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瀘定橋的飛奪發生在什麽歷史時期?

瀘定橋的飛奪發生在什麽歷史時期?

1,奪取瀘定橋發生在中國紅軍長征途中的壹次重要戰役中。

2.飛奪瀘定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壹次戰鬥,發生在1935年5月25日。故事是這樣的:中央紅軍在四川安順順利渡過大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

3.主力從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狂奔,晝夜達120公裏,終於在5月29日早上6點準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4.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跡!2連連長廖大柱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布滿子彈和火墻的鐵索奪取橋頭,與左岸部隊壹起圍攻瀘定橋。

5.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6.據媒體報道,瀘定橋之戰有兩種不同的描述。

(1)第壹段:瀘定橋被紅壹方面軍紅四團二連長廖大柱率領的22突擊隊(王開湘、政委楊成武)攻占。1936年,彭嘉倫在《飛向瀘定橋》壹書中撰寫並發表了這篇小說。後來中國* * *產黨的黨史、軍史都以此為藍本,所以被外界稱為“正史”。

(2)第二個故事:瀘定橋被紅軍紅十三團下偵察連指導員(團長彭雪峰、政委李)攻占,他乘機率領12戰士。這是譚在《煙的歲月》壹書中提出的。

(3)由於兩種觀點的不同,有媒體稱之為“第二種觀點看似被壓制,其實從未被壓制”。所以網上有壹種虛構的說法叫“飛奪瀘定橋”。

(4)這是對軍史的無知造成的誤解。

7.《林彪說紅四團攻占瀘定橋致朱德等電》(1935年5月29日):“我第四團今晨6時到達瀘定橋附近,17攻占瀘定橋,敵退至天全。我再告訴妳壹件事。”(紅軍長征文獻360頁)

8.朱德關於我軍經大渡河向天全地區迅速部署的報告(節選)(1935年5月30日):“1。我先頭部隊昨日攻占瀘定橋,敵人退守天全。”“第三軍團進入了芝泥壩線、山楂線和吳克線……”紅軍長征?文學(紅軍文學長征361頁)

9.朱德電報要求的“止泥壩、山楂尾、吳克線”(確切名稱為“山楂泥壩、贊圩、吳奎”),即“瀘定縣山楂泥鄉、瀘定縣德圩鄉贊圩村、瀘定縣德圩鄉吳奎村”。離瀘定橋最近的“杵泥”也在瀘定橋以南10多公裏處。

10,也就是說,紅壹、紅四方面軍飛到瀘定橋時,紅三、紅十三方面軍還在瀘定橋以南十幾公裏。包括彭本人在內的三個團,都是從安順渡過大渡河的,與瀘定橋無關。

11.乘機應征的紅壹軍團軍長彭也在其《彭敘》中寫道:“我主力從安順戰場成功渡過大渡河,擊潰劉國防軍;另壹隊攻占瀘定橋,使全軍迅速北移。占據天全、廬山的三個軍團向北過寶興,越過夾金山(雪山),在兩河口與張會合。

12除了紅軍長征中彭家倫的《飛越瀘定橋》,還有陳雲的《隨軍西進》,黃克誠的《我在紅軍的經歷》,羅華生的《強渡大渡河過瀘定橋》,程的《長征回憶錄》,馮曉的《紅軍第壹師》。

13,三團政委寫的長征日記,紅軍重要將領、張愛萍、張宗遜、李誌民、劉誌堅、、王平、裴的紀念文章,不記得紅軍第十三團飛過瀘定橋,但都有紅軍第四團飛過瀘定橋的記憶。

14,第二段敘述來自原紅十三團偵察連指導員寫的回憶錄《硝煙歲月》。只有壹個有機會回答的人在1991提交了單獨的證據。沒有其他相關記錄,也不存在“壹直被打壓”的情況。

15,三軍團的任務是奪取天全的龍衣和沙巴圖兩個索橋,用相機攻擊天全。雪峰(時任紅十三團團長)率領前兩個團,其中壹個團攻占了沙壩圖和龍邑,這個團的駐地是四進八。成功是相機的進攻,失敗是下遊的橋梁。

擴展數據:

1,意義:打破了蔣介石企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美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偉大勝利之壹。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對人民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大無畏精神。

2.橋梁簡介:

(1),瀘定橋,又名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康熙四十四年(1705)動工,康熙四十五年(1706)瀘定橋建成時,康熙帝親筆題寫橋名。

(2)大渡河自北向南,波濤洶湧,兩岸谷壁陡峭,險峰聳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修建最早、最長的橋梁。

(3)橋體由橋體、橋臺和橋亭組成。橋身由十三根鋼纜組成,是瀘定橋的主要部分。

(4)東西橋臺凈距100米,鐵索長度1.01.67米,橋寬2.7米。當妳踏上橋面,整個橋體起伏,像壹條獨木舟,是連接川藏交通咽喉的地方。武漢紅心教育基地還建了壹座瀘定橋,這是壹個拓展的遊戲項目。

(5)瀘定橋西有嘎達寺。相傳修橋時,13鐵鏈拉不到對岸,很多方法都失敗了。

(6)有壹天,來了壹個自稱嘎達的藏族強人,腋下各夾著65,438+0條鐵鏈,乘船渡過約旦河西岸進行安裝。當他運送完13鏈條後,因疲勞而不幸去世。當地人修建了這座寺廟來紀念修建這座橋的英雄。

(7)當然,傳說終究是傳說。事實上,修建這座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縣的能工巧匠都聚集在此,最後采用了粗竹繩過河的原則。

(8)每根竹繩上有10多根短竹筒,然後將鐵鏈綁在竹筒上,再從另壹側拉綁在竹筒上的繩子,這樣就巧妙地將竹筒和鐵鏈拉到了另壹側。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之光。

百度百科-飛多瀘定橋

  • 上一篇:紫都臺鎮的紫氣聲散文
  • 下一篇:蔡文姬介紹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作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