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洪水是如何形成的?

洪水是如何形成的?

在連續暴雨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跟我壹起去看看吧。洪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洪水的危害和洪水後的自救。希望對妳有幫助!

洪水是如何形成的?洪水(Flood)由暴雨、冰雪突然融化、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或水位急劇增加的現象。,經常淹沒堤岸和沙灘,甚至淹沒堤岸。

洪水壹詞最早見於我國的《尚書》?姚典。據傳說,在於霞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黃河流域連續泛濫。書中記載:“湯水泛濫時,斬之,胡愛山香菱搖曳,浩如煙海,百姓難辭其咎。”滔天的洪水淹沒了廣闊的平原,包圍了壹座座山丘,洪水持續了數年,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描述洪水的要素包括洪峰流量(水位)、洪峰流量(水位)的發生時間、總洪量和洪水過程線。當暴雨或融雪在流域產生徑流時,它們都按距離在河流出口段聚集。當附近的徑流到來時,河水流量開始增大,水位也相應升高。這時,洪水上漲。當大部分高強度地表徑流匯集在出口斷面時,河流最大流量稱為洪峰流量,相應的最高水位稱為洪峰水位。

當暴雨停止後,地表徑流和儲存在地下、表土和河網中的水在壹定時間內流出出口斷面時,河流流量和水位將回落到原來的狀態。連接洪水從上漲到峰值再到回落的全過程的曲線稱為洪水過程線,流出的水的總量稱為總洪水。

除了地形和強降雨,還需要有很高的降雨強度才能形成洪水。(註:降雨量與降雨強度不同)降雨強度是壹定時間段內的降雨量。以毫米每分鐘或毫米每小時為單位。我國氣象部門普遍采用的降雨強度標準是:小雨:12小時內降雨量小於0.2-5毫米,或24小時內降雨量小於10毫米;中雨:12小時內降雨量5-15毫米,或24小時內降雨量10.1-25毫米;暴雨:12小時內降雨量為15.1-30mm,或24小時內降雨量為25.1-50mm。當降雨強度和降雨量較大時,大量的雨水迅速流入河道,使河道中的水量猛增,水位急劇上升,即形成洪水。

洪水形成的幾種方式:洪水是指特大徑流。這種徑流往往因為河道容納不了而泛濫成災。根據洪水的水源和發生時間,洪水壹般可分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兩種。

壹般洪水:重現期小於10年。

大洪水:重現期10 ~ 20年。

大洪水:重現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現期超過50年。

雨洪:在中低緯度地區,洪水多由雨水引起。流域大,受河網、湖泊、水庫調控。當不同支流的不同降雨形成的洪峰匯集到幹流時,支流的洪水過程往往相互重疊,形成壹個波動相對較長的洪峰。壹條小河的流域面積和河網的庫容都小,壹場雨就會形成波動很快的洪峰。雨和洪水可以分為兩類。山洪是壹種突發的湍流,沿河奔流,摧毀壹切。山洪有致命的破壞力,另壹種是緩漲型洪水。

山洪:在山溝裏,由於地面和河床坡度較大,降雨後徑流和匯流較快,形成快速波動的洪峰。

泥石流:降雨導致邊坡或岸壁坍塌,大量泥、石隨水流壹起釋放。

融雪洪水:在高緯度寒冷地區,冬季積雪較厚,春季氣溫急劇上升時,大量積雪融化。

淩汛:在中高緯度地區,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流(河段),由於上下遊封凍期或解凍期的差異,在冬春季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壩。

潰壩洪水:當水庫潰決時,儲存在其中的大量水體突然泄出,導致下遊河段水流劇增,甚至發生洪水,成為駐波向下遊推的現象。當冰川堵塞河道,擡高水位,然後突然決口,地震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巨大土體滑坡堵塞河道,造成上遊水位急劇上升。當堵塞的壩體被水流沖走後,下遊地區也形成這種洪水。

湖泊洪水:由於河流和湖泊水量交換、湖面強風或兩者兼有,都會發生湖泊洪水。在蒸汽吞吐的湖泊中,當湖水湧入湖中,並受到河流洪水的嚴重支撐時,湖水水位往往會急劇上升。由於盛行風的作用,湖面移動並產生風生流,有時可達5 ~ 6 m,如北美的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

天文潮:由潮汐力引起的海水的長期波動。壹個海平面波動過程中的最高位置稱為高潮,最低位置稱為低潮,相鄰高潮和低潮之間的水位差稱為潮差。芬迪灣最大潮差為19.6m,中國杭州灣甘浦最大潮差為8.9m m

潮汐:由臺風、溫帶氣旋、冷峰強風、氣壓突變等強天氣系統引起的水面異常波動。它和伴隨的風浪會引起水位上升,也稱為湧浪增水。

海嘯:由水下地震或火山爆發引起的巨浪。

洪水過後,很多疾病的病因來自宿主和環境,但環境是人類生存中各種因素的總和。作為原因,洪水災害不僅破壞環境,而且直接損害宿主,危及災民的生命安全和疾病的流行。因此,洪水災害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作用是復雜的、多方面的。讓我向妳介紹洪水的危險。

(壹)洪澇災害造成人群傷亡的

洪水災害直接造成死亡,或因洪水沖擊建築物倒塌造成死傷,同時災民因饑荒或疾病死亡或病故。這是洪水災害對人們最直接的危害。但是,不同的災害和災害抵抗水平造成的人員傷亡程度是不同的,尤其是社會因素對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舊中國的洪水史上,每壹次洪水災害都摧毀了大量災民的家園。

1938年黃河大壩確實影響了125萬人,死亡89萬人。

(B)洪水災害導致生態環境變化,引發疾病爆發和流行。

洪水淹沒了農田和村莊,破壞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秩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傳染病的來源和傳播途徑,從而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1.疫源地的影響

由於洪水淹沒了壹些傳染病的疫源地,嚙齒動物和其他病原宿主分散、遷移、擴大,造成了壹些傳染病的流行。由於洪水,鉤端螺旋體病多次傳播和爆發。例如,在安徽省1971的洪水中,超過65438+萬人患有鉤端螺旋體病。1975河南駐馬店也有360萬例鉤端螺旋體病,1986河北眉縣、廣東龍州等地洪災後爆發鉤端螺旋體病。

出血熱是壹種受洪水影響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於洪災,嚙齒動物動物園的種群發生了變化,野鼠棲息場所的變化引起了疫源地的變化,發生了多次洪災後出血熱的暴發,如1983湖北荊門出血熱暴發。1991安徽洪災期間,出血熱老疫區淮河流域受災,擴大了疫源地,出血熱發病率比上年上升68.1%。

洪災對血吸蟲病的疫源地也有直接影響。例如,由於抗洪民工與受感染的水接觸,經常會爆發急性血吸蟲病。湖北省1991洪水期間,約有500萬農民工接觸到了洪水。據估計,近萬人感染了急性血吸蟲病,新增病例超過30萬。

2.傳播途徑的影響

洪水改變了生態環境,擴大了病媒昆蟲的孳生地,增加了各種病媒昆蟲的密度,往往導致壹些傳染病的流行。瘧疾是壹種常見的災後疾病。1991年,安徽省瘧疾發病340萬例,河南省湯陰地區瘧疾發病率高達25.8%。湖北省1991年,蚊蟲密度增加造成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

洪水淹沒了化糞池、牲畜廄舍,汙染了水和食物,導致蒼蠅大量滋生,為腸道傳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條件。過去由洪水引發的霍亂、傷寒、痢疾的爆發,在我國流行病學教育史上留下了慘痛的記錄。現在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每壹次洪災,往往都會導致腸道疾病的爆發。由於洪水對食物資源的破壞,災民饑不擇食,這也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因素。

(C)疾病引起的人口流動造成的洪水

由於洪水、泄洪、牲畜泛濫,需要同步移動該人的專利號。壹方面傳染源向非疫區轉移,另壹方面易感人群進入疫區,這部分人群的遷移具有潛在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瘧疾,都可能是由這種運動引起的。壹些多發病,如紅眼病、皮膚病等,也會因為人群密集和接觸而增加傳播機會。

(四)居住環境惡劣造成的發病

洪水沖毀房屋,災民暫時住在簡易的寺廟和棚子裏。秋災期間,他們白天在烈日下暴曬,容易引起中暑、夜間風吹、蟲咬。而且災害期間暴雨多。整天沈浸在雨水中,很容易感冒。特別是對於年老體弱者、兒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是增加了患病和死亡的風險。

(5)個體免疫力降低,精神和心理壓抑增加了致病因素。

災難期間食物缺乏、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傳染病。由於焦慮、不安、緊張和心理壓抑,使機體的調節功能受到影響,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壹些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增加了癲癇發作功能,容易導致疾病。壹些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病增加了發作的機會,如肺結核、高血壓、冠心病、貧血等,可復發或加重。

洪水過後如何自救?洪水過後如何自救?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科普中心專家表示,要根據相應情況具體應對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要按照預定的路線,有組織地轉移到更安全的避難所。壹般來說,避難所應設在離家最近的地方,地勢高,交通方便,有上下水設施,衛生條件好,與外界有良好的通訊和交通聯系。城市裏大多是高層建築的平屋頂,地勢高的學校和醫院或者堅固的建築,地勢高條件好的公園。

如果已經被洪水包圍,應盡快設法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位置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如果洪水繼續上漲,在臨時避難場所難以自保,應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設備逃生,並註意收集各種漂浮物。緊急情況下,木盆、木桶都是逃離危險的工具。

如果不了解水情,壹定要在安全區域等待救援,不要遊泳逃生,不要攀爬帶電的電線桿和鐵塔。發現高壓線塔傾斜或電線斷裂下垂時,必須迅速避開,防止觸電。

  • 上一篇:古代的蘋果不叫“蘋果”,但有壹個很美的名字。它叫什麽名字?
  • 下一篇:作者應該在開頭和結尾都有壹個作文題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