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隋唐時期的廣告

隋唐時期的廣告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廣告

1.城市之聲廣告

早期出現的口頭廣告在這壹時期有了新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心理戰術來推銷自己的產品。這是因為人際交往有很強的效果,信息在彼此熟悉的人之間直接傳遞,更有親和力,容易被說服。所以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壹個好的商品不僅質量好,而且善於利用人們的口頭宣傳做廣告。

①“鶴酒”

北魏著名散文家楊先芝在《洛陽伽藍紀法雲寺》卷四中,記錄了酒商劉百多巧打廣告的故事。

“城西有鹽池,轄二裏。城裏有很多人釀葡萄酒。白柳,河東人,擅長釀酒。在夏季的最後壹個月,六月,天熱的時候,他和商販壹起囤酒,在日本和中國都很暴力;過了十天,酒味不動,酒味鮮美,過了月醉不醒。京師貴,多郡附諸侯(出郡:任州縣官;寄宿到諸侯:在封地就職)很遠,壹千多裏。因地處偏僻,故稱‘荷香’,又稱‘騎驢酒’。永熙年(北魏孝武年),毛鴻賓的南青州刺史是酒諸侯,路上賊寇四起,喝了就醉。

當時河東有壹位釀酒大師劉白多,他的酒“好喝,醉了好幾個月”。他把自己釀的酒命名為“鶴酒”,也叫“騎驢酒”。雍熙中期,南青州刺史毛宏斌出門就被搶。強盜喝了他攜帶的鶴酒,立刻醉倒在路邊,他很容易就屈服了。劉白多還利用鶴酒的故事進行口頭宣傳,使其在中原地區廣為流傳,遠近聞名。洛陽的朝臣不僅自己喝,還訂了許多禮物送給遠方的朋友,使這種酒的名聲傳到了千裏之外。

(2)進攻戰術

光有口頭宣傳的意識是不夠的。把握顧客的心理狀態,在廣告中運用攻心的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在北魏(公元386-534年),洛陽是壹個政治和商業中心。洛陽伽藍的故事,記錄了壹個用“心思”巧妙做廣告的故事:壹個和尚在挖壹個老墳的時候,挖出了壹個死人12。專門賣棺材的掌櫃對賣棺材的說:“做個柏樹棺材,不要阿桑木棺材。”有人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我看見地下有鬼告訴我,他用的是柏樹棺材,所以可以免於懲罰。但其他鬼以為他雖然用的是柏棺,卻是桑木棺做的,不能免罰。”洛陽各地都出現了“柏樹貴”的現象,人們爭相購買柏樹棺材。這個故事說明,鳳中的商人利用了當時人們怕死後下地獄的迷信心理,做口頭廣告,使得賣不出去的柏棺成為暢銷品。

(三)唐代僧人的“唱賣”活動

隋唐統治者非常重視宗教對人們思想的麻痹作用,所以佛經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文帝和武則天時期,全國各地廣泛修建寺廟和佛像。這壹時期,統治者對外來宗教的態度更加開放,包括佛教、道教等外來宗教在內的各種宗教都得到了重視和發揚光大。這些大大小小的佛寺壹般都擁有大量的財產,包括金錢、糧食、布匹等等。除了主要用於消費和繼續剝削外,衣服等壹些生活用品有時也會拿出來牟利,出售的物品名稱要在出售時唱出。唐朝的寺廟裏,有壹個所謂的“賣衣”制度,相當流行,所以又叫“唱”、“唱衣”、“估唱”。在敦煌遺書中,也有不少“布”唱衣服(布指錢)的記載。和尚邊唱歌邊賣衣服。大部分內容是衣服的款式、材質、價格、質量等。他們詳細地唱出他們所賣的東西的特點,這是壹個非常恰當的口頭廣告。

二。海報廣告

(壹)現存最早的實物廣告

20世紀初,新疆吐峪溝(吐魯番)遺址出土了壹張公元594年(高昌國延長34年)隋代初期的廣告紙。上面寫著“...白人官員是私有的...34年在延長結婚,...家有惡犬,行人慎之”。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廣告實物。

(二)唐代的招聘廣告

唐朝的壹些商人也貼出“紙海報”來招聘女仆,類似於今天的海報式的招聘廣告。根據唐代李公佐寫的著名傳奇小說《謝小娥傳》,謝小娥女扮男裝,為父報仇,為夫報仇。"年底,她到了旬陽縣(今江西九江),看見竹門上貼著壹張海報說:"

(三)唐代戲劇表演海報

中國的戲劇藝術在唐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固定的演出場所——戲臺(在寺廟演出時稱為“廟臺”)。與此同時,其他市場也有“勾欄”表演,也有戲劇海報進行宣傳。後來,阿明詩人張寧在他的詩《唐代勾欄圖》中提到了這壹點:“天寶年間的樂伎。”“品牌名稱”是指戲劇曝光”就是貼壹張海報,張貼,宣布,宣傳。可以看出,這個貼出來的劇是早期的海報,就是吸引了很多戲迷進劇場。

(4)店鋪海報

嶺南、蘇杭壹帶的人喜歡色彩鮮艷、款式新穎的毛巾,稱之為“雨兒巾”,意思是小孩子看到會傻到去要。在元稹的詩中,他們寫道:“龔、嬌為婦帛,俗重於玉兒巾”,“南離京遠,冠不足,唯海略通。吳中商人多單。

3.廣告

在唐代,酒旗是最廣泛使用的廣告。中國古代餐館用酒旗來吸引飲酒者。有的酒旗高高舉起,迎風招展,有的掛在桿子上,掛在門口,成為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酒旗又叫“酒簾”(圖13021),“酒”。“彩旗”等都是長旗,邊緣參差不齊。後來,他們被稱為“王耔餐廳”。《廣韻鹽韻》中有“簾、青簾、酒家王耔”的記載。酒旗最初是用藍白兩色的布做成,後來用五顏六色的酒旗繡上圖案或店名。

照片13021酒簾

酒旗廣告在唐代多用於酒店,並廣泛反映在許多文人的詩詞中:

張繼《江南曲》:“春酒午後賣,酒旗高掛江口。”

劉禹錫《上堤》:“酒旗朝堤頭,連堤樓上堤下;.....春堤繞水流連,酒家旗亭二開。”

杜牧《江南春》詩:“千裏緹縈青紅,水鄉滿酒旗。”

《茶山下水口草市絕句》:“幾多高樹被溪水侵占,誇旗有小樓。”

《送沈去蘇州》:“酒旗贊酒之美”。

陸龜蒙《懷宛陵舊遊》:“陵陽嘉地流年,李白樓,青山,謝朓。只當我思日頭,酒旗風落春。”(安徽省宣城縣宛陵)

皮日休有壹首專門寫“酒旗”的詩,對古代酒旗的樣式和色彩作了更加具體生動的描述:

“那面青石板有幾尺寬,掛在小巷裏。多為風所窘,有時見酒名。”

酒旗也叫“酒”。

杜牧六言詩:“何橋酒柔,待梅花雪,樓上望宛陵,何處能慈悲?”

酒旗也叫“綠旗”、“綠幕”。

元稹《與樂天別東樓》詩曰:“喚客潛浪遠茶,賣之高掛壹小青旗。”

白居易《杭州春望》詩曰:“紅茶織絲贊柿子,青石板飲酒梨花開。”

劉禹錫《河中魚肚》:“風很容易停留在貪婪的旅途中,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回到餐廳。”

酒旗又叫“酒簾”、“花車”、“旗幟”。

王建《宮前早春》詩中寫道:“百高樓酒簾,宮前柳廟前花,內園暖湯,二月中旬瓜。”

陸龜蒙《初冬攻美偶作》:“小嶺猶隱,酒滴如去年香。”

李忠在《江邊歌》中也寫道:“波光酒旗引醉客,樹藏鶯。”

當時的餐館老板除了用旗幟做幌子吸引顧客外,還註重環境的優雅,為餐館裏的頻繁飲酒增添了幾分情趣。魏的《酒樓》寫道:“麗雅隨,銀旗邀客。”顯然,這是壹家為上流社會服務的酒店,五顏六色的“旗幟”上醒目地繡著“酒”字

4.燈籠廣告

唐代繁榮的“夜市”帶來了燈籠廣告的興起(圖13022)。用燈籠做廣告是唐代及以後的餐館、飯店的特色之壹。晚上壹般掛在商店門前,燈籠上的文字表示其商號的商業性質,如“餐館”、“茶館”或“客棧”。晚上點蠟燭,很養眼。還具有霓虹燈廣告的效果,不同行業的燈籠形狀略有不同,比如酒壇似的餐廳掛的燈籠,葫蘆似的藥店掛的燈籠,都是為了便於識別。

圖13022燈籠廣告

中唐時期,王建在描寫“夜市”的詩中也提到了“千燈”——“千燈在夜市藍天上閃耀,高樓裏茶客多。現在不像往常,妳滿口都是歌。”他的詩《將官》中也有“客亭對小市,夜燈火通明”的詩句。

燈籠廣告的興起,首先是由於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夜市的出現。在江南繁華的商業夜市裏,不僅叫賣聲不絕於耳,還有通宵達旦的燈光歌舞,萬盞紅燈閃耀夜空,為燈籠廣告的出現創造了重要條件。其次,此時燈籠的制作技術已經達到了壹定的高度,為商家打廣告提供了物質基礎。至今很多店鋪還在用燈籠做廣告招牌,燈籠的數量和數目。顏色的不同代表了酒店管理內容的不同(如北京萊、上海菜、川菜等。).

動詞 (verb的縮寫)示範廣告

演示廣告主要包括展示廣告和表演廣告,屬於經銷和銷售點促銷廣告的範疇。直到現在,很多店還是用陳列、堆砌、表演來吸引顧客。

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曾寫過壹篇著名的雜文《看市》,描寫了沅州(今湖南千陽)西南壹個新開的集市的熱鬧景象:集市上有“單子”——大牌子,標明商品價格;錦緞和生絲直接陳列在敞開的箱子裏;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擺放在貨架上,供人觀賞和購買;各種“白、黑、精”的土特產,放在方形或圓形的竹制容器裏;熱氣騰騰的蛋糕和魚餌疊放在壹起,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市場上這麽多的攤販展示他們的商品來吸引顧客,這不僅反映了當時市場的繁榮,也反映了展示廣告在當時相當普遍,這是壹種很好的商品促銷方式。

除了展示廣告,還有人賣藥時玩刀玩槍,用表演吸引顧客。《太平廣記》“舒城藥販”第八十五條記載“成都有刀槍賣藥之人”。這是典型的表演廣告。

不及物動詞傳單廣告

東晉以來,紙被廣泛使用,竹子很少被用作傳播工具,這為廣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

佛教興盛於唐代,再加上印刷術的發明和普及。唐太宗年間,僧人玄奘印制了大量普賢菩薩像(圖13024)並分發給普通百姓,將佛教的精髓傳播到全國各地。

圖13023玄奘佛經

圖13024普賢菩薩像

七。為政治服務的廣告

(壹)魏晉南北朝“露布”

在這壹時期的政治廣告和社會廣告中,最重要的是“曝光”。所謂曝光,是指未經蓋章就公開發布的公文。“暴露”有兩種形式。壹種是敵人出征討伐時用來揭露、公布、聲討敵人罪行的文書,屬於“軍書”性質,也叫“批語”。到了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流行。著名的散文有《遷郡記》、陳琳《為袁紹悼豫州記》、鐘會《悼蜀將才記》、桓溫《悼》等。

“揭布”的另壹種形式是“好消息”。“長絹”上壹般都寫有戰勝敵人的過程、俘虜的人數和有功將士的名字。

據唐代《馮記》的篆刻表現:

“‘露布’也是舒潔的另壹個名字。諸軍破賊,以絲築其桿,上兵部,謂之‘露布’。自漢代起,就有了“露布”的名稱。所以叫‘露板’,宣布不檢查,宣布要四面八方迅速知曉。”。

據宋代高澄的《後事紀源》中記載:

”之曰:“魏末每戰,皆欲天下知。這是壹個建立在漆桿上的書和絲綢,它被命名為暴露的布。自那時以來,它壹直在實施。"

當扛著報紙的士兵換馬、休息或停留時,露出來的布就像旗子壹樣插在地上,周圍的人就聚在壹起觀看,把寫在上面的信息到處傳播。暴露布這種宣傳工具,不僅公開及時,而且傳播廣泛。在報紙誕生之前,它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廣告形式之壹。

(二)科舉榜

榜單是我國自古以來政府部門發布的壹種新聞傳播手段。政府通常用“榜”來公布政令和壹些急需向公眾公布的事情,比如奏折、獎罰等。在非常時期,“榜”也用於公布人民關心的戰爭消息和軍事事務。“單子”的本義是指木屑、木板,後來引申為寫字。然後擴展到公開張貼的文件,通知也稱為“清單”。名單通常是“要道”,張貼在“各縣市縣的主要會場”。其中,以皇帝名義出版的,稱為帝王榜。大部分單子是用鋼筆寫的,有些是用刻字印刷的。

圖13025河南大學仿科舉考場

圖13026清代科舉中的鞋子

科舉榜是榜的壹種特殊形式,也是壹種獨特的廣告方式。中國的科舉制度(圖13025)產生於隋朝,在唐高祖武德時期逐漸完善。科舉制度奠定了中國文官制度選拔人才的基礎,因此受到歷代王朝的高度重視。當然,歷代科考造成的以權謀私(圖13026)也不少。

唐代的科舉制度(圖13027)逐漸完善,榜的發布(圖13028)也步入正軌,有了完整的模式。唐代二月試行“釋榜”,史無前例。“金榜”貼在禮部南院,只寫了人名。有的還在同壹個名單上寫下族人的姓名和籍貫,並註明主要司名,收集成冊,表面有金花,四處流傳,稱為“金花帖”或“名單帖”。與此同時,新進士及其後繼者用泥本向家鄉的親友報喜(圖13029),稱為“喜信”。所以自古有壹日,名滿天下,滿城桃李皆春官。"

圖13027河南大學宮媛紀念碑

圖13028清代公布的進士名單

圖13029清朝光緒年間科舉的喜訊。

後來到了清朝,進宮考試結束後,禮部官員手裏拿著黃榜,用雲盤撐著,被壹個撐黃傘的校尉鼓動引導送出太和中門,把進宮考試黃榜掛在東長安門外的長安街上。會在清末的報紙上發表。1905年(清光緒三十壹年)八月,清廷宣布:“停止科舉擴校。”

這種特殊的廣告被廣泛宣傳,由於其內容與人們密切相關,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壹些地方的高考“狀元”名單,有壹脈相承的“遺產”。

(三)廣發聖旨

文帝為了統壹江南,大舉進攻陳。起兵前“發詔書揭露皇帝(陳後主)的二十惡,命人將三十萬條詔書寫滿大江南北。”文帝用強大的政治宣傳攻勢瓦解了陳的民心和士氣,次年壹舉滅了陳。大量的詔令頒布,不僅使要傳達的信息詳細明確,而且還能流通。

八個。路標、拱門廣告

(1)警告路標

當時沒有路碑記錄今天的裏程,而是每隔壹英裏堆壹堆土來記錄裏程。然而,風雨過後,土堆往往會倒塌,政府為此花費了大量的修復費用。五代以後,魏孝寬在每個土堆的原位置種了壹棵槐樹,省去了頻繁修繕的人力財力,給行人壹個棲身之所。後來,周文帝得知這壹舉動,大為贊賞。

另外,在今天的城市街道上,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標誌,比如單行道、快車道、慢車道、過街線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沒有的。然而,釘著各種紅色漆叉來警告行人。後來到了北宋,汴梁的禦道兩旁禁止行人通行,於是在路中間釘了兩排紅漆叉。

目前,路標在廣告中的意義不大,但在當時,其提醒人們註意的功能是現代意義上廣告的功能之壹。所以,路標也可以算是中國早期的廣告形式之壹。

(二)牌樓廣告

牌坊(圖13030)又叫牌坊,歷史上有過綽楔、方楔、華表等名稱。它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是人們傳遞信息的載體。牌坊主要包括功德廣場、陵墓廣場、橋梁廣場、街巷廣場等。牌樓來源於牌樓,就像現在小區的大門壹樣,是壹條街道的標誌性建築,但牌樓不是。或者作為街道和車道的邊界標誌等。在唐代,牌樓是記錄善行和宣布的地方,如誰中了第壹名,進士等。隨著方時的繁榮,許多人行道也建起了自己的牌樓來吸引顧客。後來出現了很多種貞節牌坊(圖13031)。

圖13030少林寺牌坊“祖園底本”

照片13031安徽歙縣明代貞節牌坊

9.擅長廣告的商人

(1)長安西城的竇娃

在唐代,長安西市場是壹個繁榮的地方,各種商店的商品種類繁多。其中有壹個叫竇娃的大商人,生意特別好,竇家店生意興隆。據《太平廣記》卷二四三記載,竇娃用雇來的人收集的破麻鞋和丟棄的瓦礫,制作了壹萬多支長三尺、直徑三寸的“法國蠟燭”。

有了這筆錢,竇毅打算開店。他知道安溪城裏的十幾畝低窪地有很多水,就以3萬元的低價買了下來。這塊低窪地俗稱“小海池”,很難填平。竇儀在小海池周圍開了六七家煎餅店,然後在低窪地中間豎起了旗幡,並且

竇毅借了幾乎免費的人力,為自己的店鋪打好基礎。他應該算是壹個有戰略眼光的商人。同時,孩子把瓦片扔進海裏的事件在當時是新聞和奇聞。他利用所謂的“事件營銷”為自己做免費廣告,獲得市場先機,迅速搶占市場。這樣看來,他也是壹個精明的“廣告人”。

(2)用圖做廣告的“江淮賈人”

據《唐史補》記載:“江淮賈人,積米為貴用,為人畫圖,持壹千錢,買壹鬥米掛於市。楊子留在《棒殺》之後,徐渭的《湯玉林》也可以找到。這個“江淮賈人”是米商,他囤積居奇。

雖然這個商人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是他懂得挖掘消費者的心理,懂得廣告的時機,懂得用形象吸引顧客,所以他也是壹個精明的廣告人,但是他厭倦了過於精明。

總之,這壹時期雖然經歷了長時間的分裂和動蕩,但隋唐的建立結束了混戰,為商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尤其是唐代,經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各民族高度團結,人民生活富裕,娛樂休閑活動多。開放的文化促進了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可以說唐朝是中國封建制度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城市規模和消費水平已經達到了壹個。雕版印刷的發明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技術條件,也為印刷廣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的東西被用作廣告媒體,包括因夜市繁榮而產生的燈籠廣告。商人和廣告商的新興營銷者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廣告活動也頻繁出現。

另外,從這壹時期的現象來看,中國的城市、商業、市場都是從服務政府開始,然後走向民間。對於廣告來說,這種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官方廣告,所謂的政治廣告,然後是民間商業廣告。對比國外廣告的發展歷史,城市是先發展起來的,但這些都是民間自然形成的,與政府無關。

  • 上一篇:弄玉口交的典故。
  • 下一篇:蘇軾如何評價衛青?為什麽揭露宋朝懦弱的根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