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歷史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歷史

洞穴寺廟

鳳陽在古代是懷壹的土地。春秋時,在今臨淮鎮附近建鈴離子國,建鈴離城。

周景王第七年(公元前538年),楚國攻下了屬於楚國的李中。

周二年(公元前518),鐘出城被帶走。

越王勾踐滅吳後,鐘離城歸嶽。周先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滅嶽,鐘離城歸楚。

秦統壹中國後,鐘離城,屬九江郡。

秦王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正式建立中壢郡(治淮關)。

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改九江郡為淮南,改中壢郡為淮南。

漢武帝開國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殺淮南王劉安,改淮南為九江郡,中壢郡仍屬其管轄。

西漢王莽奪權後,改九江縣為延平縣,中壢縣為蠶富縣。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李中後郭,後稱李中縣,仍屬九江縣。

三國時期,李中屬於魏。

西晉時屬淮南郡(治今壽縣)。

東晉建武元年(317),設九江郡(治今壽縣)為中壢郡(治淮關)。

藝兮元年(405),改李中郡為徐州(治淮關)。

劉松泰七年(471),中壢郡屬南兗州。

慧遠元年(473),屬北徐州(治淮關)。

梁太清三年(549)正月,入東魏,改北徐州為滁州(治淮關),李中屬郡。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地入北齊,滁州改西疇(治淮關),中壢縣屬西疇。

北齊武平四年九月,入陳,改西州為北徐州(治淮關),中壢郡屬北徐州。

陳太鑒十壹年(579),入北周,改北徐州為西滁州。

鄭玄元年(578)六月,西州改濠州(治淮關),中壢縣先後屬西州、濠州。

隋開帝三年(583),廢鐘離郡。

隋大業三年,濠州改中壢郡。

隋末,作為杜的領地,縣改為濠州。

臥牛湖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復杜,郡屬濠州,屬淮南道。

天寶元年(742),濠州改中壢縣,甘源元年(758),改稱濠州。

唐元和三年(808),濠河改濠河,濠州改濠州。

北宋時,李中初調淮南道郡,後屬濠州,淮南西路。

南宋時,由於金兵經常在南方騷擾濠州,凱西二年(1206),國政壹度遷至定遠。

元代,李中由李和縣調至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安撫部。

元十五年(1278)升為林好府(治淮關),二十八年又為濠州。

鄭錚十二年(1352)二月,郭子興率農民軍占領濠州,濠州於鄭錚十三年被張士誠奪去。

朱元璋二十六年大敗張士誠,濠州歸朱元璋所有。

次年,朱元璋改濠州為林豪府。

壹個接壹個的回答

鳳陽古城

明洪武二年(1369),中壢縣改為中立國,同時在濠州西南鳳凰山南麓建都。

洪武三年,因縣城北臨淮河,改中立縣為臨淮縣,為臨淮地名之始。

洪武六年,林好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府遷新城(今府城)。同時設臨淮縣太平、羅清、廣德、永豐鄉為鳳陽縣,洪武十九年,洪縣南8(今五河、泗縣)並入鳳陽縣。

據明朝統壹的記載,鳳陽因在鳳凰山的太陽下而得名。

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鳳陽郡即現在的鳳陽府治和鳳陽、臨淮兩縣。

鳳陽府,明初直屬中書省,永樂元年(1403)改為南直隸。

清順治二年(1645),鳳陽府改為江南行省,康熙元年(1663),改為安徽行省。

乾隆十九年(1754),臨淮郡並入鳳陽郡。

乾隆二十年,鳳陽縣屬安徽皖北路鳳陽府。

辛亥革命後,撤銷政府,鳳陽縣直轄於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建立槐泗路。

民國21年,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特區,鳳陽縣為第四特區。

民國27年2月,阜城被日軍占領,漢奸倪道宣在蚌埠組織“皖省改革”。鳳陽縣由偽省政府直接管轄,偽鳳陽縣設在蚌埠。

民國29年,“安徽省* * *”改“安徽省* * *”後,共設八個行政監察區,鳳陽縣為第壹個行政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府城、臨淮關等城鎮被日軍占領,但在廣大的農村和山區,在* * * *的領導下,先後建立了定鳳槐縣、定鳳家縣、徐鳳家縣,領導人民進行抗日鬥爭。

抗戰勝利後,* * *部隊占領阜城、臨淮關等城鎮,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區發起進攻。

民國35年8月,定鳳淮縣黨政機關除少數堅持遊擊戰爭的武裝人員外,全部撤出北方,定鳳淮、定鳳家、敘鳳家等縣相繼撤銷。

民國36年元旦,蚌埠正式建市。從此蚌埠脫離鳳陽,府鎮再次被視為鳳陽縣(民國二十七年二月至民國三十六年元旦,鳳陽縣為蚌埠鎮,即今蚌埠市蚌山區)。

民國37年,重建定鳳懷縣。民國38年65438+10月16鳳陽解放。二月,撤銷定鳳淮郡,建立鳳陽郡民。鳳陽縣原屬江淮第四專員公署。4月改為定遠區,7月改為楚縣區。

1956,蘇仙縣、楚仙縣並入蚌埠區,鳳陽縣隸屬蚌埠區。

1961年,蚌埠地區分為楚縣和蘇縣兩個地區,鳳陽縣隸屬楚縣地區。

  • 上一篇:海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菲律賓的大學有哪些專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