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芬蘭歷史

芬蘭歷史

芬蘭歷史

芬蘭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臨蘇聯,南瀕波羅的海,西臨波斯尼亞灣,西北與瑞典和挪威接壤,面積338145平方公裏。人口為4,965,438+0,000 (65,438+0,985),其中93%為芬蘭人,6。2%是瑞典人,還有拉普人。芬蘭語和瑞典語是官方語言。90.1%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教,11%信奉東正教。境內湖泊眾多,素有“千湖之國”的美譽。首都赫爾辛基。

據考古發現,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類居住在芬蘭,但對於芬蘭民族的起源卻眾說紛紜。壹派認為今天的芬蘭人來自亞洲,與9世紀定居匈牙利的馬紮爾人和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人屬於同壹種族,屬於芬蘭語-烏拉圭語系。另壹派認為芬蘭人是公元前從波羅的海東部和南部遷徙過來的波羅的海人或者是不同血統的混血人種。8世紀初,芬蘭開始有人定居。起初,索密部落形成於西南沿海的肥沃地區,哈門部落形成於大陸的瓦納亞塞爾蓋地區,卡萊亞拉部落形成於9世紀的馬賽湖東南部和維堡灣。今天的芬蘭人主要是從上述三個古代部落發展而來的。

在瑞典統治的12世紀之前,芬蘭社會還是壹個原始的公社制度。1155-1293,瑞典對芬蘭發起“討伐”,以武力迫使信奉多神教的芬蘭人皈依天主教,臣服於瑞典國王。1362芬蘭成為瑞典的壹個省。1397年至1523年卡爾馬聯盟時期,丹麥國王成為瑞典君主,芬蘭總督由丹麥國王任命。1434年瑞典和芬蘭發生反對丹麥的農民暴動,1523年卡爾馬聯盟瓦解,瑞典建立瓦薩王朝,恢復對芬蘭的統治。1556年,芬蘭成為瑞典的壹個公國。1596年,中國西部波哈的農民不滿瑞典統治者的“屯兵為民”和苛捐雜稅,拿起棍子舉行起義,起義迅速蔓延到南方。但是最後因為寡不敵眾,在1597被殘酷鎮壓。芬蘭歷史稱之為“棒人暴動”。16世紀中葉,瑞典開始與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爭奪波羅的海霸權。1554-1809年,芬蘭成為戰場,長期處於戰亂之中。1714瑞士軍隊擊敗俄羅斯軍隊,占領了整個芬蘭。1721年,瑞士與俄羅斯簽訂《烏西卡烏布基和約》,芬蘭東南部被俄羅斯吞並,芬蘭歷史上稱之為“大仇恨時期”。1741年,瑞典對俄羅斯發動復仇戰爭,俄軍重新建立瑞芬聯軍,重新占領芬蘭。1743年,《圖爾庫和約》簽訂,芬蘭朱米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包括塞馬河,全部割讓給俄羅斯。芬蘭歷史稱之為“小仇恨時期”。1808年,俄國強迫瑞典加入反英聯盟,對瑞典發動了十字軍東征。瑞典大敗,1809年簽訂哈米納和約。芬蘭的剩余部分被俄羅斯吞並,成為俄羅斯的大公國。沙皇還擔任芬蘭大公,實行國內自治,從而結束了瑞典長達六個世紀的統治。

19世紀中葉俄國統治和芬蘭民族覺醒時期,芬蘭資本主義發展,紡織、造紙、火柴、橡膠、人造黃油、糖、水泥、膠合板等新興產業相繼出現。1860年發行獨立於俄羅斯盧布的國家貨幣。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交通運輸的現代化。馬賽運河於1856年開鑿,第壹條鐵路於1862年建成,電報、電話和郵政服務得以建立。19年的60年代,芬蘭民族覺醒,民族主義運動興起。在J.V .斯納爾曼(1806-1881)等人的領導下,芬蘭語運動取得勝利,使芬蘭語成為國家官方語言。19年底,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芬蘭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並於1899年悍然頒布二月敕令。芬蘭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捍衛自己的自治,抵抗俄羅斯化,反抗沙皇的統治和壓迫。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在芬蘭的傳播,芬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1884年出現有組織的工會,1899年芬蘭工人黨成立(1903年改名為芬蘭社會民主黨),1905年領導了芬蘭歷史上第壹次全國總政治罷工,迫使沙皇復辟芬蘭。與此同時,農村租戶的鬥爭也取得了勝利,迫使租戶不得隨意驅趕。

芬蘭獨立與內戰191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芬蘭同年宣布獨立12、b .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承認芬蘭為主權國家,芬蘭最終擺脫了沙皇俄國的殖民統治108。芬蘭獨立後,國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在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下,芬蘭工人階級在六月用武力奪取了政權。工人紅衛兵在原駐芬蘭俄軍士兵的支持下,占領了首都赫爾辛基和南部沿海地區,推翻了資產階級政府,建立了革命政權人民委員會。壹些政府成員逃到西北部的瓦沙,建立臨時首都,並在瑞典資產階級和德國武裝力量的幹預下,組織白衛軍反擊革命政權。經過四個月戰爭。紅衛兵被打敗了(見1918芬蘭人民起義)。同年6月,芬蘭頒布憲法,成立芬蘭共和國。

二戰芬蘭1918革命失敗後,芬蘭資產階級對內加強獨裁,對外推行敵視蘇俄的政策。1920,10年,芬蘭和蘇聯簽訂了多爾帕特和約,結束了兩國的敵對狀態,確定了兩國邊界。蘇聯將貝紮伊莫省劃給芬蘭,作為1864年將卡累利阿地峽壹塊地方割讓給俄羅斯的補償。1932芬蘭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二戰中,蘇聯以保證其西北邊境和列寧格勒地區安全為由,要求芬蘭提供海軍基地,交換部分領土,遭到芬蘭政府拒絕。1939 165438+10月26日,蘇聯宣布芬蘭軍隊在其邊境采取挑釁行動,單方面廢除互不侵犯條約,斷絕兩國外交關系。165438年10月30日,蘇聯海空軍向芬蘭發動全面進攻,被稱為“冬季戰爭”的蘇芬戰爭爆發。經過105天的戰鬥,莫斯科和約於12,1940年3月簽訂。芬蘭被迫將整個卡累利阿地峽,包括維堡、維堡灣西岸、拉多加湖西部和北部、薩拉地區以及芬蘭大部分島嶼割讓給蘇聯,並將漢科半島的祖先作為海軍基地讓給蘇聯30年。芬蘭不願意遵守上述條約的規定。當法西斯德國在1941年6月對蘇聯發動大規模進攻時,芬蘭也對蘇聯宣戰,加入了國際反* * *生產聯盟。第二次芬蘇戰爭(芬蘭歷史上稱為“延續戰爭”)壹直持續到1944年蘇聯發動全面反攻,芬蘭處於全面崩潰狀態。同年9月19日,作為戰敗國的芬蘭在莫斯科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和臨時和約,1947年2月6日,蘇聯等同盟國在巴黎與芬蘭簽訂正式和約。

戰後芬蘭根據巴黎和會(1946)簽訂和平條約。戰後,芬蘭解散了所有法西斯組織,芬蘭* * *生產黨恢復地下公開活動。1945年與汾* *組成聯合政府。1946年,J.K .帕西基維當選總統,宣布奉行和平中立的對蘇和睦友好政策,與其他北歐國家保持傳統合作,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不介入大國爭端。1948芬蘭政府拒絕接受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妊娠合作互助條約》。根據條約,芬蘭承擔維護蘇聯西北邊境安全的義務,不得參加反蘇聯盟。軍事上,“如有必要,可由蘇聯協助或與蘇聯共同行動”。1950 10 10月28日,中芬建交。1955芬蘭加入聯合國和北歐理事會。1956年,英國凱科寧當選總統,繼續奉行帕西基維外交政策。1958組建了以社民黨、農民黨、統壹黨為主的聯合政府。蘇聯公開表示不信任,召回駐芬蘭大使,中斷貿易談判,導致執政僅三個月的政府垮臺。芬蘭歷史稱之為“寒夜時期”。1961年,芬蘭舉行總統大選。蘇對社民黨和統壹黨推薦的總統候選人奧·洪卡不滿,於是以“柏林危機”為借口,給芬蘭寫了照會,援引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中的有關條款,要求與芬蘭進行軍事磋商,迫使洪卡退出總統選舉。芬蘭歷史稱之為“紙幣危機”。1961年,芬蘭作為準成員參加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1973年,分別與經互會和歐洲各國簽署了經濟、科技合作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凱科寧於1981年底因病辭去總統職務,社會民主黨人M.H .科維斯托於1982+0當選總統。

  • 上一篇:有幾個人能做到古代文人推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仙?
  • 下一篇:北極村導遊詞優化五篇範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