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教育教學評價[論文]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教育教學評價[論文]

摘要:建構主義作為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興起的當代教學思潮,在教學觀、學習觀、知識觀、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與中國傳統教育有顯著區別。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教學觀,知識觀,教學評價,學習觀

1什麽是建構主義?

1.1建構主義的起源

建構主義不是壹個理論學派,而是壹種理論思潮,興起於歐美。康德的不可知論已經有了建設性的成分,蘇格拉底著名的助產術無疑是建設性教學的成功範例。建構主義來源於人們對科學的態度、皮亞傑的認知發生理論、維果茨基的語言習得理論和美國心理學家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1.2建構主義的主要範疇和基本特征

對建構主義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馬修斯將建構主義分為三類:教育學建構主義、哲學建構主義和社會學建構主義。本文只討論與科學教育密切相關的建構主義。教學建構主義可分為個體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

2 .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看中國古代教育。

2.1教學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會空著腦袋走進教室。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背景經驗,另起爐竈,從外部加載知識。而是要把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轉化。在中國教育的課堂上,經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現有老師認為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老師是權威,知識是絕對真理,顛撲不破。完全采用行為主義刺激與反應的教學方法,縮短了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學習的興趣也下降了,學習變成了無意義的機械僵化的固定模式,訓練的次數增加了,兩者之間的固定聯系增強了,老師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變成了自動的。這位學生雖然在最後的學習成績測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卻失去了他最寶貴的財富——創新和批判性思維模式。然而,建構主義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中國的課堂教育方式。例如,拋錨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學習共同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即合作學習,建構主義將學習視為用知識理解經驗的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它註重四個因素,即社會交往過程、理解經驗和已有知識。教師要考慮如何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的生活體驗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個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教會了他們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真理不是固定的知識。

其次,教師的角色不同。在中國教育中,教師是主體,是權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古代有把老師當家長的習慣。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尊師沒有錯。如果教師被視為課堂的主體和權威,學生將失去與他們交流的機會,教師也將失去了解學生的機會。如何才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正確掌握教學過程?在建構主義中,教師被視為學生的助手和支持者,而不是權威的代言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互動,了解對方的想法,互相提問。沒有絕對的對錯,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成共識,對問題有相對確定的認識。學生不僅理解了知識的真諦,還培養了勇於挑戰和批判的精神。在具體的教學中,建構主義保證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正確的指導下建構知識,互相幫助。理解不好的同學可以通過同學通俗易懂的講解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而學習好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講解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2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從學習看中西教育的差異

首先,學習風格不同。建構主義強調壹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自己原有的經驗和新的知識經驗的反復交互,最終達成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建構主義者對學習者有了新的認識,學生不是在等待老師畫的“白板”。在學習之前,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世界,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風格,引導學生尋找可行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比正確的答案重要得多。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建構主義認為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思考和學習。要創造有利於思考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快樂。在生活中充分感知身邊的事情,把自己的感受傾註到每壹件事情中,這樣知識才會變得有活力,有靈性,才會真正成為孩子自己的東西。杜威還強調,學校生活應該是兒童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紐帶,使教育符合社會的需要,有利於兒童的社會發展和社會改造。從生產實踐中學習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僅有助於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社會,還能賦予他們探索客觀世界的精神,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其次,學習的目的不同。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普通的仁人誌士應該是封建君主的順從臣民,而具有非凡才能和高尚道德的人則應該作為封建王朝的仆人為封建專制制度服務。古代的學生熱衷於功名,枯燥的八股文讓很多青年學生為了功名而廢寢忘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成功了。有些人努力了壹輩子,願望很難實現。“先上學,空手而歸”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讓學生吃了不少苦頭。由此看來,孩子似乎成了考試的工具,學習成了事業的捷徑。古語有雲,“書中有千千萬萬粟,書中有金屋藏嬌,書中有顏如玉。”它證實了現實。中國教育中的倫理關系演變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倫理的政治化,而西方教育培養主體的良好美德,以真理為目的,尋求世界的真理,自然的本質,即倫理的本質化,促進科學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養,使孩子超越名利的羈絆,勇敢地與自然開戰,攀登科學的高峰,而中國教育缺乏創新精神與學習的功利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3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壹般強調知識不是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壹種解釋,壹種假設,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其次,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具體個體之外。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構來完成,基於自己的經驗和信念來分析新知識及其合理性。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理解,更是對新知識的分析、檢驗和批判。學習知識不能教條化。

從知識看中西教育的差異

首先,知識內容不同。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是教育的主要內容,目標是培養人的高尚人格。知識內容是抽象的、不可預測的,個人自身的理解是實現對事物準確理解的主要手段,並作為待人接物的原則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古代,作為小生產者利益代表的墨家和儒家是對立的學派。墨家主張消滅社會階級,強調社會效益在教育中的作用,相信經驗和實踐,重視思維訓練,非常重視科學知識的價值。但是墨學因為不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消失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建構的,是以社會文化手段為中介的。學習者在認識、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人際交往中也需要通過社會協商來建構知識。我們不能把知識和學習者、學習情境割裂開來,不能把知識當成壹個獨立的部分去學習。課程源於文化,所以我們在設置課程時必須考慮到這壹點。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的核心內涵在於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主要概念、科學探究的過程以及科學與文化的關系。通過這三個方面,形成對科學本質的認識。

其次,對待知識的態度不同。在中國古代教育中,知識以外界固有的東西為真理,不懷疑被大家奉為經典的儒家思想。它認為孔子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無視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把知識看成是靜態的實體,用靜態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然而,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基於個人經驗的活動的產物,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境中形成的。知識存在於認知主體的心中,書本上的知識也不過如此。鑒於科學課程離不開學習者,理解科學是壹個辯證的過程,是壹個動態的過程。中西方對知識的態度可以用信息加工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來比較。首先,信息加工理論的觀點:使我們準確地表征世界。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的知識觀是靜止不變的,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不斷向客觀本源靠近的。靜態的知識觀不利於知識關系的建立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2.4教學評價

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學習成績壹直是很受重視的,但古代評價學習成績的方式是科舉考試,近代的高考、中考也有各種形式的筆試。學習成績就是結果,不考慮過程,只看重結果。在現實生活中,老師雖然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更關心的是學生能否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而這必須有優異的成績來保證。因此,教師雖然意識到理解過程很重要,但也不得不向“升學率”妥協,根據課程內容和考試要求設計自己的教學,讓學生高效掌握考試內容,在學業成績測試中贏得優異成績。這種重分數輕能力的目標,必然導致教學方法的機械僵化,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形成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學生學習不是因為學習本身。只關註個人排名和分數。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環境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學習不能被分數的評價所限制。雖然評價是建立良好學習環境的重要環節,但恰當的評價方式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建構主義教學法采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過程置於結果之中,不僅關註最終分數,還關註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表現、思維方式和態度。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表明,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註重壹般智能的培養,還要提高綜合素質。我們應該認識到,評價的作用不僅僅是篩選和選擇,更重要的是鼓勵和反饋。評價的內容要註重各種潛能的開發,評價的技術要更加註重定性分析,註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更多的風格和開放的方法進行評價,而不是僅僅依靠紙筆測驗,評價的角度要向過程和發展傾斜,關註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

3結論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創新精神是科學發展的關鍵,是壹個民族發展的動力。現在我國教育培養的人才大多是知識應用型人才,缺乏創新意識。而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和自主發現,要求這種自主學習要與基於情景的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特別有利於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建構主義的觀點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但建構主義提供的教學方法並不完美。它適合於高級知識的學習,但不利於初級知識的教學。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有利於初級知識的學習,但不利於高級知識的學習。如果學校的教學改革能夠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改革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同時將兩者的優勢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參考資料:

【1】丁邦平。建構主義與面向21世紀的科學教育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1: 5-7。

[2]林崇德、馮仲良、武新春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9-169。

[3]趙孟頫。建構主義教學方法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2,29 (9): 15-19。

[4]吳世英,李明德,單忠輝等。外國教育史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孫培清。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6]鐘啟泉。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與“檔案袋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 20-21。

[7]熊燕,丁邦平。建構主義給科學課堂帶來了什麽[J]。比較教育研究,2005,10: 73-76。

[8]薛國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現實影響與效果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 (11): 5-7。

[9]辛,。培養創新素質的建構主義視角[J].中國教育學報,2006,5: 5-8。

表示感謝/感激

時光荏苒,四年的大學生活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很多讓我感恩和感動的人。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宋福剛。在開題前對論文的題目和寫作計劃給予認真的指導;在寫作過程中,我提出了修改論文的寶貴意見。我由衷地佩服老師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認真的教學,特別感謝宋福剛老師。

  • 上一篇:求2個歷史論述
  • 下一篇:麥樂雞塊的食品安全隱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