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臨清幾歲了?

臨清幾歲了?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差不多1700年。

臨清之名始於後趙(319 -351),意為清河附近。

西漢初設清苑縣,先隸巨鹿縣,後隸魏縣,魏晉屬冀州陽平縣。

十六國後,趙建平元年(330),清苑改臨清縣,屬泗州建興縣。

以後浪費。

北魏太和二十壹年(497),清苑縣西部恢復為臨清縣,屬泗州陽平縣。

北齊被廢除。

隋開帝六年(586),恢復臨清郡,屬清河郡。

唐七年(772),臨清設永吉縣,先後隸屬茅州、潁州、周貝、清河縣。

宋朝先後隸屬於大明府、行唐府、廣金府和大明府。

盧恩州,大明金屬之州。

袁屬,屬中書省。

明朝屬東昌府,山東刺史,弘治二年(1489)升為周,轄館陶、邱縣,屬東昌府。

清順治元年(1644)不領郡。

乾隆四十壹年(1776)升為直隸州,屬山東省,轄武城、夏津、邱縣。

春秋時期,臨清屬於魏國。

戰國時,臨清改為趙。

秦行縣制屬東郡。

漢承秦制,西漢初以王建國為郡國。

直到漢武帝建立了州部,在全國分為13個刺史部(州)。

當時臨清屬於冀州系魏縣。

三國攻漢制,屬魏地,臨清屬州部陽平郡。

晉朝還是州、郡、縣三級制,臨清隸屬於州部陽平郡。

南北朝時期,仍然繼承了晉制。

臨清屬於濟州部濟北郡。

周琦,臨清屬於清河縣。

隋初廢縣救州,後廢州為縣,臨清屬周貝清河縣。

到了唐代,郡縣加路,最初全國分為10路,733年(開元二十壹年)改為15路。

當時,臨清屬於河北周貝清河縣。

宋初,道路由廢棄的道路修築而成,道路轄州、州、州、縣。

當時臨清屬於河北東路名府魏縣。

遼、金繼承宋制,所轄北部為19路。

臨清屬於周恩,大明路和大明府。

元朝在中國設立行省(簡稱“行省”),行省下有路、州、縣。

當時,臨清屬於周浦,被轉移到山東省。

明代行省改為承辦宣傳司(以下簡稱“布政司”),廢道歸府州保管。全國被劃分為15個首席秘書,也稱為15個省。

當時臨清屬於山東省布政司東昌府。

清代稱為省,建國初為18省,後增至22省,省為地、縣兩級。

當時全國8個縣市劃歸山東省。

臨清初屬東昌府,後屬直隸府。

從1840的鴉片戰爭到1919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間,疆域建制變化不大。

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路,邊界為濟西路(治聊城)。1914,改為東路。

1928的廢棄道路是山東省直屬的。

1936全省有12個行政區,每個區都設立了監察專員公署。

魯西北為第六區,轄聊城、茌平、博平、東阿、陽谷、壽章、範縣、莘縣、冠縣、朝城、冠城、堂邑、蒲縣等13個縣。臨清和高唐屬於第四區。

從1937,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除蒲縣、範縣、冠城縣外,均為淪陷區。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在* * *的領導下,各縣區逐漸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1939 10,魯西北管委會成立。

1940年4月,魯西北行政公署成立,下設太西、雲西、魯西北、雲東四個專署。

當時聊城、東阿、陽谷、博平、清平、茌平等縣屬運東署,冠縣、館陶、臨清、邱縣、堂邑、莘縣、朝城、朝北等縣屬魯西北,蒲縣、範縣、冠城、壽章屬鄖西。

1941年6月,中北局決定將魯西行署與冀魯豫行署合並,新設冀魯豫行署,下設7個特派處。原魯西行署的太西、鄖西、魯西北、鄖東為第壹、二、三、四特辦,原河北、山東、河南行署的轄區為第五、六、七特辦。

當時的蒲縣、範縣、壽章等縣屬於二署;管城、潮城、莘縣、潮北、茶堂、冠縣等縣屬三社,朱縣、陽谷、東阿、茌平、博平、清平等縣屬四社,館陶屬濟南行署三社,臨清屬濟南行署四社,高唐屬六社。

65438+同年2月,河北、山東、河南行署第四專屬張秋,第二專屬壽章,黃河以東昆山、東平兩縣組成第八署。

1942年至12年,冀魯豫行署第壹、第四專署合並為第壹專署,轄朱仙、陽谷、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安等縣。

1943原冀魯豫行署第三派出機構與濟南行署第七派出機構合並為冀魯豫行署第七派出機構。

當時,臨清、冠縣、衛東、館陶、弘毅、莘縣、堂邑、清平、晁陂屬於它們。

1944年5月,濟南行署與冀魯豫行署合並為新的冀魯豫行署。

1945年9月,* * *中央決定撤銷北方局,成立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兩個中心分局,恢復河北、山東、河南行署,下轄河北、山東、河南8個特派處,下轄濟南5個特派處。

當時的朱縣、陽谷、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安縣屬冀魯豫行署第壹派出機構,後改為第六派出機構,蒲縣、範縣、壽章、張秋、管城屬冀魯豫行署第二派出機構;後來改為第九署。臨清、館陶、冠縣、吳迅、永治、莘縣、臨清鎮為濟南行署第壹專署,高唐為濟南行署第二專署。

1947-1948年8月,朱縣、東阿、遼陽、許儀、茌平、博平、河西隸屬冀魯豫行署第六機構,壽章、陽谷、範縣、蒲縣、冠城隸屬冀魯豫行署第九機構,臨清、館陶、冠縣、吳迅。

8月20日,1949,聊城行政督察辦公室成立,隸屬平原省。

聊城、陽谷、東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縣、莘縣、高唐、壽章、聊城市城關區(縣級)屬本地區,蒲縣、範縣、冠城、朝城屬平原省濮陽地區,館陶、臨清鎮屬河北省邯鄲地區。

民國元年(1912)減為壹縣,先屬績溪路,後改為東路、林德路。

省直屬1928 * * *。

1936屬於山東省第四專科所,下轄十個區,壹區為市區,二至十區下轄517個村。

9月臨清解放後,1945,縣市分開設置,冀南行署為第壹派出機構。

1948年5月升為專門市,次年又降為縣級市。

建國後縣市分而治之,隸屬河北邯鄲的機構。

1952 165438+10月劃歸山東省德州社,65438+2月變更為聊城社。

1956撤銷清平縣,其二區(金郝莊)、三區(王集)、四區(康盛莊)、五區(戴灣)劃歸臨清縣管轄。

1958年縣市合並,設在臨清市,隸屬聊城機構。

1963撤市復縣。

1965年3月,臨清縣魏雲河西的建中、通村、下堡廟、鹿寨、老官寨五區劃歸河北邢臺地區,建臨西縣。

同時將館陶縣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縣。

1983撤銷臨清縣,設立臨清市(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批準)。

8月2日1996,撤銷大辛莊鎮、老趙莊鎮,成立大辛莊鎮、老趙莊鎮(字[1996]第41號)。

1999 65438+2月6日,撤銷八岔路鄉,成立八岔路鎮(鄭路字[1999]第35號)。

2000年6月13日,撤銷湯原鄉,設立湯原鎮(鄭路字[2000]第45號)。

2000年,臨清轄3個街道,1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94247人各鄉鎮人口:青年路街道43948新華路街道58767先鋒路街道26007林動鎮27834胡李莊鎮25233宋林鎮33876老趙莊鎮40412康莊鎮(國學大師季羨林故裏)32010劉改子鎮29094魏灣鎮八岔路鎮30384潘莊鎮31266煙店鎮36523湯原鎮36106曹氏鄉28220金郝莊鄉24905小寨鄉25292康盛莊鄉25197戴灣鄉26904尚店鄉29569朱莊鄉25351。

2001年,臨清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鎮:新華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先鋒路街道、湯原鎮、閻店鎮、潘莊鎮、八岔路鎮、大辛莊鎮、劉改子鎮、魏灣鎮、康莊鎮、老趙莊鎮、宋林鎮。

2001 65438+2月20日,經山東省批準,撤銷大辛莊鎮,成立大辛莊街道辦事處。

2010經省批準,聊城市、臨清市撤銷尚店鄉、金郝莊鎮、戴灣鄉,設立尚店鎮、金郝莊鎮、戴灣鎮,但原地區、鎮指揮部不變。

截至目前,臨清下轄4個街道,12個鎮。

  • 上一篇:為什麽韓國人對這些外國教材不滿意?
  • 下一篇:小錦鯉壹天餵幾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