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是如何描述雍正帝的勤奮和務實的?

歷史上是如何描述雍正帝的勤奮和務實的?

歷史上的雍正是壹位勇於創新、勤於治國的傑出政治家。他改革整頓康熙晚年積弊,掃除腐朽之風,使吏治清明,統治穩固,國庫充實,人民負擔減輕。雍正之父康熙可以說是英明神武,平定三藩,統壹臺灣省,穩定邊疆,為統壹大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康熙晚年因“太平盛世”而產生了寬政省的思想。在此期間,他處理國家事務的原則是多做比少做好。於是,在朝野官僚隊伍中,弄虛作假、迎合、粉飾、浮誇等各種腐敗現象嚴重泛濫,直接威脅到了“盛世”的生存因此,懲治腐敗、整頓官場風氣的重擔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雍正執掌朝政十三年,可以說是以務實的精神統治天下。雍正壹登基,就堅決懲治和整肅腐敗腐朽之風。他直截了當地告訴文武百官:“我這輩子最討厭‘詐’字。”“最爛的名字。”這種“恨”和“惡”明確表達了他對虛偽、欺詐等腐敗現象的批判態度。封建官場,虛假不實的報道比比皆是。因為有這樣壹種所謂的官員,他辦事有技巧,往往能通過弄虛作假、阿諛奉承等手段,獲得那些急於求成的君王的賞識,並從中獲益。但這種做法在以實用主義治國的雍正帝那裏是行不通的。

清朝的官場就有這麽壹個陋習。各省的文武官員初來乍到,幾乎都在極力訴說當地官僚體制有多糟糕。幾個月後,他們必須報告經過大力整頓,情況如何改善,以顯示他們的才能和成就。雍正說他看了太多這樣的報道,看膩了。“只有壹半是可信的。”

雍正總是指出大臣奏折中浮誇的成分,並予以尖銳批評。雍正四年(1726)七月,巡視臺灣省的監軍索林說:臺灣省的地方官兵,經過嚴格訓練,精益求精,可以長年保持海疆水平。雍正看了這份誇大其詞的報告後,告誡說,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做壹個好官不是欺軟怕硬。“絕對不能粉飾、迎合、贊美、設置陋習。”河南山東掌管黃河的巡撫朱藻,曾經接到雍正的壹個指示:“何必誇大”當地的壹件小事,妳的報告往往是虛妄的、不真實的,“我什麽也不拿”,“如果是不真實的,壹切都難以相信”。雍正告誡官員,虛報會在將來失去皇帝的信任。

在雨雪水旱的農業豐收紀念中,誇張和粉飾尤為突出。雍正經常通過誇誇其談的文字遊戲,把這種歪曲報道中的水分擠出來。河南省省長石報告說,全省各縣的蝗災十有八九已經撲滅。雍正通過詢問河南的其他官員,發現石的報告不屬實,於是他尖銳地批評石說:如果妳沒有欺騙皇帝,妳是被妳的下屬欺騙了!然而,石文中的這個老問題很難改變。他調任甘肅巡撫後,依然故技重施。雍正四年(1726),甘肅大旱,七月小雨。石很快報告說,豐收在望,這是皇帝的尊重天和人民的愛的結果。雍正不耐煩了,批評道:“這壹旱,怎麽能指望豐收呢?”像這種粉飾,我真的很討厭。“雍正就是這樣。妳壹眼就能看出誰說的是真話,誰在拍*馬屁,對拍*馬屁的人妳總是很沒禮貌。

雍正始終沒有放過模糊的奏折。雍正十年(1732)四月,直隸總督劉奏報三月雨量充足。雍正批評他瀏覽後“很含糊”、“不清楚”,並指示他今後要把各州各縣的雨情分別上報,不要做糊塗賬。同年閏五月,江西巡撫謝敏有兩個存折。壹個說冬天雪挺足,春雨也調了。壹個說小麥收成不如往年。雍正仔細看了回信:既然雨水壹直充足,為什麽小麥收成減少?這兩者之間肯定有壹個謬誤,所以試著去理解。雍正對假形式深惡痛絕,將“瑞谷”贈送給地方官員。他再三禁止。雍正十年(1732)秋,廣東新寧縣有兩株壹莖二穗稻,關監毛克明獨家舉報。雍正批評他:我已多次頒布法令,沒有必要向嘉禾瑞谷報送或呈報。為什麽專門研究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

在清朝,從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有欺上瞞下的虛假陋習。為了杜絕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雍正多次提醒國內外的高級官員,凡事要親力親為,不可輕信下屬。雍正三年(1725)秋,湖北沔陽被淹。省長法民分別匯報了自己煮粥和救災的感受。雍正告誡他:“這些事只要勤於處理,就千萬不要聽信下屬的欺騙。”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清代刑罰,常與舊案相提並論。由於案件靈活多變,辦案人員可以隨意附加。接受請托、收受賄賂後,查檔案的記賬員往往斷章取義,或刪前後字,只挑中間字,或避重就輕,互相較勁。鑒於這壹弊端,雍正下令法務部政府,所有“草案案”都要由書記員“親自起草”,以免被簿記員欺騙。

康熙晚年的時候,清政府在朝鮮的官員官僚習氣相當嚴重。這些人身居高位,卻壹天到晚吃飽了撐的,沒有壹點出息。文武大臣對皇帝下令討論的事件往往是附和,並不拿出自己的意見。很難看到暢所欲言,詳細爭論的場面。雍正在禦所住了40多年,看清楚了朝臣們茍且偷生的惡習,那就是每天和尚敲鐘,連鐘都不響。他即位後不久,就頒布聖旨,嚴懲整頓。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如今朝鮮九品官員在任時,每當討論大事,往往“推諉扯皮,壹言不發”,有的假裝打瞌睡,有的漫天聊天,直到。像這種朝臣的商議,有什麽好處?雍正指示朝中禮儀,議事要各抒己見,不可觀望。

雍正認為官場上流行的討好各方、圓滑世故的習氣最為可惡,並指出這種習氣是“國家之大愚,是阻礙政治敗局的最壞之事。”指示文武官員做官要有骨氣,有血性。雍正四年(1726)六月的壹天,雍正召集在京的文武百官到秦征廳。批示說:朝臣約定的大事,大多不合理,原因無非是“議事私心”。作為王子,我們不需要先說;那些剛剛升任的大臣,帶著他們現有的老臣,不用等我班門弄斧,保持沈默;而且經驗深的老手都知道槍打出頭鳥,他也不聽勸。最後他落得壹個“從眾議”和尊重他人的名聲。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互相看熱鬧的壞習慣,雍正宣布從現在開始,太子的大臣們分成三等,每個人討論應該分開討論的事情,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意見。最後,如果討論的意見壹致,就按照這個意見定案。如果意見不完全壹致,部長們將另行討論。“這樣不僅不會互相推諉,還能各抒己見。”雍正試圖建立分階級的議事制度,讓談判者有話可說,從而使投機者失去了呼應的機會。

康熙晚年國庫只有700萬兩白銀,讓大清帝國看起來像個空架子。經過雍正的艱苦努力,突然增加到5000萬兩,這是雍正“抖擻幾百年的腐朽之風”,整頓吏治的結果。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經濟基礎,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人物,自然是雍正。從這批凝聚了雍正大量心血的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全貌。

奏折是壹種機密文件,是由清朝的壹位特殊的高級官員交給皇帝的。皇帝親自寫了批示,發回給執行者執行。這是壹套嚴格的行政指令傳遞制度,始於康熙二十年左右。當時只有137信任的官員才有資格,播放的內容非常有限,所以沒有嚴格的紀念制度。雍正年間,有資格寫奏章的官員有1200多人,奏事無所不包。雍正年間,* * *處理各類問題書192000余件,平均每年14700件。他個人寫了41600多條奏折,有的評論更是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的內容還多。在他的奏章裏,寫了654.38+00多萬字的批語。他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每年只有過生日的時候才會休息壹下,可謂忙了壹天。他曾說:“壹日之內,各省文武百官嘗奏二三十首,五六十首不等。我親自閱批,從未留過,也無人稱贊。”雍正將他審閱過的部分奏折匯編成《雍正朱批魚雨誌》。合訂本厚半米,內含7000多份奏折。這是秦王勤政的真實記錄。縱觀整個歷史,從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到康熙,沒有人能像雍正PK的那麽勤快。

兗州知府吳冠傑得到壹項法令,這項法令使他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吳把皇帝的詔書視為珍寶,讓工匠們刻在衙門大堂的紗門上。他請求皇帝下令各省刊刻聖旨,使聖旨高懸。雍正批評這些刻意諂媚的人:“妳們不是高人壹等的人才。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沒必要這麽迎合,我也不喜歡這種東西。”兩廣總督年希堯接到雍正的口頭詔書,年希堯寫了折子致謝,稱詔書不僅周密,而且變幻莫測。雍正看後批評道:“妳寫陳腔濫調,為什麽總不說些心裏話?”福建書生黃芷君寫折子稱贊“皇上恩情浩蕩”雍正答道:“每百件事都要落實,不用書面語言。我真的讀厭了聖典。”

湖廣總督楊宗仁設社倉等事。雍正朱批:“各省風俗民情怎能相同?”壹直等妳紮實工作,相機就行了。"湖北巡撫朱批中說:"我的壹切命令,都是出於人的原因和權宜之計。我暫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指示混為壹談。"訪問臺灣省的監督員索林說,臺灣省當地官兵的嚴格訓練可以確保沿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雍正告誡:“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做壹個好官不是欺軟怕硬。粉飾、迎合、贊美、設置陋習是絕對不可以的。"

河南省省長石報告說,全省各縣的蝗災十有八九已經撲滅。雍正通過詢問註意到舉報不實,於是嚴厲批評:“妳不是在欺騙皇帝,就是被下屬欺騙。”石調任甘肅巡撫後,依然如法炮制。雍正四年,甘肅大旱,下了壹場小雨後,史很快說豐收在望。雍正不耐煩了,批評道:“這壹旱,怎麽能指望豐收呢?”像這種粉飾,我真的很討厭。"

陜西巡撫馬爾泰報告說,好天氣全靠鴻福皇帝。雍正用毛筆在“鴻福”二字旁畫了壹條線,批評道:“倚仗鴻福,這種說辭實在無味。我壹再告誡國內外數百位官員,不要迎合空話,我口幹舌燥。妳沒有眼睛和耳朵嗎?”劉升任四川刺史後,寫了壹份折子表示感謝,說自己目光短淺。雍正批評道:“這種違背我心的空函,我實在是又恨又恨。”陜西降雪,省長吳歌沒有及時上報。當皇帝問時,吳歌回答說:“我不能責怪妳的無知。”雍正用毛筆劃掉了“無知”二字,很是生氣:“我深惡此等虛假惑人之談。如果妳是壹個無知的人,我該怎麽說我的無知?還不如實話實說,這樣的空話再也不會有了。”

福建巡撫黃在奏折中說要“追強”,雍正在這四個字旁批道:“都在這裏了。”雍正在給江蘇巡撫張凱的壹封《朱昱》中寫道:“為官要有所為,‘但以實實為政,重公忘私,以私事為國事。"朝廷在全國各縣設立"談約會",每月初壹召集農民宣講"神諭廣訓"。河南、山東兩省巡撫田文景據實發表不同意見,稱農忙,實在無法按月傳道。他建議應該叫人清閑布道。他對皇帝批準的事情說“不”。雍正壹筆帶過地批評:“這種表現值得稱道。"

雍正雖然很器重田文景,卻因他頻繁上奏而責罵他:“妳派人上奏太常,何苦如此?我厭倦了整天忙忙碌碌。”雍正在《朱批》中對寧夏道士常娥作了明確的指示:“遇有應報之事,壹個月內奏數次也是適宜的;如果沒什麽好報的,哪怕幾年沒發,我也不怪妳。“負責漕運事務的總督張大有希望朝廷允許驛站的馬匹報告漕運事務。雍正答:“如有急奏,可郵馬送之;普通報紙,如船過閘,不但不應騎驛馬,而且可以省略。廣東巡撫年希堯呈上三張折子。雍正看了之後,發現折子裏講的事情早就已經報給各部了,於是批評道:“妳已經報給各部了,何必再玩這壹套呢?是因為妳在廣東省沒什麽可報的而不是找點事玩嗎?我想知道妳的意圖是什麽?"

貴州巡撫石邀我去見他,希望當面報告地方大事,聽取指示。雍正指示:“路途遙遠,不必無益往來。我會再來看妳的,但我已經批準了,以鼓勵妳。有實力就能做到,十次就贏了。”當廣東省公使甘茹前來為觀眾演奏時,雍正幾乎急了,說:“妳們演奏的東西,真是無知。我指示妳不要回頭看妳的名字,不要做小恩小惠'和'要實力雄厚,勇於做事'。這種法令已經重復了很多次。妳沒有力量去遵從,卻總是帶著虛榮心要求謁見。妳走了壹萬多裏路,妳曠工跑馬路。真不知道妳什麽意思。”

雍正經常讓熟悉情況的地方官員對沒有把握的事情進行討論決定。兩廣總督孔玉宣向皇帝請示土地的使用問題。雍正在折子上寫道:“不知當地情況,難以批示。”正在討伐叛亂的嶽鐘琪的準噶爾軍,就如何進軍等問題向皇帝請示。雍正嚴厲批評他說:“我在千裏之外,怎麽可能知道當地的具體情況?這是妳的將軍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處理的事情。我怎麽能制定巧妙的計劃,給妳下命令呢?”

雲貴總督鄂爾泰敢於靈活執行不完全適合當地情況的詔書,並提出不同意見。雍正稱贊他說:“鄂爾泰為國為官。”雲南巡撫沈壹味迎合詔書,雍正嚴厲斥責:“沈是沈的官。”

雍正曾經任命壹個名叫周瑩的人指揮西藏的軍隊。後來他發現這個人平庸浮躁,就很坦白地對大臣說:“用這個人真的是我的錯。”浙江有個道士叫ieee fellow,想捐四萬兩銀子建西湖工程。雍正指示:“讓他捐。如果他不捐,我不會輕易放過他。他這幾年當官的名聲太差了。讓他賠吧。”雍正發現他狂妄自大,就做出了世人想不到的指示:“豈有此理,我犯了大錯!我誤記了我的名字。ieee fellow當官口碑不錯,我把他當馬忠華。我的錯,可恥,可恥。”

雍正的朱批,絕不是那麽霸道。紀念館很多,他的理解和原諒讓人感動。青海平定後,雍正給年羹堯的折子做了回復,說:“我真的知道妳的真情,我也很想妳,有些事要和妳商量。”臺灣省總兵藍燕貞因自己的名字忌諱上奏諱,雍正朱批,“不必。我很喜歡妳的名字。”年羹堯倒臺後,空雨害怕受到牽連,因為他過去做過壹些事情。雍正回答:“這麽小的錯誤,我們為什麽不冷?”我不怪妳。年的罪過是不認識人,誤寵土匪。我不能責怪自己,為什麽嚴要把無辜的人牽扯進來?"

雍正還經常在朝臣祝安的折子上回復:“我平安。妳好嗎?”“我鞠躬很好,妳好嗎?”有些回復讓妳相信這是九五至尊皇說的。“黎智英不是壹個人。大笑話,大笑話。”“這個!的!的!這個!”“我給他留言,笑得好慘。是真正的勇士。”“好東西。那些看完這本書不高興被獎勵的人,除非不是皇帝。”還有人發牢騷,“我心生怨恨,我的痛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無法形容我的困難。"雍正不是古代帝王中的聖人,但他的喜怒哀樂與常人無異,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在中國奏章制度史上,雍正是最出彩的時代,皇帝對朱批的巧妙有效運用是前所未有的。”看了雍正甲骨文,讀了壹個真正的雍正,學了壹個真正的雍正。

清史學者孟森稱贊:“自古以來,勤君未至世宗。”他還說,“他的智慧和勤奮是人所不能及的。”“雍正壹度無官,不明。”這種說法過於絕對,難以令人信服,但卻是對雍正治國的由衷評價。

看看於永正批下來的折子,看看雍正執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說他是以務實的精神統治天下的。“自古聖賢治國,無不清正廉明,名最邪。”雍正這句擲地有聲的話,充分體現了他的務實思想。雍正深諳古語,“上有所降,下有所降”。他壹生以身作則,自強不息,嘔心瀝血,把事業發揚光大。這不僅在清朝的十個皇帝中,就是在古代的二百多個皇帝中,也是首屈壹指的。雍正對康熙晚年積弊進行改革整頓,掃除腐朽之風,清吏治,穩定統治,充實國庫,減輕人民負擔。他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乾隆早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經濟基礎。雖然《康乾盛世》中沒有“和”字,但我們絕不能忽視雍正的獨特作用,他才是真正的盛世締造者。因此,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康雍盛世”。

  • 上一篇:曾子的老家在山東嘉祥哪裏?我想簡單介紹壹下
  • 下一篇:三體筆記[6]:大宇宙和小宇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