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汝南縣的歷史沿革

汝南縣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屬申國封地;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歸蔡、楚管轄。公元前221年,秦統壹六國,實行郡縣制,汝南地區短暫隸屬潁川郡。

西漢時,公元前203年,設立汝南郡。這是“汝南”第壹次作為地理名詞出現。轄水影至淮河之間的37個縣,屬禹州刺史監管範圍,因轄區大部分在汝河以南而得名。

但汝南縣的治所不在今天的汝南縣,而是在平輿縣社橋鄉古城村,這也是當時平輿縣的縣治。今天的汝南縣版圖屬於上蔡、平輿、安城等周邊國家。

後郭被中央冊封,地位壹度很高,後來降為同郡同縣。汝南後都的名勝古跡有安城、宜春、寶城、喬莊古城、涿陽城遺址等。可以說是山多。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推行郡縣制。但劉邦建立漢朝後,對承襲郡縣制猶豫不決。他對郡縣制的推廣並不徹底。除了郡之外,還有王國、王侯、都護等。這些網站非常強大,這直接導致了“七國叛亂”。

今汝南、小鎮西南的宜春古城,東西長1.5km,南北寬1km,規格龐大。考古發掘可以依稀分辨出當年的宮殿和街道遺跡。南朝廢宜春市,漢以後宋廢宜春市。這裏曾是衛青將軍之子的封地。

另壹個例子是王剛鎮北湖村壹帶的安城,這是西漢著名的侯都,東漢時由禹州統治。它的規模更大,城墻外廓長寬都在5公裏以上,直到南北朝才開始衰敗。

汝南縣成立後,縣城發生了變化。公元418年,東晉將汝南郡從河南隰縣遷至行宣城,也就是今天的汝南郡所在地。

雖然此後汝南縣的名稱和轄區多次變更,曾稱禹州、蔡州,但懸城已建成,壹直是州、縣、府、縣政府所在地。王海劍認為,分析其原因,無非是地處古禹州,北可入邊洛,南可入荊楚。四面環水,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從此,吊城逐漸成為我國歷史上豫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中國地名研究所制作的《千年古縣》壹書中特別提到,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在此設汝陽縣。1913,更名為汝南縣。“汝南”專名2200多年,原郡1400多年。這也是2007年3月汝南被認定為“千年古縣”的時間資格。

從地圖上看,今天的汝南縣四面環水,就像壹個大葫蘆停泊在水中,正如北魏的李道元在《水經註》中所描述的:“汝水在東,垂於城北...在城市的西北方,妳的水支不是向左走,而是向西北方向流,然後由西向東轉,西南方會與妳會合,所以看起來像壹條懸水。”

這也是歷史記載中首次出現懸城。道教在東漢時期開始興盛。起初,吊城只是壹個道觀,叫吊觀。當時因為汝河比較大,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古代南北陸路也經過這裏。這個地方變成了水陸兩用碼頭,商業逐漸發展起來。吊景逐漸形成了壹個市場,叫吊城。

與其他千年老縣城的城建經驗不同,由於恰好位於水泊,吊城的“坐標”相當穩定,古今變化不大。這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汝河。

元朝以前,汝河水量巨大,經常淹沒農田,但並沒有太大的改道。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人治水,軍民截斷舞陽汝河,使汝河上遊的水改道流入潁河,汝河下遊的水減少,使沿河洪水得到緩解。在吊城的蔡州也被提升為汝寧府(汝陽縣屬汝寧府),意思是汝河太平。

汝河的相對穩定,使杭宣城成為壹個穩定而危險的地方,這為它作為州、郡、縣政府所在地,甚至成為金愛宗的行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給了秦宗權在唐末亂世在蔡州稱帝的信心。

如今,宣城老城墻上只剩下壹個北門,成了懷古慶今的地方。北門1985整修,高20余米,門深38米,寬4.6米,面向汝河南岸,雄偉壯觀。到了晚上,燈壹亮,慢跑鍛煉的人就在門口不停穿梭。據說明朝以前,杭宣城沒有北門。洪武十八年(1385),此門為便民而建,稱“拱北”。此後,雖然歷經戰亂,留下無數槍眼,但北門從未被攻破。

與城門相比,更滄桑的是城門外橫跨汝河的鴻基橋。此橋原為木橋,明弘治十八年(1505)改建為石橋,長55米,寬7.3米。如今,橋面上巨大的青石板已經打磨得非常光滑,紋路清晰,兩邊欄桿上的古代石獅字跡模糊,大多已經損壞。然而,在過去的500年裏,這座石橋歷經戰爭、洪水和地震,依然堅固如初。

另壹方面,南朝齊二年(548),分析柴桑建立汝南郡。為了謀求陽縣的治理。所以在今天的江西省瑞昌市被統治。漢武帝九年(589),潯陽郡設在江州,桑、汝南郡設在潯陽縣。

另壹方面,南朝梁統治的猛龍城(今湖北麻城北部,鵝籠司),下轄定州、宜陽兩縣。武定末年(543-550)入東魏,定州改為南定州,仍統治汝南縣。北齊天寶七年(556),棄入新安縣。

第三,北魏時置北魏,北齊天寶七年(556年)廢,隋朝復置,不久省略。老城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上九五鎮。

  • 上一篇:紹興老酒介紹
  • 下一篇:9月28號晚上去昆明,想在麗江香格裏拉梅裏玩10月7號晚上在昆明的飛機。妳能給我壹些建議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