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漢字演變的自然演變

漢字演變的自然演變

漢字結構的自然演變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異體字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同壹個字的不同書寫形式越來越多;②筆畫的花樣越來越多;③寫作方法越來越多。

漢字在起源的時候,其實就是寫實的圖畫,每個部落甚至個人可能寫這些字或者畫這些圖的方式都不壹樣,所以每個字的寫法也有很多種。這種現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顯。比如甲骨文中的“尊”字至少有20種寫法,“陽”字至少有45種寫法。壹個詞的各種寫法稱為變體。

在漢字結構轉型的過程中,新字體取代了舊字體,舊字體中的各種寫法往往同時被廢除,即淘汰了許多異體字。而對於新字體,通過自然進化,在民間出現了簡化、草書、快寫、隨筆的現象、要求和趨勢。由於各個地方、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簡化字、草書、快寫、隨筆沒有統壹的規則,國家也沒有制定漢字書寫的規範,壹個漢字就產生了多種寫法,出現了新的變體。

另外,由於人們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在不斷增長,現有的文字往往不夠用。所以會創造出壹些新詞,因為不同時期的各種人工造詞往往未經專門機構審查就流傳開來,有些詞實際上意思相同,增加了異體字出現的幾率。

在字體方面,漢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隸書登上歷史舞臺後不久,其筆畫自然發生變化,形成楷書。印刷術發明於宋代。為適應印刷,特別是書刊印刷的需要,筆畫自然進壹步變化,出現了橫、豎、方的印刷字體——宋體。隨著文化事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西方字體的影響下,漢字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字體,如黑體、藝術字體,如海報體、綜合藝術體、亭臺體、少女體、仿宋體、平宋體等等。這些字體壹般都是由計算機代替手工書寫的,所以可以統稱為“計算機字體”。

此外,為了書寫的方便和書法藝術的發展,人們還創造了行書、草書等多種書寫方法。行書的結構和楷書基本相似。雖然草書的結構與楷書相差甚遠,但草書壹般只作為書法的壹種或作為壹種速記方法,在信息交流中很少使用,經常被拒絕。

漢字是我們遠古祖先發明的記錄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壹。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多種變化。

秦統壹之前,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是不壹樣的。秦始皇統壹中國,李斯編篆書,於是“同文不名”的歷史開始了。雖然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文字體系的統壹減少了方言差異帶來的交流障礙。

3000多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沒有太大變化,使得後人能夠無障礙地閱讀古文。然而,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國掀起了壹股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壹個重要方面。

由於漢字書寫的復雜性,這種“漢字落後”的理論由來已久,認為漢字是教育和信息化的瓶頸,有推動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趨勢。這些運動的論點是,漢字與西方拼音文字相比,顯得笨重笨拙。許多使用漢字的國家都不同程度地簡化了漢字,甚至試圖完全拼音化。

世界上,只有漢字是唯壹從未間斷的文字。現代人看不懂幾百年前寫的書,更看不懂幾千年前寫的。

漢字系統可以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臺灣省、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社區,後者用於中國大陸、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華人社區。總的來說,雖然漢字兩種書寫體系存在差異,但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在25%以內,簡繁字的轉換有章可循,尤其是通過電腦軟件,非常方便,交流障礙也不多。如果對上述漢字的自然演變不加以限制、規範和清理,就會帶來嚴重的混亂。創造漢字的傳說中的“倉頡”可能是古代壹位偉大的漢字整理家。周代史學家史成可能也是壹位傑出的漢字分類家。由他編寫的兒童識字教材《史栓篇》,客觀上起到了規範漢字的作用。秦朝用小篆統壹中國漢字,也是壹場轟轟烈烈的規範漢字運動。此後不久,隸書的出現進壹步規範和簡化了漢字。從那以後,漢代的許慎、唐代的顏、宋代的郭中書和都做了壹些工作來糾正錯誤。此外,漢末開始的魏晉反切漢語註音和韻書法,對漢語語音的統壹也有很大貢獻。

五四新文化運動也是壹次大規模的漢字整理和規範過程。在詞義方面,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時白話文運動的推廣,即提倡用口語寫文章,反對用文言文寫文章,很多漢字在文言文中的獨特意義被拋棄,常用漢字的數量至少減少了很多。

新中國成立後,開展了簡化漢字運動,同時也非常重視規範漢字運動,主要表現在:①清理和廢除異體字;(2)統壹和規範漢字的字體、筆畫和筆順;③統壹規範漢字讀音。關於這方面的歷史,讀者可以參考高更生先生所著的《當前漢字規範化》壹書。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社會人口流動性迅速增加,文化、教育、廣播電視蓬勃發展,全國人民的普通話水平迅速提高。雖然很多偏遠鄉村的老人不會說普通話,但他們能聽懂。這表明中國人民已經統壹和規範了漢字的發音,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從上面提到的漢字發展史,我們可以得出兩點啟示:

(1)漢字的結構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體現在從大篆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轉變上。

(2)漢字改革對應的是生產力的大發展。

這體現在漢字改革的兩個活躍時期(秦朝和20世紀)都發生在生產力大發展時期。這種現象可以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來解釋:漢字本質上是壹種生產工具,生產力的大發展為生產工具的創新提供了技術和人文基礎,生產工具的創新會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滿足生產力進壹步發展的要求。另外,生產力的大發展和漢字的改革,要求中國處於壹個相對統壹穩定的政治局面。這也是原因之壹。

  • 上一篇:誰知道奧地利伊麗莎白女王的歷史?
  • 下一篇: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屬於哪個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