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軍事之謎。看啊!!!!謝謝大家的回答

軍事之謎。看啊!!!!謝謝大家的回答

殲-1 12飛機在中國曾經是壹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角色。名氣不低,但壹直沒有列入裝備。在J-12首飛20年後的今天,或許可以更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它。

J-12戰鬥機的研制計劃是在1969年初提出的。那時候。經過世界上幾次越南和中東的局部戰爭,軍界人士開始意識到,設計戰鬥機不能單純追求飛行速度快,還要賦予戰鬥機良好的機動性。

美國生產的F-105、F-4等裝備精良、以兩倍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在亞音速的米格-17面前有時也是束手無策。先進的超速戰鬥機被速度低於自己的對手擊落的情況時有發生。4月24日,1967,中國空軍飛行員擊落入侵我廣西板興地區的L架美國F-4B超音速戰鬥機。

所謂飛機的機動飛行性能,主要是指它的加速、爬升和懸停性能。前兩個指標符合高速飛行的設計要求,最後壹個指標與高速飛行的設計要求相矛盾。飛機飛得越快,盤旋半徑越大,盤旋時間越長。局部作戰中的空戰實踐證明:即使在廣泛使用空空導彈的情況下,戰鬥機近距離使用槍械作戰也是必然的。戰鬥中,戰鬥機往往被迫以最小的轉彎半徑或最快的轉彎速度盡快繞到敵人的背後,占據有利的射擊位置。這時,速度較低或機身重量較輕的飛機處於優勢。參加過越南空戰的美國飛行員強烈呼籲有關部門設計“戰鬥機飛行員的戰鬥機”。也就是說,要加強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本質上是要求提高高速飛機的低速性能。

世界相關國家的飛機設計部門是如何解決空戰提出的這個復雜命題的?我們先來回顧壹下,在我們開始研發J-12的同時,也就是1969這壹年間,世界相關國家的戰鬥機發展趨勢與我國的對比。在1969、1和12三個月份,美國海軍和空軍公布了F-14和F-15兩種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兩者都是通過增加發動機推力(提高全機推重比)和增加機翼面積(降低翼載)來提高機動性。前者還采用了可變後掠翼技術,所以飛機變得非常大。它們的最大起飛重量分別為33724公斤和25400公斤,大約是殲5飛機的5倍。F-15A推重比達到14.03 N/kg,最大翼載450 kg/m2。1964年4月,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服役。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高速飛行和低速飛行的矛盾關系,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機動性,但隨之而來的是維護復雜、經濟性差等嚴重問題。60年代末,蘇聯制造了米格-27和蘇-17戰鬥機,都采用了可變後掠翼技術,協調了高速和低速飛行的矛盾,也帶來了結構重量的增加。英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在1969年開始論證“狂風”戰鬥機方案,他們最終采用了可變後掠翼布局。

1969年3月,法國幻影F.1戰鬥機的預生產進行了首次試飛。為了提高飛機的機動性,縮短起降距離,法國人拋棄了幻影飛機系列傳統的無尾三角翼布局,回歸常規的後尾翼布局,尋找出路。與此同時,以色列開始實施“黑幕”計劃。他們采用了法國幻影-5飛機的圖紙,在其三角翼前安裝了鴨翼小翼,成功研制出“幼獅”C.2戰鬥機,達到了提高機動性的目的。

也是在這壹年,瑞典的緊耦合鴨式構型短距起落戰鬥機Saab-37名揚天下。為了挖掘飛機的氣功潛力,瑞典人進行了10年的初步研究。他們的成功激起了70年代探索非常規飛機氣功布局的熱潮。

1968年4月,中國空軍提出了研制“小戰鬥機”(後被稱為“小戰鬥機-12”)的計劃。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小戰鬥機”的設計思路曾被提及為“適應人民戰爭需要,進行空中遊擊戰”,但其初衷是使其具有高度靈活性,起降間隔短,維護簡單。問題與國際航空技術趨勢壹致,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

當時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都在向機體大、設備全、技術復雜的方向發展,而中國卻采取了簡單的辦法——通過縮小機體、減輕起飛重量,有效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就中國的技術儲備而言,這可能是最現實的方式。研制“小J-1968”的任務在“八·二五”會議上正式交給南昌飛機廠,次年3月正式命名為J-12。南昌飛機廠從7月1968開始方案設計,8月總體方案獲得上級批準。隨後,1年零5個月完成了詳細設計、主要風洞試驗、強度試驗和系統模擬試驗。原型機於1969 65438+2月26日首飛成功。1973 9月10日,殲-12飛機為中央領導人進行了壹場精彩的報告表演,被葉劍英元帥譽為“空中的李向陽”(李向陽是電影《平原遊擊隊》主人公的遊擊隊長的名字)。這個昵稱顯示了J-12飛機靈活的飛行特性。後來,南昌飛機廠針對飛行試驗中發現的問題,對J-12進行了12重大改裝,如采用面積律減小飛行阻力、減小機翼上反角等,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試驗。1975 7月1,試飛再次成功。1978年2月,因設備系統調整,決定停止開發。除了壹架進行破壞強度試驗的原型機外,經過飛行試驗共生產了5架整機。

目前我空軍航空館有兩架J-12。的技術水平殲-12所有參加試飛的飛行員殲-12贊其靈活。其出色的機動性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J-12戰鬥機在海平面的最大爬升率為180米/秒..與J-112同月首飛的美國F 14戰鬥機I的指數為200m/s;專門為米格-21設計的F-5e是160m/s..

J-12在5000m高度的最小懸停半徑為1140m。中低空機動性能突出的殲6為1200m;美國為提高懸停性能而設計的F-5E是1080米,所以在這種飛機的機翼上安裝了新的前緣和後緣襟翼系統。J-1 12在5000m高度從M0.9水平加速到M1.2需要65秒。殲-6是85秒;美國的F-5A是140秒。J-12的水平比較先進。

看J-12的地面機動性,也就是它的短距起落性能。其起降距離為500米和510米。相當於J-12重量的亞音速戰鬥機J-5的起降距離為590米和825米。J-12比J-5的滑跑距離短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有防塵裝置,可以在短土跑道上起降。

J-12的最大水平飛行速度,在11000m高度,最大M數為1.5,優於J-6;服役升限17410米,相當於殲16;殲-1 12的高空巡航度為M0.95,雖然不能超音速巡航,但可以接近音速巡航。

殲-12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它的正常起飛重量是4450kg,最大起飛重量是5295kg,空重只有3100kg。擁有渦噴6 B噴氣發動機,加力推力39.72 kN (4050kg力),整機推重比可達0.91。J-12的優越性能主要取決於其重量輕、推重比大。

為使J-12飛機達到先進的性能指標,南昌飛機廠大膽采用了許多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如機身和中翼整體油箱、大面積雙曲面金屬蜂窩結構、碳纖維復合壁板、鈦合金板、鋁合金起落架等。,還采用了單片擋風玻璃。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在當時的國內條件下充滿了創造精神。

J-12的缺點

J-1 12的不足是因為追求車身小,重量輕。其儲油量為1250 kg,可攜帶兩個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可達1385 km,但仍是近程飛機。殲-12的機載武器是1型30毫米機槍,彈藥80發;1 23毫米機槍,120發子彈;此外,還可掛兩枚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就其飛行重量而言,火力不是很弱,但該機采用機頭進氣的形式,不利於增加先進設備。如果將進氣設計改為兩側進氣,並安裝先進的火控系統,重量和阻力都會增加,其原有的優勢也會被削弱。

J-12戰鬥機的研制周期很短,不可能做更多的氣動實驗,采取更先進的氣動措施,比如原來設計的前緣開縫翼和後緣雙縫襟翼。後來,它們都被簡化了,只換成了後緣全襟翼。所以這種飛機在氣動外形上還是很有潛力的。J-12的不足是小型戰鬥機固有的。達到了設計指標,應該算是成功的。至於能不能納入設備,受制於很多非技術因素。世界上任何壹個有影響力的飛機設計集團,如果其開發的型號有壹半投入使用,都可以引以為豪。

中國的飛機研制部門缺少的是大量實踐的機會,J-12就是壹個非常有效的嘗試。

英國著名的勞斯萊斯發動機公司的壹位專家在參觀中國空軍航空博物館時,對J-12贊不絕口。他認為殲1 12是中國設計最好的飛機。只要換上先進的渦扇發動機,油耗可以降低壹半左右,航程可以增加近壹倍。中國很多飛過J-12飛機的老飛行員也對它有懷念之情。我希望有壹天,“天空中的李向陽”會重返藍天。

關於小型化的思考

制造小型戰鬥機的願望由來已久,最極端的設計大概是美國的XF-85“惡鬼”飛機。原本打算掛在B-29遠程轟炸機的機腹下作為護航機,被母機拿下,空投。空戰後回到母機掛架,被母機帶回。該機全重僅2590公斤,配備4挺12.7毫米機槍。總共生產了兩臺試驗機。在1948和1949兩次試飛中,均因試驗機投入使用後無法返回母機掛架而失敗。

與異想天開的“邪靈”計劃相比,我們的“空中李向陽”和“隨時飛行,到處打擊”的想法真的沒什麽不切實際的。歷史上的我,1958年7月29日,我們在南澳島空中3-0獲勝,1965年3月8日,我們在汕頭附近擊落RF-101飛機,都是從意想不到的機場起飛,是壹場意外的勝利。

米格-15戰鬥機在韓國空戰中的出色表現吸引了世界對輕型戰鬥機的關註。英國在50年代初研制的輕型戰鬥機“蚊子”,起飛重量4,020kg,空重3010kg,比殲-1 12輕,但最大水平飛行速度只有M0.98,英國國防部當時對此頗有微詞,但並未裝備部隊。

小型戰鬥機之所以不能順利發展,是因為它們的作戰能力不會僅僅因為輕而大幅提升。以J-12為例。只裝備壹臺渦噴6 B發動機,但要求大幅提升裝備兩臺渦噴6發動機的殲16飛機的性能。這不是舍不得嗎?

如果要求小規模作戰明礬只突出某壹方面的特長,使之成為整體作戰力量的補充,可能更有生命力。比如對於J-12,如果我們願意放棄超音速的設計要求,增加它的機翼面積,除了加速之外,還會進壹步提高它的機動性。使用這樣的飛機作為武裝直升機可能會很受歡迎。

最近,世界上出現了壹種明顯的減輕戰鬥機重量的趨勢。比如瑞典薩博-37的繼任者JAS-39戰鬥機(起飛重量15000 kg)只有8000kg;前蘇聯米格-23的繼承者米格-29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18810克)重量為16500公斤;印度壹直重視輕型戰鬥機。其繼任者LCA戰鬥機HF-24(重30,908kg)僅重8,500kg。

減小戰鬥機的尺寸和重量,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隱身性能和生存能力。在軍費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增加戰機采購數量。國外有人預測,下壹個世紀的空戰樣式之壹,可能是壹架大型母機(提供預警、加油和電子對抗)帶壹群小型戰鬥機作戰。如果這個預測能夠成真,那麽像J-12這樣的小飛機將會再次受到重視。

的真正弱點殲-12是電子火控設備過於簡單和陳舊,使其潛在的戰鬥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如果能換上小型化電子火控設備、小型輕型導航設備和全向警戒雷達,外掛小型空對空戰鬥導彈,其戰鬥力將大大提高。殲-12因其獨特的短距跑道起降性能,適合作為駐島飛機使用。

但如果真的想設計出令人滿意的小型戰鬥機,還需要在航空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空氣動力學等方面進行重大創新。

  • 上一篇:歷史上的張角是壹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麽反叛?
  • 下一篇:佛跳墻可以有多豪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