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九廣鐵路的歷史

九廣鐵路的歷史

早在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時,香港政府已預留空間興建鐵路,但事實上,政府仍未決定由哪間鐵路公司負責營運。直到1982,政府邀請擁有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九龍倉集團來建設和運營鐵路系統。起初,KCRC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由雙層電車經營,但最後表示無意興建這個系統。於是政府又邀請新成立的KCRC來修建鐵路系統。KCRC最終在1984中間決定接受它並做了研究。最後,這個當時被稱為輕軌的系統於1985正式開工。

當時,KMB已經在屯門和元朗發展了巴士網絡,其中約有65,438+00條路線與規劃中的鐵路網絡重疊,並為公司賺取了大量利潤。可惜,政府想引入“輕鐵專營區”的概念,最終迫使KMB放棄屯門至元朗的部分巴士路線(例如59,61,62),以換取KMB經營屯門至荃灣、葵湧及西九龍市區的多條巴士路線(例如58X、59X及67X)。此外,政府亦推出壹些措施,限制KMB在專營區內上落乘客,並批準KCRC經營接駁巴士接載乘客往區內的LRT車站,以取代KMB及GMB的原有路線,從而維持LRT的營運利益。

LRT原定於8月8日通車,1988。然而,同年6月至7月LRT試運行期間,發生多起涉及路人和其他道路車輛的傷亡交通事故,被政府下令禁止試運行,LRT未能於8月8日通車。輕軌系統最終於9月1988正式通車。通車初期,大部分路段都在屯門,只有壹段是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在路線方面,屯門區只有3條路線,包括壹些公共屋和私人屋。三條路線分別是:到東南的安定村;去西南面的屯門碼頭;並經青山公路至東北部的元朗。KCRC還購買了70輛電動列車,之後在1991又購買了30輛(其中10沒有駕駛室,只能用於牽引貨車),之後在1997又購買了20輛(詳見“使用車輛”)。

65438+1993年6月1日,在居民的強烈要求下,取消了巴士限制區,屯門至元朗及市區的巴士路線亦在區內分段收費。輕鐵系統的延線1位於屯門東部及南部。東支線自正線趙康站延伸,經1高架橋橫跨屯門河,沿青山公路前行,最後經壹座高架橋在屯門市中心北面與正線連接。南部支線連接屯門碼頭和安定村,安定村建在新填海的“老鼠島”上。支線上,修建壹條小支線,連接青山灣附近的三聖村。2月2日新支線開通後,1992兩條輕軌線路需要重新安排(505線延伸至三聖站,506線止於友愛),1接駁公交線路(559)取消。第二條支線位於元朗西部的天水圍。天水圍原本只是壹個魚塘,但在1990年代初期逐漸發展成為壹個新市鎮,隨著人口增長,對交通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LRT決定在青山公路主線湯芳村站附近的灰沙圍修建1至天水圍的新支線。新支線於1993 65438+10月10通車,設有四個車站(坑尾村、天鑰、樂虎和田瑞)連接該地區的主要住宅區。此外,還有兩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分別是1至屯門(720,天水圍至屯門友愛,13之前,12由元朗站至屯門友愛,722由小崗站至天水圍)及1。隨後幾年,天水圍繼續快速發展。1995,輕軌新增兩個車站:翠湖站和天水圍站(現“田蓉站”)。

對居住在屯門和元朗的居民來說,輕鐵系統壹直是壹種重要的交通工具。直到2003年2月20日西鐵通車,65438+地位才有所改變。九廣鐵路公司已將輕鐵重新定位為區內連接西鐵的交通工具。這壹改變不僅重組了線路,還在天水圍新市鎮增加了兩條延長線和11站,使天水圍的輕軌網絡形成兩個環線,自成壹國。雖然這壹變化相當大,但KCRC已經以不劃算為由停止購買新車,導致LRT車隊在高峰時段不堪重負,受到天水圍居民的詬病。但很多其他地區的汽車都被調到天水圍來滿足需求,卡車少了,汽車更供不應求,更擁擠。65438+2007年2月2日,九廣鐵路系統和香港地鐵系統合並為港鐵。對LRT的影響相對較小。只有車站及車廂的標誌有所改變,而車費及轉乘規則則暫時維持不變,而附例則改為《地下鐵路(西北鐵路)附例》。雖然合並降低了鐵路票價,但輕軌系統不包括在內,這受到了該地區居民的批評,只有2008年9月28日開始的學生乘車優惠除外。

  • 上一篇:與“班”姓歷史人物有關的典故。
  • 下一篇:歷史上有姓龔的官員或皇帝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