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從古至今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從古至今發生了哪些變化?

人類自從有了語言和文字就有了交流,交流的歷史和人類壹樣悠久。

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古代和現代,分別以電的出現為標誌。

古代的交流相對簡單。由於歷史久遠,很難考證確切的年份,只能給出壹個大概的發展過程。

1.通過語言,A必須和B見面才能表達自己的目的。

2.文字的出現帶來了壹個副產品——字母。

巴比倫王用大泥和泥球刻字,用濕土包裹晾幹(最早的信封),由特使送給各地諸侯。

中國的秦始皇也是每天讀幾百公斤的竹簡。

3.隨著金屬時代的到來,頻繁的軍事活動帶來了加密技術的出現。

波斯人用帶子把軍事密文寫在木棍上,讀者找來同樣粗細的木棍纏在帶子上閱讀。

凱撒密碼已經成為密碼學的經典。

4.通信行業越來越專業化,有專人發消息。

古羅馬有700多名專職信使奴隸,壹名聰明的奴隸往往負責傳遞100多條消息。

5.信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

中國和印度都用狼煙作為警告。

6.隨著國家規模的擴大和國家職能的逐步細化,通信逐漸成為壹項重要的國家事業。

中國、波斯和羅馬都修建了大規模的驛道,每隔壹定距離就有驛站。

它促進了商業發展。

7.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更多的知識,並開始使用各種類型的載體——直到今天,法國的諾曼底人仍在利用潮汐給英國送信。

信鴿技術也蓬勃發展。

8.艦隊的出現和信號量的頻繁出現。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魚被視為文字的使者,文字以“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為代表。

唐代李商隱在《給令狐書記的壹封信》詩中寫道:“宋蜀久別他鄉,兩鯉遠隔。”在古代,人們經常用絲綢寫信,但在唐代,用絲綢編織成的世界寫信變得更加流行。因為唐朝的人經常用壹尺長的絲來寫字母,所以字母也被稱為“尺子”(“素”指白色的生絲)。

因為人們在攜帶信件時,往往會把大小元素組成壹對鯉魚的形狀,於是就有了李商隱所說的“兩條鯉魚離壹張紙很遠”。

顯然,這裏的“雙鯉”並不是真的兩條鯉魚,而只是構成雙鯉形狀的壹個大小元素。

字母和“魚”的關系其實早在唐朝之前就存在了。

秦漢時期有壹部名為《長城洞飲馬》的樂府詩集,主要記載秦始皇修長城,強征大批男子服役,導致妻子兩地分居,大部分思念丈夫之情。其中壹條用五個字寫道:“遠道而來的客人,留給我壹對鯉魚;叫男孩打開木盒,用尺子寫了壹封信。

跪了很久看壹本平淡的書,書裏是什麽樣子的?說長相思,然後加米。"這首詩中的"雙鯉"實際上不是兩條鯉魚,而是用兩塊木板拼成的木刻鯉魚。

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沒有現在的信封。將帶有字母的竹簡、木簡或大小元素夾在兩塊木板中間,將這兩塊木板雕刻成鯉魚的形狀,就成了詩中的“雙鯉”。

將兩塊鯉魚形狀的木板放在壹起,用繩子在木板上的三個鐵絲槽裏綁三次,穿過壹個方孔,在打結的地方用極細的黏土封死,然後在黏土上封上封條,可以防止信件在投遞過程中被私自拆開。

至於詩歌裏用的“做飯”這個詞,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做飯”,只是壹個幽默的詞。

驛站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了有效地統治其所統治的廣大領土,加強了與各地的聯系,使文件、法令、公函、軍事消息等文書迅速傳遞。在施工的路上,每隔壹條路就設壹個驛站,派專人負責,養馬送文件。

在送文件的路上,快遞員在每個驛站都換了馬,大大加快了投遞速度。

對於緊急文件,每天以數百公裏的速度送達,稱為“加急”。

有句話叫“五百裏急”,“八百裏急”。

所以驛站在古代是送* * *文書的人換馬或者休息住宿的地方。

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從地名中找到驛站的痕跡,如四川的“龍泉驛”和湖南的“鄭佳怡”。

課本上的照片是江蘇省高郵市的古驛站——蒙城驛站。

喊叫

人類最原始的交流方式。

狩獵時,南方古猿通過呼喊趕走獵物,並告訴同伴獵物逃跑的方向。

遇到危險,通過呼喊向其他夥伴報警。

鼓命令

早在3000多年前,人類祖先就用鼓來傳遞信息。

中華民族的祖先用銅制作直徑2-8米的金鼓,放在有壹定高度的特制鼓架上。壹旦敵人入侵他們,鼓手們就敲出不同的鼓進行交流和防禦。

信鴿送信

信鴿,人們稱之為“空中天使”,具有非凡的歸巢能力,所以人們經常用它們來傳遞消息和情報。

比如在1870 ~ 1871的普法戰爭中,巴黎被普魯士軍隊圍困,是信鴿給援軍送來了消息,解除了巴黎的危險。

至今,法國人仍然對鴿子情有獨鐘,所以法國被稱為“鴿子王國”。

馬拉松的故事

馬拉松源於最原始的軍事交流形式——跑步。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國入侵希臘。在首都雅典前線的馬拉松鎮,希臘軍民與入侵者決壹死戰,拯救了雅典。

為了把勝利的消息迅速傳回中國,信使費迪南德·博德斯帶著受傷的身體從馬拉松跑到雅典。

當他壹次跑完42公裏時,他大喊:“我們贏了!”然後,他在雅典廣場倒下了。

為了紀念這壹事件,人們在奧運會上設立了馬拉松。

在我國古代社會,人們很早就用通訊的方法相互聯系。

根據古籍記載和發掘的古代文物,我們的祖先在發明文字和使用交通工具之前,就已經可以相互交流了。

當時人們的交流很可能采用與物交流的方式。

在中國雲南省,解放前壹些少數民族部落還處於原始公社階段。

他們沒有文字,沒有交通工具,卻有著原始的交流方式:比如在景頗族的壹些部落,人們給朋友送辣椒,以示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紮瓦族的年輕人送給女友壹片名為“德朗”的葉子,邀請她約會。在佤族中,送火藥或鉛彈,表示要打仗。如果送壹塊結晶的方鹽,中間鉆壹個小洞,說明難題解決了。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想象古代人是如何通過肢體語言進行交流的。

以物體為標誌的交流方法是壹種非常原始的方法。

後來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廣泛,開始出現有組織的交流方式。

據古代記載,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王猷時期,就有了用篝火傳遞信息的方法。

據說在邊疆和去邊疆的路上,每隔壹段距離就建壹座烽火臺,壹座接壹座。

烽火臺上全是柴火,敵人入侵時會壹個個拉響警報。

各路諸侯看到篝火,都會出兵相助,與敵人作戰。

相傳,有這樣壹個故事。

周幽王有壹個最喜歡的妃子,她稱贊她的美麗,但她總是不喜歡笑。

壹天,為了逗她笑,周幽王無緣無故點了壹堆篝火。

各路諸侯見了警報,都領兵趕到。

結果自然是白跑壹趟,我被騙了,什麽都沒發生。

就這樣,真的讓誇獎笑了。

但是後來有敵兵入侵的時候,所有的諸侯看到篝火都不相信了,就沒有人出兵救了。

周幽王無法抵擋敵人的進攻,因為他無法得到各路諸侯的幫助。不僅他被殺了,西周也滅亡了。

這個故事說明中國很早就出現了有組織的交流方式。

中國歷代都是用這種篝火報警的方式傳遞軍事信息,持續時間很長。

從後來出土的《漢簡》可知,漢代從河西四縣(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到延澤(今新疆東部羅布泊),大規模設置烽火臺,並稱“五裏壹哨,十裏壹墩,三裏壹堡,百裏壹城寨”。

這些烽火臺歸當地官員管轄。

在地方最高長官之下,還有各級負責烽火臺的官員,如杜威、鬼衛、侯官、侯長、相長。每個車站還根據距離配備了若幹個等級。

升起和釋放篝火的方法晝夜不同。白天升起煙,晚上放火。

此外,還用各種暗號表示對敵人的攻擊次數,比如敵人少於500就放兩次篝火,等等。

這種有組織的交流方式,對保衛邊疆、抵禦敵人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這種交流方式直到明清時期仍在很多地方使用。

例如,山東省煙臺市因明代為防止日本海盜的入侵而在那裏建立狼煙臺而得名。

通過信標傳輸軍事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但無法從邊境傳達詳細的敵情,更不用說上面的命令了。

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形成了較為嚴密的郵政驛站系統來傳遞政府文件,配合烽火使用。

周朝時,各諸侯國自成壹國。

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他們經常在大道上設置驛馬和郵車,來回傳遞政府文件。

春秋時期的孔子曾說:“德之普及,快於郵之投遞。”

也就是說,他所倡導的道德理論會比郵寄訂單傳播得更快。

可見當時的郵政通信不僅相當完備,速度也相當高。

古書《左傳》中有壹個故事:秦國(在今陜西)和晉國(在今山西南部)合謀,共同攻打鄭國(在今河南鄭州)。

鄭是壹個小國,受到兩個大國的威脅,處境危急。為了打退敵人的入侵,鄭派使者到秦國軍營建議:“秦國和鄭之間有國,滅鄭只利於金,不利於秦。

不如與結盟,將來秦國的使者東來,鄭國也可以做秦國的主人。秦聽了,以為有理,便停戰議和,派齊、、三人到鄭國去。

為了表示和解,鄭把鄭都城北門的鑰匙交給三個使者管理。

但認識齊子人告訴秦密保,他們已經掌握了鄭國的北門,請出兵攻打鄭國。

然而,當秦國派出偷襲鄭國的軍隊行至滑州(河南洛陽以東)時,被鄭國商人高閑發現。

感到祖國危在旦夕,便假扮成鄭的特使,用販賣來的十二頭牛賞賜池,暗示鄭早已得到消息,早有準備。與此同時,他迅速用通往鄭的郵局在夜間通知了全國。

鄭得到消息後,立即提高了警惕。

遲發現鄭已經準備戰鬥,只好停止前進,順便消滅滑國。

可見當時的郵政系統意義重大。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郵政通信逐漸完備。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全國各地都修建了馳道,促進了郵政通信的發展。

到了唐代,這壹制度更加興盛。

在唐代,有三種類型的郵政:陸路郵政、水路郵政和陸路郵政。共有1600多個哨所,包括260多個水上哨所和80多個陸上哨所。

郵局的行程也有明確規定。比如郵局規定每天馬走70裏,驢走50裏,車走30裏。

各級官員使用的車馬數量也有壹定的限制。

不按規定辦事的人將受到懲罰。

在緊急情況下,驛馬壹天可以跑300多英裏。

詩人岑參在《第壹次去龍山途中的宇文判官》壹詩中,這樣描述驛站的速度:“壹驛而過,驛站騎行如星流;平明送鹹陽,還有廬山。”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今北京)反唐。當時唐玄宗在華清宮(今陜西臨潼縣),離範陽有千裏之遙,但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可見唐代郵政通信的組織和速度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朝時期,由於軍事活動範圍的擴大,通信業進壹步發展。

當時,僅中國就有1496個驛站。

元朝將郵局音譯為“站紅”,所以後來稱郵局為郵局。

元朝做官的意大利人凱爾·波羅(Kyle Polo)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元朝時每隔二十五裏就會有壹個驛站。

每個驛站都有富麗堂皇的房子,床和被褥都是綢緞做的,住宿所需壹應俱全,專門供欽差大臣們休息。

他說即使國王來住,他也壹定覺得很舒服。

他還說,這種規模的車站有壹萬多個,驛馬有三十萬匹。

凱爾·波洛的描述可能有些誇張,但元代驛站的規模可想而知。

此外,元朝還沿襲宋朝的方法,在各郡廣設“快遞鋪”。

這種快遞店專門投遞政府的緊急公文,有點像現在的軍郵。估計全國大概有2萬個名額。

每個店都有好幾個店,沒日沒夜的送文件。

這些店鋪腰上掛著鈴鐺,手裏拿著槍,晚上打著火把。

當他們到達狹窄的道路時,他們用力按鈴告訴行人和馬匹讓路。

到了下壹個快遞店的盡頭,也在很遠的地方響起,下鋪聞到* * *,就是準備收單據繼續前進。

就這樣,壹家又壹家的店鋪不停的經過,規定日夜行走400裏。

明代的驛站基本沿用舊制度。

清朝中期以後,現代郵政逐漸發展起來,取代了古代的郵政系統。

兩千多年的郵政通信在邊防和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但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卻是沈重的負擔。

比如,唐明帝為了讓他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專門為她從長安(今Xi安)到四川涪陵設立了壹個郵局,晝夜不停地飛來飛去,運送新鮮的荔枝。

唐代詩人杜牧寫道:“紅塵騎公主時,無人知是荔枝。”這兩首著名的詩是對這件事的諷刺。

另壹個例子是,清朝康熙年間,貴州巡撫童上書皇帝,訴說貴州驛站的苦難。

他說,世界上最苦最累的是驛站,最危險最遠的是貴州。

夫舉壹站,其肩必斷,馬走壹站,其腳必瘸,其脊必爛。

連苗族人都被逼得不能種地,不能織布,壹天天地垂死掙紮,逃難逃亡,流離失所。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郵政通信中普遍存在。這只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驛站是政府的通訊機構,只能傳遞公文。除了宋朝允許高官附家書,壹般不允許私信。

在這種情況下,遇到緊急情況,私人個體需要溝通,地主富商也可以派仆人或雇搬運工從遠處送書;普通人只有托人轉達,不僅慢而且急,還經常延誤或丟失。

中國古籍中記載了很多關於“雁行傳說”的故事。可想而知,古代人的交流有多困難。

後來由於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人們交流頻繁。外出經商打工的人,戰爭年代被迫參戰的軍人,逃離家鄉的人,都需要和家鄉的親友交流。

特別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更迫切地需要交流,以便交換商業信息、洽談貿易和寄送賬單。

所以民間送信的生意應該是正當其時興起的。

大約在唐朝時期,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有主要為私人商人服務的“驛驢”。

當時還有壹種叫“飛錢”的方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放在長安地方政府的機構裏,然後用收據把地方政府的錢全部拿走。

這其實就是交易所業務的萌芽。

當時出版了壹種叫“地寶”的手抄或木刻報紙,通過郵政傳播到各地,就像現在出版的報刊壹樣。

明代有壹個為民送信的民信局。

西南省份的壹些人信局被稱為“馬相月”。相傳起源是這樣的:搬遷到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墾荒的農民,因為思念家鄉,每年約好推老鄉回老家幾次,來回帶土特產和信件,後來組成了專業的人信局。

人民信息局開始出現在長江沿岸貿易便利的沿海城市,然後逐漸向內地發展,直至東北、西北各省。

清代道光、鹹豐、同治時期(公元1821至1874年)是人民信息局發展最繁榮的時期。當時中國大大小小的新聞局有幾千個。

自清* * *與英國簽訂五口通商條約後,上海商業、交通畸形發展,各種民情局紛紛擴充組織,在上海設立總號,在各商埠設立分號、聯號或代理店。

小規模的人信局會聯合起來運營。

這樣,中國的商埠和交通便利的大石就成了稀疏的民間交流網絡。

人信局是商業機構,由業主(俗稱老板)出資,員工經營。

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所有的人情局都競相在盈利多的地方設機構、修路,沒有人關註無利可圖的偏遠地區。

人民信息局的客戶主要是商人。

為了吸引業務,人民信用局也給他們的客戶各種便利。

比如晚上,商店關門後,派人去各個商店收郵件,匯款。

長期客戶還可以支付信用總額,甚至可以獲得折扣。

很多廣東、福建等省沿海地區的窮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出國謀生。

還有的被帝國主義強盜騙去外國苦幹。

起初,這些生活在國外的華僑不方便與家人通信或寄回壹些他們通過努力工作賺來的零星錢。

後來,廣東、福建的壹些人民新聞局在海外發展業務,組織了“華僑批準局”,辦理華僑的通信交流業務。

因為福建方言稱“信”為“批”,華僑匯款所附信件為“華僑批”,所以投遞華僑信件和匯款的機構稱為“華僑批局”。

僑批局除了在國內華僑多的城鎮開設外,還在國外設立分號。

據1930統計,全國註冊的華僑審批局有180家,分屬海內外700多家分號。

到1948年全國解放前夕,海內外華僑批準局已達100多家,分號1000多家。

它們在方便海外僑胞寄信匯款和與祖國聯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海外僑胞的歡迎;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自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來,封建統治階級並沒有試圖改革中國的官立郵局、民營民情局和華僑審批局,而是接二連三的侵略者侵占了中國的郵權。

人民信息局和僑批局雖然受到侵略軍的打擊和破壞,但由於歷史悠久,得到人民的信任,維持了很長壹段時間,沒有被扼殺。

後來,海關驛站由英國人赫德創建,赫德來自清朝海關稅務總局。他利用自己作為官員和外國人的特殊權利,對民信局采取登記辦法,強迫民信局接受海關驛站的領導,限制船舶投遞郵件,提高民信局郵件投遞總承包費,遭到聯合罷工抵制。

赫德改用另壹種方法,將海關郵政的國內平郵關稅從四分降到壹分,當地平郵關稅從四分降到半分。

通過資本主義的競爭手段,徹底打敗了人民信息局。

即使辛亥革命後,官辦郵政也模仿人民信息局的優勢,強制官方郵政信使實行每天四次到八次、十次、十二次的投遞制度,即使造成大信使。

直到1935,在* * *反動* * *責令限期結束的高壓政策下,人民信息局才被迫關閉。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古人使用竹子或木屑作為書寫材料。

這種竹片叫簡,木片叫紮或打,壹般叫簡。

古書《詩經》在殷末周初王所作的詩中有“簡書”之稱。

漢代的竹筒稱為漢簡。

漢代河西四郡,鎮守重要邊關的武將叫杜威;鎮守小城的武官叫上尉;管理敵方邊境偵察的武官稱為候官;管理壹個烽火臺碼頭,也就是壹個偵察中心點,叫等待;基層的偵察哨叫隊長。

壹名上尉通常有三至三十名衛兵。

自從富蘭克林驗證了電的本質之後,經過法拉第等人的拓展,電的介入使通信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1.1792法國謝普兄弟發明了光信號發射器;

2.1837美國摩爾斯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成功拍攝電報;

3.1876美國貝爾發明了電話;

4.1877美國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

5.1887德國赫茲用實驗驗證電磁波;

6.1889意大利人馬可尼成功拍攝英法之間的廣播;

7.1901年成功鋪設跨大西洋電纜;

8.1915巴黎與華盛頓之間的長途無線電通信成功;

9.1926英國貝亞特在皇家學院完成電視影像開發;

10.1946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電子工程學院問世第壹臺電子計算機“ENIAC”。

11.1947美國人發明了晶體管;

12.1953 IBM開發“IBM 650”系列計算機;

13.1956美國Ampex公司發明了錄像機;

14.1957 IBM開發了第壹代高級語言“Fortran”;

15.1958是激動人心的壹年。

這壹年,美國達沃斯發現了激光的原理。

同年,貝爾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壹種計算機通信裝置。

今年年底,德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壹種集成電路(IC);

16.1960第壹代小型機PDP I;是美國制造的;

17.1962美國通信衛星與歐洲通信成功;

18.1969美國提出全球通信網絡藍圖;

Intel公司生產的19.1970超小型集成芯片;

20.1975美國人比爾·蓋茨開發了“Basic”語言;

21.1977蘋果制造的PC“蘋果二代”;

22.1978美國提出建設高速通信網絡的計劃;

23.1979傳說中的美國Xero公司的研究團隊,在鮑勃·泰勒的帶領下,開發了——Arpa;,國米的前身;

24.1981年,美國微軟公司開發了“MS-DOS”。

同年IBM發布了IBM-PC;;

25.1984光盤出現,傳播進入海量時代。

蘋果推出購物電腦;

26.1988隨著通信的發展,virtus急劇增加;

27.1991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與IBM、蘋果公司合作推出Power-PC芯片,是snjoK通信行業的絕對壟斷芯片。

28.1993美國Intel公司開發出非Risc高性能CPU;

29.1994美國佛羅裏達州建成信息高速公路;

30.1995微軟開發“Windows95”在PC上集成網絡功能;

還有很多其他的非常重要甚至很關鍵,比如Novel推出的Netware,Cisco推動的TCP/IP協議,以及ATM、Gigabit、xDSL、X.25、Framerelay等通信協議的出現。

以前的溝通方式速度慢,傳遞的內容不全面,容易丟失,不確定!現代通訊手段快速、翔實、及時、準確,可以傳遞聲音、圖像、文字!古代用馬送信,包括驛站和信鴿,壹般在短距離內使用。戰爭時期,城內烽火臺上焚燒狼糞,火藥發明後,出現了電視劇中常見的信號彈。

現代:發短信,彩信,短信,打電話,視頻聊天,壹些當面難以說出口的事情,可以隨時隨地在電話裏發消息,還有壹些說不出口的事情。現代比古代快多了,不僅節省時間,還能讓人馬上看到新聞。差別很大。以前寄到壹個地方要十天,現在最多不超過十天。

  • 上一篇:956年和957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麽重大事件?
  • 下一篇:古代「對面食」的歷史是怎樣的?宮女和太監如何成為夫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