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元朝從開始到結束有多少年?

元朝從開始到結束有多少年?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壹王朝。都城大都(今北京)歷經五帝十壹帝,歷時98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壹漠北,建立蒙古帝國,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臘、東夏、金等國。蒙古可汗死後,引發了阿裏巴巴兄弟與忽必烈的紛爭,導致了蒙古的分裂。1260年,忽必烈汗位,建立了元朝的“大壹統”。1271年,忽必烈在《易經》中將國號改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之為大都。

1279年(元十六年),元軍在雅山海戰中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戰亂局面。之後元朝繼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服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時屢敗屢戰,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朝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沒有步入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當政,民族、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朝廷攻占北京。此後,袁婷退居漠北,史稱北苑。1402年,陳元桂李池篡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擴展數據:

地域範圍

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成吉思汗鐵木真在1206年建國時,擁有沙漠南北和樹木繁茂的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過歷代蒙古可汗的經營和三次下西洋,其疆域東起日本海和東海,西至黑海和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了橫跨亞歐兩大洲的超級大國。

在成吉思汗時期,東道主國王和西方國王都被分封。東道主國王是鐵木真的弟弟,大多分封在塞北東部和東北部,從屬關系很強。西道諸王均為鐵木真之子,其中長子術赤分封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八鬥建立欽察汗國。次子察合臺,位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故地,史稱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被分為奈曼舊地,後海都建立窩闊臺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東疆被小兒子拖雷獲得,後來直接歸元朝管轄。?

1279年,元世祖征服並毀滅了南宋的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滿洲和庫頁島)、東疆(據塔裏木盆地,元初向西到達青脊)、青藏高原、澎湖列島、濟州島、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管轄範圍之內。

南宋以後雖與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多次沖突,但疆域總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窩闊臺汗國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元朝獲得了窩闊臺汗國的磨溪領土,陸地面積為1372萬平方公裏(北疆以北緯55°為界),如果北疆延伸到北冰洋,則為2267萬平方公裏。

元朝的疆域東起日本海,南至南海,西至天山,北至貝加爾湖。《元史》“遼左西流沙東竭,北陰山南過海面,不及漢唐”。全國分為中書省直接管轄的京畿地區(即冀魯陜漠南部分地區)、鄭玄院(原名總院)管轄的吐蕃地區、十個中書省,即嶺北省、遼陽省、甘肅省、陜西省、河南省江北省、湖廣省、四川省、雲南省和江浙省。

附庸國

元朝的諸侯國有朝鮮、緬甸、安南、占城和四大可汗國。其中有兩個直接隸屬的諸侯國,即緬甸的高麗王朝和蒲甘王朝,分為緬甸的東行省和中央省。在西北,1268年窩闊臺汗國海都企圖奪回汗國,與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聯手對抗元朝,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元成宗時期,元朝廷與三大汗國達成和平協議,與伊犁汗國壹起承認了元朝的宗主國地位,成為元朝的附庸國。此外,元成宗還送給伊利汗國君主壹枚中文印章,如“真皇帝和萬依之寶”,這實質上承認了它的獨立。到1310的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臺汗國聯合進攻,消滅了窩闊臺汗國。元文宗年間,在編撰《史靜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伊犁汗國列為元朝的諸侯國。

政治

蒙古對華北的統治方式,是其所征服的定居農耕區草原貴族原有統治制度的延續。漢代的戶口壹部分直接屬於可汗,壹部分被可汗分封給國王、王子和大臣。蒙古統治者向華北派遣了壹些負責軍事和財政征收的官員以及壹些負責監督各地區的官員。與此同時,他們又允許自金末戰爭以來出現在北方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在錢入質、首領從征、貧民從酬的條件下,繼續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行使實際的統治地位。天下諸侯,把軍事懲罰和服役的政治定在自己手裏,互不隸屬。

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這種情況才得到根本改變。他借鑒金朝制度,在中原推行以“諸侯居舊官”為核心的有知識分子參與的“漢法”,同時保留了能夠充分保障蒙古貴族特權地位的各種制度,重新建立了華北封建中央集權的統治體系和相應的各種法規。中國和元朝統壹的創造奠定了元朝制度的基礎。元朝的制度大多沿襲了金朝的制度,但同時又有許多前代所沒有的特點。

有些反映了傳統制度本身的發展變化,如行省的設立;有的反映保存下來的蒙古舊制度,如蒙古設立奧盧(舊小營)和檀瑪池軍;有些是在兩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比如刑罰制度的壹些不同於前代的變化,吐蕃地區政教合壹的統治。

軍事

元朝的軍隊包括蒙古軍、檀瑪希軍、漢軍、新附軍。漠北草原的蒙古族至今還過著軍民融合的遊牧生活。當他們在戰時離開軍隊時,他們通常會聚集在壹起放牧。漢代元朝士官長的來源是從固定的軍戶中發放的。蒙哥二年,倫子(1252)大戶時,明確劃分為平民戶和軍戶。

進入內地的蒙古族家庭和編入軍隊的金、宋的房屋大多登記為軍戶;此外,還新簽了壹些漢族或其他民族的戶為軍戶,壹般由中戶服務。軍戶可種免稅糧四頃,稱為“養軍地”蒙古、檀瑪紅軍、漢軍(晉國投降的軍隊和華北蒙古政權、元政府發行的軍隊)的軍戶都是通過歐陸管理的。

奧盧的主要職責是,第壹,派遣軍戶中的年輕男子到軍中服役,並及時招募陣亡士兵的“年輕男子”接管兵役,以彌補軍人的不足。二是負責為這次奧盧出發的現役士兵及時提供鞍馬、法杖、板費等軍需物資。蒙古和檀瑪紅軍的奧盧屬於現役軍士所在的千戶,漢軍的奧盧也是由地方文官統領。新附軍(南宋時軍隊投降)沒有奧盧。

元朝的軍事防禦分為兩大體系,即鎮守首都(大都市)的住宅防禦體系和鎮守全國各地的城鎮防禦體系。宿衛軍隊伍由恐薛軍和侍衛親軍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忽必烈保留了四徒弟輪流擔任侍從的制度,用他們擔任護衛,往往有壹萬多人,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控制。京畿道的衛生用的是警衛和親兵。到元朝末年,先後設立30余個禁衛,均為指揮或領兵,等級高達千戶(正三品),隸屬樞密院。

由於戰鬥力強,進入內地的色目人部隊有相當壹部分被編入近衛和親軍。駐鎮部隊布局主要由蒙古軍和丹町軍把守。華北、陜西、四川等地的蒙古軍、彈馬池軍,隸屬各地區蒙古軍都督府(都督帥府),隸屬樞密院。

南部有蒙古軍、漢軍和新附軍駐防,防禦重點是沿淮河的臨江地區。駐紮在各省所轄城鎮的部隊,有警察時,由樞密院指揮;通常日常事務歸各省,但重要的軍事事務如調遣更多防務仍由樞密院掌控。只有皇帝和樞密院的蒙古官員知道全國的軍馬總數,只有以各省兵馬為首的蒙古官員知道。

參考:百度百科-元朝(中國歷史朝代)

  • 上一篇:推薦幾本關於唐詩宋詞的古詩詞鑒賞書籍。
  • 下一篇:老北京民俗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