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鐵廠鎮的歷史沿革

鐵廠鎮的歷史沿革

鐵廠鎮歷史悠久。據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6年)重建鐵廠鎮碑文記載,“遵化鐵業始建於中唐,經宋元至今”。相傳晚於田,早於遵化,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傳鐵廠村的名字已經改了好幾次了。早在中唐以前,鐵廠附近還是壹片荒涼之地;那裏沒有人。到了唐朝中期,工匠們聚集在鐵廠裏煉鐵,鑄造盔甲兵器。故命名為百業莊(白荒、冶冶、鑄造),作為土城修築,以保衛邊防,駐紮軍隊。宋元以後,這裏壹直是煉鐵和鑄造兵器盔甲的地方。到了明代,由於冶鐵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逐年增加,百業莊改名為百業莊。

明朝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6),倭寇入侵頻繁,對武器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百業莊被視為壹個重要的城鎮。除了增派兵力,加強守備,還拆除了原來的土城,重新修建了大石城,規模壹裏,寬壹裏。墻高兩英尺,寬壹英尺,地基有九層。從四塊匾額的碑文來看,該城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完成於明代鄭德年間。導演是超明。張守業,工業部部長助理。城建成後,士兵駐紮城內,煉鐵鑄造兵器,平民居住城外。當時城外有兩個關隘,主街(包括南北關隘)延伸到二花梨,城東有東莊子和後莊子。城西有西甸子、小西街;在城市的南部有壹個小村莊。這些村莊是普通人的住所。為解決城內外軍民飲水問題,在南北二花梨主街西側打了五口井(每半裏打壹口,城內打兩口,城外打三口,這五口井直到1976地震後才廢棄)。

此時冶鐵業發展迅速,規模也相應擴大。當時有多達25座冶鐵爐和50多座鑄造爐。據說僅從事冶鐵的工人就有2500多人,居民500多人,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冶鐵基地之壹,也是白燁工廠的鼎盛時期。

問明萬歷年間,戚繼光擔任冀遼丞相,鎮守邊關,仍視白燁廠為重鎮。他下令再次重建白燁城,並在南北關隘兩端修建了新的衛門建築,在東街路以北修建了建武衙門。駐軍總在前庭,鐵炸老公駐紮在後院,把白燁工廠搞得像個鐵桶。

據清代《天府廣記》記載,明末由於附近森林枯竭,碳源斷絕,買碳冶鐵。此外,煉鐵成本高,產值低。因此,在萬歷九年,冀總督請求工部批準停止冶鐵業。當時,守軍將領將城內軍營分給下屬甄、劉、袁、侯,以西街道口為界,路以東包括東街至甄,魯西至侯,北城路以東至袁,魯西包括西街至劉,將壹座堅固的軍事重鎮變成了平民城市。住在東莊子和後莊子的軍民,因為吃水困難,都搬到城裏去了。幾個村莊的房屋逐漸被拆除,村址變成了耕地。至今保留下來的只有西甸子、小西街和小高莊。壹部分城外居民進城定居後,壹部分農民除了經營土地,也開始了交易。由於商業逐漸興起,政府發出通知,設立四九個集合。為了紀念古代冶鐵的歷史,白字換成了鐵字,稱之為冶鐵廠。

  • 上一篇:高中歷史答案模板認知課件2
  • 下一篇:如何科學理解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方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