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理解歷史維度

理解歷史維度

以銅為鏡,可以衣冠楚楚;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借鑒別人的案例,總能增加我們自己成功的概率,這可能是歷史最本質的需求吧!什麽是歷史?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最常見的回答是:歷史是壹個可以隨意打扮的小女孩。當然,這個描述也很準確。因為我們的歷史學家,有時候,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甚至不得不遭受宮刑。但還是擺脫不了歷史上那些朦朧的姿態。而且,這種模棱兩可的引導,不僅會導致我們行為上的徘徊,還會導致我們自身歷史的混亂。但是!如果再多壹個維度,我們或許就能更準確、更清晰地了解歷史的全貌,從而更好地表達“讀史可以智”的意誌!首先?如果我們想了解歷史的全貌,我們必須真正了解歷史。要知道歷史是什麽!準確地說,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是壹個事件及其最終演變的結果。妳舉個例子,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北宋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等等。這些不都是事件嗎?當然這些也是所謂的陰謀!全面了解歷史,其實就是全面了解壹個事件的全過程。如果把歷史的高度降低到事件的層面,那麽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是什麽事件?如果參照刑事案件的術語,就是時間、地點、嫌疑人、嫌疑人的工具、動機。如果我們把他們放在壹起,這是壹個完整的犯罪事件。我不知道,妳還記得怎麽寫記敘文嗎?同樣,裏面也有類似的內容,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麽。只有這些因素缺壹不可,才能稱得上是好的敘事。所以,通過種種跡象,我們可以合理地說,壹個完整的事件必然有且只有壹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器物、發生了什麽。為什麽讀史可以有智慧?那也是因為歷史的事件屬性,妳參考的是別人的事件,所以當類似的事件擺在妳面前,妳就會有壹個通過歷史的基本輪廓,這樣妳就能更好的主導事件演變的結果。但是,歷史是不可預測的,或者說它的預測準確率很低。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現象歸咎於事件的復雜性。在現實生活中,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和事件的某些元素可以相互借用和共享,這就導致了事件變化的基本脈絡,是混亂的。我們以壹個陰謀為例。陰謀的主要目的是調動資源。這種資源可以是器皿、權威和很多東西。首先我們沒有這樣的資源,然後通過事件之間的相互摻雜,事件中的資源被借用或者共享,這就是陰謀的基本邏輯。我之前說過,任何事件都只有壹組要素:時間、地點、人、器具、發生了什麽(沒有任何壹個要素,事件本身就不成立,這對共謀也很重要,可以用來證明資源沒有被共享和私用)。比如“關羽打秦瓊”,是歷史嗎?沒有,怎麽了?因為在這個事件中,人,地點,器具,發生的事情都是存在的。但是,在這個時間維度上,這是不允許的,因為壹個是漢朝,壹個是唐朝。兩個人怎麽打?至於地點對事件的影響,只要有不在場證明,所有與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也是站不住腳的。人是壹種趨利避害的動物。沒有任何利益,我們的資源不會被外人利用。所以如何在沒有任何利益的情況下,更好的調動別人的資源,是壹個陰謀最想做的事情。我們來分析壹下蘇聯休克療法的歷史事件。如果蘇聯知道休克療法會導致蘇聯解體,妳覺得蘇聯還會讓美國人幫自己做休克療法嗎?我不會!但這樣的歷史事件確實發生了。這是壹個陰謀,如何設計?如何實施?美國人通過讓蘇聯解體,表明蘇聯解體這壹歷史事件是站不住腳的,從而說服蘇聯進行休克療法。然後用休克療法事件中的壹些元素來填補蘇聯解體事件中缺失的元素,使蘇聯解體得以發生,所需的元素全部聚集在壹起,然後這個歷史事件就發生了。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北宋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都是這樣實施的!這只是兩個事件的簡單重疊和借用。當大量的事件元素可以相互借用和共享時,那麽妳看到的所有事件往往都是不完整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稱之為情境或事態),或者缺少時間、缺少地點、或者缺少人和器具,事件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說事件不成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事件不成立,那麽事件演變形成的結果就不存在。但是呢?看不到就看不到。這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就像月亮壹樣,白天看不到,但不存在嗎?總的來說,妳是否想了解中國壹個朝代的歷史,只有以下幾種形式:壹種是像《史記》這樣的傳記通史,壹種是像《子同治鑒》這樣的編年通史,壹種是像《郁芳紀》這樣的地方誌通史。歷史學家之所以選擇這三種形式,是因為歷史的本質,也就是事件!而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都是任何事件必須具備的內容。事件就像銅錢,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就像銅錢上的錢眼。如果把時間的維度用繩子串聯起來,那麽形成的歷史就是紫同治劍;如果把場所的維度用繩子串聯起來,那麽形成的歷史就是郁芳分鐘;如果把人物的維度用繩子串聯起來,那麽形成的歷史就是《史記》,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歷史的本質是事件。我們今天談論的是歷史的另壹個維度:發生了什麽。既然事件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都可以成為敘事歷史的維度,那麽所發生的事情也具有類似的合法性。在壹個事件中,發生的是事件的動機,事件變化的邏輯,以及推動事件各要素變化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壹個人,在某個時間,來到某個火車站,買了壹張火車票。接下來會發生什麽?這是旅遊活動嗎?還是黃牛在賣票的場景?這些都有可能。動機用於確定是出行事件還是購票事件。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然後,我們來看看動力是如何產生的。妳知道動機是如何產生的,那麽妳就能在本質上更準確地框定事件的軌跡,從而更好地“明智地閱讀歷史”!動力從何而來?這個很簡單。為什麽要吃?妳為什麽因為餓了而結婚?因為愛!吃性也是我們做事的最大動力。由於身體內外物質和信息的相互交換,我們需要壹些東西來補充,而得到這些東西的計劃就是我們想要發生的,它的整個過程就是壹個事件。當壹個人餓的時候,當他看到食材的時候,當他看到鍋碗瓢盆的時候,我們可以確定這個人不會用鍋洗衣服,除非他瘋了!這就是動機對事件的影響。我們可以說事件中的動機來自於人物,因為只有人物才有主觀能動性。歷史上的事件,比如戰爭、選舉、生產、抗洪救災,壹般都是集體參與的形式。這時候並不是所有人物的主觀能動性都在推動事件的發展。我們前面說過,事件中的人物也可能是事件的容器。因此,基於上述現象,我們把大型活動的所有參與者的集體稱為活動的人物,即法人。利用人的意願,借助集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動機(這裏也可以說清楚,法律人做事的邏輯基本上是由人性、資源和輕重決定的),來考察將要發生的事情和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就歷史而言,發生的事情是壹個全新的維度,不同於《史記》、《資治通鑒》、《郁芳紀要》等歷史記載。當“讀史可以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四個維度更準確地控制和回顧所有的歷史事件,那麽我們就可以盡可能地擺脫歷史中模棱兩可的內容,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當然,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妳能獲得歷史的解釋權,就意味著妳能獲得歷史文化的話語權。而這種話語權在軟實力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背後是巨大的認同!
  • 上一篇:想了解網購和淘寶的歷史。
  • 下一篇:什麽是物流配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