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請問朱元璋為什麽自稱皇帝,並以“吳”為國名?稱帝前稱“吳公”,後稱“吳王”。

請問朱元璋為什麽自稱皇帝,並以“吳”為國名?稱帝前稱“吳公”,後稱“吳王”。

公元1368年,鄭錚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靖)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那麽,朱元璋為什麽要把國家命名為“大明”呢?“明”字從何而來?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教授將和我們壹起踏上新的歷史征程,撥開大明的歷史迷霧,尋求真相。《百家講壇》曾經播出過《明朝第十七任皇帝之謎》中朱元璋封號之謎,請從這裏揭曉答案!

原文: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朝的名字之謎。大家都知道明朝。當然國號是“明”,但明朝也叫“大明”。這個“明”是怎麽來的?今天我們就講四個問題來解釋明朝的名字。

第壹,王小明的“明”從何而來?

第二,紅巾軍為什麽要優先考慮王小明?

第三,明朝人為什麽普遍接受“明”字作為國名?

第四,朱元璋當了皇帝。他想把這個大明國建設成壹個什麽樣的國家?下面說四個問題。

先說第壹個問題。王小明的明是什麽?眾所周知,元末天下大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最後,還有、韓和的叛亂。韓林兒,被稱為宋徽宗的第八個孫子,說他出來再次統治世界。但是他們用什麽來號召人民呢?他們的宣傳是“彌勒佛誕生了,王銘誕生了”。明王出來後,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更好。這個“明”就是明王的明。老百姓希望在水深火熱中過上好日子。所以宣傳明王誕生,其實就是號召人民起義。那麽,這個明王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個明王來自明教。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摩尼教,是由壹個叫摩尼的人在3世紀創立的。

這種摩尼教是什麽時候傳到中國的?那是在唐朝武則天的時候。當時唐朝為了拉攏回鶻,回鶻是少數民族,信奉祆教。為了拉攏回鶻,他們擡高了摩尼教的地位,相當於承認了摩尼教的合法地位。但唐朝滅回紇後,這種摩尼教就不再被重視了。因為很多受苦的人經常打著宗教的旗號,打著“彌勒出世,王銘出世”的口號反對朝廷,所以被驅趕到地下,無法正常活動。宋朝時期,摩尼教壹度得到認可。但由於這種宗教叛亂的性質,朝廷仍然拒絕允許其正常存在,被迫再次轉入地下。

到了元朝的時候,大家知道,它離開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正統,所以對宗教更加開放。摩尼教壹度成為可以自由傳播的宗教。但後來,這種摩尼教也被用來反抗朝廷,再次被打入地下。這個明教或者摩尼教已經被打入地下,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拼命地和佛教掛鉤,和佛教凈土宗白蓮教掛鉤。也就是元朝的時候,很多人用白蓮教來聚眾。其實他們信仰的是摩尼教和白蓮教混雜的這樣壹個宗教。他們在宣傳什麽?宣傳是“彌勒誕生,王銘誕生”。前兩次我們談過。當時劉福通說“十人獨眼打黃河反天下”,“彌勒佛生,王銘生”,號召人民起來反抗朝廷,爭取幸福生活。這時,他們執行了自己的口號,那就是打王銘的旗號。因此,這個“明”在王小明意味著摩尼教是明教的“明”。

第二個問題,為什麽說紅巾軍要優先考慮王小明?現在讓我們看看王小明的口號。當時的口號叫“山河有中華大地,日月將重開大宋”。這些標語是什麽意思?“山河有漢地”是元朝的統治,以蒙古貴族為主。它把人分成幾個階級,實行民族壓迫。他們玩“山河有漢地”,意思是趕走蒙古貴族,重新由中原人統治。“日月將重開大宋”,他們只有說自己是大宋的繼承人,才能更有號召力。“日”“月”二字隱含壹個“明”字,號召有明教的人。

號召人民達到兩個目的:

壹個是反抗階級壓迫,恢復以漢族為主體的統治,不再受民族壓迫。

第二個想好好生活,迎接王銘的誕生。因此,在很長壹段時間裏,為了使自己的班底更具權威性和號召力,朱元璋也優先考慮王小明。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他以王小明的頭銜自稱為大宋。所以他的爵位是基於大宋王朝的龍鳳稱號,他的國家是由大宋王朝和王小明統治的。自從朱元璋接受了王小明的稱號後,他曾在王小明手下當過副元帥,在王小明手下當過吳國公,後來被封為吳王。因此,它與王小明的“明”有著不解之緣。那麽大家就會問壹個問題,既然朱元璋已經做了皇帝,為什麽不要求再加壹個頭銜,加壹個王小明這個詞呢?

我認為原因有二:第壹是很多參加起義的人,很多反抗元朝統治的人,仍然相信明成祖的說法。他們加入了起義軍的行列,希望明成祖誕生。要滿足這群人的願望,就不能把這個口號扔掉。如果妳把這個口號扔掉,妳就失去了這部分民心。明王是誰?朱元璋本人就是明王,他就是大明。誰想當明王?沒有位置,他已經占了位置。但是,朱元璋的隊伍畢竟是經過儒家知識分子改造的,他們和原來的群體是通過白蓮教燒香聚集的。這支起義隊伍越走越遠。所以,朱元璋後來在討伐張士誠的戰役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他說因為元朝統治很黑暗,大家都盼著改變生活狀態,所以誤墮巫術。他所指的巫術是白蓮教,也就是明教。“愚民被巫術所誤導,被提案的假出世所迷惑,誤信彌勒真的存在”。他們根本不理解這種說法。這個咒語是胡說八道。他們特別相信彌勒佛將在來世出生,王銘是真實的。為什麽?說“戚跡統治世界,蘇琪受苦”。希望他治理國家,拯救自己的痛苦,但是這些人在壹起怎麽辦?發生了這種事。是“聚會燒香。如影所言,傳河洛。只要妖言善道,兇計必顯。焚城垛,殺士子,毒生靈,無窮之理。”也就是朱元璋雖然用明教和王小明的稱號和頭銜來起義,但起義成功後,他又回來批判白蓮教和明教,說他們是“無端的”。所以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從思想上已經脫離了明教信仰,脫離了大部分參加農民起義的起義軍所信仰的原始白蓮教。

他已經被儒家知識分子改造了。既然如此,為什麽這種說法還被接受?屬於朱元璋的知識分子有很多,包括我們上次提到的朱升、陶安、劉基和李善長。他們都相信儒家說的,他們接受大明。事實上,他們已經用另壹種方式解釋了“明”這個詞。據說在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中,有對大明、天空、太陽、大地和月亮的祭祀,這與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和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有關。他們還提出壹種說法,蒙古起於北方,宣明是水德,朱元璋起於南方,是火德。還說,說“朱”字,後姓朱融,朱融是誰?是祖先掌握了火,叫了火,叫了火官。他給人們帶來了光明。朱元璋繼承了這個火德,在南方起家,壹定會打敗北方的水德,所以這個明和火是相通的。

為什麽朱元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傳說,都和火有關?據說他住的廟,別人覺得是紅色的,是不是著火了,很多人說不是。我出生的時候就看到他們家房子是不是著火了,但還是沒有。這個火其實預示著他是火德,以後會和“大明”二字聯系在壹起。過去是皇家官員。為了使他們的統治更加合法,他們利用這些神道教義來愚弄人民,加強他們的權威,宣傳皇權神授。於是他提前埋下了很多伏筆,最後說朱元璋名正言順得天下。

儒家知識分子認為,朱元璋以大明為國號,以火德立國,獲得天道和天助,天經地義,他要統治全國。因此,即使朱元璋放棄了白蓮教提出的彌勒誕生說和王銘誕生說,他仍然保留了大明的國號。還有壹點,上次我們留了壹個小問題,就是誰是王就說誰是王,王。為什麽王小明是小字?誰做的年號,從古至今都是兩個字的年號,沒有壹個字的年號。為什麽朱元璋在明朝建國前當吳王的時候有個爵位,叫吳元年?壹句話,什麽意思?

根據目前的分析,朱元璋稱之為“大明”,但王小明絕不能稱之為“大明”。他必須使這個“王銘”成為王小明,並表明他比他高,所以壹切都應該在王小明這種材料上宣傳。因此,韓林兒只能是王小明,而不是大明王。雖然用了“明”字,但是把他做小了,只有朱元璋自己才是大的。國名放大,起源於元朝,但之前沒有,像大宋,後來才叫。元朝叫大元。這個元朝的名字是怎麽來的?這是《易經》裏的壹句話,叫做“大哉甘源”,大元。明朝繼承了元朝,又稱“大明”。

再說了,吳元年,為什麽人家用的是兩個字的年號,到了吳王那裏就給壹個字的年號?事實上,米切爾在編纂歷史時,不小心泄露了線索。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他用的是龍鳳年,這壹年是公元1367年,是鄭錚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應天接王小明,廖永忠到瓜州時,船沈了。這個王小明沒了,這個龍鳳年不能用了。但是,今年不是換元年,也就是不是建立新年號的壹年。那麽在描述這段歷史的時候,還能用龍鳳年嗎?如果沒有其他年份可用,就用“武”,就是武元年,所以歷史上有個武元年。這個吳燦元年只是讓我們知道,那是朱元璋開國的前壹年,他還在王小明奉龍鳳稱號。但是米切爾寫作時,他不能這樣寫。我們前面講的三個問題講的是朱元璋的明,這個“明”是怎麽從摩尼教或者明教來的。最後,它被普遍接受。

先說朱元璋。他說他要向全世界展示,明王誕生了,彌勒誕生了,明王誕生了。每個人都要好好生活。妳跟著朱元璋沒有錯。那麽朱元璋想把明朝建成壹個什麽樣的國家呢?

朱元璋在北伐戰役中有這麽幾句話,壹句是“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陳剛立紀,賑濟斯裏蘭卡人民”。“驅逐韃靼”就是驅逐蒙古貴族,恢復中國,恢復以漢人為主體,沒有民族壓迫的中原統治。當然,後來朱元璋曾經說過,這是我們的補充。朱元璋沒有壓迫蒙古人的意思。他說蒙古人也要平等。萬物為天所蓋,地所容。大家都是我兒子,應該平等。當他說恢復中國不是為了壓迫蒙古人,也沒有說不允許蒙古人留在內地。“驅逐韃靼,恢復中國”就是推翻蒙古貴族的統治。妳說的“陳集”和“陳集”是什麽意思?就是建立社會秩序,建立制度,整頓秩序,“陳剛立紀”。還有壹種說法叫“救民於水火”。元朝,尤其是元朝的人民生活艱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要“救民於水火”。那麽,這些話,我覺得包含了朱元璋的治國理想,有這麽多的內容。我認為有三個:

首先,他想趕走蒙古貴族的統治,他做到了。

第二,要整頓社會秩序。

第三,我們應該把人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第壹個已經實現了,第二個他正在做。第壹項和第二項的目的是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他是怎麽做到的?他是如何實現目標的?過去有壹種說法,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背叛了農民革命和農民起義,成了農民階級的敵人。後來,不是嗎?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在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沒有人能逃脫這個規律。當了統治者,他肯定是站在老百姓的對立面,但朱元璋自己也曾經是社會上最地痞的壹個,他的考慮和出發點和其他皇帝不壹樣。

建國後不久,朱元璋說:“天下之初,民不聊生。”世界剛剛穩定下來,人民正處於財政困難之中。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很多。“人的才能都是被困住的,就像壹只鳥剛開始飛翔,妳拔不了它的羽毛,也搖不動它的根,安息吧。只有誠實的人,才能與自己約好,使別人受益,所以妳要深記。”也就是說,當壹只鳥要飛的時候,妳不能拔它的羽毛。樹剛種下,妳不能搖它,也不能動它的根。我們如何做到這壹點?靠的是誠信,靠的是禁貪止暴,愛惜百姓,讓他們休養生息。他曾經和劉基討論過如何發展生產,如何讓人民身體健康。劉基說他對老百姓寬大,劉基說他要對老百姓實行布施仁義的政策。朱元璋說,寬大是不行的。怎麽說呢?他說:“人情可以不要,但是寬大也不行。在我看來,寬恕壹定是人民的財富,人民的力量。不攢錢,人民就累死了。不救服,民困。不懂禮法,不免貪婪暴戾,民不聊生。妳這樣寬大,就有了名,百姓也不會為難。”

妳什麽意思?不能光說寬大處理。他們沒有財富,沒有經濟發展,好嗎?說妳老是搞項目,搞項目,人很累好嗎?沒有,都說妳們教育不行,禮儀法制不行,人民不懂得教育。能不能就說寬大處理?他說妳不能幫助那些貪官,富民,但是人民還是被壓迫被剝削。光講寬大是不夠的。如果這些都做不好,如果只講寬大,人民也不會受益。這些話包含了朱元璋的治國理念。

朱元璋的治國理念,我把他歸納為五條:

第壹,要發展生產,富民。這是第壹條規則。

第二,節省開支,節省人的錢,節省人的力。

朱元璋當年沒有土地,他體會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艱辛。他不允許別人隨便浪費物力財力。他說這些都是人民的精華,人民壹點壹滴的勞動所得,他們的辛勤勞動。朱元璋自己當了皇帝以後,衣食方面非常節儉。眾所周知,南京是個火爐,很熱。當他去各個政府辦公室看東西時,他汗流浹背。有人在旁邊幫他拿衣服。當這是濕的,他改變了它。旁邊的官員看他換的衣服不是新的。他什麽都沒有。他說我在世界上很富有,不能擁有任何東西,但我必須擁有。所以過著清貧生活的朱元璋理解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沒有做奢侈腐敗的事情。

他說:“人的愛好很重。力行節儉,足以修身養性。崇尚奢靡會導致道德淪喪。”妳什麽意思?他說當了皇帝,他要喜歡的會是下面的風氣。都說提倡節儉可以修身養性,提倡鋪張浪費就會失德。

有壹次朱元璋在宮裏,看見幾個宮女往地下扔壹縷絲線。他把宮女叫回來,說是誰扔的。妳知道這是普通人的血汗嗎?下次扔重罰。我不敢進宮。看到兩個太監穿著新鞋,壹下雨就撲上去淌,敢踩泥。普通人提供的衣服鞋子妳怎麽不打理?這都是普通人的血汗。不能讓妳隨便糟蹋,就說他在宮裏,在自己身上都提倡節儉,這和他的出身有關,和他愛惜民資,保民生的思想有關,不僅僅是因為他出身貧寒,很多人都忘了自己的根,對吧?

所以他有壹個想法,就是讓大家安居樂業,讓民力節儉,不浪費民力民錢。

第三,少上項目,不給老百姓增加更多負擔。

朱元璋還獎勵農民和桑樹。他規定壹個家庭可以種多少棵樹、桑樹和棗樹。他說,如果發生饑荒,這些棗樹也能救命。他過著艱苦的生活,他非常小心地管理著生活。他說我讀《尚書》的《親愛的人》,他說我有很多感觸。什麽感覺?都說以前做皇帝的人是生活的主人,不總是考慮老百姓的問題,說我們不能不考慮老百姓的利益。為什麽?正因為我們只考慮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們才能長久,所以朱元璋才能關心人民,不僅僅是為了人民,也是為了他的統治。我覺得這在當時是必然的,在國內,國家是家,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這句話叫什麽?正所謂“壹切治理以民安為重,民安為國安。”眾所周知,唐太宗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說,“壹切治理都以人民的安全為前提,人民的安全就是國家的安全。”意思是壹樣的。剛才我們在討論朱元璋要建立壹個什麽樣的大明國。他標榜自己是阿明國王和阿明皇帝,所以他暗示自己生來就是阿明國王。他站在這個位置上,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四,進行道德和法制教育。這個太現代了,這個詞,這個詞。其實就是這樣,進行道德和法律教育,辦學,倡導教育,讓人知法。

朱元璋非常重視人民的教育。教育的壹個重要方式就是辦學,他對此非常重視。這壹點我們不需要細說。他也有壹些措施,壹路教育人到農村基層。比如他立了壹個布告,叫《教民布告》,就幾個四字段落,要求人民遵守道德,不犯罪,不偷盜,孝順老人,團結農村。教區居民的名單到處張貼。每個村子都應該有壹個木鐸。木鐸是什麽?木鐸是個鈴鐺。木鐸是什麽?是梆子。有人定期在村裏走,敲梆子,表示孝敬父母,禁止偷盜,熱愛勞動。僅此而已。讓這些道德建設以這種方式在人民中進行,這是壹種...

另壹個是明朝實行壹種古老的儀式。這個古老的儀式是什麽?叫“鄉飲禮”,“鄉”就是農村的“鄉”。飲酒飲酒始於周朝,明代開始實行。這是什麽意思?就是逢年過節,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村裏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要主持本村的飲酒儀式,總結本村壹年來發生的事情,評判村民壹年來的表現。凡是表現好的,坐下喝,表現不好的,站著喝,再表現不好的,不喝,站著喝,提出處罰,給某些人壹個警告。他在道德建設上壹路走到基層。

還有,關於法律。我們還會說,他的法律書叫《大高》,明代也有法律文本叫《大明法》。《大明法》要求每個郡學都要有,所有學生都要學。大高應該家家戶戶都有。什麽是大高?我們後面會詳細講。在大高,有各種懲治貪官作惡的規定。他編了《大稿》,讓家家戶戶收集,自己收藏。以後妳犯罪了,就說妳被判刑了,妳的罪就減壹級。可以看壹下,降壹級。說犯法了,家裏有“大高”嗎?不,等壹下。這成了後來明朝沿襲的習慣。老百姓有事,就去找政府,說判了什麽事。如果有“偉大的外套”,他們說這是減少。其實也不壹定是真的,只是傳統遺留下來的,是朱元璋留下的。

第五,最後壹條是打擊貪官,整頓吏治,不能讓他們為所欲為。

朱元璋因為生活在社會底層,所以對貪官富民的壓迫深惡痛絕。他有親身經歷。他說我以前遇到州縣官員的時候,他們整天喝酒,不管老百姓死活,就知道收稅受賄。他說我要求官員誠實。如果妳誠實,妳就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如果妳不誠實,妳將在荊棘中行走,這是行不通的。他會用法治和他的嚴厲。

剛才我們在討論朱元璋要建立壹個什麽樣的大明國。他標榜自己是阿明國王和阿明皇帝,所以他暗示自己生來就是阿明國王,所以他占據了這個位置,做了他想做的事情。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國的時候,希望有壹個有序和諧的社會,壹個廉潔的政府,壹個能夠發展生產,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政府。就是他有他的治國理想。但是,我們說朱元璋畢竟生活在五六百年前。那麽,他是不是能夠把這些事情做的徹底,他的想法能夠貫徹到底?他很矛盾。比如這些跟隨他出征的功勛大臣,還有他的王子和公主呢?當了官、官、臣、王、徐他們該怎麽辦?他會給田地很多錢。他不是想限制富民嗎?但新的壹代會再次成長,他們會回到舊的方式,與普通人作對。但這是另壹個問題,朱元璋自己卻逃不出這個怪圈。他怎麽想是壹回事,客觀歷史發展是另壹回事。

  • 上一篇:盤點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 下一篇:蕭紅的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紅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