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知道文筆塔的歷史?

誰知道文筆塔的歷史?

1.江蘇省常州市文筆塔位於常州市紅梅公園南端,被譽為“千古讀書之地,現代創新之城”。建於南朝始祖蕭道成建立元年(479-482),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名太平寺。關偉縣太平寺塔,形似文筆,又被稱為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寶塔寺興亡後,宋代詩人楊萬裏寫下“太平古寺劫灰,夕陽只照壹座寶塔”的詩句。現在的這座塔是由美籍華人劉碧如等人出資建造的。6月1982+065438+10月恢復對外開放。塔高48.38米,磚木結構,7層8面,塔內有螺旋梯,登塔賞心悅目。塔區還有文筆樓、塔影山房、筆架山等其他建築場景。圖為著名景觀《落霞寫》。

塔高48.38米,底層外徑9.58米。它是磚木結構,七層八面。每層都有拱門,周圍有螺旋梯。當妳登上這座塔時,妳會看到整個城市的全景。文字塔美觀別致,體態輕盈,風格獨特,在古塔中獨樹壹幟。文字塔歷經滄桑,幾經廢棄。1981年,在愛國人士劉國鈞先生遺孀劉菊秀女士及其子女的支持下,古塔得到了修復。1988年恢復“落霞寫”景區,是以寫塔為主體,融入常州各個歷史時期的典故、傳說、文物,富有江南園林韻味的景區。它是常州文化薈萃的象征和縮影。宋代詩人楊萬裏關於太平寺的詩中,有壹句“太平古寺劫灰,夕陽只照孤塔”,這便是“采寫夕陽”之名的由來。景區裏有很多風景如畫的景點。塔的東部以“燕池”為中心,周圍有墨香棚、碑廊、司文橋、文筆樓、夢筆軒、賈茜亭、岱嶽亭、寶塔碑、星居橋、牡丹亭等建築,塔的西部以塔影池為中心,周圍有塔影山房,觀看文筆塔倒影,象征“高山流水遇知音”。塔北是筆架山,意為筆魂之架。山下有稼軒坊、金仙坊、容祠閣、狀元樓(刻有唐代以來常州九狀元名單),點出了延陵箕子的賢良風範。地址:1羅漢路。【編輯本段】2。雲南省景谷縣文筆塔位於景谷傣族彜族自治縣營盤村,距景(谷)林(滄)公路54公裏。有壹座密密麻麻的梯形磚石風水寶塔,就是景谷營盤的文筆塔。在綠樹松林環繞的群山中,塔尖如壹根玉筍直插雲霄,寶塔有八層六面。塔基由紅色砂巖制成,塔身為綠色。塔頂是圓錐形的。塔基礎每側寬3.2米,高65438±0.68米,塔身每層高65438±0.93米。塔基中間的六面有石雕圖案,有動物,有花卉。塔身第六層兩側各有壹個塔門洞,塔門洞高1.2米,寬0.85米。塔旁立著壹塊石碑,描述著它的建造過程。1988 165438+10月,景谷縣被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輯本段】3。雲南建水縣文筆塔位於雲南建水縣城南四公裏的白水河之巔。建於清道光年間(1828年),造型獨特,風格獨特,故名。塔身是人面,塔身是青石砌成的實心石塔,高31.4米。令人驚奇的是,塔基礎的周長等於塔的高度。

文筆塔的建造原因是“文抑武”,是“尊孔崇文”、“儒佛合壹”的絕妙範例。筆塔獨特的造型給人豐富的假設。若從山麓仰視,塔如神筆,呼光喚影,寂寥迷離;從壩上往上看,筆會升在空中,高大帥氣,筆尖指向天空。塔會隱藏在煙霧和薄霧中,就像壹枚想花落月宮的火箭,很有爆發力。著名古建築資深專家鄭、羅等人認為,這座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古塔是“中國獨壹無二的”。老羅也樂呵呵地寫了壹首詩贊道:“精工巧構天臺,文字塔因其造型獨特而得名。”不像浮圖,中國寶塔沒有今天的運氣。【編輯本段】4。山西省河曲縣文筆塔在山西省西北部河曲縣東部的五裏大東梁,有壹座磚筆。建於乾隆59年,人稱“文筆”,又稱“狀元筆”。此筆意為“鎮東山勢”,以利河曲風水。筆尖建在烽火臺的墩上,如墩頂直徑五尺四尺,筆尖底座直徑壹尺八尺。筆尖的底座由三層石頭砌成,筆身由青磚白灰砌成,實心,頂端突然縮成圓錐形。據民間傳說,夏季至日日出時,筆影可達河西大口溝!【編輯本段】5。雲南省廣南縣文筆塔——又名大雁塔,位於廣南縣城南13公裏的岜沙東側三臺坡山頂,與連城遙遙相望。建於清道光末年。* * *塔樓11層,高36.8米。它是壹座六角形的空心檐塔,筆形。橋臺為六角形,砌石,高1.8m,寬4.8m在每壹邊。塔身青磚砌成,直徑4.8m,壁厚1.48m塔身每層前後均有圓拱裝飾的假窗,但第七層和第十二層的前窗較深。塔身結構嚴謹挺拔,曾被稱為“沂南第壹塔”。1993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本段]6。廣東省惠州市的文筆塔是惠城區三塔之壹。與西湖的泗州塔和下角的文星塔並列。

亭式八角五層磚塔,建於清初,是壹座正八角形的亭式五層磚塔,高20.29米,基邊長2.5米,無法登塔。塔身八壁上,二層飾有方形開窗,三層南北兩側飾有桂形門,四五層只在南面有裝飾。塔剎的建築頗具特色,由剎座、蓋碗、寶蓋、寶珠等組成。,比例和諧,裝飾突出。塔的底層比較高,達到3.05米,面積也是逐層縮小。

在合江樓旁建塔,勵誌,取名“文筆塔”。月上花開,光陰似箭。這座有著400年歷史的文字塔曾經雜草叢生,但現在已經被修整得很平靜了。史書上稱之為“筆塔”,意思是希望此塔保佑當地士人成名,登頂。基於此寓意,塔下的東井集也叫“青雲路”。

在通往文筆塔的“青雲路”上,徽州博物館館長袁說,街道兩旁散落的壹些“紅砂巖”可能是合江塔被毀後的殘留物,現在都被當作老百姓家門前的墊腳石。文筆塔後面是徽州太守府東塘院,蘇東坡在這裏品嘗了著名的荔枝“陳家子”,並寫下了兩首《吃荔枝》詩,其中壹首廣為傳誦,“日有荔枝三百顆,為嶺南人不惜”。

河江大廈旁邊,西枝江與東江交匯處,有壹座改建的東新橋。原橋是壹座“20船40船,鐵鎖石錨隨水沈浮”的浮橋,是連接徽州府縣的重要橋梁。它是蘇東坡在徽州時輔佐道士鄧壽安修建的,如今已成為鋼筋混凝土橋。據說近年來橋下宋碼頭遺址出土了654.38+萬枚各朝代錢幣,直接影響了廣州古錢幣市場的行情波動。[編輯本段]7。雲南永德縣文筆塔建於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 * *它有七層,高8米。是十戶(今班卡鄉)以盧光榮掌管班卡姓老少壹大簇。它籌集了118兩便士,請來了劍川石匠師傅趙。文筆塔的建造,是為了增加被稱為任麗故鄉的班卡的美麗,使山村更加優雅美麗。文筆塔建成後,塔頂生長著壹棵常青樹。經過多年的生長,樹根纏繞在塔上,形成樹包塔、塔包樹的景觀。由於塔頂的綠樹根部已經落地,生長速度較快,再加上歷次地震和大枝葉的重力影響和風向,文筆塔嚴重向西傾斜。根據這種情況,為了保護這座紀念碑,在1992用鋼架固定,但無法控制其向西傾斜的傾向。2002年,鄉黨委、政府決定重建文筆塔。在上級的支持下,他們投資654.38+0.8萬元對塔進行了整改,對塔的基礎部分進行了加固,對三個農戶進行了搬遷,在塔的周圍建了圍墻,建了大門,進行了花園式的管理。同時,他們在文筆塔內開設了壹個文化站,使之成為壹個將古塔與文化和娛樂融為壹體的好地方。

關於文筆塔的修建原因,至今有許多不同的傳說,其中有些傳說被後人根據文筆塔、青龍橋、幹龍潭的修建進壹步形象化。

傳說之壹:“敬畏石虎”。據說修建文筆塔是因為玉堂村小青埡口安心草山有個石虎。面對班卡,他擡起頭盯著它,被認為是在壓制班卡。在班卡人懼怕安心草人的時候,班卡人幾經較量難勝。於是,他們相信了石虎吃班卡的說法,無奈之下,偷偷把石虎的下巴打掉了。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修建了筆塔,以威懾石虎對班卡的威脅。

傳說二:以對石虎心生敬畏為由,激勵民眾集資。據說當時十戶人家的廚師長盧光榮就是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為了發展班卡文化,他設想建壹座文字塔,但不是壹個人就能建成的。於是,他以石虎吃了班卡為由,鼓勵所有的人,無論老幼,籌集資金,實現建造文字塔振興班卡文化的目標。

傳說三:文筆塔建成後,修建了青龍橋和甘棠(壹個圓塘)。人們把文筆塔比作“箭”和“筆”,把青龍橋比作“弓”,把甘棠比作“硯”。它叫“弓箭筆”,有“筆”和“硯”。激勵人們團結進步。[編輯本段]8。雲南省隆陽區文筆塔——伊羅池住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西南角。它如畫的風景是壹池壹亭壹塔。九龍塘(羅易塘)占地65438+82萬平方米。小臺球室原來的亭子已經不存在了,湖中央有個亭子。尤明將為鄧子龍題詞:“百戰歸來,鬢勝白發;黃金耗盡,只剩下湖上的青山。“文筆塔,又名紫雲塔,建於唐代,文革中被毀,現已修復。池如硯,亭如墨,塔如筆,土如紙,文房四寶齊全。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在第四次滇西戰役中犧牲的愛國將士,在伊羅池畔修建了壹座公墓和抗日戰爭時期第八軍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即現在的滇西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編輯本段]9。廣西賀州市文筆塔,又名魁星塔,位於賀州市賀街鎮。是賀州市古代學官文峰的標誌性建築。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這座塔有五層樓高,占地約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身用大塊青磚砌成,但表面是紅色的。塔的頂層原來有壹口大銅鐘,鑄造於南漢大寶四年(861),重750公斤。銅鐘呈圓形,開口呈喇叭狀。銅鐘造型精美,裝飾華麗,上面刻有1288銘文,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屬於自治區重點文物。此鐘於1963移至Ba。【編輯本段】10。廣東省中山市文筆塔位於中山市南區沙湧村。建於清代,重建於1988。是沙湧村民為紀念馬南保抗元扶宋有功而建在山頂上的,是壹種強音。所以叫文筆山。

這座塔用花崗巖做地基,青磚做塔身。六塊花崗巖石水平支撐,形成壹個中空的圓形體,自下而上變窄,呈筆尖狀。塔高約11m,底周長13m,磚厚0.7m..塔身鑲嵌石碑,楷書“彩筆生花”四字。現在塔身部分損壞。【編輯此段】11,雲南鳳慶縣文筆塔鳳慶縣文筆塔位於縣城東7公裏的紅龜山上,又名紅龜山塔。建於光緒沈嘉年間(1884),是鳳慶著名景點之壹,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腳下,迎春河蜿蜒流過。塔高35米,17層,磚木結構。環顧四周,大有“四面觀雲”之勢。關於這座塔有許多精彩的傳說。

雲南省雲縣雲州文筆塔12

【1】雲州文筆塔位於雲縣城北約1公裏的火石山頂。建於清乾隆壬寅年(1782),高約20米,九級。是壹座方方正正的實心磚塔,屋檐密密麻麻。第二級以上,每級中央各有壹個淺窟佛箱(無佛像)。塔基為紅砂巖,塔頂為銅葫蘆形花瓶,下部四角掛兩個銅鐘。塔身第壹階段西墻嵌有大理石塊,刻有施工說明。塔基周圍15-25m範圍為荒地。

文筆塔於1983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於1992年被縣人民政府確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雲縣比較有文物價值的古建築,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 上一篇:誰知道“畢”姓的歷史和由來
  • 下一篇:廈門BRT公交車起火致47人死亡。公交車事故中如何安全逃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