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唐代三大書法家及其好書

中國唐代三大書法家及其好書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基礎,筆法豪放,結構獨特,被後人稱為“歐風”。源於韓立,他雄渾,法度嚴謹,平中見危,章法飄逸,筆觸穿插,排列得當。楷書是九成宮禮泉的明,行書最著名的是孟典鐵和漢斯張鐵。其他文筆都不錯,張湯懷觀在《書端》裏說。

褚遂良(596 ~ 658)

初唐大臣兼書法家。原籍河南楊宅(今河南蔚縣),金代末年南遷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以西)。父親楚良,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壹,秦王。官正散,騎正侍。貞觀十年(636年),由秘書郎調任活郎。他擅長書法,被魏徵推薦給唐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勸太宗暫緩禪定。同年,黛玉郎遷諫大夫。貞觀年間,唐太宗寵愛四子魏王臺,隋梁提出王侯待遇要有壹定規格。十七年,成幹太子因謀殺魏王臺被廢,於是隋良和孫昌戊己勸說太宗立他的第九個兒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李治,唐高宗)。次年,隋亮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參與朝政。唐太宗籌劃遠征高句麗時,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唐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刺史,二十三年,太宗死,召與無忌為命臣。高宗永輝元年(650年),隋亮低價買下漢書目標受眾的土地,解體成為同州刺史。三年,被召回,任歷史部部長,又任宰相。四年,射為尚書右仆。六年,欲廢王,立為皇後。他相信萬王皇後出身名門,沒有錯。他極力反對廢除立法機關,並因此被貶為潭州刺史,調任廣西巡撫(今桂林),貶為艾州刺史(今越南青化)。鹹慶三年(658年),死於任何地方。

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薛琦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他傳世的書法作品有《唐三藏序》、《義闕佛龕傳》、《孟大師碑》、《方碑》、《雁塔聖教序》等。,墨傳為倪寬贊。

張旭(生卒年不詳),蘇州人,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它以草書而聞名。唐文宗曾經向全國發出壹道罕見的聖旨: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費敏的劍舞,可以成為世界“三絕”。傳世書籍有《腹痛貼》、《古詩四貼》等。

懷素(737 ~ 799)

中國唐代書法家。常見的姓是錢,但這個字隱藏了真相。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從小出家。善草書,善飲酒,每次喝醉都會寫書,人稱醉僧。其草書筆法細圓,飛揚自然,法度完備。據說他寫壹本書的時候“突然尖叫三五聲,墻上千言萬語。”與當時的草書大師張旭壹起被稱為點章狂草。今天有墨跡自敘帖,隱真帖,苦筍帖,論書帖,吃魚帖,法帖,小草千字文等等。

孫,生於648年,卒於703年,字誠。關於他的籍貫,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劉晨(今河南開封);說富陽(今杭州西南)人。壹般來說,他被稱為富陽,但他自稱吳軍(今江蘇蘇州)。陳子昂為他立了墓誌銘,說他“四十歲上朝見王,被人詬病。”他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人,官至右後衛的曹佑威參軍,帶領政府文員參軍。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能揮灑自如,草書寫得真好。草書教“二王”。“用筆則勁斷”(《續書》),如“丹崖絕溝壑,筆則堅”(湯唯續《續書》)。擅長草書尤其擅長用筆,但還是好奇。他還擅長臨摹古帖,往往真假難辨。唐高宗曾說,朝廷的小字足以混淆文字而獻之,其生動性顯而易見。陳子昂《祭府孫錄》曰:“袁常死,不傳,君遺漢,世代同。”將孫臏與魏的鐘繇相比較,可以看出的書法造詣很高。郭婷也是壹位書法理論家,他撰寫的《書譜》贏得了書法的旨趣。至今已成為學習草書的典範。宋高宗評價說:“樸樹的土匪專用詞華麗,既有草又有法。”由此可見,這本《書譜》不僅書法豐富,文中也有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可以說是書文兼備的典範。他還歸還書籍,如《千字文》、《景福寺賦》。他的成名作《書譜》是用墨汁書寫的,並由孫合並而成。中書豎拱三年(687),草書,紙本。長27.2厘米,寬898.24厘米。每篇論文從16到18行不等,每行8到12字,***351行,3500字以上。《燕文》70余字,《漢末博應》30字,《精不厭精》30字。”《書譜》在宋代有兩卷。第二卷丟失後,只卷了起來。在他幾十年的書法實踐中,孫氏認為,自漢唐以來,書法家們就“涉足浮華,無非是外在的表象和內在的玄機。“由於寫了壹卷《書譜》,唐宋時又叫《雲筆論》。原藏於宋代內府的“樸樹”,有“宣和”和“鄭和”之分。宋徽宗親筆簽名。回到孫承澤後,又回到安琪,再回到清政府、舊故宮博物院,以及現在的臺灣省,俗稱原書譜。有影印出版。樸樹是中國書法史上劃時代的書法論著,提出了他著名的“古之頑皮,今之異弊”的書法觀,奠定了書法美學理論的基礎。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與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是壹致的。孫的書法,追述“二王”,旁采,合二為壹,表自己之意。他的筆法規範,法度大,有魏晉遺風。

劉公權(778 -865),本名程玄,唐代京兆華人。他是壹個太子的官員,被稱為“劉”在世界上。因為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公爵,後人也稱他為“劉合東”。他是顏真卿的傳人,後人稱他們為“劉燕”,成為歷代書法的典範。

劉公權的書法在唐代當時很有名,民間有“柳字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蒼勁有力,字字嚴謹細致。就漢字的特點而言,以瘦、勁著稱。寫出來的楷書,體美骨壯,行書和楷書最精致。劉公權書法因其作品獨具特色,被稱為“劉體”。

顏真卿,(709-785),京兆萬詔人,唐朝臨沂(今山東臨沂)人。開元年間,為秀才,遷寺為謀士,為楊所恨,使其為平原太守,故世稱燕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為官臣、太子、郡創建人,故又名顏。李希烈在德宗造反時,以國家為重,到敵營去,知道什麽是對的,最終被李希烈殺死,享年77歲。德宗的聖旨說:“他得天獨厚,公忠出眾,四朝忠信。”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於張旭,初唐四家。後來廣集眾學,改古法,反初唐之風。他用篆書之筆,把瘦硬變成豐滿蒼勁,曠達壯闊。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唐朝的盛世風範,符合他的高尚人格。他的書法風格被稱為“顏體”,與劉公權並稱“劉燕”,有“顏劉金古”之譽。據說他的作品有138種。楷書包括《多寶塔碑》和《麻姑仙壇的故事》等。,其中極具個性化,如“景清按劍,樊噲持盾,金剛看眼,力士出拳。”有幾個草書,如《祭侄》、《爭席》、《裴軍帖》、《書自白》等。其中,祭侄是在十分悲愴的心情下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座次之書,印力甚大,為顏書之首,人物相連,奇而飛,出其不意。”

他為人正直,清正廉明,有正義感,從不屈尊於權貴,屈尊奉承,以仁義著稱。他壹生忠誠光榮的事跡提高了他在書法界的地位。

宋歐陽修評價說:“顏公叔如忠臣,如烈士,如道德君子。他的尊嚴和尊重第壹眼就讓人害怕,但時間越長,他就變得越可愛。”世界上看到寶藏的人不多,但卻樂此不疲。"朱也稱贊他的書:"點如落石,畫如霞雲,鉤如弓,象縱橫,誌低。自從奉獻之後,就再也沒有公眾人物這種東西了。《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唐朝以後,很多著名的藝術家都借鑒了顏真卿變法的成功。尤其是草書,唐代以後,壹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上,向顏真卿學習,確立了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個,壹個是王羲之的小楷,壹個是顏真卿的大楷。此碑文,題寫“韓太忠大夫,東方先生,繪贊序”,於唐天寶十三年在德州立碑,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經研究過這個碑,寫道:“嚴魯公壹生寫了壹個碑,這個碑卻是清雄。”這句話很清楚,然後我看到了王右軍的書。我知道單詞和這本書很接近。雖然大小不壹樣,但是魅力還是不錯的。“明代有雲:“書法蒼勁有力,是魯公得意之筆。"

2、祭祀手稿:草書。安史之亂時,呂公的堂兄顏杲卿被任命為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以致太原救我軍連城破,顏杲卿父子被殺。所以文章說“賊臣不可救,孤城被圍,父困子亡,巢倒。”後來,魯莊公派他的侄子全明去收拾殘局,他只得到壹只腳和紀明的頭骨,所以他做到了。魯公五十歲了。書法作品為字,人說有字。魯公是壹個忠義豪邁的人,他的壹生令人肅然起敬。他的精神完整性體現在書法上。這份手稿是書評人最享受的。此帖原是手稿,刪改塗抹,可見魯公構思文章,自始至終感情起伏,所以寫得神采飛揚,筆法雄壯,自然神韻。所有用筆用盡,拉皮帶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自始至終,我用的都是略顯禿頂的筆,圓潤健康的筆法,最後因為墨跡未幹而自首。雖然因為最初的停頓,墨色變化很大,黑灰又厚又幹,但是壹氣呵成。元朝時,張敬艷題詞:“與其寫信,不如講,不如擬信。封面是官方作品,雖然信尾是繩索契約;信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是相當放縱的;而且起草是無意的,忘記的是他的手掌。在這裏看到它真是太棒了。”袁憲宇對這個帖子的評價是“天下第二行書”。

3.多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塔感應碑”,建於天寶十壹年(752年)四月二十日,由岑勛執筆,顏真卿舒丹、徐浩題寫,石華鐫刻。它現在在Xi安的碑林中。碑文講的是西京龍興寺和褚和尚在今天寧靜的夜晚讀《火焰杯》,仿佛眼前不時出現許多佛塔。他決心把幻覺中的佛塔變成現實。天寶元年,選建千福寺,歷時四年完成。在千福寺,每年都要為皇帝和普通百姓寫火眼金睛和菩薩戒律,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塊碑是顏真卿早期的成名作,書寫恭敬誠懇,直接反映了歐、豫、楚二王的遺風,但又與唐代的書寫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代書法家學習的同時,十分註重從民間書法藝術中吸取營養。全篇結構嚴密,字裏行間有柵欄。點畫圓潤,端莊秀麗,似靜似動,引人入勝。他繼承了傳統作品。字畫後記:“這是魯公最平最穩的壹本書,也是韻味十足,俗不可耐。是近代歷史學家的鼻祖。”

4、麻姑仙壇記:全稱是“唐代福州南城縣有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寫啊寫啊寫書。顏真卿任福州刺史時,仕途失意,故有時問禪。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寫壹篇關於麻姑得道成仙的文章,正是此時心境的反映。這座紀念碑莊嚴宏偉,歷來為人們所重視。是顏體的代表作之壹,是顏真卿六十多歲的作品。此時顏真卿的楷書風格已經完善。歐陽修《集古錄》曰:“此碑陡峻緊,尤精,筆畫皆細。”

5.顏碑:此碑全稱是“秘書省所撰《瑯琊州巡撫史·護軍碑”。顏是顏真卿的曾祖父。顏真卿撰寫並發表此碑時,已71歲。除了《吉谷錄》和《金石錄》,他的書都是無語的。現在它藏在Xi安的碑林中。因為這座紀念碑埋在土裏很久了,所以完好無損,像新的壹樣,很有朝氣地傳遞著晏殊的本來面目。

6.中興頌:全稱是大唐中興頌,楷書。袁捷寫文章,顏真卿寫懸崖。63歲,現居湖南祁陽縣巫溪。元傑是唐代著名的作家。他被罷官後,住在無錫,那裏山石堆積,石壁嶙峋。《中興頌》刻在其中壹面最大的石墻上。這篇文章記錄了廬山之亂,歌頌了唐中興的事情。此刻的石書,挺立雄偉,石頭堅硬。它完好無損地保存了幾千年。《陸》稱贊這塊摩崖石刻“書法特別精彩,語言古雅”《廣傳書後記》評價為:“太師贊妳書名,昔珍貴。”

7.寺碑:全稱是“唐顧大夫興郭贈大臣子祭酒太子邵寶燕君寺碑文及序”,由顏真卿所寫。唐建忠元年(780)七月,立碑於陜西Xi安。趙明韓《石墨篆刻中國》雲:“本書寫法與《東方頌》相同,渾厚直白,用筆淡淡。”王世貞說:“我曾試評顏的《家廟碑》,以為近代民族中有壹個玉棱體。優雅端莊,莊蜜還蠻漂亮的。真正的書法家是個寶。”

8.爭席:又名《論席》、《與郭仆射》,草書。是唐光德二年(764年)顏真卿和郭穎之的書信手稿。在宋代,它曾被長安的壹個石聞人擁有,他把它當作壹塊石頭。這塊石頭現在在陜西Xi的碑林裏,墨跡沒有流傳下來。蘇軾曾在安處看到原著,稱贊道:“這比出版別的書還要奇怪。值得信賴,自撰,有姿態。”此帖是顏真卿的精草書。整個書法,字始終如壹,虎虎生威。這篇稿子是顏真卿因為不滿權力漢奸的囂張而寫的。所以氣勢十足,剛強豁達,字裏行間有壹種忠義之感,表現了顏真卿剛正不阿、憨厚敦厚的性格。至今壹千多年,讀來令人肅然起敬。此帖原是草稿,作者在字與詞之間默想,不計較筆墨,卻滿紙而成,成為書法史上的傑作後人將此帖與《蘭亭序》稱為“二寶”。

9.自寫帖:楷書。書法蒼勁嚴謹,題的小字細致輕盈。詹景峰稱此書:“書法古拙蒼勁,遒勁有力,體自然。”這就像北方人用馬,南方人用船壹樣。雖然是壹筆,但是時間豐富,三倍。"董其昌說:"這壹卷裏,好奇奔放的人很少。“在這篇帖子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了解到顏的字體和結構的微妙變化,這是後人學習楷書的壹個不可多得的例子。

李詠(678 ~ 747)

中國唐代書法家。字太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他原是左世義,外務部尚書兼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因為李對的嫉妒,堅持要殺被冤枉的人。擅長行書,師從王羲之,後自創。用線條寫碑文,書風恢弘,結構密集,筆畫蒼勁。沒有墨水了。今天,有葉有道先生紀念碑,端州石獅,廬山寺紀念碑,托林寺紀念碑,Hokkeji紀念碑,雲會將軍李思訓紀念碑和雲會將軍李修紀念碑代代相傳。

  • 上一篇:歷史上有趙雲這樣的人物嗎?
  • 下一篇:說出中國歷史上10個妳敬佩的人,告訴我為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