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農學和古農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國內研究情況

農學和古農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國內研究情況

農學和古農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國內研究情況

如上所述,中國傳統農業歷史悠久,積澱深厚。後代農書是在前代農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別是綜合性的農書,從《齊姚敏書》到《農政全書》,都大量引用了前代的農業資料,並加入了當代的新成果,使傳統農學滾雪球。但嚴格來說,在這種傳承關系中,前代農學只是史料,不是研究對象,所以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古代農學或農業史研究。在古代,傳統農學並沒有像儒家那樣成為顯學。

古代農學或農學史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清代的考證。當時的園學者除了研究經典之外,還涉及到古代農業的研究。如程的《溝河治理筆記》和《九谷經》等,都是對古代農業或農業史的專門考證。清末民初,在朝野有識之士紛紛主張振興農業、引進西方近代農學的時候,高潤生針對“現今農校教科書只用日文譯本,而不記載自己的農家”的情況,提出了全面整理和傳承古代農學的計劃,並計劃出版《梨園古農學叢書》。他的計劃沒有實現,但他的方法是“以義說農,以義證農”,沒有脫離傳統考證的範圍。解放前,農業領域的壹些前輩註意到研究古代農學的重要性,從事收集和整理壹些農業史料,從壹些方面進行研究。最成功的人萬,從1924開始在金陵大學從事祖國農業遺產的收集整理工作。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收集了3000多萬字的農業古籍和其他文獻的農業史料,準備編成《農民集成》。然而,在當時的困難條件下,他們的工作範圍和成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古代農學或農業史研究,是從新中國成立後* * *和人民* * *的支持下開始的。1955年4月,中央農業部在北京召開“整理農業遺產座談會”,對祖國農業遺產的整理和研究作出了規劃和安排。在中央農村工作部、國務院農辦和農業部的關心和組織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遺產研究室、西北農學院古代農學研究室等農業史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匯集了壹些專家和農業史研究者,形成了壹支初具規模的研究隊伍。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對古代農業的研究以整理古代農業書籍為中心。文化大革命前,第壹批重要成果已經取得。其中,石生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將傳統的訓詁研究方法與現代農業科學知識相結合,對生之書、四人月令、齊書、方便圖編、農桑集、農業行政百科全書等骨幹農業圖書,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進行了校勘和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石生漢對農業古籍和古代農學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撰寫了《中國農業遺產簡介》和《中國農業古籍述評》兩部著作,從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高度對中國古代農業科技進行了精辟、淺顯的闡述,對我們研究中國傳統農學仍有指導意義。這壹時期,設在南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遺產研究室組織了相當的人力,在全國各地搜集了654.38+05.4萬字的資料,整理成654.38+057卷的《中國農業史資料》,其中金陵大學目前留下的456卷,占665.438+03卷,4200萬字。他們還從8000多部地方誌中提取了3600萬字的資料,整理匯編成120卷地方誌綜合資料、120卷地方誌分類資料和449卷地方誌產品。這部共7000萬字、近1300卷的材料,是農業史研究的壹部基本建設。實驗室在農業古籍的校對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陳恒立的《農書補編研究》采用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該書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研究,為研究明末清初江南地區的農業科技和農業經濟提供了重要資料,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中國農學史》(第壹卷由科學出版社於1959年出版,第二卷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84年才正式出版),以具有代表性的農業書籍為基礎,論述了各個時期的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情況,是研究中國農業史的壹部創舉。其他如夏校釋《呂氏春秋·農本》和關《原篇》、的《中國農事誌》等,都是這壹時期的重要成果。雖然古代農學研究的發展進程因“文革”的發動而中斷,損失巨大,但這壹時期奠定了其進壹步發展的基礎。

20世紀70年代末,十年浩劫後滿目瘡痍的農史園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被解散的農業史研究機構相繼恢復,並增加了新的機構。更多的人關心農業史研究,農業史研究隊伍逐漸壯大。《農業考古學》、《中國農業史》、《農業史研究》等刊物和文集相繼創刊,中國農業史學會於1987正式成立。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農業史的研究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農業經濟史、農業生產史、農業思想史、農業科技史、部門農業史、區域農業史、少數民族農業史、農業古籍和農業古諺的研究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分支。除了農業書籍和其他文獻,人們廣泛使用日益豐富的考古發現和民族誌材料,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以促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所有這些事實表明,中國的農業史研究已經從整理農業古籍的階段進入了對各個分支進行綜合研究的新階段。雖然古代農學研究常與農業史研究混淆,但實際上它只包括農業科技史和農業史中的農業書籍研究。在這兩個方面,成績也是豐碩的。農業古籍的整理還在繼續,前壹階段的壹些研究成果陸續來到付梓,這壹階段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問世。苗啟宇在前壹階段與萬合作研究的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推出自己的新書。其中,《齊姚敏書註》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善的版本,集中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元刻農桑集註》也是壹部功力深厚的傑作。馬宗申完成了傳統農學最後壹部巨著《授時通考》的校對工作。科技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中國農業科技史》的起草。這是農業部組織的壹次大型學術工作,動員了幾乎所有農業史領域的學者。從1978醞釀到1989正式出版。歷時12年,90多萬字,內容包括農具、水土利用、生產結構、耕作制度、土壤肥料、栽培、良種繁育、植物保護等。農業出版社1995出版的尤新著《中國水稻栽培史》呈現出多學科、多研究方法、現代自然科學與歷史研究相結合的特點,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農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 上一篇: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詳細資料集
  • 下一篇: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位於哪個市和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