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三清簡介

三清簡介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非常復雜,但又零散無序。南朝梁時,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的《真靈位圖》開始作為第壹部系統的道教譜出現。在這份神譜中,陶弘景將神仙分為七等,每等設中位,由壹位神仙主持,除中位外,左右各有幾席,以安排神仙。七級不同,以壹級為最高,分級有序。除了中神,還有不同等級的神,比如第壹級,左邊29神,右邊19神。第三關左邊50多個神,右邊30多個神。這些神仙有些是歷史上的皇帝、將軍或先賢,比如三年級的孔子、顏回、莊子,七年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曹操。有的是著名的道教領袖,如魏、、徐勇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樂、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四階的是道的鼻祖,葛洪是偉大的道教理論家。有些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第三階的黃帝、唐堯、虞舜、於霞,第四階的赤松等等。總之,神譜裏的人物形形色色,大部分都是知名人物,但也有不知名的人物,難以考證出處,有的和道教關系不大,比如孔子,不倫不類。除了道的神譜之外,還有各種神譜,它們的結構和內容也各不相同。

陶弘景的《真靈位圖》譜,只是上清派的文字。它把元神、元王、太上大道王、金闕王視為最高神,靈寶派把元神位、太上老君視為最高神,石天道尊老子為最高神。三派各有各的方式,在至高神的問題上並不完全壹致。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相互交融,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壹的至高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清”神的確立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剛建立時,老子是其始祖,稱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被奉為最高神。比如等人編的《太平經》和寫的道書,都是老先生給的,直到北魏的寇寫了《雲誦新科錄真經》的諭旨,他的“石天”稱號才是老先生給的。這是早期道教的共同特征,包括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甚至是全真道的起源。現在還說太上老君傳於金娘,金娘傳於白雲之上的道理,傳於王,王傳於,傳於傳於劉海蟬,傳於,重陽傳於傳於北齊鎮。全真教溯源於老子,尊王為全真教始祖。東晉中後期出現上清、靈寶等道教流派後,道教尊神至上的觀念發生了變化。這些新道家不再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而是以元神或元神、太上大道為最高神。在這兩個流派的經書中,也提到了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有的經書甚至把它當作元始天尊或元始天尊的弟子和太上老君。這種差異在《舒威釋老誌》和《隋書經籍誌》對道教的介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魏書》卷壹壹四《釋舊錄》曰:“道教之源出老子。它不言自明,與生俱來,資源豐富。在玉京,他是神王的教派;我是飛仙之主。”(2)這明顯反映了石天道教將老子視為最高神靈的思想。《內經》卷三十五《通誌》四分曰:“通道經者,雲自始有天尊,生於太原之前,賦有自然之氣,沖空而定遠,不知其極...他們以為天尊之體永存,每次開至天地之始,或於井之上,或於窮桑之野,謂之劫。”所有的學位都是神仙中的上品,還有太上老君...“(1)這顯然是以原始佛為最高本尊,而太上老君也是原始佛的弟子之壹,代表了上清派的思想。

既然石天道教和上清道教、靈寶道教在尊神至上的觀念上有這麽大的區別,也就是道經分大中小,那麽寫這些經書的教主也必然有不同的層次。《雲起筆記》卷六《三窟經部三窟序》中說:“三窟已倒,故有。”(3)那麽,如何劃分三孔本尊的區別呢?所以道教也有“壹氣化三清凈”的說法。上面引用的《九天生物經》壹章,是說三清都是陶琪化的,而《三窟序》中說:“三窟之素,同陶琪;陶琪是獨特的,它的應用分為三個部分,都是用來勾引習俗和修仙。從所有證明來看,都是逐漸不同的,所以有三個。”(4)也就是說,三孔的元素都來自同壹個陶琪,但由於應用的不同,又分為三個不同的名稱。盡管如此,但到底是誰呢?然後就是另外壹個故事了。壹種觀點認為道教的三清是由羅田的玄、元、實三氣形成的。例如,生於東晉初年或南北朝的太貞科說:“三日之最,是羅達,這是壹個具有奇妙精神的極地。只有這個羅達在軒轅生了三只燕子,把它變成了三個晴天。壹日天高雲淡玉清,由始而成;第二天,魚雨去了清朝。第三天,天空太晴朗了,它是由神秘的氣體構成的。”(1)這種說法,並沒有解決三清神祇之間先後層次的實質性問題,還引來了羅田到底住著誰,三清神祇是否由這個神祇轉化而來等壹系列問題。所以道教通常有另外兩個版本。壹種是三清在清初由神仙轉化而來,這是上清道家所提倡的。《並行三窟》引用《因果經》和《華英經》說:“天尊日:我用陶琪教化群眾,從劫到劫,因時制宜。韓龍元年,我被封為無形佛,又名天寶君,我說有《洞天真經》十二卷,教導天上九聖和大乘之道。.....延康元年,取“佛性無始”之名,又名靈寶君,化為明州,說有十二洞玄晶,為的是傳授天上九諦及占便宜之道。.....明朝年間,我被稱為梵天形佛,又名神寶君,講穴神經十二部教天上九仙,小乘之道。”(2)也就是說,三孔本尊是不同時期原佛的化身,三孔經也是不同時期原佛說的,這樣道教派別之間就不會有等級之分,導致教派之間的矛盾。然而,這顯然是代表《隋書經濟誌》所采用的上清學派的說法。道教的另壹種說法是三清被老子壹口氣改造,主要是以石天道教為代表的道士思想。這種想法由來已久。早在道教產生之前,就已經開始神化老子了。漢明帝(57—75),東晉張帝(76—88)年間,宜州成都人,著有《老子神女》,名曰:“老子是道士。生於無形之前,始於始之前,行於之元,浮於六虛,出入幽冥,觀雜濁之別。”(1)這裏老子和道合而為壹,道是世間萬物的根本,所以老子自然就成了造物主,當然也成了至高無上的上帝。早期道教繼承並繼續發揮這壹思想。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說:“老子,道之大聖,亦是隱居之師。”妳要感覺到了,就隨黨而變,成功了就隱居。居無定所,常遠在外。.....劉洲六不足,育三界,出世法,入世法,無為,不要停止研究。“(2)張玲(或張魯)寫的《老祥子二註》也把老子看作道的化身,說“壹個是道”,“壹個散成齊,壹個聚成大老先生”。《七扇雲》卷壹道德總敘引葛玄《五千文獻序》曰:“老先生天生,始無因,經歷天地,終不盡,隨大道而轉,紮根天地,傳神十方。".....仿佛是眾神的祖先,三光璀璨,天地被賦予了生命...所以所有的聖人都住在壹起。”(4)後來南宋謝壽豪撰寫了以下著作:《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太上老君史》等。被反復說:“太上老君,道之主,諸教之祖,從無量本源出發,經歷天地,不可說錄。”它隨黨教,通過劫為師,說明它是否隱蔽,衡量它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妳在人間教書,妳應該像太陽和月亮壹樣清楚。”⑤他還說,“王座上的老先生是大道之祖,三才之根。”⑥他說,“王座上的老先生是元氣之祖,是諸道之祖,是乾坤之根,天地之精。”⑦引唐代尹說:“老子即道之體,有內外之別,故與能應付之體不同。”①又稱他為“執柄之代,原鎮自然,故在天為諸聖,世為諸教之主。被稱為老子的人,都是道形,數目無限,或36,或72。”②他又說:“我當皇帝的時候,在玄宗中期被封為驅魔人,在玄宗時也與石天相熟,並出版了《洞天真鏡》十二部,在無量道上傳授給世人。皇帝在位的時候,有古達先生,他出版了12卷《洞穴玄晶》,把人改造成至高無上的真理。我在黃仁的時候,取名盤古先生,出了十幾本《穴道神經》,把人變成了平和無為。" ③

按照這種說法,是三孔經,都是老子做的。不僅如此,甚至還說:“老先生在黃三說的經,世人稱之為《三墳》之書,但失傳已久,說了許多年,而瓊石瑤臺,或秘龍宮中有許多寶物,真的是神所護佑,世人未曾聽說。今天傳下來的,是山中的壹滴水。”(4)也就是說,三窟之外的很多經典也是老子所作。我們知道,道教以道教為最高信仰,終極目標是修仙。這是所有道家學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自東漢以來,石天道教就把老子視為道教的化身,老子與道教是壹、二、壹。“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本,那麽作為“道”化身的老子自然就成了“混沌之祖,天地之母,陰陽之主,萬神之帝”,當然也是道教的最高神。那麽,老子曾經說過要做三清,這就不言而喻了。但《太上老君日:傅三窟經》卷下有壹段“老子元初受佛影響,皆為三清道經”,與全文主旨有出入。應該是清朝上臺編輯《道藏》時增加和改變的觀點。魏晉道教中還有另外兩個神創論,壹個是元始王。另壹個是太上老君的創造,也是歷代帝王推崇和談論的。然而,在唐代,四川的“三寶洞”開始崇拜道教神靈。

到了唐朝,老君的威望更盛了。他不僅被認為是李唐王朝的祖先,而且還幫助平定天下。據說武則天篡了李唐之位,就出現在世人面前,說“武侯不革命”,“要立異姓...武侯最後怕了這個說法,不敢立武三司”。所以在天寶年間,玄宗最終尊稱他為“大聖登金闕軒轅帝”。作為唐朝第壹位也是最高的神。宋代祥符六年(1013),標誌為“太上老君混元,去德”。

到了宋代,清派還是持這種觀點,尤龍傳甚至宣傳老君是元朝弟子,意見並不主流。上清學派的《雲起七征》除了繼續承認老子的學派領袖地位外,還特別突出了宋真宗時代出現的對聖父(趙)的崇拜。如真宗所作的《自然引論》和《軒轅傳》,都列在記錄之首,在元初的天王記錄之上,成為宋代第壹位、至高無上的神。在元代,全真被稱為老先生的遺作。

  • 上一篇:古代社會的學校教育是什麽形式?
  • 下一篇:趙毅武教授:只要妳還有壹口氣,妳就必須站在講臺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