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編年史是記錄歷史的壹種方式。還有哪些方式和代表作品?

編年史是記錄歷史的壹種方式。還有哪些方式和代表作品?

傳記:《史記》、《三國誌》等。國家風格:國語、戰國策等。編年史的終結:作為鏡子的編年史的終結。

1,歷史記錄

《史記》原名《太史公》或《太史公公基》、《太史公史記》,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壹部紀傳體史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四年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創制《太史公書》,後稱《史記》。這本書完成前後用了14年。

《史記》包括十二列傳(記載歷代皇帝的政績)、三十家(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的興衰)、七十列傳(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描寫人物和大臣,最後壹篇是序言)、十表(大事年表)和八書(記載各種法規,如禮、樂、性情、歷法、天文等等)。

有* * * 130部史書,52.65萬余字,比《淮南子》39.5萬余字,《呂春秋》28.8萬余字。

《史記》規模龐大,體系完備,對後世的傳記史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正史都是用這種體裁寫的。

2.三國歷史

二十四史之壹的《三國誌》是西晉歷史學家陳壽所著。它記載了中國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吳棟的傳記性國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壹。?

當時,魏、吳已有史書,如的《官書》、於的《私書微略》和的《官書》。這三本書應該是陳壽所依賴的基本資料。蜀漢沒有歷史學家的職位,所以他自己收集,只有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漢工作,但遭到宦官黃浩的拒絕。在被貶為魏後,他做了,晚年多次被貶,也多次受到批評。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傳記式的歷史巨著《三國誌》。

《三國誌》最早是作為書和書分別流傳的,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三書才合為壹書。

最終成為壹本書,所以《三國誌》是三國分裂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這本書完整地描述了漢末金初近百年來中國由分裂走向統壹的歷史全景。

《三國誌》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特殊的壹部,因為它太過簡略,既沒有記載王侯將相的世系,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官職、禮樂、法歷等方面的野心,不符合《史記》和《漢書》確立的壹般正史的規範。

3.“普通話”

《國語》是中國古代的壹部民族風格作品。左秋明寫的。自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許多學者都懷疑《國語》是西漢劉欣的贗品。

這本書涵蓋了從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到西征(約公元前947年)到智伯滅亡(公元前453年)這段時間。《國語》包括各國貴族之間的求偶、宴飲、諷刺、爭論、回應以及壹些歷史事件和傳說。

4.戰國政策

《戰國策》是壹部民族歷史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漢、燕、宋、魏、中山各國。

編年史始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歷史。《戰國策》共分12策,33卷497條,主要描述了戰國時期說客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以說是說客的實戰演練手冊。

該書還展示了東周和戰國時期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面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經典。《戰國策》壹書的思想傾向,因違背儒家正統而遭到歷代學者的痛斥。

《戰國策》曾被斥為“異端”、“奇書”。“戰國政策基本上是自成壹體的。他的道德哲學多采道家,社會政治觀點接近法家,但單獨與儒家格格不入,故為後世學者所詬病。”

作者不是壹個人,寫壹本書也不是壹個瞬間。書中大部分作者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西漢劉向編三十三篇,標題也是劉向擬的。宋代有所不足,由曾鞏補足。東漢有個高誘註,今不全。

宋寶表改變了原書的順序,做了新的註釋。吳世道著有《戰國策校勘記》,近代金有《戰國策》的補充闡釋,近代苗有《戰國策》的新校勘記。

5、《通鑒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壹部編年史著作。南宋袁術(1131—1205)撰,42卷。始於“三派分晉”,終於“下淮南”,***1300年。

司馬光的《資同治鑒》原文被完全照搬,但行文有所改變。把《資同治鑒》中記載的東西,區分條目,分類整理。主要是做筆記,每壹個事件都在書的開頭和結尾有詳細說明,有自己的標題,* * *記錄239個事件,其他附錄66個事件。

開創了“始末編年史”的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四個部分。

百度百科-歷史書

  • 上一篇:寶藏故事與科普愛德華八世用這枚胸針贏得了美女的芳心。
  • 下一篇:歷史基礎班就業前景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