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和文學有什麽區別?

歷史和文學有什麽區別?

20世紀80年代,“新歷史主義”在美國大學校園興起。

“新歷史主義”聲稱所有關於歷史的文本都等同於文學虛構(海登·懷特)。

評論者說“壹個歷史學家首先是壹個講故事的人”,歷史學家的敏感在於他能夠從壹系列“事實”中創造出壹個可信的故事。

所謂“編故事的能力”,就是“通過壓制和貶低某些因素,擡高和重視另壹些因素,通過性格塑造、主題重復、聲音和觀點的變化、另類的描寫策略等等——簡而言之,通過我們通常在小說或戲劇中編織的所有技巧——就變成了故事。”

在西方“新歷史主義”出現之前,歷史和文學應該是嚴格分開的,歷史強調理性和真實性,文學強調感性。

在中國,有些人專註於歷史,有些人專註於文學。

在唐代,韓愈與《莊子》、《屈原的楚辭》、《司馬相如的賦》並稱《史記》為寫作典範。此後,人們常常把《史記》當作文學來讀。

這並不是炫耀中國人對歷史作品的認識領先西方那麽多年,只是為了在現代西方理論的對比下,更清晰地認識《史記》作為歷史文本的文學價值。

從技術上講,《史記》的文學價值無非是筆法優雅,氣勢恢宏,尤其是長篇傳記,比如前面詳細介紹過的《項羽本紀》。至於張文的華麗或精致的生動,這也可以在莊子和其他人的文章中看到。

《史記》的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在於作者主觀精神的高揚,即把他作為壹個受害者投入到自己的創作中,滿懷怨恨,從而使讀者感同身受:

讀《遊俠傳》是自殺的意思,讀《屈原賈誼傳》是流淚的意思,讀《莊周呂仲連傳》是拋下塵世的意思,讀《李廣傳》是站起來的意思,讀《石堅傳》是低頭的意思,讀《信陵君傳》是培養文人的意思。

(毛坤與蔡白石的論文)

司馬遷對才氣高的人比較同情和理解,比如屈原,項羽,甚至遊俠刺客。

不過,司馬遷也不是小心眼的井底之蛙。他少年時的英雄旅行和作為歷史學家的家庭研究和抱負使他總是想到整個世界。

《史記》有著廣泛的關註點。《平話》、《閉經》和《貨殖傳》都涉及經濟和政治問題。

《平話》壹直被認為是對漢武帝經濟政策的批評。在他的統治下,原本穩固的國庫開始虧損。

漢武帝不僅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還沈溺於奢靡,修宮巡郡。他也渴望立下大功,追求皇帝的功勛。開疆拓土,興修水利,救荒救災,也是要花很多錢的。

此外,無良商人在社會上囤積財富,以個人獲利為最高目的,無視國家利益。

這些都導致了漢武帝時期國家經濟的衰落。

但司馬遷也看到了漢武帝實行的“平準”——調節物價——政策的積極意義,打擊了富家和奸商對財產的壟斷,使王室財產收益和漢家財富同時獲得。

作為壹個歷史學家,司馬遷是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來看待他的寫作對象的。

亞裏士多德曾在《詩學》中說“詩比歷史更有哲理,更高”,“因為詩所描述的是普遍的,所以歷史講述的是個別的東西”。

我們看到司馬遷的歷史在描寫個別事物時總是把它們放在壹個巨大的歷史時空裏,比如寫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它關系到漢武帝建國以來的經濟形勢和走向;寫帝王將相,寫俠客刺客,寫儒生,都是在各自的精神語境中運行的。

因此,《史記》具有詩性。20世紀中國偉大作家魯迅曾用這兩句話向司馬遷致敬:“壹個歷史學家的絕唱,離騷無韻。

”(《中國文學史大綱·司馬相如與司馬遷》)

  • 上一篇:顏真卿的壹生是怎樣的?
  • 下一篇:有洛陽龍門石窟的資料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