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40個必須知道的歷史典故

40個必須知道的歷史典故

1.中國人的後代

大約4000年前,軒轅黃帝和顏地打敗了九黎的蚩尤,被俘虜的蚩尤被稱為“黎民”。此後,黃帝打敗了顏地族,成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

後人把黃帝譽為華夏民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兩個家族融合在壹起,所以中華民族也叫炎黃子孫。

2.周公又吐又餵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為他的封地在周,所以被稱為周公。

兩次輔佐伐周,崩,還輔佐成王攝政,禮樂並治天下。據說他“捉三毛,啐餵三餐,侍候秀才”,周公也成為賢良下士,渴求人才的典範。

3.管鮑的友誼

是指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之間的友誼。

包書的牙齒與齊國的兒子小白有關,管仲與龔自久有關。小白成為齊桓公後,龔自久死了,管仲被監禁。包向推薦管仲。管仲主政齊國後,包生活在管仲手下,兩人的友誼不減當年。

後來,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霸主。管仲曰:“父母生我,包舒雅知我。”

4.秦晉的善良

春秋時期,秦晉結過多次婚。晉獻公曾經把他的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祭妃嬪妃作亂後,迫害祭公之子申生和重耳。

重耳流亡了19年。當他被流放到秦國的時候,把他的女兒和同家族的四個女人嫁到了。公元前636年,穆公幫助兒子重耳回國,成為君主,成就了“秦晉之最”。

5.楚王奪冠了

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率軍北伐洛水,向周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賞賜楚軍,而問王周朝珍寶九鼎的大小。王答道:德不在丁。

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征,楚莊公奪鼎意在取代周室,“問鼎中原”即源於此。

6.春秋五霸,戰國七俠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五霸聯盟的盟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第壹個是指齊桓公、晉襄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諸侯國:齊、楚、燕、漢、趙、魏、秦。

7.聯合連橫

從秦孝公開始,強大的秦國就有統壹天下的野心。在軍事家蘇秦的遊說下,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結成聯盟“聯合”抗秦,而秦國謀士張儀提出遠攻近攻的策略,以“連橫”瓦解聯盟,為秦國統壹中國奠定了基礎。

8.車在同壹條軌道上,書也壹樣。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統壹中國,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采納了宰相李斯的建議,即“書同,車同軌”,統壹貨幣和度量衡;為了抵禦匈奴,西起臨洮,東至遼東,修築萬裏長城。

9 .鴻門宴

指的是公元前206年,在秦朝都城鹹陽的郊區洪門舉行的壹場宴會。參加者包括當時兩支反秦叛軍的首領項羽和劉邦。

項羽在宴會上試圖殺死劉邦,但劉邦設法逃脫了。這次宴會對秦末的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人常用“鴻門宴”壹詞比喻敵對的宴席。

10.霸王別姬

項羽出兵,劉邦從漢中進攻,攻占了項羽的都城彭城。項羽大敗,大敗漢軍。

範增不肯讓劉邦講和。劉邦疏遠項羽和範增,把楚河劃分為漢界作為權宜之計。之後用韓信的《十面埋伏》圍攻項羽,項羽愛妾並唱“漢兵已略不堪重負,王者疲。妾為何不能生?”他拔劍自殺了。項羽退守烏江,拔劍自盡。

11.成功也是蕭何,失敗也是蕭何。

韓信初投奔劉邦的時候,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所以離開了劉邦。謀士蕭何收復韓信,推薦劉邦為大將軍。

韓信采取了“晨起棧道,暗藏暗渡”的計劃,攻占了三秦,占領了關中,後來又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劉邦稱帝後,以韓信謀反為由,降為淮陰侯,韓信在蕭何和呂後的設計下被處死。

韓信的成與死,與蕭何關系極大,故稱“成則蕭何,敗則我也”。

12.帶著筆去參軍

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年輕時為朝廷寫過壹本書。他曾感慨地寫道:“君子無大誌,仍應在西域為傅介子、張騫建功,以奪爵位。安能讀書很久了?”

於是參軍,40歲去西域,765,438+0歲回洛陽,365,438+0年安定西域。鄯善、於闐、龜茲等西域五十多個國家再次處於東漢統治之下。

13.三次參觀小屋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後,劉備投靠劉表,遷居新野。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求諸葛亮輔佐,據諸葛亮《隆中對》說“東有孫武,西有景宜,南有伊嶽,北有曹操”,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 上一篇:地下金屬探測儀器中金屬探測器的發展歷史
  • 下一篇:怎麽折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