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與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與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理解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邏輯和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全球化歷史進程背後的必然性,掌握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主動權。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

第壹,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西方國家通過敲詐勒索、強權占領和殖民擴張等手段,在壹戰前基本完成了世界的劃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14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等城市出現了具有雇傭關系的工廠和手工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早期的資本家和冒險家渴望獲得歐洲以外的特殊產品(如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他們也希望把歐洲的商品賣到中國、印度和其他東方國家。在迪亞茲、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探索之後,通往東方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新航線被開辟出來。新航路的開通,徹底宣告了世界孤立狀態的結束,世界開始成為壹個整體,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的交通日益密切。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也是殖民國家征服和掠奪殖民地的過程。美國大片土地的開發導致了三角貿易的興起和繁榮。歐洲的商品源源不斷地出口到非洲,卻換來了近1億奴隸;美國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往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1765年,英國織布工哈格裏夫斯發明了珍妮機,人類歷史上第壹次科技革命開始了。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被用於紡織領域,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隨後,蒸汽動力被用於交通領域,火車和汽船相繼發明,生產效率迅速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產品銷往國外,亞非拉成為其工業原料供應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20世紀70年代,以電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了。汽車、電報、電話、飛機等。它們相繼問世並投入使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壟斷組織開始形成,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階段。蘇伊士運河於1969年正式通車並由英法控制,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正式通車並由美國控制,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使世界經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

第二,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階段。生產力在推動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也推動資本主義走向自我否定。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壹個重要結果是在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與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相對應的是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這種全新的生產方式不僅在蘇聯,而且在全世界都顯示了它的生命力。因此,壹個新的世界市場出現了。二戰後,隨著壹批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獨立,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形成,這個新的世界市場成為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並行的存在。這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並不是完全相互封閉的,而是在以原子能、計算機、航空航天、微電子和生物工程技術突破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既相互激烈競爭,又有壹定程度的合作。對內,深化各自體系內的合作,推動各種形式的融合發展;對外,資本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新壹輪擴張,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系統化和制度化。總的來說,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壹步加深,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便利。

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向前動力和向後阻力”有了新的發展。壹方面,以信息革命為先導,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奏響了世界互聯互通的新樂章,各種新技術新體系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進壹步深化了全球利益和責任的共享。另壹方面,反全球化思潮風起雲湧,美國提出“美國第壹”的口號,在國際事務中推行單邊主義,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遇到很大阻力。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將繼續發展。

經濟全球化會遇到如此大的阻力,這與舊的生產關系雖然不能阻止新生產力的發展,但在退出歷史舞臺之前,會竭盡全力阻礙新生產力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範圍內和國家內部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舊的財富和權力分配格局並沒有被打破。舊格局、舊體制通過留存的力量阻礙了與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適應的新壹輪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新壹輪經濟全球化構成巨大挑戰。

其次,經濟全球化會放大經濟危機,形成經濟全球化的第二次自我否定。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榮全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當代經濟全球化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主導,使得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隨著經濟全球化蔓延到全球。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到壹定程度,世界經濟危機就會爆發。此外,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在全球擴張的同時,也將其自發性和盲目性延伸到全球,從而加劇了世界經濟的無序性和風險性,誘發了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可見,經濟全球化不僅可以實現商品、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資源的全球流動,還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會將單個國家的經濟風險分散到其他國家。如果經濟全球化按照現有模式進壹步發展,全球危機的風險會越來越大,對經濟全球化的批判會越來越強烈。

最後,經濟全球化會放大社會動蕩,形成經濟全球化的第三次自我否定。首先,經濟全球化使財富分配更加全球化,導致財富分配不公。壹個國家的社會階級矛盾蔓延到了全世界。可以說,隨著當前和過去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階級矛盾會加深,卷入的人會越來越多,波及的領域會越來越廣。如果出現社會動蕩,規模會更大。這使得經濟全球化很可能遭到那些希望緩和階級矛盾的人的反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各國

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的聯系和互動加強,國際問題引發國內動蕩、國內問題引發國際動蕩的概率增加。只會發生在局部或某個國家的動蕩,有可能通過要素流動蔓延到全球。那些受到牽連並引發動蕩的國家很可能將自己的損失歸咎於經濟全球化。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是與新生產力的發展聯系在壹起的。當前,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壹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和運用,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拉近了各國的距離。比如新興的網絡直播、短視頻、手機遊戲、在線教育、雲計算等新型信息服務模式,都具有全球化消費的特征。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物質產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借助信息網絡、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以在世界任何壹個角落為實體產品的用戶提供信息技術支持。信息交流突破地域限制,從量變到質變。就信息而言,人類甚至會從“地球村”飛躍到“家庭”,信息技術為人類交流和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進入新世紀,生命科學的新發現、生物技術的新突破和生物技術產業的新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例如,日益成熟的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以及基因組學技術、蛋白質基因組學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幹細胞組織工程等關鍵技術的加速發展,推動了生物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的醫療衛生、農業、人口和糧食狀況。這不僅會給人類更長的壽命,還會擴大全球交流的機會和意願;也會帶來觀念的改變,從個體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沖突的發生和財富的損失,讓世界更加和平穩定,讓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更加安全。集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於壹體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以清潔、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能源技術的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革命,航天和海洋技術正在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拓展新疆版圖。這也意味著經濟全球化的空間在不斷擴大。此外,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蓄力量,催生壹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壹切意味著,經濟全球化是物質力量的結果,必然會隨著新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

中國的發展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趨勢。長江、尼羅河、亞馬遜河、多瑙河日夜奔流。雖然會有壹些翻浪和許多險灘暗礁,但誰也阻擋不了江河奔騰向前的勢頭。”因此,中國的發展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壹般邏輯和趨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

第壹,攜手打贏全球疫情防控戰,站在新壹輪經濟全球化的新起點上。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積極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保質保量向國際社會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資,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力證明了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優化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機制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最佳途徑。打贏全球疫情防控戰,應加強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邊機制的作用,切實將國際合作抗擊疫情形成的經驗和做法轉化為根本性、長期性的制度體系,築牢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銅墻鐵壁;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第二,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格局。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格局,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建設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為此,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優化全球產業鏈布局,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建立健全貿易摩擦解決機制,加快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磋商;倡導多邊自由貿易機制,擴大自由貿易“朋友圈”,積極分享發展經驗,增進民生福祉。

第三,適應世界大變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隨著國際力量對比和全球性挑戰的不斷變化,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是大勢所趨。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不是推倒重來,不應采用冷戰和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在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前提下,積極補充、改革和完善現有國際秩序,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制改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新壹輪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儲備更強大的體制機制紅利。

第四,推動文明對話和綠色發展,為經濟全球化積聚新動能。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美與共、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推動超越文明隔閡的文明交流、超越文明沖突的文明互鑒、超越文明優越的文明共存。加快全球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合作,共同保護地球家園,築牢生態文明根基,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文明對話和綠色發展,我們將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開辟新的空間和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更加牢固、更加深厚、更加可持續。

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也要深刻認識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因素。首先,我們應該協調開放和安全。要開窗,擴大開口,裝紗窗,更好地維護經濟安全。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謀劃國內發展,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以更強的產業競爭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保障經濟安全,以更安全的經濟體系參與更高層次的經濟全球化。要順應大國經濟發展規律,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立足點,加快構建發展新格局,統籌對外開放和改革發展,找到開放和安全的黃金組合。

二要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決守住底線和紅線,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落實風險防範。我們要把握好對外開放的力度、進度和深度,積極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更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第三,提高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能力。要提升規則制定能力,多邊、區域、雙邊措施並舉,積極參與新壹輪全球規則制定,反對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要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完善產業安全機制,健全經濟安全風險預警,完善外資安全審查、產業損害預警、貿易救濟等機制,維護我國發展利益。要增強人才保障能力,積極培養經濟、法律、管理、談判等國際化人才,提高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

經濟全球化作為世界歷史的壹部分,無論人們如何批判,無論其發展過程會出現怎樣的波折,都是不可否認的。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深刻認識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發展趨勢和背後的必然性,以“勇敢”的姿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趨利避害,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相關問答: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有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和技術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和服務的跨國貿易和資本流動的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和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的經濟更加相互依存。經濟全球化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對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包括思維方式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壹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都無法回避。唯壹的辦法就是如何適應,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考驗。

  • 上一篇:慈禧的歷史簡介
  • 下一篇:陪Eva * * *-半年買的壹盤好繪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