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亂世之攻與盛世之人事——漢高祖宣帝的人事安排

亂世之攻與盛世之人事——漢高祖宣帝的人事安排

文法官僚治亂,儒官安撫之。兩者是壹體的,儒家在法之外,霸權混雜。這種政治和人事概念在宣帝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

亂世最能體現統治者的政治意圖,盛世靠人事。西漢宣帝的人事任命很有代表性。

西漢昭帝死後,昌義王即位。然而,由於他的不當行為,他在當了皇帝僅27天後就被廢黜了。後來,權臣霍光立太子的孫子劉秉義為漢武帝宣帝。

漢高祖宣帝畫像

漢武帝宣帝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個坐過牢的皇帝。他出生的時候,就被牽連到他祖父的邪惡王子壹案中。除了他,他全家都被梁武帝斬首了。他在獄中被女囚哺乳,特赦後才出獄,從小在法院長大。

他壹即位就意識到了霍光集團的政治壓力。霍光陪他坐車參觀“高廟”,渾身不舒服,如“背脊上的壹根刺”。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宣帝皇帝心裏清楚,自己剛即位時勢單力薄,僅憑皇帝的頭銜是無法與羽翼豐滿的霍光抗衡的。只有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逐步發展自己的權力,尋求有利的機會,才能重新獲得自己的最高主權。所以,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地位是怎麽來的。另外,王昌鈺的經歷說明他對霍光非常尊重。霍光要求回到宣帝政府,但他謙恭地拒絕了。朝廷的壹切都是先通過霍光,然後他才知道天子的事情。

01

宣帝與霍光相互制衡時期的人事平衡

壹個如日中天的權臣和壹個卑微低調來自民間的草根皇帝PK,看似朝廷人人都懂得站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霍光肖像

首先,霍光雖然是很重要的大臣,但他本人並沒有篡位的意圖或舉動。此時中國歷史的時間軸只到了西漢,沒有王莽、司馬燕這樣的人能給他經驗。社會太平篡位的可能性低到自尋死路。

第二,霍光認為自己的後代無能。張安世的兒子和霍光的兒子攻烏桓回來,霍光問他們的用兵之策,山川河流,張安世的兒子答如流水,霍光的兒子卻壹竅不通。兒女不如人的辛酸,讓身為重臣的霍光不禁感嘆:“霍家必衰,張家必興。”

熟悉司馬嘉篡位過程的人都知道,河內* * *司馬嘉三代人齊心協力篡曹魏之國,而這是建立在老子是英雄,孫子不是懦夫的基礎上的。霍光想想自己的兒子,估計連自己的位置都難以保住。就算霍光有篡位的想法,也要忍氣吞聲。

霍光輔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霍光和宣帝的關系是翁婿關系。宣帝曾經寵愛霍光的小女兒霍成俊(宣帝第二任王後)。從《漢書》來看,兩人的權力鬥爭雖然密集激烈,但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不撕破臉皮的局面。在某些情況下,有壹種默契,壹起建立壹個團隊,互相彌補。

龔遂擔任渤海總督時,希望宣帝允許他在當地謀便宜,宣帝答應了。

常惠去見烏孫,請求攻打殺死漢朝壹個校尉的賴丹。宣帝拒絕允許他,霍光出面允許常惠。

從這兩起事件可以看出,霍光並沒有完全限制宣帝的人事權,在宣帝的行為不當時,還會進行彌補。

宣帝登基第四年,全國發生大地震,49個縣、國受災。按照當時的說法,地震的原因是陰逼陽臥,君為陽,臣為陰,臣逼君,所以發生了地震。為了彌補霍光的不足,宣帝主動承擔責任,並讓臣子們指出他的不足。同時大赦天下,便衣避正殿。次月,兩只吉祥的鳳凰出世,喪事高興的掩蓋過去,不再提起。

當權臣與皇帝的博弈達到相對平衡時,人事自然趨於平衡。此時,最大的重量就變成了時間。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爭兩個命長的老板。

宣帝登基時年18歲。史書上沒有記載霍光的年齡,但他跟隨武帝三十余年,輔佐昭帝十余年。這時,他至少有五十歲了。

這是淩渡漢瓦博物館收藏的秦磚,漢武帝宣帝。上面的篆書寫著:

我在家是部長,18歲成熟,不想餓死人。這種做法萬歲。

最重要的是時間不等人。

狄傑的第二年,霍光死了。此時,宣帝二十三歲,正值壯年。

霍光墓

02

消滅霍光的人事布局。

霍光死後,曾經屬於他的權力需要重新尋找接班人,宣帝和她的兒孫都吃不了這個燙手山芋。

這時候的人事變動很有意思。

宣帝安排張安世接替霍光將軍。張安世是漢武帝時期殘暴官員張湯的兒子。昌義王被廢後,他和霍光* * *壹起登上宣帝的王位,成為霍光的心腹。對於這個人選,霍家很滿意,認為張安世只是短期代理,權力很快就會回到霍光的兒子手裏。

然而,張安世還有另壹個身份。他是前朝官員張合的弟弟。張合曾經是刑太子的師傅。後來,他卷入了巫術的案子。被腐化後,他做出了法庭命令。宣帝由他照顧。張合不僅出錢供宣帝讀書,還為他娶了徐平君,讓自出生以來壹直孤苦伶仃的宣帝終於有了依靠。宣帝對此非常感激。

張世安墓出土數千勇士

張安世作為壹個將軍,麻痹了家人的神經。不得不說,霍光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他的女婿真的不正派,權力就像壹只脫韁的野狗。當他被釋放時,就很難收回。張安世的《優越論》表明,宣帝打算用溫水煮青蛙。

除了將軍的職位,中央政府還有兩個最重要的職位,壹個是宰相,壹個是欽差大臣,欽差大臣壹般是宰相的默認人選。

霍光獨攬大權的時候,相權在權力中心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霍光死後,香泉的重要性又凸顯出來了。

這個時候的宰相是魏憲,他是當時的大學者。他熟讀儒家經典,但從履歷來看,他是壹名教師,沒有治國經驗。

宣帝最喜歡的首相是古代的謀士魏翔。

魏翔

魏翔出身當官,被舉薦為縣令。他是壹個在基層發跡的官員,曾經被霍光囚禁。也就是說他和霍光之間有些摩擦。

霍光死後,宣帝賞賜霍光的後代,魏翔立即上書指責這種行為不妥。

那宣帝做了什麽?他重用魏翔,封他為“賜事”。魏翔最初被任命為古代神醫。他雖然排在三公之位,但因為屬於外國官員,沒有特別的聖旨是不允許進出紫禁城的。撥款給這件事之後,就大不壹樣了。魏翔從此有了做中國官員的資格,他可以給此事下禁令,出席皇帝左右,準備顧問來處理,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

這壹人事任命改變了整個法院的風向。她家被大家推倒,也浮出水面,霍光夫人毒死了徐皇後。

霍家三個兒子的爵位被廢除,女婿被趕出京城做地方侍郎。霍光時代的宰相魏憲也是因為舊病纏身而主動請辭。

要知道秦漢以來的宰相,只要不犯罪,基本上都是在這個位置上老死的。魏憲的辭職開創了宰相官制的先河。

誰愛這種先例?根本原因是宣帝認為他是個眼中釘。魏憲的繼任宰相當然是宣帝最喜歡的魏翔。

03

儒法之爭沿襲“漢家制”

《韓曙》把官員分為兩類,即官員和酷吏,遵循儒家思想的是官員,遵循法律法規的是酷吏。

在實際操作中,官員的劃分往往不是那麽涇渭分明,尤其是在宣帝推行“霸王雜兵”的宣帝,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官吏和酷吏。壹些遵循法律法規的殘酷官員往往不那麽冷靜,這個群體壹般被稱為較為中立的“文法家”。

宣帝時期,士大夫構成了官制的主體。

由於石渠閣會議的光環,宣帝壹度被認為是親儒復興的大師。然而,縱觀宣帝生活中的人事安排,這純粹是儒家的浪漫主義。

我們可以用兩個重要領域官員的人事變動來分析宣帝對這兩類官員的偏好。

壹個是潁川地區。

潁川,壹個自古以來就是大縣的地方,是除三福以外人口最多的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同時,潁川也是勢力強大,肆無忌憚。

潁川太守的地位壹直很難,直到來了趙廣漢。他是壹個典型的語法學家,傾向於殘忍。他壹到潁川,就殺了當地兩個有名的宗族首領,立即在潁川郡這個強大的並行郡立足。隨後,他發明了延續至今的匿名舉報箱制度,導致了英雄姓氏的相互公開,從而穩定了潁川郡,但同時也激發了很多社會矛盾。

殘暴的官員趙廣漢離開後,宣帝派儒官韓延壽前往。他在治理潁川時,以禮法、孝道等儒家教義影響百姓,潁川得以整頓。

趙廣漢雕像

從韓延壽的個人經歷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宣帝對士大夫的態度。

從《漢書》來看,韓延壽確實是壹個優秀的官員,但他手下的工作人員有點馬裏索爾的光環。執事欺騙了他。他沒有責怪別人,而是首先反思了自己的錯誤。執事後悔了,甚至自殺了。在他的統治下,沒有人上法庭,官員和人民都不忍心欺騙他。

然而,韓延壽的同事們並不喜歡他。大學者小,第壹個從彈劾韓延壽,用官錢借給百姓。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人們不忍心欺騙韓延壽,因為韓延壽給了他們錢,他們就跟著韓延壽要吃的。

宣帝對此非常生氣。他的忌諱不是韓延壽把官錢借給百姓,而是韓延壽用錢籠絡民心,制造自己的氣場,導致百姓拿了官錢,卻只知道感謝韓延壽,不知道感謝皇帝,這讓宣帝很生氣。韓延壽為此被斬首。

潁川還有壹個知府,繼承了韓延壽治縣的方法,鞏固了潁川的整風。這個人就是巴荒,巴荒手下的潁川人,和祥瑞多次出現過。據《子同治鑒》記載,潁川太守巴荒在郡中住了8年,“政事愈治;當時鳳帝和神主聚集了幾個郡和國家,尤其是潁川。

吃著韓延壽的政治福利,又靠這壹手創造吉祥,被調到了荊。荊屬於三服,這也是分析為官偏好的第二個重要區域。

三福是西漢長安附近的京畿重地。西漢初年,六國貴族遷入三福,使西漢中央政府能有效控制地方。這也造成了三福地區貴族、巨富、巨富、盜賊的混合勢力。

有三個官員負責管理三福地區-京,左鳳儀和尤福豐。尤其是荊是最難做的。宣帝曾經勝任過這個職位,而荊則被頻繁替換。祥瑞的生產標兵巴荒來了幾個月,卻因為不稱職被宣帝趕回潁川。

西漢時期的荊趙胤

能勝任荊的官員只有文法家,不可能是普通的文法家。

據《漢書》記載,有兩個人有資格擔任荊的職務,壹個是趙廣漢,另壹個是。

如前所述,趙廣漢是文法家中的酷吏,而張敞是文法家中的儒吏。張敞精通《春秋》。他不僅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而且經常借助儒家經典來輔助法律法規。他會大贊先賢,並不單純用懲罰作為威懾。

宣帝非常喜歡他。即使是在張敞無理殺人之後,宣帝也只是暗示他會迅速逃跑,等風頭壹過就繼續用。

除了給兒媳婦畫眉毛,像張敞這樣的官員是宣帝的完美模板。

張敞畫眉圖,出自民國廣告圖片。

酷吏的過度使用會引起民眾的反感,而儒官則無法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漢武帝宣帝用自己的長處,文法官治亂,儒官安撫。兩者相互融合,外儒內法,霸權混雜。這種政治和人事概念在宣帝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

04

繼承人培養中的初衷偏離

政治理念的持續需要壹個相對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和繼承人對理念的認同。

宣帝在後者上犯了壹個大錯誤。

他的王子非常尊重儒家思想,並說服宣帝更多地使用儒生作為官員。

宣帝是所有壞。他絕對沒想到會跳出來否定他,但他是他的繼承人。宣帝皇帝非常生氣,他詛咒王子。

這真的不是王子的鍋,而是宣帝在為王子選擇老師時遇到了問題。

王子的啟蒙老師是丙吉。秉基對宣帝很好。宣帝因為巫術案被關進監獄。由於冰姬的照顧,他免於饑寒交迫。

丙吉像

到了晚年,武帝想把巫術案中囚禁的罪犯全部處死。多虧了丙吉緊閉的牢門和對信使的排斥,宣帝皇帝得救了。

丙吉出身獄卒,也熟讀儒家經典。作為王子的老師,他既懂實踐又懂理論。

後來丙吉被調任禦醫,培養為後備宰相。丙吉救了西漢的血脈不衰,保住了革命的火種。他是壹個非常幸運的人。

丙吉之後,兩個人,壹個老師,壹個少爺,都是太子。兩人都是儒家,熟讀春秋,壹個叔侄。他們通過三觀重塑了七歲的儲君。簡直不太方便。

當時的宰相魏翔建議王子的祖父的家人派人壹起看管王子,但結果遭到了宣帝本人的反駁。

後來,宣帝派小去教太子讀書。是的,小王智也是壹位大學者。

就這樣,壹個堅持“獨霸他人”的老人,培養出了壹個精通《論語》、《孝經》的兒子。

這件事該怪誰?後來想廢太子,漢朝又傳他是念及與早逝的徐皇後情分,才打消這個念頭,吃了苦果。

宣帝死後,元帝即位,以“純道德教育”取代“霸王雜”,以儒官取代文法家。法規約束力減弱,特權階級崛起,外戚宦官獨攬大權,豪強兼並土地越來越囂張。

漢高祖在都縣城郊的紅館上修建了自己的皇陵,並將其命名為“淩渡”。

東漢毛毳批評元帝說:“元帝即位,多方寬大,所以丟了性命。威權開始被奪取,是漢家基本災難的主宰。”

中興之後,西漢王朝無可挽回地走了下去。

-結束-

  •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梳理
  • 下一篇: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生命的興衰不斷,但是在人類出現之前是什麽樣的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