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壹口鍋的故事

壹口鍋的故事

記得有壹次去我哥家,發現他家廚房用過的鍋。烹飪壹點也不粘,甚至用了壹點油。當時很好奇,問這是什麽牌子的鍋。太神奇了。所以第壹次聽說Combach蜂巢不粘鍋,想著下次換個鍋就試試。

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有壹天早上,我用老鍋給孩子煎蛋,結果關火的時候可能沒扭到頭。送完孩子在路上去買了個菜,然後就到家了。進門就聞到壹股燒焦的味道。我在想。突然看到廚房門口冒出煙,第壹時間沖到廚房。我頭暈目眩。鍋還在爐子上烤著,下面還在燒著。“啪”的壹聲,把燈扭到位,再看這鍋,已經面目全非了。

第壹時間想到了換盆,換成種了很久草的Combach蜂巢不粘鍋。我也對自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剛剛過年,我在給家裏買新資產。於是我找到了已經保存好的購物鏈接,立刻剁手,沒有任何猶豫,扔了出去還不忘說壹句“謝謝妳的服務,妳可以好好休息了,再見老朋友”。

下午,我的新朋友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裹,把它迎進廚房,在心裏對它說:“請妳保管好,我壹會兒再問妳。”

晚上,我拿出壹個新鍋,開始用它做飯。我像往常壹樣放油。當油熱的時候,我把蔬菜放進去。發現鍋底還是亮的,感覺菜和鍋底之間有個真空區。不像原來的鍋,炒了壹會就粘了壹層。而且炒下壹道菜的時候,水龍頭下會很幹凈,非常方便清洗。太神奇了。這是什麽黑科技?

於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開始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到底是怎麽回事。

原來,蜂窩不粘鍋是壹種利用蜂窩不粘技術,在鍋底形成無塗層網狀結構的新型不粘鍋,因其質地酷似蜂窩而得名。

蜂窩不粘技術是德國蝕刻工藝在壺壁蝕刻出的細密凹凸紋理。其中突出部分形成未塗覆的蜂窩網狀結構,不粘層僅覆蓋紋理凹陷,直接減少了不粘層在爐壁中的覆蓋面積。

是康巴赫品牌創始人周和平發現了這種蝕刻工藝。他在參觀具有100年歷史的德國索林根博物館時,被中世紀歐洲金屬盔甲和刀具上的蝕刻圖案所吸引。充分了解德國的蝕刻工藝,就可以思考這種傳統工藝能否應用到鍋碗瓢盆的制造中,從而解決炒鍋不粘塗層脫落的問題。

受到啟發,周和平立即在德國漢堡成立了R&D中心,並成立了德國R&D團隊,對這種古老的蝕刻工藝進行升級和改進,並將其用於炊具的制造。在團隊的努力下,第壹款蜂巢不粘鍋公布了。

這種德國傳統蝕刻工藝的跨界應用,壹上市就深受消費者喜愛,也掀起了炒鍋行業的技術革新浪潮。

原來這個鍋的來歷並不簡單,不僅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更是東西方文化的壹種傳承與運用。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給每個人帶來了更高質量的生活。我們感恩生活在這樣壹個好時代,珍惜當下,從壹口鍋愛上廚房。

  • 上一篇:畫派追求形式的完美的歷史必修三
  • 下一篇:鋁價創歷史最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