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德國為什麽分裂?怎麽分的?

德國為什麽分裂?怎麽分的?

眾所周知,二戰後,聯邦德國(指1949-1989期間的西德和1990後的統壹德國)對納粹德國的罪惡歷史進行了徹底的反省,與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70年,聯邦總理勃蘭特跪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的壹幕,已經成為德國悔過自新的經典象征。但是,除此之外,國內對德國反省歷史的了解也很少。在勃蘭特下跪場景的影響下,人們普遍傾向於把二戰後德軍徹底反省的結論過於簡單化。雖然這壹結論是正確的,但不容忽視的是,二戰後聯邦德國對納粹歷史的反思經歷了壹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1.從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沈默和回避階段。

與今天德國形象反差最大的是聯邦成立後15年的歷史態度。在西德這個階段,對納粹歷史的反思和清算只是壹點現象,還沒有形成規模。相反,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對納粹歷史的無知、沈默和回避。

這裏要從1945說起。二戰後,德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普通德國人失去了靈魂,失去了家園,每天都在為最基本的生存奔波。清算納粹歷史是西方占領當局的事情。邪惡的納粹領導人在紐倫堡受審。納粹官員被驅逐出政府機構。對於普通德國人,美軍在美占區以登記和審查的形式進行“非納粹”措施。但由於與納粹政權有關的人數眾多,德國民眾的反抗強烈,不得不移交給德國地方政府設立的特別法庭。當地法院也敷衍了事,讓無數納粹過關,於是“非納粹”運動半途而廢。

1949聯邦德國成立後,沒有積極清算納粹歷史。相反,在1949,12年,聯邦眾議院通過了壹項赦免納粹罪犯的法案(1954年,眾議院再次赦免了壹批納粹罪犯)。1951年通過法律,恢復1945年被解職的前納粹官員。隨著冷戰的加劇,西方占領國也失去了徹底清洗納粹的興趣。他們更關心的是迅速支持西德成為西方陣營中的壹員。朝鮮戰爭爆發後,北約鼓勵德國總理阿登納重建軍隊。為了利用前納粹高級軍官的專業能力,盟軍和西德政府提前釋放了邁因斯特和其他納粹高級將領。阿登納親自到監獄探望其他納粹將領,還邀請邁因斯特到總理府討論。阿登納本人就是保守派,他受到納粹政權的迫害。他主張與西方國家特別是法國和解,也支持與以色列建立友好關系,對猶太人進行賠償。但他最關心的是如何重建德國,盡快從西方戰勝國手中獲得西德的國家主權。為此,他需要許多納粹歷史與他無關的專業人士。在阿登納時期,大量前納粹高級文武官員得以重返政府機關。沒有壹個納粹時代的法官被起訴或失去他的職位。阿登納總理辦公室國務秘書戈羅貝克是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紐倫堡法律的起草者和批判者。因此,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戈羅博克現象”。東德因此打擊納粹主義,在西德得到恢復。雖然西德沒有復辟納粹主義,但由於冷戰的掩護和阿登納的保守傾向,很多罪孽深重的納粹分子僥幸逃脫了應有的懲罰。

二、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轉折和突破階段。

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聯邦德國,沒有辦法深刻反省和清算納粹歷史。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情況開始發生根本變化。這時,西方國家和西德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他們共同的反對目標是美國入侵越南和他們自己的保守勢力。在西德,納粹德國的歷史及其在西德的殘余勢力是西德學生運動的獨特目標。當時距離二戰結束只有二十多年,在政府、軍隊和教育機構中擔任重要職務的保守派大多有著不光彩的納粹歷史。這些人相對安全地度過了20世紀50年代。學生運動爆發後,他們的納粹歷史被年輕壹代無情清算。西德對納粹歷史的反思和清算正式拉開序幕。

1968165438+10月7日,在公開場合,女記者克拉斯菲爾德給了前納粹黨成員、高級官員、德國總理基辛格(不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壹記響亮的耳光。她說她是以晚輩的名義扇的耳光。在她看來,二戰結束僅20年,壹個前納粹黨成員和高級官員就能成為聯邦總理,這是德國的恥辱。1969年初,聯邦總統盧伯克因在納粹時期設計集中營的建築公司工作經歷,遭到輿論攻擊,不得不匆匆下臺。

1969年秋,在學生運動的大力推動下,社民黨和自民黨上臺。社會民主黨主席、當年的反法西斯鬥士勃蘭特擔任聯邦總理。勃蘭特上臺後,對內推行民主自由改革,對外尋求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解(“東方政策”)。2月7日,勃蘭特代表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在華沙與波蘭政府簽署了和平友好條約。當天,他向華沙的猶太人起義紀念碑致敬。正是在那裏,他做出了本文開頭提到的舉世聞名的道歉。在西德,他受到右翼的攻擊和批判。但他的偉大舉動感動了世界輿論。1971結束時,諾貝爾委員會授予勃蘭特諾貝爾和平獎。他不僅贏得了個人榮譽,也贏得了世界對聯邦德國的尊重。此後,世界輿論對德國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需要提到的是,西德的學生運動對納粹歷史的反思也出現了極左的趨勢。少數大學生深信“資本主義導致法西斯主義”,組建了所謂的“紅軍”,試圖以暴力推翻西德的社會制度,因此誤入恐怖主義歧途。1977年秋,極左恐怖主義達到頂峰。在施密特政府的強硬打擊下,“紅軍”失敗,陷入低谷。

然而,學生運動引發的對納粹歷史的反思和對前納粹分子的清洗仍在繼續。1978,前納粹海軍法官、時任巴登-符騰堡州州長漢斯?費冰兒在輿論壓力下被迫下臺。在二戰結束的最後幾天,他繼續判處士兵死刑。戰後,他堅持認為“如果它是合法的,那麽現在就不可能是非法的”。

1979年,西德地方電視臺連續四晚播放美劇《大屠殺》。電視劇中壹個被納粹迫害的猶太家庭的悲慘命運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靈。據統計,當時只有2000萬人觀看了該節目。對於只有6000萬人口的西德來說,這是壹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節目的成功讓新納粹分子憤怒,他們試圖通過迫害電視設備來進行幹涉,但失敗了。

三、80年代:重復和爭論階段。

20世紀80年代後,聯邦德國對納粹歷史的態度再次出現波動。這與1982末科爾為首的保守派再度崛起密切相關。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保守派壹直對左翼對納粹歷史和德國保守傳統的批評耿耿於懷。科爾上任後宣布將實現“政治和道德轉折點”。科爾本人並不想為納粹歷史翻案,但其他保守派認為是時候重新評價德國歷史了。

1983年,西德出現了所謂的“希特勒日記醜聞”。著名的《明星》雜誌刊登了所謂的《發現》和《希特勒日記》。德國輿論震驚。保守勢力欣喜若狂,高呼“改寫納粹德國歷史的時候到了”。然而,“希特勒日記”很快被證明是偽造的。雖然“日記”是假的,但它暴露出的保守派篡改歷史的欲望是真實的。

1985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5月8日是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40周年紀念日。隨著這壹歷史日子的臨近,歐美各國都在籌備盛大的紀念活動。因此,聯邦德國再次掀起了反思納粹歷史的高潮。但這種反思已經改變了基調。有些人認為5月8日對勝利者來說是“勝利和解放的壹天”,但對德國人來說卻意味著失敗和災難。德國人還能和戰勝國壹起慶祝“勝利解放日”嗎?5月初,時任美國總統裏根來到西德,與德國總理科爾壹起紀念二戰結束,並展示德美兩國人民的和解。科爾安排了對比特堡二戰陣亡德國士兵墓地的吊唁。然而,媒體很快披露,數十名納粹黨的核心組織武裝黨衛隊成員被埋葬在墓地。猶太組織因此呼籲裏根和科爾放棄吊唁計劃。但是科爾堅持要和裏根壹起去比特堡。聯邦德國和納粹的光輝形象被蒙上了壹層陰影。

5月8日,聯邦德國在眾議院隆重舉行二戰結束40周年紀念活動。面對西德輿論對這壹歷史日子性質的質疑,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在講話中明確指出,“5月8日”是德國人值得紀念的“解放日”,因為它將所有德國人從納粹暴力統治下解放出來。德國人不應該把他們在戰爭結束時所遭受的災難與這壹天聯系在壹起,而應該與1933 65438+10月30日,希特勒上臺的那壹天聯系在壹起。德國人不應該對當年的戰勝國懷恨在心,而應該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邪惡的納粹統治。魏茨澤克的精彩演講不僅贏得了德國眾議院的熱烈掌聲,澄清了德國公眾的歷史疑惑,還得到了西方輿論的稱贊,為德國的國際形象去除了陰影。

然而,西德關於納粹歷史的爭論並沒有結束。1986年,所謂的“史家之辯”又出現了。這場爭論起源於右翼歷史學家諾爾特。他在壹篇報紙文章中抱怨說,納粹德國已經滅絕40年了,但這段歷史仍然不能“過去”。他認為,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世界歷史上並非絕無僅有,其他國家也發生過類似的大屠殺。而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很可能是對斯大林“大清洗”的回應,是壹種“亞洲式的酷刑”,就像正當防衛壹樣。對諾爾特的攻擊,著名社會學家哈貝馬斯與左翼歷史學家壹起,進行了及時有力的反擊。他們認為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納粹國家用現代化的工廠手段,對壹個種族不分男女老幼進行了全面的種族滅絕,而這種罪行發生在歐洲的文明國家德國。如果妳去尋找,總能找到與其他國家大屠殺的“可比性”。但是,這種“可比性”自然不能成為德國人降低自我道德標準的理由。關鍵看德國人是不是沾沾自喜,如釋重負,是不是願意把自己當成落後國家,逃避良心的譴責。至於諾爾特的第二個觀點,完全是胡說八道,他在極力為希特勒開脫。

第四,90年代以來:深化和多元化階段。

1990 10年6月,分裂了40年的德國統壹了。統壹後的德國繼承了前西德的名稱及其反省納粹歷史的優良傳統。統壹後,對納粹歷史的反思和清算加深了。過去,清除納粹歷史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前納粹政權的重要人物和機構或聯邦德國政界的重要人物的納粹歷史。現在,進入批判視野的是納粹時期的普通人和組織。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歷史學家格哈德·哈根發表了題為《希特勒的自願自殺——大屠殺中的普通德國人》的博士論文。在這本書中,蓋德哈根通過對納粹時期參與大屠殺的德國協警的研究,得出了納粹時期普通德國人都是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自願幫兇的結論。該書被翻譯成德語後,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並引發了所謂的“蓋德哈根大辯論”。在這場爭論中,年輕壹代大多支持哥德哈根的觀點,而他們的父輩,也就是那些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成為大學教授的大學生,因為過於批判哥德哈根作品的專業缺陷,顯得有些落後。

隨著爭論的深入,納粹德軍在二戰和大屠殺中的作用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在此之前,德國有壹種粉飾太平的說法,認為“國防軍是幹凈的”,認為他們只是“服從命令”,參與“正常的”戰鬥,並沒有參與納粹大屠殺等犯罪行為。對此,屬於左翼自由主義的德國煙草富商林茲瑪和他的社會研究所組織了壹場名為“滅絕之戰——國防軍的罪行1941-1945”的歷史圖片展,展出了數百個戳穿“國防軍是幹凈的”的謊言。展覽在德國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然而,它也引起了來自極右翼的攻擊。他們在裏面發現了壹些技術上的錯誤,試圖推翻整個展覽的結論,但是失敗了。

進入90年代後,聯邦德國反思納粹歷史的形式逐漸多樣化,影視媒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前所述,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美劇《大屠殺》就對西德反思納粹歷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在德國引起巨大反響,德國中小學組織學生集體觀看並進行討論。在這方面,德國影視行業也做出了非常搶眼的作品。國際知名的德國電影都是關於納粹歷史及其影響的。早在1980年,根據著名作家格拉斯的小說《鐵皮鼓》改編的德國同名故事片就獲得了好萊塢奧斯卡最佳非英語故事片獎。2002年,壹部講述納粹時期壹個流亡非洲的猶太家庭的故事片《非洲之戀》再次獲此殊榮。90年代中期,諷刺1983“希特勒日記醜聞”的德國故事片《斯托克》獲得該獎項提名。去年德國電影界上映了壹部反映希特勒末日的故事片《死亡》,在德國引起轟動,今年在好萊塢獲得提名獎。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國家電視二臺制作了壹系列有關納粹歷史的紀錄片電視片,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與正面的歷史教育不同,影視作品可以讓戰後出生的年輕人更直觀地接觸納粹歷史。以猶太人命運為主題的電影可以讓他們更加同情受害者,而以希特勒為主角的電影則可以通過《與魔鬼的約會》讓他們對自己的鬼魂更加免疫。後壹部電影的成功不僅顯示了德國電影業的藝術水平,也反映了他們在政治上的成熟。

在新世紀之交,聯邦德國在反省納粹歷史的過程中又立下了壹座裏程碑。經過二三十年的反復討論,聯邦眾議院於6月25日1999通過決議,在柏林修建大型紀念館,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六百萬猶太受害者。眾議院通過了美國建築師彼得·艾森曼設計的碑林。碑林建於波茨坦廣場,位於統壹後的柏林市中心,面積約150m平方,其中2711碑林高度從30cm到4-5m不等。紀念碑森林將警示壹代又壹代的德國人記住納粹時期的罪惡,永遠不要讓黑暗的歷史重演。今年5月10,大屠殺紀念林正式揭牌。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然而,即使進入新世紀,德國反省納粹歷史的過程依然壹波三折。2002年,德國歷史學家豪爾赫·弗裏德裏希出版了《火》壹書。書中詳細描述了二戰中戰勝國對德國城市的空襲,以及德國人民遭受的災難。作者將戰勝國對德國的狂轟濫炸與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相提並論,引起了激烈的爭議。新納粹也借機挑撥德國與戰勝國的關系。他們將2月1945日交戰各國對德累斯頓的轟炸稱為“炸彈屠殺”,並威脅將於今年5月8日在柏林的標誌性建築勃蘭登堡門示威。

那天,世界各地的人們從電視上看到了來自德國首都的動人壹幕: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手持蠟燭,靜靜地站在勃蘭登堡門周圍的街道上。他們在祈禱永久和平的同時,也用這壹行動阻止在周邊街道挑釁的新納粹分子走向勃蘭登堡門,阻止他們玷汙德國的國際形象。

這張圖可以作為二戰後聯邦德國反思納粹歷史的過程和現狀的象征。德國的反思是徹底的,但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已經深入人心,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還在繼續。讓我們祝福它!

  • 上一篇:《泰坦隕落2》遊戲推薦——玩家付費跑酷嗎?
  • 下一篇:寫壹篇吊橋的作文最有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