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苗寨是中國著名的苗寨。

苗寨是中國著名的苗寨。

目前,鎮巴縣有42戶255名苗族同胞。原來主要分布在離鎮巴縣城北50公裏,海拔1.400米的清水鎮、大屯、仁和等地。是陜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據當地文獻記載,這些苗族人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為躲避戰亂和兵源不足,從貴州遵義遷徙而來。當時主要有熊、陶、李、吳、楊、馬六個姓氏,主要分布在梁橋鄉。當時因為“民族歧視”,這些苗族人帶著他們的家人和家人,生活在仁和大屯,壹個偏遠寒冷的山區。

苗族人民過去大多居住在窯洞和茅草房裏,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給他們的生產、生活和子女上學帶來很大困難,壹度嚴重制約了苗族人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裏東南部,從雷山路口向東北拐,在雷公山北部,距州府凱裏39公裏。是中國最大的苗寨,5600多人,1,250多戶。因此被稱為“千戶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話”的音譯,意為苗族Xi支系居住的地方。所有居民都是苗族人,自稱“甘傲”。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公裏處。苗族的Xi支系住在這裏。上千個苗寨依山而建,梯田順著山勢直通天際,白水河穿村而過,將西江苗寨壹分為二。西江苗寨,全村苗族占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個西江苗寨,3800多人,因此被稱為“侗鄉第壹村”。村裏有五戶人家,每家都有壹座鼓樓,***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富有侗族建築特色的建築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妳可以享用壹頓苗族風味的特色晚餐,期間可以收到苗族姑娘飛歌敬酒,在吊腳樓美人倚(陽臺欄桿,苗家稱美人倚)上看苗寨千燈。還可以看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以住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有四條沖溝,分別流入西江。河水從南到北繞村腳下流過,把村子分成河北側的平寨、東尹、楊排兩個部分;南面是水寨、五嘎、郝好和南桂。河水灌溉溪邊農田,流到瓜定河,流入清水河。河上有壹座水泥橋,連接南北;還有壹座公路橋。是欄桿式的水泥橋,是村裏老少休息、聚會、住宿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楓樹、杉樹、松樹環繞。

西江苗寨的人們壹向熱情好客。每逢節假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受到全家老少的熱情接待。主人捧著幾碗香濃的米酒,向客人們表示歡迎。遇有節日,請以酒迎客,禮儀更為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食物為主。季節性的,酸菜、泡椒、酸菜魚、腌肉、腌筍、腌蕨菜都有。用鮮魚煮的酸湯很好吃。每到苗年,家家釀甜酒,煮凍魚招待客人;我也喜歡在山裏采野菜。龍爪(蕨菜)是苗族人喜愛的野菜。民族服裝鮮艷奪目,色彩多樣,品種繁多。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銀角、銀裹布片、耳環和三四個花鈕銀項鏈;還有的穿著古裝,穿著素服大花(各種銀花縫在角上、肩上、袖子上),黑紗裙,24條緞帶,壹條大花腰;戴著三四個銀鐲子,全身銀裝素裹。

西江苗族婦女從小喜歡刺繡。有縐繡,平繡繡,重疊繡和粘繡。龍以縐繡聞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紗線,再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鑲嵌在衣領、衣袖、裙裾、背帶上,立體感十足。西江銀飾工藝精湛,享譽省內外。

西江被譽為“蘆笙之鄉”。農歷六月“吃年貨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齊聚蘆笙場,觀看蘆笙樂舞。圪垛苗寨

位於黔南州都勻市東南部,距市區35公裏。現行政區域屬都勻經濟開發區雲東鎮王思社區新場村。戈多苗寨是新場村的六大苗寨,720戶,3600人,98%是苗族。基本上,這裏的壹個寨子都住在同壹個苗族名下。單戈多村就有290戶65438人+0.360人。寨子是基於。戈多苗寨用中部方言說苗語,叫綠苗或短裙,自稱“嘎奴”。崇拜杜鵑,牛,楓樹。戈多苗寨是黔南獨特的苗寨,苗族文化十分豐富。戈多苗寨於2013被全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認定,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南華苗寨位於貴州省凱裏市三棵樹鎮,在美麗的巴拉河畔。村莊

這個村莊建在山上,隱藏在茂密的樹木中。南華在苗語中被稱為NANGLHFIB,意思是在歐華河下面。苗語稱烏鞘河為歐華,南華因位於烏鞘河下遊,即歐華下遊右岸而得名。南華,巴拉河畔的壹個苗寨,距離凱裏市區18公裏,是巴拉河鄉村旅遊八村之壹。山寨東臨群山,西與老鴉寨隔河相望,南距湛源1.3km,北靠巴拉河,可謂山川相連。村中央有古樹參天,木屋瓦頂,分兩點。村前有壹條爐(山)榕(河)公路,沿河右岸,跨河而過。馬鳥苗寨,位於黔東南州丹寨縣;麻鳥這個詞有時也

制定壹個簡短的計劃。這裏是錦雞苗蘆笙的發源地,他們的蘆笙是壹流的,在整個景區都享有盛譽。也是苗族金雞舞最出名的苗寨。錦雞是錦雞苗的圖騰。聰明的苗族姑娘為了祭祀這種上天派來的神鳥,熟練地編織出像錦雞羽毛壹樣美麗的花條,模仿錦雞的長尾纏繞在腰間,頭上戴上銀飾,模仿錦雞的動作在壩上起舞。歐美國家稱金雞舞為“最原始的芭蕾”。烏沙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鄉。烏沙村轄:烏沙,

有三個自然村,九韶村和吳紹熙村。烏沙寨村位於陽阿沙湖支流南稍河中遊東岸。屬“百裏原始闊葉林”和“陽阿沙湖”景區,距南邵水道約3公裏,陸路約8公裏。全村90多戶500多人,苗族聚居。據當地傳聞,烏沙的祖先曾經生活在烏鞘溪,烏沙村現址是壹片原始森林。當祖先們在附近工作時聽到森林中秧雞的叫聲,他們斷定森林中有水澤。經過實地考察,他們發現裏面有壹座斜山,山背後有水流淌下,瀑布聲如雷,環境更適宜人居,於是陸續有村民從五哨溪遷到這裏。

坡腳苗

坡腳苗寨位於貴州省都勻市東部的八古鎮,距市區36公裏。全村1,000多戶是苗族。坡腳寨因位於坡腳而得名,至今仍保留著它的古樸。

濃郁的苗族風情。熱情好客的苗族人民用18大炮迎客,用自己釀造的米酒擋門酒,贈送迎賓蛋和鮮花。客人進村前,有三道“攔門酒”迎接;進村後可以欣賞蘆笙舞、銅鼓舞、情侶對唱等民族歌舞,穿插充滿樂趣的打臉遊戲。都勻市八股鎮坡腳寨自1995被定為黔南民族旅遊村以來,接待了眾多中外遊客、央視欄目、香港鳳凰衛視等新聞媒體,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傳播。杜南苗寨,又稱杜南短裙苗寨,是蚩尤最後安息的聖地。因短裙苗,故名。原名潼南,正式命名為杜南村。在神話傳說和古蜀中,這個名字叫葉赫羅,意思是壹個雲海茫茫的地方。南方短裙的苗寨,住在壹座大山梁的半山腰的平地上,像坐在馬鞍上,馬在前進,走在雲裏。村子裏有幾口清澈見底的冷水井,幾棵大樹點綴在村子的各個角落。風景很特別。人們稱穿南方短裙的苗寨為“非常”

美麗迷人的苗寨,感覺就像建在天上的寨子。黔東南州雷山縣首任縣長(連任六屆)楊昌倫就誕生在這裏。這裏的短裙苗寨位於貴州省雷山縣西南邊緣,雷公山南麓,與丹寨縣接壤。全村轄當古、左古、通南自然村,有* * *九個村民小組,279戶,總人口1122,均為短裙苗族。杜南苗寨農歷五月的宗巴節是方圓最神秘的民族節日,也是杜南苗寨最獨特的民族節日。此外,這是壹個只有在杜南苗寨才能慶祝的節日。它有相當的規矩,和任何地方的苗寨都不壹樣。它是眾所周知的和神秘的。杜南的苗寨民風淳樸,外人很少涉足。是黔東南保存最完好的未受汙染的生態文化凈土,是人類回歸自然的理想王國。當代苗族青年作家、著名記者南華曄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因為南華葉,杜南苗寨聞名遐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詩人和作家為它寫詩。這裏的苗族婦女春夏秋冬都穿短裙,神秘而妖媚,簡單而美麗。這裏的短裙苗族同胞生活比較高。所以周圍都是山,周圍都是強勢文化,他們就成了弱勢群體。不僅她們的文化不受尊重,短裙還被視為嘲笑的對象,或者被視為落後和無知的象征。他們的房屋從祖輩的茅屋、草屋到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的吊腳木屋,應有盡有。長期以來,杜南苗寨的短裙苗族同胞經歷了無數次水、火、風、雨的考驗。雖然山寨看起來有點偏僻,封閉在山裏,但封閉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靈。南認為,他們先進的著裝已經符合當今人類的優秀品格,是壹種世界性的時尚。詩人說,“在杜南村,大山的堅強的心受到了上帝的鼓舞。在貴州/在貴州的東南部/妳哺育了原始的火焰和堅強的青春/它們像壹片開闊的大海壹樣洶湧/(雖然大海其實在千裏之外)。/他們今天離開妳,是為了明天把山外的壹整個世界/還給妳。”教場苗寨距雷山縣城5公裏,屬丹江鎮管轄。1729年,清朝雍正帝派貴州巡撫張廣泗深入黔東南苗族地區,在苗族地區設立六部堂,其中丹江堂設在雷山,堂城建在較場苗寨頂上,駐軍。教場苗寨與葉義亭城之間有幾片寬闊的連片水田,於是政府征用田地作為守軍的訓練場,所以這個苗寨的名字也正式叫教場。清鹹豐年間,張秀梅、楊大六率領苗族人民起義軍,攻破了舊丹江會館城。18年後,chǎng、楊苗人在起義中被擊敗,舊丹江會館遷城。但烏孜別克苗寨的“教場”名稱仍然流傳下來,人們稱“教場”時,把“場”念成第三個音“ch m 4 ng”。但苗的名字還是叫“烏茲別克斯坦”。

教場苗寨214戶,近800人。有三個姓,分別是李、範、滕。清廷在葉儀山頂修建丹江堂城後,住在堂城下的幾個教廠村民都到堂城做些小生意。其中壹家賣大米,壹家賣專門編草鞋的藤條,壹家賣梅子。久而久之,汀城人就稱之為“老範”、“老滕”、“老李”,於是教場村就形成了範、滕、李三個姓氏。教工雖然有三個姓氏,但都出自壹個家族。因為三姓同屬壹個宗族,所以村裏壹直禁止通婚。想娶女人,必須去村外不同的村子找。

教場村的苗族節日與丹江鎮的其他苗族社區壹樣,農歷六月的新吃貨節,農歷十月的苗族新年節,十三年輪回年的鼓藏節。過年的時候,村裏還會放蘆笙,跳蘆笙作為娛樂,村民們都很熱情。大多數觀看熱鬧的人來自凱裏的五哨、道濟和白蒂等苗寨。

隸屬教場村,還有壹個苗寨叫東山坪,40戶人家,多為黎族。與較場苗寨僅壹坡梁之隔。吊腳樓位於壹個山溝裏。這座建築隱藏在茂盛的樹木中。不進村,妳絕對想不到這裏有壹個神秘的苗寨。這裏村民中的李姓和教廠的李姓壹樣,所以節日習俗也和教廠苗寨壹樣。

這裏的苗族被稱為“白月”,意思是“豬谷”。由於寨子頂部的斜坡,清丹江會館內有壹個軍營駐紮,被命名為“東山坪”,作為龔偉會館以東的前哨。這個名字流傳至今。朗德上寨位於苗嶺主峰雷公山腳下的丹江畔,距黔東南州首府凱裏市27公裏,距雷山縣城17公裏。公元1855-1872年,清朝鹹豐與苗人反清。叛亂失敗後,因為是叛軍大將楊大六的大本營,清軍爭取18將其平定。

截至目前,全村118戶,500余人,均為苗族同胞,以陳、吳為主。朗德上宅依山傍水,背靠南北,四面環山。茂林修竹映襯著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蜿蜒的山路掩映在青林藤蔓之中。甜美的苗族飛歌不時在荒山野嶺中回蕩。村前壹條蜿蜒的河流蜿蜒如蛇龍臥,南有郁郁蔥蔥的“胡寨山”,北有“風雨橋”跨河而過。過了橋,可以爬上養牛的土坡,還可以觀賞楊大六反清反暴時修建的碉堡和壕溝。村裏吊腳樓的秤和柿子的比例。吊腳樓配有“美人靠”,供遊客休息。“美人靠”也是女孩子平時繡花的好地方,有獨特的苗寨風情。村裏的小路都是鵝卵石鋪成的,整齊幹凈。寨子中央有壹大片蘆笙場。地面用鵝卵石鋪成,模仿古代銅鼓表面的十二道太陽光線和奔騰的駿馬。南邊還有壹個“楊大六文物博物館”。博物館陳列著楊大六領導反清反暴時的刀、叉、盔、鐵炮等戰鬥武器。

進入朗德村,首先要喝12路酒,然後沿著石板路走進村中心的蘆笙場。在朗德,妳會欣賞到各種各樣的苗族民間歌舞,如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舞、銅鼓、板凳舞、群舞等。在風景秀麗的湘西武陵源景區,有壹顆璀璨的明珠——德夯苗寨。“德杭”是苗語,意為美麗的德杭苗寨山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約24公裏。這是壹片神奇的土地,這裏溪流縱橫交錯,峽谷幽深,瀑布飛流直下,落差達216米的墜紗瀑布就像在空中飛翔,像銀紗壹樣掛在墻上。這裏有許多美麗的山峰。盤古峰海拔700多米。山峰呈葫蘆狀,分為大小兩峰,陡峭難行。站在山頂上,妳可以看到方圓的全景。這裏有壹個著名的公路奇觀,就是湘川公路上最危險的屏障——矮寨天險。從山腳到山頂只有6公裏,卻轉了13圈。道路像壹條白色的帶子盤旋在青山之上,在車行道上,伸手就能抓到窗外像白色柳絮壹樣的雲。德夯位於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這裏山巒起伏,峭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懸崖、石壁、瀑布和原始森林。區內河流小溪縱橫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從矮寨鎮順流而上4公裏到德夯苗寨,船、水滾滾,沿岸古渡、船,伴著苗家的吊腳樓,都是田園風光。九龍江穿村而過,群山環繞,峭壁陡峭。過石拱橋即可到達盤古峰,峰高400多米。山頂有大小兩座山峰,頂寬約5公頃。這是壹片錯綜復雜的原始森林,四周都是懸崖峭壁,站在山頂上,方圓的全景盡收眼底。

吉首市德航景區位於雲貴高原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距吉首市區24公裏。德航旅遊區以矮寨為中心,東至唐樂洞,西至大龍洞,南起巫山、蓮臺山,北至流沙瀑布(中國最高的瀑布群)、小龍洞,總面積約190平方公裏。從矮寨鎮東下,向上4公裏到德夯苗寨,沿岸有貢多拉、水卷、古渡、小船,伴著苗族的吊腳樓,壹派田園風光。九龍溪穿過村莊,周圍是安靜的山脈和陡峭的懸崖...青山綠水間,有灰瓦石砌的吊腳樓,光滑的石板路,精致的石拱橋,還有壹群群赤著腳,穿著紅衣的少女。還有古老的石磨和管車,在水力的驅動下,汩汩汩汩,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轉,壹派田園風光。這是德夯苗寨。因為這是純苗族地區,苗族的風俗習慣對德夯影響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日,舞蹈和鼓勵,三月三日的歌節,趕秋,接龍,推牛和苗嶺情歌都吸引著中外遊客。因此,古樸典雅的苗族風情成為德夯人造景觀的特色。大簸箕苗寨位於貴州省丹寨縣南臯鄉,因形似半簸箕而得名。寨子裏住著92戶人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這個簸箕寨子裏。紡車很長,歲月很長。古老的民歌在這裏已經傳唱了數百年。無論現代文明如何裝點這個古老的村莊,這裏依然是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吊腳樓是苗族的傑作。在大堡寨,壹座極柱吊腳樓依山而建。壹樓用來養牲畜,二樓用來居住,三樓用來存放食物。有的地方建在鵝卵石地基上,寨子裏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也因山勢起伏而起伏。平時寨子裏很安靜。只有在節假日或者有客人來的時候,小板凳壹敲,整個山寨就沸騰了。兒童出生時曾表演板凳舞。孩子出生後,婆家要拿起小米和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壹般是在滿月酒期間。每當這個時候,婆家就挨家挨戶請寨子裏的人吃吃喝喝,高興的時候就會在板凳上跳舞。

  • 上一篇:廣東省徐家莊旅遊景點介紹
  • 下一篇:歷史上的差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