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能給我發壹份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請求1500字,拜托各位了。謝謝妳。

誰能給我發壹份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請求1500字,拜托各位了。謝謝妳。

這場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國幾千年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振興中華:“振興中華”的口號最早是孫中山在1894年的《中華社會復興宣言》中提出的。此後,大多數愛國者都以此為畢生奮鬥的終極目標。可以說,此後中國的壹切革命鬥爭,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所有的進步和成就都是因為它的督促和鼓勵。五四運動是這種精神的直接延續。這是愛國學生奔走吶喊、浴血奮鬥,以及知識分子、市民、工人積極響應和支持的最根本動力。這也是“對外爭取民族權利,對內懲治民族盜賊”,“喚醒同胞,壹致救國”等口號最根本的意義。雖然當時有些人並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壹點,他們是在愛國熱情的驅使下,但他們的愛國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中國繼續落後,最終目的是為了挽救中國危亡,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振興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廣大學生不顧高壓四處奔走吶喊,他們的愛國行動因為愛國主義的強烈號召和愛國主義的強烈感染,得到了工商界名人、精英和廣大群眾的支持。今天,要想成功跨越21世紀,實現四個現代化,真正振興中華民族,就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民主精神:新文化運動最早提出了科學與人權並重的主張(青年雜誌的創刊演說中就有提到),之後又談到了“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當時把人權和民主視為基本相同的概念)。後來“賽先生”“德先生”變成了“賽同誌”“德同誌”,也就是說民主和科學,合在壹起,壹直是中國* * *產黨的奮鬥目標。在五四運動中,民主,也就是“德先生”,是壹面反封建、反專制的旗幟,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五四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發揚了民主精神。沒有民主的啟蒙,沒有民主意識的覺醒,不可能有如此大規模的愛國運動。當前,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還很遠。要使中華民族早日復興,就要繼續高舉“德先生”的旗幟,發揚民主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科學精神:五四時期,科學,即“賽先生”、“德先生”,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又壹面旗幟,有力地推動了民主意識的發展和反封建鬥爭。陳獨秀在《告誡青年》壹文中提出了六個新觀點,第六個是“科學的而不是想象的”。他說:“現代歐洲之所以優於他人,科學之所以繁榮,並不是因為人權。如果有兩輪船和汽車”,以及“中國人要擺脫蒙昧時代,以身為淺薄之人為恥,就應該奮起直追,科學與人權並重。”①[《獨秀文存》,第9頁,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弘揚民主精神的同時,也要弘揚科學精神。解放思想:五四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大膽打破舊傳統,提出了許多振奮人心的思想,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有力地推動了其他領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澤東當時所描述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不義的禁錮中,尋求天空。”①[人民大團結③,早期手稿,第393頁,湖南出版社,長沙,1990。正是這次思想大解放,使五四運動成為新思想與舊思想、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分水嶺。它是20世紀中國第壹次具有重大影響的思想解放運動,開了思想解放的先河,深刻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隨之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壹次、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產生,以及此後中國取得的每壹個進步和成就,都可以說是解放思想、繼承和發展五四精神的結果。
  • 上一篇:動畫學習史
  • 下一篇: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的輝煌歷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