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慈禧》的大致內容是

《歷史上的慈禧》的大致內容是

角色的生活

鹹豐時期

鹹豐二年二月十壹日(二月1852,十七歲),葉赫那拉被征入宮,封為蘭貴人。

皇後

鹹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十九歲),金鳳易安。

鹹豐六年(1856),三月,生下鹹豐帝唯壹的太子載淳,成為貴妃。

鹹豐七年正月初(1857,22歲),金鳳的易貴妃。[2]

鹹豐帝體弱多病。與此同時,清朝北方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方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使他在內憂外患之際疲憊不堪。易貴妃是書法家,所以鹹豐帝經常口授,讓他寫奏章和宣讀奏章,並允許易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很多大臣都對葉臘石不滿。[3]

同治時期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前,葉赫那拉隨鹹豐帝逃往熱河。[4]

鹹豐帝死於熱河八月,1861。去世前,太子伊載垣、鄭親王端化、景壽、協辦、尚書肅順、尹牧、匡遠、杜翰、焦有英等八人被任命為贊鄉政務王陳達,協助同治皇帝載淳處理國事。他還送給皇後和皇太子(由皇帝的生母易貴妃主持)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互相牽制。[3]

同治皇帝

鹹豐帝死後,太子載淳即位,年號“齊湘”。葉赫那拉和牛直祿皇後(當時的中宮慈安皇後)被尊為皇太後。慈禧太後對八大臣企圖獨攬大權十分不滿,於是與在北京主持和談的鹹豐帝的弟弟恭親王益欣聯手,利用皇後和鹹豐帝子貢回京的機會,發動了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並判處太子載垣、鄭親王端化自殺,肅順斬首,其他人革職。宜欣被封為審議王。[2]

1861年65438+二月二日,改國號為同治,兩宮太後治養心殿,聽政。她執政初期,在主管議政的王奕心的協助下,整頓吏治,大量使用漢族官員,依靠曾國藩、左、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在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苗族和回民起義,緩解了清朝的統治危機,使清朝暫時穩定。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還十分重視洋務學堂,以“自強”、“求富”為原則,發展壹些軍民工業,培養海軍和陸軍,以壯大政權。客觀上,它對中國的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期間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婪,外交上也沒有大的損失。洋務運動後,清朝軍事實力提高,工商業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5]

同治十壹年(1872),載淳17歲。慈禧不得不替他選擇之後,第二年,兩宮太後卷了帷幕,走向衙門。但同治皇帝上臺後,仍難以擺脫慈禧的幹預。為取樂,慈禧指示同治皇帝為她修復圓明園居住。同治皇帝也想借此機會讓慈禧太後出宮,以擺脫慈禧對國家事務的幹涉。但當時財力短缺,圓明園損毀嚴重,修繕費用很高。同治皇帝堅持開工,引起了易信等眾多王公大臣的反對,同治皇帝把他們都辭退了。慈禧挺身而出,制止了同治皇帝的決定。[6]

光緒年間

1875年6月,同治皇帝病逝。慈禧立愛新覺羅·載湉,她的侄子(她丈夫的侄子)和侄子,4歲,為皇帝,並將年號改為光緒,慈禧太後宮再次聽政。

皇後

從1865年到1870年,中亞汗國的入侵者阿骨打入侵並竊取了新疆大部分地區。1871年,俄羅斯出兵占領伊犁地區。1875年,慈禧采納了陜甘總督左的建議,出兵新疆。清軍於1878+0收復新疆。1881年,中國通過中俄談判收回了伊犁大部分地區。[7]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後突然虛脫,病逝,享年45歲。官方說是腦溢血,野史上歸咎於慈禧。

從1883到1885,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主張“以贏取勝”,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獲得了許多侵略利益。[8]

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了沈嘉亦舒朝局之變,解除了以恭親王奕信為首的軍部整班,開始了西宮獨裁。

1889年2月,光緒結婚,名義上由光緒皇帝統治,慈禧訓話幾年。政治訓練結束後,朝方所有人員仍在他們手中。“皇太後(光緒皇帝)真心願意做事,朝廷按妳的要求去做。”

1894年,春親王趁著慈禧六十大壽,打算“在頤和園慶祝,效法康熙、乾隆年間,從城內到園中,搭起彩棚,舉行儀式”。動海軍經費,修修頤和園,裝點風景,收捐款。那壹年恰逢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光緒主戰,慈禧也主戰,“毫不示弱”。但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止景點建設,轉軍費時,慈禧大怒,說:“我今天不高興,也要讓他不高興壹輩子。”後來清軍在朝鮮戰場屢戰屢敗,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遭受嚴重挫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十周年慶典,慈禧希望外國介入,盡快結束戰爭。她支持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政策,以各種借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鷹派。由於日益緊張的局勢和朝野的沈重壓力,她再也無法壹意孤行,擺架子,只好改變原定計劃,縮小生日慶典的規模。在錦州、大連相繼失陷,旅順危如累卵的情況下,慈禧在故宮寧壽宮度過了六十大壽。次年2月7日,ahava日本軍艦和炮臺襲擊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陸海戰場雙雙戰敗,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與日本媾和。三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赴日本求和。17年4月,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屈辱條約《馬關條約》簽訂。中國放棄朝鮮宗主國地位,付出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的幹預下,後來又付出3000萬兩白銀)。[9]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了維新運動(史稱戊戌變法)。對於變法,慈禧既希望強國,又擔心光緒會通過變法脫離自己的控制。起初,她表示支持,但後來她將軍事權力和人權掌握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緒頒布皇帝的《明定國為聖旨》(即“明定國為聖旨”),實行變法。光緒皇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貴族和許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在壹起,竭力反對政治改革。當他們聽說光緒皇帝試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榮祿時,慈禧等人於1898年發動政變,扣留了光緒皇帝,殺死了譚嗣同等6人。[10]

晚年的荀政

1898年政變後,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興起。慈禧最初鎮壓,但鎮壓屢次失敗,義和團迅速發展,進入北京。慈禧希望鎮壓義和團,區別對待,但列強要求清政府徹底剿滅義和團,並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出兵北京。慈禧壹直對洋人不滿,於是想出了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主意,向他們宣戰(不發宣戰)。慈禧的決定遭到劉坤壹、張之洞等地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打電報給清廷,敦促消滅義和團,與列強締結條約,實行“東南互保”。慈禧壹方面要求各省督撫精心安排戰防事宜,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打擊八國聯軍;另壹方面,她派榮祿到使館慰問各國使節,並分別致函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要求他們出面“化解紛爭”、“挽救時局”,並調兩廣總督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準備與列強談判。然而,八國聯盟並沒有停止攻擊。

8月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二天淩晨,攻下故宮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和皇後逃到xi安,讓奕劻和李鴻章做全權代表,與列強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命令義和團“痛加剿”。1901年2月4日,和平談判大綱獲得批準,並發布上諭,稱要“量中國之物力,得國家之恩。”【11】9月7日,與11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哀醜條約》,規定按當時中國人口繳納4.5億兩白銀,39年內繳納9.8億兩,處罰主戰官員,拆除大沽至北京沿線所有堡壘。【10】同年10月6日,10,慈禧派數萬人帶著3000輛行李車,從xi安出發,經河南、直隸離開潼關,於3月6日1902+10月8日回京。[12-13]

慈禧太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改變自己守舊無能的形象,在“西征”期間宣布實施“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打敗了俄國。國內民眾普遍認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制,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的革命運動也在發展壯大。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慈禧做出了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五大臣出國留學,1906年宣布籌備立憲。1908年頒布《國王憲法大綱》,仿照德國、日本憲法,維護天皇“主權權力”。[14]

1908年,由於慈禧的照片外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法案,歸還庚子賠款1000多萬美元,主要用於資助中國在美公派留學生;之後,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返還中國的“多余款”總額約為海關3億兩,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成效,應予肯定。

1908 165438+10月14,光緒皇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子。按照她的命令,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皇帝,年號宣彤,慈禧被尊為皇太後。

1908,165438+10月,15,17(不正好三分鐘),葉臘在中南海壹鸞堂病逝,享年74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子不能預知國事。這違背了朝鮮的家庭法,必須嚴格限制。尤其要防範,不能讓宦官僭權。明末之事,可殷鑒!”[15]

宣彤元年(1909)十月,葬於河北遵化市普陀谷丁咚陵。會徽為“慈禧段友康於莊欽贈崇皇後”,謚號為“慈禧段友康於莊欽贈崇皇後天興聖賢”,簡稱“孝欽賢皇後”。謚號壹共22個字,謚號比清朝開國還長。

性格評估

正面評價

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長期執政的女性之壹。她政治手腕幹練,尤其擅長操縱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延續了她幾十年的生命。慈禧統治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和中國的主權面臨著來自內外的各種威脅。從捍衛大清帝國的權威和自身權力的立場來看,她采取的措施並不成功,但在歷史語境下大多是合理的。為了應對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起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要官員,在地方上發動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工業的開端。在洋務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平定內部叛亂勢力,維持了帝制下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打造了現代化的陸海軍軍備,從而營造了“同治興國”的氛圍。

慈禧的改革方法其實很高明。百日維新的改革太快了。這只是壹場鬧劇,不可能成功。庚子年大災之後,慈禧太後意識到,時局已經不允許她再堅持帝制傳統了。所謂“祖法”允許清廷實行各種新政措施。後庚子新政涉及的內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改官制,預備立憲,廢除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校,開辦新學校,用庚子的退款建設教育事業。

負面評價

在個人性格上,慈禧以殘酷的方式從宮廷鬥爭中奪權。1861年,鹹豐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後,剛剛成為皇太後的葉家族,聯合恭親王等皇族發動政變,從以皇族遠祖和實際大臣為首的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取政權,處決了其中三人(載垣、端化和)。後來,慈禧太後為了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專制權力,對政治對手的清洗毫不留情。就連她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和繼位的光緒皇帝對她的操縱和控制都相當嚴厲。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來看,慈禧的施政成果也受到了很多負面的評價,包括1885年取得了對法戰爭的鎮南勝利,成功阻止了法軍在臺灣省登陸,卻通過主動媾和、簽訂中法天津條約結束了戰爭,使大清帝國失去了安南宗主權。另外,1895的《中日馬關和約》和1901的《中日和約》的締結,剝奪了中國巨大的利益,是因為1894+0894的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和1900的義和團運動的大災難。慈禧的執政和決策在這兩起事件的發生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慈禧在政治上很有能力,但她的最高目的仍然是維護清朝對中國的統治。上面列舉的幾場羞辱國家和權力的戰爭結果就不壹定了。其中,乙酉清法戰爭和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戰爭比接受和談的屈辱條件更為有利。但是,雖然繼續戰爭的結果會打敗當時壹片混亂的法國,或者搞垮當時國力即將耗盡的日本,讓中華民族有壹個更好的結果,但很可能滿清中央政府會因為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失去權威,走向崩潰。慈禧作為最高權力的負責人,拒絕取消短視的議和接受曾經維持了300人的屈辱,不僅體現了她的政治能力,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對辛醜和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依然沒有明顯收斂,使得晚清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雪上加霜,民生雕敝。[30]

國外評價

有幾個見過王太後的人形容她是個身材挺拔、面容姣好的高個女人。她有壹雙鷹眼,有明顯的韃靼人特征。她的態度高貴而傲慢,聲音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31]

——伊萊紮·魯哈瑪·西德莫爾《中國,長壽帝國》。

作為壹個滿族女性,掌握軍事知識的機會很渺茫,但她和只懂針線活的皇太後完全不同。在處理重大事務時,她總是鎮定自若。中國的大門從來沒有向敵對勢力敞開過,這在中國半威權統治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要找原因的話,我覺得只能說統治者本身就有壹種獨特的品質和天賦。

——阿瑟·H·斯密的《動蕩中的中國》

在過去的三十年裏,中國最有趣的名人無疑是我們稱之為皇太後的那位女士。太後在聽政時期處於每壹次變法運動的前沿,其統治的性質只能從這壹時期的性質來判斷。外交失敗是因為意誌和感情缺乏壹個明確的遵循中心。它的杠桿找不到支點。所以,在中國成功的唯壹途徑就是依靠軍事力量。對付太後這樣的女人真的不行嗎?[32]

——布萊克伍德的雜誌

在戊戌變法中,慈禧太後幾乎傾家蕩產,大權在握,但她也從戊戌變法中收獲良多,她開始成為壹個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實上,她遠勝於她的侄子光緒皇帝。“太後萬歲!”“太後將來會在大位的!”在她的壹生中,人們都指望她不斷推進她非常熱衷於支持的目標。她牢牢掌握著權力,她洶湧澎湃的國家說,敢於帶領國家的戰車走向壹條從未有人走過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由她親自任命的州長和州長們的支持。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經傳遍了這片土地,人民會發自內心地支持她。

——w·a·p·馬丁《中國的覺醒》

慈禧太後第壹次會見外交使團的七位女士,是在外交大臣的努力和監督下實現的。1900動亂後,朝廷回京,太後態度大變。她主動邀請了很多次見面,大家自然都接受了午餐。在私人會議中,這位偉大的女性將展示她的智慧和女性魅力,以及作為女主人的光彩和吸引力。她會握著客人的手,用最關心的語氣問我們宮中之行累不累;她會抱怨夏天天氣冷;只要食物不合我們的口味,她就很焦慮;她會用最親切的語氣告訴我們,她很幸運能見到我們。她能迷倒所有的客人,即使之前有偏見,她也能照顧好每壹位客人,這也顯示了她作為女主人的老練能力。

——康格夫人(美國駐華大使康格的夫人)《來自中國的信》

  • 上一篇:歷史之謎
  • 下一篇:星野文事件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