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我發現德國歷史就是壹部虐史。

我發現德國歷史就是壹部虐史。

從90年代德國分裂南斯拉夫的戰役中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戰爭都參與的幾次巴爾幹沖突來看,戰後德國政治高層仍有野心。但由於德國單兵戰鬥力和武器的整體水平在北約集團中並不是很好,南斯拉夫分裂後,德國在巴爾幹和中歐獲得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遠不如預期。

樓主說德國已經變得像瑞典荷蘭了。我認為妳低估了瑞典和荷蘭。在對北約的軍事貢獻上,這兩個國家相對來說比德國更積極,人均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也比德國富裕得多,比英國好得多。英國的軍事現在不怎麽樣了。核力量由美國控制,在英國也有大量美軍駐紮。

目前,荷蘭是僅次於美國、英國和法國的世界第四大海外駐軍國。目前,荷蘭陸軍所有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都部署在德國的荷蘭陸軍基地,擁有海基反彈道導彈能力的荷蘭海軍艦艇也在挪威附近的大陸架海域長期巡邏,承擔西歐和北歐的防空反導任務。二戰後,荷蘭基本上參加了所有北約戰爭。近年來,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被視為“聯軍的高效力量”,成為北約公認的對該組織有貢獻的三大力量之壹。不是最近,荷蘭空軍再次“偵察”委內瑞拉領空;荷蘭潛艇以支援反海盜任務的名義進入印度洋。個人估計是代表歐洲的“北大西洋派”國家向伊朗施壓。

誠然,瑞典壹直奉行和平中立的國策,在歐洲屬於“歐洲派”國家。但瑞典壹直對俄軍保持警惕,是北約事實上北大門的“編外守護者”。作為非北約西方國家,瑞典空軍和潛艇部隊曾多次在波羅的海攔截蘇聯軍事力量的入侵。瑞典軍事工業發達,是少數幾個獨立制造三代戰機的國家之壹。預警機和潛艇的制造水平也是世界壹流的。與此同時,隨著冷戰的結束,由於東部防務壓力的減輕,瑞典軍隊的角色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瑞典軍隊也開始作為歐盟或北約部隊的壹部分出現在海外戰場上。

我們來談談歷史。普魯士在65438+1960年統壹德國之前,德國根本就沒有統壹過,在輸給瑞典和法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它既不是神聖的,也不是羅馬的,更不是帝國的。所謂的哈布斯堡皇帝只能控制現在的奧地利地區,根本不能代表三十年戰爭時期的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哈布斯堡確實被打敗了。而戰勝的北德國家,如勃蘭登堡、薩克森、漢諾威公國等,作為戰勝國都不同程度地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而戰敗的巴伐利亞,實際上也在威斯特法倫條約中得到了擴張。

三十年戰爭哈布斯堡家族戰敗後,神聖羅馬帝國更加名存實亡,德國小國的情況更為典型。在近代德國分離的整體階段,大致分為四個區域:東北部的勃蘭登堡-普魯士,東南部的奧地利帝國德國殖民地,西南部以巴伐利亞為代表的公國,西北部的漢諾威、漢堡等主權自由城市。

三十年戰爭——德國統壹後的二百多年裏,中國和歐洲壹直在戰爭中發展,其中與英法相交的戰爭包括西班牙王位爭奪戰和大規模的七年戰爭。在1700年爆發的西班牙王位爭奪戰中,長期敵對的普奧和奧地利參加了英國領導的反法陣型,而巴伐利亞公國和科隆則支持法國。最後法國戰敗,開始衰落。1756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入侵薩克森大公國,激起奧地利、俄國、法國和巴伐利亞的圍攻。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在德國的親戚和盟友漢諾威被證明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弱旅。當法國進攻時,它被打敗了。最後普魯士慘敗,壹方面是因為腓特烈二世的軍事才能,同時還有英國的大量資金支持和英軍在海外對法國的牽制。值得壹提的是,在這場戰爭中,公國和德國西北部的自由城都參戰了。在英軍的財政支持下,大量貴族、市民、平民加入英軍或普魯士軍隊。至於拿破侖和反法聯盟的戰爭,估計對軍事感興趣的人都很熟悉,我就不說了。

總的來說,在近代普魯士,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實行“行軍第壹”的政策,是因為這個王國的經濟不壹定富裕,政治不壹定開明。人口在歐洲排名10,卻能組成歐洲第四大軍隊。這是因為它經常得到英國的支持。當時法國和俄國的擴張是對英國最大的威脅。英國人總是極力維護內部分裂的奧地利帝國的存在,默許甚至大力支持普魯士軍隊。在對拿破侖的反法戰爭中,英國領導的維也納體系把整個工業經濟發達、天主教徒占主導地位的萊茵蘭-魯爾地區劃入普魯士,也是這個原因。英國知道奧地利由於內部分裂活動,嚴重無力承擔牽制法國的重任,阻止法軍卷土重來的角色非普魯士莫屬。

普魯士在1870年取得普法戰爭勝利後,成功建立了統壹的德意誌帝國(不包括奧地利),改變了歐洲的格局,尤其是當英國從普魯士的主要盟友變成了對德意誌帝國高度警惕的國家,而勇克貴族起源於帝國東部和勃蘭登堡地區,仍然明顯粗糙 暴力小心眼無論是帝國國會內的德國保守黨,還是國會外的農民聯盟,都代表著容克的利益,軍隊中的軍官大多出身於容克,控制著帝國的政治命脈。 在帝國建立之前,普魯士精神主要植根於勇克貴族制度下的農奴制殘余。高度封閉的農牧莊園經濟和貿易保護形成了小繁榮,使德國在當時被稱為“窮地主的福利院”。即使在帝國建立之後,這部分人的利益仍然得到了德國皇帝的充分保障。同時,這群人始終相信普魯士精神下的武裝力量和軍事冒險會繼續給德意誌民族帶來好處,皇帝也深受他們的影響。但是歐洲的局勢本應該因為德意誌帝國的出現而要求普魯士做出相應的改變。深受勇克貴族影響的柏林高層壹直沒有改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蘇聯和東德的社會主義治理下,勇克貴族終於成為歷史,這種情況才消失。

西德的居民在觀念上從未與軍國主義的勇克集團相處過。因為帝國內部沒有所謂的“普魯士精神”,尤其是巴伐利亞的居民,人們首先承認自己是巴伐利亞人,然後才是德國人。

就那樣,表面上看,德國實現了政治統壹,但深入內部,就會發現政治分裂依然存在。我覺得在今天有大量外軍駐紮的西德各州(美軍駐紮在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黑森州等。在德國西南部,而英國和荷蘭的軍隊駐紮在德國西北部的魯爾地區和漢堡),我個人估計,上述西德克薩斯居民目前對那些外國軍隊的看法和態度,並不比近代聽命於柏林高層的普魯士軍隊差。

西德的各州和自由城市本質上是德國發展的其他主線。近代以來相對穩定,綜合實力較強的巴伐利亞州就是壹個典型。巴伐利亞在16世紀反抗宗教改革,在近代的多次歐洲戰爭中站在普魯士的對立面,因此常被視為戰敗方。然而,巴伐利亞在軍事上的失敗和軟弱並不能掩蓋這壹地區在文化和經濟上的成功。1756年建立了巴伐利亞法典,這是歐洲最早的成文法典。1806年巴伐利亞升級為王國後,成為壹些來自普魯士或奧地利的小統治者的對手。與普魯士王室相反,這個國家的國王普遍喜歡藝術和哲學,大量的藝術家和哲學家聚集在慕尼黑城,使其富強。同時巴伐利亞還出現了德國第壹、第二條鐵路,18年誕生了西門子、寶馬等民用著名工業產品。巴伐利亞、萊茵蘭等地區支持的中央黨成為帝國最重要的對手,也是代表容克利益的保守黨。這個政黨在德國(冷戰時期的西德)以各種形式存在了100多年,最終形成了戰後聯邦德國第壹大黨基督教民主聯盟。

所以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德國,德意誌聯邦,不是普魯士的延伸(因為勇克貴族已經成為歷史),而是巴伐利亞王國的延伸。

二戰後,原本在蘇聯體制下,東德的軍事實力很不錯。雖然它的領土很小,但它只是壹東壹西,人口和面積與西邊的荷蘭相當,只是形成了兩個小而不起眼的軍事大國,分屬對立的編隊。此外,與波蘭、捷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不同,東德壹直保持著政治穩定和政策連續性。但遺憾的是,最後的東德* * *擋不住東德人強烈的民族主義。結果冷戰剛結束就被西德統壹了。這樣,東德人雖然對西德以人口為主的和平裁軍政策反感,但大部分東德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太大的提高,但也沒有辦法。美軍已經控制了他們。如果東德能夠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完成劇變,加入北約,相信在北約軍事框架內會有很多建樹。

總的來說是壹種不可控的軍事擴張,即所謂的“普魯士精神”過度而瘋狂,導致德國至今喪失部分主權,也是壹種極端的民族主義追求。這樣壹來,原本軍事獨立、有基礎的東德就無法保留了。(個人認為,東德如果有壹個可控的軍事力量,對歐洲安全和歐盟的發展,乃至世界力量的平衡都是壹件好事,但這種情況至今沒有發生。如果壹個強大的國家或民族繼續其不可控制的軍事擴張,歇斯底裏的民族沙文主義和單邊主義將是世界的災難,也是對自己國家長遠發展的慢性自殺。

目前德國,包括其他日耳曼國家,比如荷蘭、瑞典,確實需要關註軍事工業和對外軍事行動,但這是可控的。相對來說,荷蘭和瑞典現在做得比較好。至於德國,因為控制了大量的美軍,確實很難進行壹些軍事擴張政策,但是機會還是向德國敞開了大門。

  • 上一篇:利用基準面變化分析塔北地區構造和沈積演化史
  • 下一篇: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是什麽?這種社會組織最早出現在中國是什麽時候?其典型代表有哪些?妳住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