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良鎮的支柱產業

大良鎮的支柱產業

過去,大良鎮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年來,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到2003年底,大良鎮的甘蔗和水果種植發展迅速。2002-2003榨季,全鎮原料甘蔗達7萬多噸,果實2噸。

西瓜甜瓜

目前,在融安縣西瓜、哈密瓜主產區大良鎮,當地西瓜價格為每斤0.8-1元,哈密瓜價格為每斤1.5-2元。據大良鎮水果攤販汪菊仙介紹,她的水果攤平均每天能賣出三四百斤西瓜、壹兩百斤香瓜,尤其是每個圩日,日銷量翻倍;筆者還看到,壹些果農還在209國道大良鎮沿線的路邊設立了臨時水果銷售點,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和胃口。

據該縣農業部門介紹,由於今年病蟲害較少,瓜農精心照料,融安縣的西瓜和哈密瓜今年大面積豐產,作為夏季解渴的最佳產品,呈現出火爆的銷售勢頭。

文化教育衛生

解放後,大良教育經過50多年的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僅2003年,鎮* * *就籌資68萬元投資新建教學樓和學生食堂,校舍維修面積達2010平方米。目前,全鎮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96%,升學率71%,順利通過自治區普及九年教育工作驗收。

文化廣播不斷發展。2003年,鎮文化站藏書達1.2萬冊,借閱者4000余人,農村業余藝術隊5支,每支演出20場以上。鎮廣播站為群眾安裝了490臺閉路電視,群眾可接受電視節目12套,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隨著先進醫療設備越來越多,技術力量越來越強,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鎮衛生院在1998被評為柳州地區三級甲等醫院。全鎮合作醫療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形成了鎮村醫療網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

計劃生育工作始終保持全縣壹流鄉鎮先進行列。計劃生育工作認真貫徹“三化”方針,落實“三結合”措施,開展“婚育”和“三好壹滿意”活動。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少生快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據統計,2003年,大良鎮計劃生育率達到88.12%,多孩率為0.99%,出生率控制在8.38‰以內,由上級完成

通信、郵電

大良鎮位於廣西中部的大石山區。解放前,交通極其落後。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大良鎮人民抓住機遇,大力修建交通和郵電,現在村村通公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促進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良郵電局目前每月發送信件和書籍4000多封。在電信服務方面,到2003年底,該鎮有2000多部單壹電話。移動和聯通通信網絡覆蓋了大良大部分村莊,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經濟建設

農業生產

大良鎮農業以水稻、甘蔗為主,輔以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2003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4萬畝,其中優質糧種植面積達2.59萬畝,優質糧種植率達80%,糧食總產量達654.38+0.46萬噸。甘蔗種植全部得到改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達到2.25萬畝。該廠原甘蔗總產量達到7萬噸。經濟林果種植面積7000多畝,209國道曹家屯段兩側果樹郁郁蔥蔥,秋季果實累累,令人向往。水產畜牧業發展迅速。2003年,全鎮豬、牛、羊存欄量達33000頭,其中生豬出欄11053頭,山羊3557只,牛1200頭,家禽150000只。水產品產量達到710噸。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

近年來,大良鎮采取提供資源、挖掘潛力、招商引資、積極配合、加強對鄉鎮數量支持等措施,使其保持穩步發展。建成的礦粉廠和松香廠年產值600多萬元,為大良鎮提供了100多個就業機會和20多萬元的稅收。到2003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208戶,總收入超過9000萬元,稅收超過65438萬元。

財政收入、金融事業

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目標,大良鎮加大稅費改革和財源建設步伐,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按照稅法征收。稅收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達297.4萬元。

大良鎮農村信用社壹直在加大支農力度。2003年,發放各類支農貸款990萬元,促進了農業生產,活躍了農貿市場。與此同時,金融業本身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3年存款21.96萬元。

城市建設

大良鎮是自治區確定的小城鎮建設重點之壹,當地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商貿相對發達。鎮黨委、政府把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作為壹項重點工程來抓、來做,從領導、人員、資金、措施等方面抓好,使小城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1994和2000年建立了兩個開發區,使居住面積增加到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增加到5000多人。很多農村人去大良鎮建房,增加了城市人口比例。1999年,引進資金建成日產120噸的大良水廠,結束了大良鎮沒有自來水的歷史,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為小城鎮建設奠定了基礎。現在大良鎮的街道和人行道都硬化了,路燈也裝上了。市場秩序井然,幹凈整潔。

由於小城鎮建設的不斷加強和大良鎮優越的地理條件,它已成為潭頭鄉、太平鎮、浮石鎮、沙子鄉和董琦鄉的農產品集散地,擁有大量的大米、果蔗、蓮藕和牛等農產品。每到趕集日,集市上人頭攢動,喊聲四起,熱鬧非凡。

黨建工作

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結合當地實際,大良鎮黨委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到2003年底,黨員中專學校超過605所。近年來,通過“村幹部帶富”、“黨員帶富”等項目的實施,湧現出許多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進壹步發揮了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規範了村莊管理。

龍山村是自治區革命火種的發源地之壹。2000年以前,這個村子的人僅靠種植水稻和少量甘蔗為生,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徘徊在1.600元左右。時任村委會主任(現村支書)的魏同誌,積極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帶領群眾大力擴大甘蔗種植,引進良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現在龍山村是甘蔗的海洋。甘蔗產量從2000年的400噸增加到2003年的3萬噸,湧現出周德明、梁海鑫等甘蔗種植大戶。據統計,僅甘蔗種植壹項就增加了人們500元的收入。很多人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該村通過實施“五村兩規範”工程,新建了村委會辦公樓,圖書館藏書4000余冊,定期向群眾開放,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2003年,* * *調解三大糾紛8起,結案8起,結案率100%。深入開展打擊整治活動,有效維護了社會秩序和穩定,確保了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二戰時期的海上戰史?
  • 下一篇:祁氏——壹個祁姓名人——祁氏的源流與譜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