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學家蕭公權。

歷史學家蕭公權。

還有很多別人寫的典故和分析。

“謝勇先生在壹家舊書店買了壹本詩集,裏面記錄了陳寅恪的作品。據說《陳寅恪詩選》中的“富昌”壹詩,是在手稿中發現的,題名為《壹座樓的兩幅圖合集》。謝勇先生認為,這應該是“原標題”,“標題的改變有復雜的原因”(《萬象》第7卷第12期)。

陳寅恪的詩《富昌》寫於1944年12月,副標題是:“沈嘉冬季工作期間在成都存仁醫院患病。”據吳宓日記記載,陳寅恪於12月14日因眼疾住進存仁醫院。17日,“尹柯口述汪精衛(趙明)所寫的詩,命其錄音以示公權。”日記然後轉錄了整首詩。

這應該是福昌的第壹稿,因為詩是在住院期間寫的。如果陳寅恪寫過稿子,可以直接給吳宓看。看來他剛打好草稿。當他聽說吳宓要招待小宮川的晚宴時,便“口述”下來,讓他轉達給他。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在日本病逝,當時議論紛紛。陳寅恪作為壹個歷史學家,對於如何給壹個已經“合棺”的政治人物“下結論”,自然會有自己的看法。他急於讓吳宓把這首詩抄給小公傳,但這首詩非常耐人尋味。蕭公權專門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陳寅恪是想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壹個政治學家對汪精衛的評價嗎?

富昌到底寫了什麽?我們來看看吳宓的成績單:

富昌天子頗能詩,選州不舍得走。

阮瑀的多才多藝是不夠的,楚原的去世更加悲慘。

很難說讀史千年心,壹局誰勝。

事情沒完沒了,東海幹涸,冤獄鳥案存疑。

第壹副對聯有兩個註解,後面是“富昌”:“劉玉是齊國皇帝的國號。”在“選州不舍得走”之後,是:“袁壹山選《中州集》,收錄在曹琦王劉玉的詩中。據余說,他是壹個學者。”很明顯,這是把汪精衛比作配合金兵入侵宋朝,被任堇追封為齊國皇帝的劉玉。劉玉的政治行為並沒有抹殺他在詩壇的地位,這表明了陳寅恪對汪精衛的態度。

《磚聯》中的阮瑀和楚原也指汪精衛。阮瑀是阮籍的父親,建安七子之壹。據說他機智過人,寫了壹章。當他是曹操的謀士時,他起草了壹份文件並呈上。曹操想修改,卻發現不能加也不能減。汪精衛為孫中山起草了《總理遺囑》,孫中山完全贊同,沒有加壹句話。楚原,南朝人,宋齊時期的官員。他和汪精衛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有“臉先30”的殷珊公主得知楚原很漂亮,要求皇帝把他送給自己,但楚原卻坐不住了。汪精衛也被稱為“民國美男子”,從未表現出濫交。二是宋明帝臨終時,任命楚原為刺史,請他與袁粲壹起輔佐朝政。袁粲死於宋,但楚原幫助蕭道成篡奪宋劍旗,因此被世人唾棄。汪精衛的情況也頗為相似。第三,楚原在南齊任司徒時,有壹次坐車出門,亭路斷了,掉進了水裏。有人笑他是“水中三公”,“楚原落水”成了典故;汪精衛和日本人合作當然是“落水”。在這幅對聯中,陳寅恪在肯定汪精衛才華的同時,又為自己未能早日成為烈士,最終“落水”而感到難過。

沒有提到領口。尾聯是“精衛填海”神話對現實的隱喻。“東海”指日本;“不義之鳥”指精衛鳥,指汪精衛;“有傳言”是指當時關於汪精衛的死有各種各樣的傳言。後兩副對聯的意思很明顯。陳寅恪充分考慮時局的復雜性,符合他知人論世的歷史知識。他沒有單純地譴責汪精衛,也沒有壹味地“妖魔化”汪精衛。而是諷刺汪精衛,對其才華表示惋惜。在陳寅恪的詩中,後四句略有不同:

讀歷史千年,難問壹局誰勝。

世事變化無窮,東海幹涸,冤鳥公案總疑。

從“心難論”到“心難問”,從“事件”到“世界變化”,從“有疑惑”到“總是散播疑惑”的轉變,都有了更深的含義,復雜的心態越來越明顯。也可以肯定的是,吳宓抄了初稿,後來陳寅恪推敲修改成詩集。

吳宓日記裏的這首詩本來是沒有標題的。陳寅恪詩中的“富昌”這個標題,實際上是以前兩個字作為標題,相當於“無題”。相比之下,前後壹致。陳寅恪會不會曾經擬定這首詩的題目為《樓影二集》?不太可能。首先,汪精衛生前出版了汪精衛的《文存》、《汪精衛集》、《雙照樓詩稿》。不存在所謂的《雙照樓集》,至少是違背歷史學家的嚴謹性的。況且寫這首詩的動機是“抱著汪精衛”,而不是我幾乎失明時讀到的。也許,是因為文案怕人家看不懂詩的內容,不方便直接寫汪精衛的名字,就像錢鐘書的書名集,給它起個隱名。"

  • 上一篇:中國第壹條鐵路是什麽時候開始修建的?
  • 下一篇:宋江的壹生?爆發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