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到了五女山城,才知道歷史上還有壹個國家叫高句麗。

到了五女山城,才知道歷史上還有壹個國家叫高句麗。

我甚至不知道在吉林省集安市的五女山高句麗(gūu)(lí)王城遺址上有壹個古扶余國,而且我壹直把高句麗王朝和高麗王朝混為壹談,甚至把這些當成朝鮮歷史。說到五女山山城,就不能不提到朱蒙,他原本就是扶余國的太子,所以有必要先說說扶余國。扶余國,壹個古老的國家,建立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494年被高句麗摧毀,持續了約700年。它是由生活在中國東北的古老民族扶余人建立的。後世的高句麗和百濟是扶余國的延續,扶余人也是今天韓國和朝鮮的祖先之壹。朱蒙是扶余郡王,史書記載他的祖籍是“北禹”。由於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朱蒙多次因嬪妃而遭到排擠和陷害,不得不棄國南逃,並帶著隨從建立了高句麗,在五女山山頂建立了王城。此時是公元前37年,也就是漢元帝趙建第二年,朱蒙二十二歲,高句麗第壹任國王。建在五女山頂上的高句麗王城也被稱為“葛生骨城”,這種依山而建的城市形式也開創了中國城市史上的先河,並深深影響了東北亞的大部分地區。公元3年,高句麗第二代國王“劉黎明王”遷都“番都山城”,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省吉安市。五女山山城是第壹代高句麗王城葛生骨城遺址的壹部分。公元427年,高句麗遷都朝鮮平壤,建大山城。6世紀初,隋唐與高句麗交戰。公元645年,唐軍渡遼,收復遼東土地。公元668年,唐軍攻克平壤,高句麗王國淪陷。歷經28代君王,歷時705年。盛唐之光,在歷史舞臺上謝幕,雨打風吹。只有渾江被湯水淹沒。第二,作為高句麗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壹,五女山山城受到國內外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青睞。但這段歷史在中韓學術界是有爭議的。中國學術界認為,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國,是中華民族歷史融合的壹部分。與朝鮮半島上的王的朝鮮(建立於公元918年)相比,他們是兩個在主體民族等各方面都有顯著差異的國家,除了名稱。長期以來,高句麗和古代扶余國壹樣,在中國歷史上只是壹個地方性的民族割據政權。而韓國學者則將高句麗視為獨立於中國歷史之外的韓國史,未免有些狹隘。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女山的高句麗遺跡是壹個生動的歷史見證。因為,盡管有各種說辭,它就在白山黑水之間,是搬不走的,也帶不走的。從桓仁縣城北望去,五女山並不突兀,但半山腰升起的陡峭山崖猶如刀削斧削,形成壹個平頂的山峰,像壹只靴子,十分高聳。如果能從空中俯視,峰頂南北兩端向東凸出,中間凹陷,像壹只巨大的鞋底,印在桓仁的山川之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高句麗王朝的第壹個歷史足跡。五女山山城就建在山頂上,有這個天成的天然屏障。五女山城墻遺址從桓仁縣到五女山腳下約八公裏。沿著蜿蜒曲折的九級山路可以到達半山腰,再經過壹段陡峭的石階就可以到達五女山城西門。除了山上陡峭的懸崖或凸起的山脊作為屏障外,山城在各個關口也有人造城墻。墻體就地取材,外墻以大石條為主,上墻逐層用楔石砌築。墻內楔石交錯受壓,與外墻環環相扣。與中國其他城市相比,這些城墻粗糙而原始,但卻足夠堅固。因此,經過2000多年的風雨,這些城墻依然屹立不倒,成為山城最重要的物質遺存。有城市的地方,就要有門從裏到外出入。我從西門上山,它的大門建在壹個山谷的上口,下寬上窄,兩邊懸崖聳立,形成了壹個天然的關隘。門洞寬3米,門內仍有臺階、樞石、左右崗哨,門與山崖的縫隙用楔石堵住。山頂比較平坦,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300至500米。上面有壹些常見的樹木和茂盛的植被。在壹些遺址中只剩下石基山城的壹些古代地表建築,只有散落各處的殘基石塊和基坑,其中有三個大型建築基址,以及哨所、營房、觀景臺、水庫等遺址。從基坑可以看出,這裏的建築大多是半地穴式建築,類似於早年當地獵山者所建的壹些坑,有折鱗形火炕。有大有小的遺址,從中可以推斷出原建築的規模和等級。我們可以想象壹下當初山城的基本情況,說是王城。這裏真的沒有奢侈的標誌。回顧高句麗建國之初,可能是以根據風險保護自己為優先,所以不難理解這座王城的淳樸。但高句麗政權也相應地逐漸發展壯大,為中華文明增添了重要的壹筆。四大山城以上,除了緬懷古跡,壹些自然景觀也非常值得欣賞,如月頜、飛來峰、壹線天、楓林坡、好滿松、五女松、太極亭、點將臺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從山頂往下看。南面桓仁縣山川盡收眼底,北面渾江水庫青山碧水如遊龍珍珠。在這裏,文物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不禁讓人懷念過去,珍惜現在,境界大有上升。五女山城有三門。東門建在兩堵墻之間,只有縫隙,門沒了,青苔上全是淡淡的遺跡。下山走就是南門。路上有幾個極其狹窄的地方。有壹個地方,兩個懸崖夾在中間,但中間只有壹米。擡頭望去,天高雲淡,“壹線天”的稱號實至名歸。仰望五女山南門,位於山城東南角,寬約2米。壹邊,是用楔形石塊鋪成的墻樁頭。在懸崖的另壹邊,曾經有壹條狹窄的小路,現在為了方便遊客,修建了鐵柵欄和棧道,從山頂蜿蜒到山腳。可見,當初就算有千軍萬馬,也很難在這裏破城。山城三關都是“壹人守,萬人不可逼”的自然災害。據說唐朝時,五女在上面駐軍,這也是五女山名字的由來。下山比較容易,我也有閑情回頭看五姑娘山。正值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繁花似錦,突兀的懸崖在藍天的映襯下線條清晰,讓這座山呈現出壹種蒼勁陽剛的美。淡淡的夕陽,悠悠山城早已從視線中消失,就像那段蒼白的歷史,煙塵慢慢散去,只留下後人的嘆息。
  • 上一篇:深圳鹽田漁燈舞的歷史
  • 下一篇:花木蘭故事5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