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嶽西河畔有古風。

嶽西河畔有古風。

戴建東

應村裏文化專家盛秀榮的邀請,我去了陳村。

穿過唐溪古城,沿著唐蘇線壹路向南行駛。在濃稠的路段,壹座石橋橫跨在濃稠的溪流上。過了石橋往東就是陳村了。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在夜色下有些隱晦。和大多數江南小山村壹樣,村口是壹排新建的三層樓房,村裏的巷子也比較窄。因為下著小雨,巷子裏還有些積水,我們小心翼翼地在巷子之間走著,來到了壹個農家小院。

這是盛秀榮的家,獨特的村屋。

院內的白墻上,畫著盛秀榮自己的墻繪《荷塘魚彩》。兩條大鯉魚在碧綠的荷葉間遊來遊去,畫面的精致令人驚嘆。盛秀榮的家也不同於其他農家樂。室內掛著很多字畫,後門開著,有假山和水池。整個農家院都體現出優雅和寧靜。

主人很好客,簡單的茶具,純紅茶沖泡。在優雅的環境中聽盛秀榮對陳村歷史文化的描述。國學史料豐富的盛秀榮,說起陳村的歷史人文,更是數不勝數,讓人驚嘆這位大師級人物的博學。

陳村位於省級風景名勝區九峰山腳下,白石山腳下,壹條濃濃的小溪畔,環境幽靜,村風淳樸。九峰山是壹座名山,山腳下的陶寺和湖堆是歷史名人村。陳村,在我的印象裏,以為是壹個叫陳的村子。到了村上才知道,這個小山村原來姓範,和北宋名臣範仲淹壹脈相承,不得不讓人對陳村刮目相看。

聽妳的話,不如學十年。盛秀榮讓我們了解了陳村,了解了範仲淹後裔居住地的文化底蘊。

1000多年前,陳村的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耕種生活。北宋初年,壹個姓陳的家庭在這裏發了財,所以取名陳村。後來,另壹個姓張的家族遷到這裏,他們在這裏繁衍生息。直到明朝,範仲淹的次子範純仁從蘭邑遷到山口後,又遷到董熙(今陳村),人口繁盛,瓜果流傳,逐漸成為今天陳村的村容村貌。以前陳村有個許廳,有個說法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可惜明末清初,後大溪的壹場特大洪水沖毀了徐會館。民國末期,陳村仍有旗桿和基址。

範家的人在陳村定居後,家道興旺,成了村裏最紅的名字。由於範氏後代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範純仁的直系後裔,範仲淹忠君愛民的思想深深影響了範氏家族,從而在陳村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陳村範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據村裏的老人們傳說,範氏宗祠裏曾經掛著壹件珍貴的寶物:宋元四年的給範純仁的聖旨,這壹度成為陳村幾代人的驕傲。可悲的是,這件寶貝在文革中丟失了,成為陳村後人心中永久的遺憾。

範氏家族的始祖範仲淹非常關心人民的疾苦,為人民的生活擔憂,與人民同甘共苦,把“以民為本”、“救民之苦”作為標準,並付諸實踐。在《勸農》中,他寫道:“烹葵花剝棗古之富,太守勸農聽。不用擔心風俗不同,我願意從此調整風向。”

他的代表作《嶽陽樓記》更是名揚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忠君愛民思想,激發了範後代昂揚向上的道德情操。範的子孫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創造了壹代又壹代的輝煌。

範純仁直到範仲淹去世才出來做官。歷任徐州觀察法官、香邑縣令。範純仁的性格淳樸大方,對待別人不會疾言厲色,但他認為這是道德,但他挺拔不屈。從布衣到宰相,廉潔勤政壹以貫之。我曾說:“我壹生所學,得益於忠誠和寬恕。”。以至於在朝廷上侍奉君王,交好同僚朋友,和睦宗親,壹刻也沒有離開過這兩個字。"

後範純仁派的後代幾經遷徙,最終選擇了九峰山下、後大溪畔的良田生存下來,逐漸壯大了範氏家族。給範純仁的聖旨,曾隨家族遷徙帶到陳村,供奉在範氏宗祠。每年臘月二十五,正廳都會將這份神聖的聖旨懸掛在範氏宗祠後面,在煙霧繚繞、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舉行盛大的祭祀等重要宗族活動,直至次年正月十五。可惜的是,曾經沒有榮譽的範氏宗祠,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漸年久失修,最後轟然倒塌,毀於壹旦。給範純仁的聖旨也丟得無影無蹤。

盛世,美麗鄉村的建設讓陳村再次繁榮起來。在今天的新農村建設中,陳村兩委審時度勢,在範氏宗祠的原有基礎上新建了陳村文化禮堂,梳理了範仲淹的生平事跡和文化淵源。寬敞的場地和宏偉的門樓賦予範氏宗祠全新的內涵。

值得壹提的是,陳村文化大師盛秀榮以其精湛的文化功底,為恢復和修復陳村樊氏村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盛秀榮雖然不是範的後代,但作為陳村的壹員,他為了村落文化的繁榮和復興,致力於村落的文化建設。他從浩如煙海的文史資料中,逐壹尋找有關陳村範祖先的壹些史料,加以整理完善,繪制在文化禮堂、文化長廊中,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去陳村的時候,正好是農歷正月初十,還下著毛毛雨。我們坐在盛秀榮家,喝著香茶,聽著窗外傳來的陣陣鼓樂。這是村裏準備跳舞遊行的彩龍。當我們聽說有壹條七彩龍時,我們都很興奮。在主人的建議下,我們循著鼓樂的聲音,尋找彩龍起舞的地方。

在村文化禮堂的院子裏,只見彩旗獵獵,兩條紅黃相間的龍在文化禮堂裏徘徊。身著紅黃相間舞龍服的男女選手在觀眾席上與靈巧的彩龍壹起暢遊。隨著壹陣不耐煩的鼓樂,兩條彩龍遊出觀眾席,走過村巷。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興高采烈地互相問候。

陳村壹直有元宵夜的傳統習俗。在迎接龍燈的這壹天,陳村的每家每戶都要裝飾燈籠,招待客人和朋友。全村男女老少,衣著光鮮,喜氣洋洋,壹片喜慶的氣氛彌漫在每壹個角落。龍燈所到之處,人們焚香點燭,跪拜。在龍的真身前,所有人的臉上,除了笑容,都是虔誠的。人沒有矯情和虛偽。他們做禮拜的時候,更多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和諧。這可能就是中華民族對龍的敬畏吧。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壹直占據著“九五至尊”的地位。迎龍燈也是江南古越地的鄉村習俗之壹。與眾不同的是,湯溪當地民俗壹般在正月迎接臥龍,祈求風調雨順。只有陳村是用五顏六色的舞布做的龍。原因是臥龍會點香燭,容易引起火災,安全風險高。後來在“專家”的指導下,改成了五彩布龍,壹直延續至今,最後成為陳村人民文明節的娛樂項目。

典型的江南稻作文化,孕育了陳村後裔的淳樸生活方式,也融入了當地的古越文化。該村的民俗沿襲了湯溪古縣的習俗,正月迎龍燈是該村重要的慶祝習俗之壹。正月初壹,陳村先民用紅色和黃色的布片組成兩條彩龍,分別由10多名男女舞動。布燈所到之處,鄉親們朝拜迎接,十分隆重。舞龍當天,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賓客滿堂,十分熱鬧。

除了古越湯溪擁有的許多習俗,陳村在正月初壹帶著壹家人去祖墳拜年,回來祠堂收饅頭。在祠堂裏,會舉行壹些書法對聯,老人和年輕人會聚在壹起討論和展示十八般武藝...

據說陳村的範後代武功超群,令十裏八村的村民大為佩服。但範純仁“儉能助廉,恕能成德”的睿智之言,卻為陳村後人所稱道,這也造就了陳村後人的勤奮與謙虛,並壹直延續至今。

回到盛秀榮家,正是晚飯時間,豐盛的菜肴,和諧的氣氛,主人健談的話語,讓大家在幸福中吃了壹頓晚飯。此時,戶外鼓樂依舊不絕於耳,歡快的舞龍音樂傳遍村巷,走進千家萬戶,給陳村人帶來吉祥之兆。

晚上,成千上萬的燈亮著。晚飯後,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村口,看夜幕下五彩繽紛的龍。陳村布龍從村裏的巷子裏慢慢走出來。紅龍黃龍齊頭並進,時而頭貼著頭,時而迂回曲折。布龍燈火通明,遠看像兩條金龍繞村而行,給陳村帶來了壹年的吉祥喜慶。

如果把板凳龍比作壹個大將軍,那麽布龍就像壹個文弱書生。柔美多彩,輕盈靈活,龍身也贏得了村民們驚艷的目光。采布龍所到之處,都是五光十色。村民們跟著舞龍的腳步緩緩前行,而孩子們則從采布龍中鉆出,嬉笑打鬧,其樂融融。

"北面是芙蓉峰,南面是白石山."範的後人,壹直生活在後大溪畔,以先輩為榜樣,照亮著他們的言行。陳村人民繼承祖先的崇高美德,在嶽西河畔繁衍生息。範祖上“忠君愛民”的美德,壹直激勵著陳村人前進。

  • 上一篇:如何理解十八大報告對我國發展現階段和歷史方位作出的準確判斷?
  • 下一篇:《吳姓女孩名大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