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4月20日)每天壹題2020111 ~秦漢相關高考試題17東漢時期的科舉制度。

(4月20日)每天壹題2020111 ~秦漢相關高考試題17東漢時期的科舉制度。

(2017高考海南卷第3題,2分)

東漢時期,實行巡檢司。“縣視察孝廉,州推廣冒菜。州縣必須定期向朝廷推薦壹定數量的人才,評判孝廉、茂才的標準包括熟讀經學和道德威望。這在客觀上(?)

壹、促進了獨尊儒術局面的出現。

b、促進社會階層趨向固化。

c、打破了貴族家庭對政治權力的壟斷。

d、動搖了縣制的基礎

答案b

分析

本主題研究檢查系統的影響。

根據材料“判斷孝道和蔡瑁的標準包括熟讀經學和道德威望”,反映出壹個熟讀經學、追求道德威望的獨特群體因考察制度而產生,並固化為考察對象,故B項正確。

A選項,儒家思想的出現是漢武帝時期,所以A項錯誤。

選項c,打破貴族家庭對政權的壟斷是科舉制度,所以c項錯誤。

d項與題意無關,與史實不符。

所以,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b。

知識擴張:東漢檢察制度的夕陽

西漢初期,檢察制度功不可沒。然而,隨著西漢新家族的重新形成,特別是外戚集團的形成,檢察制度逐漸失去了作用。

西漢末年,王莽通過壹系列偽裝行動獲得了賢人的名聲,並在檢察系統和外戚的幫助下得以壹舉掌控朝政,最終篡奪了漢朝的獨立,開啟了他復辟景甜制度的荒唐行徑。檢察系統的失敗由此可見壹斑。

光武帝劉秀著手恢復漢朝,建立了東漢王朝。深諳西漢科舉制度弊端的光武帝進行了壹系列改革措施。針對不同的人才,測試不同的科目,加強了考試環節的篩選,壹定程度上增加了客觀能力的考核,弱化了聲譽和家庭背景的影響。

漢高祖張時期,又宣四科,重申並強化了董仲舒提出的客觀標準,進壹步強化了客觀能力考核的比重。

到了漢順帝時期,年齡限制進壹步提高,有特殊才能的人,如蔡瑁(原秀才,劉秀起,武帝)都要40歲以上。同時,由於人治,偶爾也有放寬年齡限制的特例。

這壹系列改革措施使檢察制度的壽命又延長了200年。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世襲制(石清《實錄》制),檢察制度無疑有其先進性,擴大了人才選拔範圍,中央政府擁有唯壹的人事任免權,有利於君主執掌時期加強中央集權,保證人才質量。

但是,他的缺點也同樣突出。重德重名的標準太模糊,無法量化,求名求利的人層出不窮。其次,對人才的考核也放寬了。雖然有四科,但內容都很膚淺,主要為歷史、政策、奏章起草等。能力和劣根性很難區分,所以又回到了德行和名譽的主觀標準上。

隨著東漢政治的日益腐敗,檢察制度逐漸成為壹種形式,顯赫家族控制了地方選舉渠道。平民即使有才能,也進不了檢察系統的行列,世襲制死灰復燃,檢察系統形同虛設。所以東漢末年出現了很多世代官宦的貴族家族,掌控了國家大事。野心勃勃,四世同堂的袁紹就是這類人的代表,敗給了國力遠不如自己的曹操。

於是東漢末年就有壹首“贈秀才,不知書,查孝廉,父分居,寒天真渾,精兵膽小如雞”的民謠,大意是“薦秀才連書都沒讀過,薦孝子讓老父親壹個人住,自稱都是名門望族的齷齪之人,那些高兵膽小如雞”來諷刺當時的查。

至此,檢察制度徹底失去了作用,又回到了世襲制的老路上。寒門不能再生,朝廷汙穢不堪。最終黃巾起義爆發,東漢王朝風雨飄搖。董卓善於廢立,東漢名存實亡。從此諸侯割據,生靈塗炭。出身不高的曹操,已經征召了壹批人才統壹北方,仍然陷入人才匱乏的困境。直到曹丕即位後,實行陳群九品中正制,才勉強解決了人才問題,為結束三國亂世提供了條件。

  • 上一篇:問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特崗教師結構化面試怎麽答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