,在反復閱讀《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中描寫魏延的段落和細節後,這種不平之感越來越強烈。在我的眼前,似乎總是有書出現。在我心裏,總想為這位‘誌存高遠,驕橫同僚,熟悉軍務,長期軍務,勤於謀略,善待士卒’的將軍表達我的委屈。

魏延作為蜀中的領軍人物之壹,為劉備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魏延第壹次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恰逢劉備率兵渡江,敗於襄陽。此時此刻,劉備可以說是壹敗塗地,身邊是幾千疲憊的士兵,但是關羽、張飛、趙雲,後面是曹操的追擊,還有蔡瑁、張赟的困難。可以說是進退兩難,生死未蔔。

在這危難時刻,與對立雙方毫無瓜葛的魏延站了出來。正是憑著壹顆男子漢的血性之心,不惜得罪蔡瑁和張赟這兩個馬屁精,在襄陽城下與名將文聘激戰數十次,最後全家被殺,只身前往長沙。

可以說,這個正直、勇敢、略顯魯莽的戰士的第壹次出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魏延和他的讀者們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種完全發自內心的仗義之舉,後來成為諸葛亮相信自己“腦後有根骨頭”的最初理由。

魏延第二次出現是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攻打漢朝九郡。

當時驕橫的關羽率兵攻打長沙,被老將黃忠頑強阻擋。他陷入了困境,傲慢而血腥的魏延幫了他壹把。

當時在戰場上為了報答關羽的恩情,白射三箭的老將黃忠被太守韓玄誤會,被綁上刑場,即將斬首。

讀者看到這裏,不禁為黃老將軍的生死擔憂。危急時刻,魏延義憤填膺,大喊:“黃漢升是長沙的保障,殺了漢生就是殺了長沙人。”拔劍斬了昏昏沈沈比殺人還輕的韓玄,大開城門迎劉備大軍入長沙。

至此,我慶幸自己救了後來的五虎將軍之壹,也為魏延這位勇猛的將軍最終在劉備帳下而激動。

沒想到諸葛先生到了之後,第壹件事就是下令殺了立功的魏延。原因是“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並奉獻自己的土地是不忠誠的,吃他的財富並殺死他的主人是不公正的。”

看到這真的讓人覺得對魏延不公平!拋棄無能的主,迎接明君的到來,是壹個錯誤嗎?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眼睜睜看著昏庸之人砍下世界名星的頭顱而無動於衷嗎?每每想到這壹點,我都忍不住為魏吶喊:真是冤屈!

幸好劉備是創業的賢明之主,銘記舊情,把魏延從諸葛先生的劍下救了出來。

從此,劉備帳下又多了壹個阻西殺東的猛將,魏延也在劉備帳下得以施展才華。幾十年來在沖鋒陷陣中屢立奇功:以西川、黃忠為先鋒,擊敗川內名將;東川之戰,張飛屢破曹兵,射曹操面門;退蠻兵從瀘水破孟獲數年,成就了諸葛先生的七擒七縱之舉;陳倉魏震將新美樂股份公司歷任前鋒斬首,有效地履行了先拉山涉水再返回的責任...

最後壹代猛將輔佐畢明君成就了王霸的事業,讓當年沒有土地的劉備坐上了兩江主將川王的寶座,延續了後漢六十多年的西隅江山。

與此同時,壹代明君幫助這位猛將實現了建功立業的抱負,讓當年獨投的魏延實現了擡首揚眉的願望,成為了漢中將軍,坐擁漢中孤軍奮戰的南鄭公。

在這壹點上,我們不能不為劉備的洞見和魏延的遇智主君相得益彰而慶幸。

但是,劉備沒有想到,魏延沒有想到,我們也沒有想到,無論魏延的貢獻有多大,最終造成魏延壹生悲劇的,都是主觀上的‘後腦勺反骨’,而這個悲劇的策劃者和導演,恰恰是被劉備奉為老師,被全民奉為神的著名聖人諸葛亮。

為了證明自己的預測是正確的,這個曾經的南陽臥龍先生,今天的韓曙武鄉侯,在劉備死後的十幾年裏,被劉禪尊為父,多次用壹系列秘密、陰暗的手段來牽制、打壓魏延的正確建議和行動,讓他在多年戰爭中積累的豐富作戰經驗根本發揮不出來,不是嗎?

第壹次出祁山,魏延根據形勢,大膽提出要帶著自己的兵穿過子午谷,直搗魏國重鎮長安。這在當時絕對是壹次令人吃驚的政變,因為這不是長期防守長安抵禦蜀軍的大將曹真,也不是老奸巨猾的統帥司馬懿,而是對軍事壹竅不通的夏侯茂。時機真的很好。

可惜魏延的建議根本沒有被諸葛先生采納。如果諸葛先生采納了這個建議,也許三國的歷史會被改寫。

保衛街亭關系到北伐的勝敗。無論是全軍統帥諸葛先生,還是破敵掠奪陣的先鋒將軍魏延,都明白這壹仗的分量。

所以諸葛先生壹開軍令狀,魏延就率先請示,願意去街亭打司馬懿和張合。對於當時的蜀軍來說,除了老將趙雲,只有魏延有資格和能力要求這個極重而又密切相關的方向。

而魏延又壹次被諸葛亮手中的權力所壓制,先鋒將軍最終只做了壹個在山後負責接待的使者,被派去守衛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和咽喉處的街亭。原來是早已被劉備識破的庸人馬謖,說明他的誇張沒有用。為什麽要這樣安排?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位先生是孔明的心腹,又是臥龍先生壹手提拔起來的,所以為鎮守街亭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無論如何,孔明先生不會讓勇敢自信的魏文昌染指。

只是可惜這個馬蘇將軍實在讓人失望。他剛愎自用,自以為通曉兵法。結果他上了戰場就只會抄硬套,在山頂駐軍,壹廂情願鋪天蓋地。結果根本不管用,水道斷了,造成民心大亂。他不得不收拾殘兵,誓死突圍。多虧了魏延的支持,他才逃過壹劫,不僅丟掉了軍事重鎮的街亭,還丟了性命。

街亭之戰的失利,蜀軍的損失,統帥的失策,無疑讓身經百戰的猛將魏延無比失望。

所以臥龍先生就算含淚斬了心愛的馬謖,也無法在魏延心中重新建立對孔明先生的信任。

從此,魏延對諸葛先生的命令的態度開始轉變,從過去的不懷疑到今天的懷疑,甚至還會冷嘲熱諷,這讓諸葛先生更加忌諱。

在王先生的眼裏,“反骨論”開始成為現實。

於是,在牽制約束的基礎上,諸葛先生開始用類似* * * *的方式來對付這個不聽話的魏延,他要趕緊殺了他。

為了完成這壹步棋,王先生啟動了壹個深謀遠慮的計劃。諸葛亮在上谷安排壹戰的火攻,其實是打算把司馬懿父子和誘敵的魏延壹起燒死在谷中。連羅貫中先生也不得不承認這壹點,人算不如天算。瓢潑大雨不僅救了司馬懿父子,也毀了諸葛亮殺魏延的計劃。所以,王先生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

看了《三國演義》,大部分人都不明白這個諸葛,為什麽只是去尋找祁山的出路,到底是穩重謹慎還是內心膽怯?這不得而知,但六次北伐都是徒勞卻是不爭的事實。

前後幾十年的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人才。蜀國不僅沒有獲得魏國的土地,最後連他的統帥也被拖死在五丈原蕭瑟秋風的寒夜裏。

隨著司馬懿不戰策略的逐漸成功,被困在渭河邊五丈原的諸葛先生日漸窮困,蜀軍的精神也慢慢被拖走,朱先生的生命開始終結。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先生還是沒有放棄除掉魏延的念頭。他不僅堅持緊盯魏延的壹舉壹動,還開始悄悄尋找和扶持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的心腹和同夥。

於是,楊毅這個看不到他功績的普通參謀,被委以統壹軍隊的重任;馬岱,蜀軍中的壹個勇士,被人暗中施了壹個錦囊妙計。先生在去世前,終於通過壹系列見不得人的小動作,完成了除掉這根哽在心頭幾十年的“反骨”的最後部署。

諸葛先生死後,魏延真的造反了。他燒棧道是為了阻擋淩叔抗命。於是,便有了楊儀戰前的惡罵,馬岱背後的揮刀。他死後不久,屢立戰功的南鄭公,任漢中太守,蜀西征將軍。最後,他被貼上了造反者的標簽,在戰鬥前被砍了頭。

好極了,勇猛無比、驕橫無比的魏延死了,楊易壹輩的地位不再受到威脅。諸葛先生的遺願終於實現了,蜀國似乎從此可以過上平淡的生活了。

其實,任何壹個認真讀過《三國演義》和《三國誌》的人,都可以看到諸葛亮死後魏延做了什麽,他在反抗什麽,他在反對什麽。的確,他討要軍徽,拒不接受撤軍命令,放火燒棧道,封殺昔日戰友。表面上他形成了叛逆的事實,所以理直氣壯的被砍頭似乎也沒什麽不好。

但是,如果就這樣斷定魏延要反對,那就真的是墓下的魏將軍錯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蜀營中經驗最長、武藝最強、官銜最高的前將軍魏延,在得知諸葛先生已死,由楊儀統率全軍的消息後,接到從前線撤退的命令時說的話。

總有兩句話,壹句是:宰相雖死,有人還活著!壹個人的死能讓國家大事作廢嗎?壹句話就是:楊毅是個什麽樣的人?君子可以由士而成嗎?

前壹句話的意思無非是:繼續北伐,完成統壹大業;後壹句話說明有功將軍魏看不上楊儀這個無能之輩,根本就不想受他的影響。其本質不過是蜀國文官武將之間的權力之爭,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敵。所以,魏延只是這場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森林中壹片美麗的樹林會被風摧毀,壹個人會被撲倒在地毀滅。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儒家傳統,造就了這種誰也不能比大眾優秀的變態心理。可以說,魏將軍心氣高昂壹生的悲劇,就源於此。

魏延死後,蜀國上下朝廷確實少了壹個倨傲的身影,文官武將之間也確實有過短暫的和平。

然而,嚴重的後果是如此明顯——

從此蜀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像魏文昌那樣驍勇無敵的棟梁之才,西方也再也沒有出現過昔日獨立漢中的大將軍。面對強大的魏軍、昏庸的劉禪、奄奄壹息的將校和日漸衰落的蜀國,指揮軍隊的姜維只能默默吞下‘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苦酒,勉強支撐著諸葛先生壹人獨大留下的尷尬局面。

好在神是正義的,所謂神離地三尺。種種事實證明,無論諸葛先生如何先入為主的認為魏延日後腦子會反骨,或者楊儀這種平庸之輩如何絞盡腦汁尋找證據,編織罪名,終究還是證據不足,無力服人。

喔!壹代名將不是倒在九死壹生的戰場上,而是死在自己人背後揮舞的刀下。這種不公平的結局,足以讓天下有誌之士扼腕嘆息。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諸葛亮委以重任的楊毅,在權力欲未得到滿足時曾說:早知如此,丞相死時若以全軍之力投魏,何以有今日?

這些話真的告訴了九泉之下的諸葛先生,誰的腦子真的有反骨?!

  • 上一篇:京哈鐵路的歷史回顧
  • 下一篇:滹沱河水利樞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