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貝殼

歷史貝殼

最早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火炮的發展史

火炮是指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筒射武器,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藥)、電磁能等能源彈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

根據目前的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至今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袁大德二年火炮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在春秋時期,中國已經使用了壹種拋射武器——火。最遲在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用於彈射火藥包和炮彈。至遲在元朝,中國已經制造出最古老的火器。13世紀火藥和火器從中國傳到西方後,火炮開始在歐洲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制造發射石子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火炮火力的適應性,現代火炮除了普通手榴彈、穿甲彈、穿甲彈、照明彈、煙幕彈外,還配備了各種遠程手榴彈、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子彈藥、炮射制導炮彈、化學炮彈、定時核彈(見核武器),使火炮可以壓制和摧毀幾百米到上萬米的各種目標。

孔明振雲《兵部尚書節上元恭墓誌銘》,明朝高級大臣:“公(袁可立)奉命埋伏,乘風放火燒草,五谷盡燒。奴才很生氣,到了秋天,就帶著大炮,兵分兩路來報仇。”

在火藥武器真正派上用場之前,已經進行了幾個世紀的實驗。火藥發展的最大問題是點火快,質量均勻,威力大。另外,設計壹把合適的槍也不容易。如果不立即設計,就不能發射。由於早期的制造技術,炮手面臨的危險程度其實和炮擊目標差不多。例如,在1460000年,蘇格蘭國王約翰二世在壹次槍擊中喪生。

到15世紀中期,火炮和火藥技術達到了頂峰,成為重要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城墻被攻城炮發射的大石頭炮彈摧毀。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看似是因為小城門被炸開造成的,但實際上可以歸結為炮擊使突擊成為可能的因素。

中世紀的火炮用於攻城時炮擊城墻,在戰場上向大量敵軍開火。它們可以精確地摧毀城堡中建築物的垂直外墻,因此人們開發了傾斜的低矮外墻來代替高聳的垂直外墻。這壹時期火炮在戰場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當時的火炮還很重,很難移動到新的陣地上進行戰鬥射擊。

炮兵是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要的火力突擊力量。火力強、射程遠、精度好、機動性高,可對地面和水面目標進行集中、突然、連續的火力突擊。主要用於支援和掩護步兵、裝甲兵的作戰行動,與其他軍兵種協同作戰,或獨立進行火力打擊。火炮在歷史上有“戰神”的稱號。

火炮經過長期發展,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用途各異的多種火炮體系,成為戰爭中重要的火力手段,並在世界範圍內大量裝備陸、海、空三軍。

在現代立體戰爭中,火力仍然是戰鬥力的核心。炮兵作為戰場上火力的中堅力量,以其強大的火力、靈活、可靠、經濟、多用等優勢,成為作戰行動的主要內容和影響戰場態勢的重要因素。火炮可以摧毀地面的各種目標,也可以摧毀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船只。因此,火炮作為提供攻防生命力的基本手段,在常規武器中占有堅實的地位。

火炮的發展受社會經濟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約,也受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光電子和新材料的發展,使火炮的設計、制造和使用發生了壹系列變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換代的步伐。現代火炮不再是簡單的機械裝置,而是集先進的偵察、指揮、通信、運載工具和高性能彈藥於壹體的完整武器系統。

因此,綜合性能,包括持續發展戰略、威力、反應速度和機動性,是火炮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高新科技在武器領域的應用引起了火炮技術的巨大變革。液體推進劑炮、機器人炮、電磁炮、電熱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論的出現,將開啟世界火炮發展的新篇章。

  • 上一篇:明朝各級官員的官服和官帽有哪些?
  • 下一篇:石家莊鐵道大學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